1、如果某家银行破产了,它所管理的存款怎么办?理财怎么办?
银行破产这种情况极其少见,目前只有海南发展银行一家银行破产了,但是凡事没有绝对的,银行还是有可能破产的!五大行和十六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破产可能性不大!
但是一般城商行,农商行是有一定几率会破产得,他们辐射范围小,体量小,运营中出现问题,承受力也会小很多。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国家也是有相关措施来解决,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保险公司兜底50万!50万以下全额赔付,50万以上会酌情处理,能赔就赔,不赔就不赔!
银行理财属于另一个领域了,很多储户觉得银行定期存款,活期收益率低,会听信营业员的建议,选择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首先银行理财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也就不适用50万以下全额赔付的条例了,一般银行自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非常稳定,但是收益率跟定期存款区别不大,银行会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包装后,在银行售卖!比如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各大金融机构等的产品,风险性是有的!大部分有银行兜底,个别出现问题,银行会为了维护信誉进行赔付。但是有些个别的分行自行违规销售产品,出现问题是不会进行赔付的!
特别是资管新规发布后,所有的机构机构去刚兑,银行也是其中之一,银行不做全部兜底,风险性肯定会随之增大的。
目前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剥离银行理财业务,跟别的机构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期很难说!
有资金还是需要寻找一个安全稳定且收益合适的机构平台进行发行,银行并不是一定的选择!
放心,这些都是有人会管的。银行万一破产,政府会指定接盘方,接盘方通常都是银行。
首先 ,如果银行破产,你50万以下的存款是由国家负责赔付。超过50万的,需要等银行清算之后剩下的财产来进行分配,所以这块会有损失。
其次,理财方面,要看是银行自营还是代理的。如果是自营的, 银行是受托投资,所投资的资产只要存在,接盘方还是会接手并兑付,当然,这类理财由于投资管理方变化可能会有损失。如果只是代理的,银行只是通道,受托管理方应该没有倒闭,这样你的理财风险情况没有变化,该兑付的会如约兑付。
至于基金,由于实际运营方是基金公司,风险与银行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即使银行倒闭,也不会影响基金投资的安全。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在九十年代其实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时一些农村信用社倒闭,而这个时候当时采取了债转股,跟股东制转变,原来四大引入战略投资人,一些股份制银行引入外资股东
2、银行倒闭理财产品怎么办?
如果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直销的,银行倒闭了,银行资产会清算,这个时候,银行先赔储户的钱,按规定每人最大赔付额度是50万。后赔理财投资的钱,这个估计有点难度了,按目前的法规,银行破产后,理财产品是追不回来的。如果事先购买了商业保险,可以由保险公司赔付,否则就自行承担损失。
如果我们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代销的,银行是不负任何赔付责任的,银行只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因此银行是否倒闭与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投资公司倒闭了,银行也是不负责赔付的。
那风险就大了,说白就真的白了。
银行倒闭的话因为理财产品本来就不属于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范畴,这笔资金的风险就要自己承担的,此外资管新规的出台也让理财产品在销售时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不能刚性兑付,还要转变成净值化管理,所以要先考虑的是当你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保本不保息的情况之下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就不适合购买或者配置的比例不能太高,今年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都有净值下滑的状况,现在银行没有因此倒闭,但是大家手上的理财产品却有波动风险了。
3、如果基金公司倒闭了,或者托管银行倒闭了,那我买的基金怎么办?
微信公众号:投二当家(ID:terhome)
先说结论:基金清盘,你的钱还在。账上的钱都是你的,一分也不会少。
我们持有基金的时候,有一笔不小的费用,每年都要给,从资产中直接扣除。这笔费用叫做托管费,托管银行收取。
支付了这笔费用,我们的资金就进入了银行第三方监管账户。虽说我们的钱交给了基金经理管理,投什么由他说了算。但是,基金经理不能直接把钱划走,银行像一个管家,保管我们的资金。
所以,放心吧,你的钱都在银行,就算基金清盘了,清算后账户里面的钱,能100%全款拿回来。不会出现因清盘导致的血本无归。
基金为什么要清盘?
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共计75只基金清盘。基金清盘,一般有两种,封闭式基金清盘和开放式基金清盘,这两种清盘的原因不一样。
01 封闭式基金到期
封闭式基金一般都有一个存续期,到期后如果不延长存续期,就会进行清盘。
清盘意味着“和平分手”。封闭式基金清盘,本金和收益都会给投资者。如果存续期间收益好,投资者不仅不会亏损,还会开开心心迎接清盘。
不过,现存的封闭式基金已经不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封闭式会选择转型,变为开放式基金。所以,真正的封闭式基金清盘越来越难遇到。
还有一类基金,更常见,大家买得比较多,那就是分级基金。分级基金在前几年很火,那批胆子大的基民,已经通过分级基金实现财务自由。
随着监管趋严,分级基金会逐渐清盘,最后的清理时间是2020年底。今年上半年的基金排行中,好几只收益率大涨的基金都是分级基金。这类基金,或者清盘或者转型,不复存在。
02 开放式基金清盘
更多时候,大家遇到是开放式基金被动清盘。开放式基金出现以下两个情况,就要面临清盘了。
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
连续60个工作日持有基金的人数不足200人
二选一,满足一个就要面临清盘风险了。
我们把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称为“迷你基”。截至今年上半年年底,市场上有5612只基金(不同份额合计计算)。其中,有688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比为12.26%。
今年上半年清盘的75只基金中,有38只是因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此外,当一只基金持有人数不足200人,人气就算很差了。基金运行中,有的费用是必须支出的,和基金规模大小没有太大关系。人数越少,这部分费用分担到每个人身上就越多,不如清盘了吧。
怎么避开清盘基金?
首先,投二想说的是,基金清盘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惨。离开一只“弱基”,市场上还有很多好基金可以选择,不必有心里阴影。
掌握以下两个步骤,你可以躲过99.99%的清盘基金。
01 看基金规模
我们在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基金规模。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就会面临清盘。
所以,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要尽量避开规模太小的基金。毕竟,投资者都是用脚投票,基金规模越小,投资者越不爱投,“救”回来的概率就越小。
为了躲过基金清盘,谨慎的投资者会选择规模10亿以上的基金。乐观的投资者,至少也会选择规模在2-3亿以上的基金。
02 看机构资金占比
如果,一只基金中,机构资金占比过大,持有人数还很少,那么我们需要谨慎了。因为,这只基金可能被机构“承包”。一旦机构赎回,基金规模就会断崖式下降,低于5000万元的规模,清盘的概率大大增加。
但是,对机构资金占比我们要全面认识。机构资金也被称作聪明的资金,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成熟,更识货。
有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机构持有基金占比达到64.87%。所以,机构资金占比高的基金很常见。我们要避免的是机构资金占比超过90%,持有人数还少的基金。
最后,当你收到基金公司的清盘提示后,尽快赎回吧。
基金从进入清盘流程到完成清盘,最少也要1个月左右。更多时候,要几个月时间。拿着钱去买新的基金,比放在老基金里面等清盘,要更划算。
基金公司倒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据报道,2019年失联的基金公司超过100家,当然,主要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不承担投资风险,倒闭的概率低于私募基金,但是,公募基金赔钱的概率比较高。
基金公司倒闭,正常的情况下会进入破产清算的程序,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倒闭前如果是走正常的程序,是先清算还有多少资产,按照剩下的资产赔偿投资者,剩下有多少资产,就赔多少,不够赔偿投资者的,只能是投资者自认倒霉。破产清算的程序是投资者放在最后,首先,发员工工资以及破产清算的各种费用,例如:律师费,审计费等,再还欠债,最后如果还有剩余的就赔偿投资者,如果没能剩余的就不赔偿投资者了。按照这种程序算下来,一般是到了赔偿投资者的时候剩余的不多了。
非正常情况下的基金公司破产,例如:私募基金公司的跑路,人间蒸发,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从近年来私募基金的破产跑路情况来判断,我国的私募基金破产跑路的概率非常高。
公募基金公司不承担风险,所有的投资风险都是投资者承担,公募基金破产跑路的概率较低,但是,从近年来的情况来判断,投资者购买公募基金赔钱的比较多。
所以,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还是需要谨慎的,投资私募基金风险非常大,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法律上也不允许普通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只有合格投资者,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才能投资私募基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钱人才能投资私募基金。
投资公募基金投资者需要研究产品以及基金管理公司,总之,投资基金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基金已经成为当下较为主流的投资方式,但同时基金公司跑路、失联的事件也有发生过,那么基金公司倒闭后基民的钱怎么办?是不是打水漂了?
基金公司倒闭了,我买的基金怎么办?
目前的基金公司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募基金公司,二是私募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类型不同则管理的基金产品性质不同,倒闭后给基民造成的损失也不同。
- 首先,对于私募基金来说,跑路的概率更大,给基民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为什么说私募基金给基民造成的损失更大呢?2018年年中,阜兴资本带着数百亿资产跑路,导致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就是个例子。
(复兴资本创始人朱一栋)
说这个事例之前先要说明一点的是私募基金并不一定需要银行、券商或信托等有托管资质的机构进行资金托管,这一点区别于公募基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私募基金托管问题是这样规定的: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合同约定不需要托管,那么私募基金就可以不进行资金托管,这就大大增加了私募基金公司卷款跑路的可能性。
其次,即便是进行了资金托管的私募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也难以限制其将资金挪用。上文说到的阜兴资本卷款跑路就是很好的例子。
接着上面阜兴资本的例子讲,复兴资本在跑路后,其主要托管银行上海银行曾遭到基民的“围殴”,不少受害基民在银行大楼前聚集、拉横幅要求上海银行承担责任。
上海银行仅作为托管银行有责任吗?中银协和中基协在大方向上都认为托管行无责。但《基金法》中明确规定了托管银行应当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的职责。
个人认为托管银行应该尽到“安全保管基金财产”的职责确实没错,但实际上托管银行实在有点“有心无力”。这种“有心无力”体现在哪里?举个例子讲,私募股权基金的流向是投资A公司的股权,那么银行只能确保资金都流向了A公司账户,再往下是无法穿透的。A公司拿到这笔钱用来干什么,划给谁,银行无权,也根本无法干涉,毕竟这是属于该公司的经营内容。
因此,在私募基金没有托管机构,或者即便有托管机构而托管机构无法做到资金流向穿透的时候,风险存在也就说的过去了。正是因为存在“安全保管基金财产”上的漏洞,复兴资本才得以卷款270亿跑路。
所以总结来说,私募基金的风险性更大,大到可能基民真的连本钱都不剩,只能自认倒霉。
- 再者,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风险性不大,即便基金公司跑路,本金一半不会全部损失;
上文我们说的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对合格投资的要求非常的苛刻,而且投资金额100万起,对于我们小打小闹的普通基民来说确实有点遥远。我们普通基民投资的是公募基金,即少则几十元,多则几万元这种的。
那么下文我们就说一下公募基金倒闭后对基民的影响,买的基金会不会打水漂的问题。
首先,上文已经说了,公募基金一定是有合作托管行的,买基金的钱不是直接进到基金公司兜里的,而是由托管银行托管,银行赚取一定的托管费。托管是第一道安全保障,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基金公司挪用资金的情况。
再者,基金公司的资产和基民的资金是分开管理的,是谁的就是谁的,不会掺杂在一块。说白了,基金公司可以买豪车、豪宅,但是一定要用自己的钱购买,基民的钱是让你来管理,来“钱生钱”的,万万不能用于基金公司个人的消费和支出。
基金公司赚得是管理费和一部分基金盈利,所以基金管理的越好则赚得越多,基金公司分红也就越多。那万一基金公司发生经营性风险倒闭了呢?基民的钱怎么办?
第一种情况,基金公司倒闭,第二家基金公司把基金产品接过来,继续运转。如果接手的基金公司运转的好,那么该产品就能“起死回生”,恢复到之前的盈利水平,基民的钱自然不会受到损失。
第二种情况,基金触发了清盘的条件,即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这时剩余款项就会原路返回基民账户。
虽然基金公司走的破产程序与普通公司无异,但因为资产清算后首先需要支付员工工资和各类诸如律师费、审计费这类的费用,其次还要优先偿还债务,所以实际也没剩余多少资产赔付给基民了。因此基民还是有本金损失的可能。
但好处是因为有托管银行的存在,至少保住部分本金是没问题的,大概率上不会发生私募基金连带本金一起卷款跑路的情况。
再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均属于“理财”的范畴,理财就存在本息亏损的可能,所以说:投资需谨慎。
写在最后:
当然上文我们说到的情况只是极端情况,事实上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公募基金公司跑路、破产的情况在成立之初、运营期间就能很大程度上予以避免:
首先,成立公募基金公司的门槛很高,在成立时就已收到严格监管。比如注册资本不低于一亿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对于股东的财务状况、资产规模、征信记录的要求也很高;
再者,运营期间还会受到证监会、银保监会、基金业协会、销售机构等监督和管理。
但极端情况少有发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我们在购买基金产品的时候还是选择优质品牌为好。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