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关于作者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奥美互动全球董事长兼 CEO,著名“职场生涯规划师”导师,拥有超过20年生涯咨询经验,帮助过数千名职场精英制定生涯发展策略。还曾在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
关于本书
本书旨在帮你打开职业生涯发展的思维格局。在作者长达20多年的生涯咨询案例中,他发现职场人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把职业生涯看做是整条路径,而是眼光局限在这份和下份工作上。所以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远见思维”,帮你点亮职业发展的思维格局,同时还为你提供了制定长期规划的工具和技巧。
核心内容
职业生涯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因此,缺乏远见意识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从而做出非常局限的职业决策。当你能用“远见思维”,从职业生涯的整条路径着手,为自己制定出至少长达45年的“职业规划”,并且积攒足够的职场燃料,就能跳出眼前的困局。作者将职业生涯划分成了3个阶段,每个阶段长达15年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也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策略。想要跑赢这场45年的马拉松,你还需要着重积累和经营的3种职场燃料,以及时间投资的技巧。
点击查看大图,也可以保存图片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湛庐文化创始人韩焱。你在得到听到看到的很多书,包括各位专栏大咖讲解的书,大量都是湛庐文化出品的。我会持续在得到为你解读湛庐文化策划出版的许多优秀作品,和你分享这些好书的出版故事。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远见》,它的副标题是“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这是一本帮你打开职业生涯思维格局的书,它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职场生活不是一份份工作的加总,而是一整段职业生涯。你需要具备职场发展的远见思维,为自己制定出专属的至少长达45年的职业规划。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场长达45年的马拉松,如果你把职业生涯当成短跑,注意力就会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比如明年的升职加薪,下次的跳槽机会,等待你的只会是四五十岁时的举步维艰。可是,当你能用远见思维,从职业生涯的整条路径着手,为自己制定出至少长达45年的职业规划,并且积攒足够的职场燃料,就能从眼前的困局中跳出来。作者不仅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帮你点亮了思维格局,同时他还为你提供了制定长期规划所需要的各种重要工具和技巧。可以说,《远见》这本书既打通了你的职场远见思维,又给了你披荆斩棘的称手工具。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布赖恩·费瑟斯通豪,他是著名广告公司奥美互动的全球董事长兼 CEO。就在2018年1月份,他又在奥美拥有了一个新头衔,那就是“首席人才官”,负责为公司广泛延揽人才,并且致力于帮助2万多员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他1983年加入奥美,在品牌建设、数字化营销方面都非常有建树。他还主导了奥美与 IBM、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宜家、联合利华、雀巢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合作,还获得了不少专业大奖的肯定。迄今为止,他在奥美已经有了长达35年的职业生涯,所以说,不管是从长度、高度,还是专业度,费瑟斯通豪本身就是远见思维最好的写照。
相比于自己的董事长头衔,费瑟斯通豪更加珍爱自己的这一重身份,那就是“职场生涯规划师”。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来研究职业规划,见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轨迹,这其中既包括《财富》500强公司高管、初入职场的新人,也包括一些学者、艺术家、运动员等等。他在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很多知名高校开展了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讲座,受到广泛的好评。他撰写的有关职业规划的文章,在“快公司”“领英”“推特”等国外知名媒体和社交平台上,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转载。而这本书中提出的职业生涯的远见思维,就是他几十年来在职场中自我发展,并且帮助他人跃升,这些所有宝贵经验所凝结出的精华,可以说,历经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刚才我简单介绍了推荐这本书给你的理由以及作者费瑟斯通豪。在进入今天的解读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对职场生涯的远见思维了解到底有多少。题目是这样的:你认为,在你的人脉网络中,应该有多少人给你的事业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给你提供了三个选项,分别是:1.越多越好;2.5至10个;3.不超过5个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在今天的解读过程中为你揭晓。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个方面,三大职场阶段;第二个方面,三种职场燃料;第三个方面,怎么样善用你的时间资产。
第一部分
我先来为你解读第一个方面,职业生涯的三大阶段。
作者认为,大多数人没有经营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在职场观念上缺乏远见思维。很多人把职场生涯看做是一场短跑比赛,把注意力局限在这份工作的福利和下一次跳槽能够得到的薪水上。但其实,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场长度大概要四五十年的马拉松。
你可以算一下,用你想退休的年龄,比如60岁或者像巴菲特一样的90岁,减去你现在的年龄,就是你剩余的职场历程。在职场马拉松当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往往是那些能够纵观全局的人,他们不仅具备职场战略上的远见思维,还能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战术策略,在职业生涯的前中后期用不同的配速,最终华丽地跑完全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职场生涯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大约15年的时间。
职场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初入职场的第一个15年。在这第一阶段,你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寻找和发展职业生涯的“甜蜜区”上。什么是甜蜜区呢?就是指“你热爱的”跟“你擅长的”,还有“社会需要的”这三个区域的交集。初出茅庐的时候,正是找到自己的长板和热情所在的时候,也是树立良好工作习惯的时候,也是为接下来两个阶段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说说我自己吧。我进入职场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我二十几岁,还处在职业生涯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有一次和高教出版社的老社长聊天,他建议我说,“虽然你现在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是你是不是应该像通用汽车总裁斯隆建议的那样,要在30岁之前多做尝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记得自己特别笃定地对老社长说:“我觉得非常幸运,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我就是喜欢内容传播这一行。”
当然,可能大多数人并不像我这样幸运,在第一阶段的试错期可能会稍长一些。很多人在刚毕业,面临着择业就业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很多人连大学读什么专业可能都是父母帮忙选的。这样的话,在进入职场的最初几年里,陷入迷茫焦虑,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如果你现在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我想对你说,“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可能是10年前,但其次的时机就是现在”。
在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你有15年的时间可以学习和探索,直到发展出自己的甜蜜区为止。作者费瑟斯通豪也经历过这样的探索,他在职业生涯初期干的是会计,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真正钟情的是营销,于是他就马上进行了转型。他的女儿也是一样,在剑桥拿到了历史学的博士,但最终却在金融研究员的职业上找到了自己的甜蜜区。
当然,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错误的选择和一定的弯路。即使像我这样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行业,也会经历一个痛苦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曲线,并且为前方漫长的旅程储备职场燃料。如果你能做到这些,那么你的状态就是理想的。
我在大三实习的时候加入了 Simon & Schuster 公司,它当时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出版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团,比很多人熟悉的兰登、企鹅都要大很多。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二十二条军规》《飘》这些小说就是我们出版的,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战略大师波特、变革大师科特都是我们的作者,《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就是我们电影公司派拉蒙的佳作。可是这么大的公司当时在中国,只有一个半员工,我算那半个。我要到北大清华去拜访教授,要去和各大出版社谈判版权。同时,公司前台和办公室小妹也是我。
那段时间很辛苦,但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Simon & Schuster 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公司会教我们一些当时的中国职场很难学到又非常重要的软技能,比如,如何接电话、如何写商务信件、怎么谈判,甚至是商务礼仪等等。公司会安排美国的签约作者、美国总部的著名编辑们来给中国同事做培训,传授的都是我所欠缺的东西,比如编辑素养、出版通识、设计审美等等。短短几年,我和国内500多家出版社的社长、总编都接触到了。可以说,那个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出版人我都见过、合作过。
回顾我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我只能说非常感恩。在 Simon & Schuster 的工作经历,为我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厚的职场燃料。所以我深刻地认同作者给职场新人提供的建议,就是不要因为那些表面的诱惑,就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如果在第一阶段就选择“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那么如此短视的结果,就是你损失掉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这会让你在剩下的职业生涯中丧失动力。
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接下来的15年。你还记得吗?在第一阶段,你需要关注的是尽快找到自己的甜蜜区,培养专业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燃料;那么在第二阶段的时候,你就要开始创造真正的差异,你需要找到自己身上的“尖峰点”,就是那些你能够远远超过平均水平的技能,那是你的天赋,是你持续的热情所在。在第一阶段寻找到的甜蜜区,在第二阶段你要锚定它,你要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尖峰点”上。这样你才能迎接一些独有的机会和挑战。
比如说,这其中最严峻也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时刻留意自己的巡航高度。因为,所有领导者都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用战略的眼光来俯瞰全局;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极度关注细节的能力,能在关键时刻快速解决棘手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就要既做到在高空飞行,分析战局形势,找出主要问题和机会;也要在发现目标时,具备快速追踪并粉碎目标的能力。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时候,你还要适时地飞回高空,把控全局。职场中优秀的领导者,一定不能是高高在上、一直高空飞行的飞行员,也不能是始终插手细节、离不开地面的扫地机,你要做到随时调整高度,收放自如。
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这个挑战,我经历的要早一些。我24岁的时候,Simon & Schuster 被收购,我经过慎重的考虑,空降到一家合资出版公司担任副总经理。那段时间我面临的是对出版行业整体的换位思考,我要迅速从一枚硬币的 A 面转换到 B 面;同时,我面临的还有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人群的冲击,我必须从精致明确的外企文化转轨,切入机动灵活的民企文化。一度我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深度焦虑的状态。
但我很快让自己聚焦在了新业务的建立和发展上,从零开始组建财经出版团队,建立流程和制度,一点点培训新人、改变老人。我被迫改变了很多外企养成的严苛习惯,否则就没有办法迅速聚拢人心。记得当时公司的另一位资深高管告诫我说:“水至清则无鱼。你不能像在外企一样要求人人都是精英。你要学会在不同的生态当中做好领导。”正是这段时间,让我彻底完成了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蜕变。
我对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几个小建议深感认同。首先,对于初任管理者,你要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和举止,因为这些特征都会给员工的状态造成影响。他们会比过去更加仔细地观察你,并且会根据你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表现。所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员工释放信号,需要仔细斟酌会给他们造成的影响。
其次,你需要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核心小团队。每一个领导都需要一支核心队伍,由那些能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亲密同事组成。注意,不要选那些和你相似的人,而要找那些能够增长你的长板和弥补你的短板的人,并考察他们的目标、价值观和关注点是否跟你一致。要知道,每一个有意义的商业问题,都是少数人在一间安静的小会议室里解决的。你要学会用耳朵去领导大家,而不是嘴巴。
最后,你需要在心态上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服务者,你的服务对象就是你的员工,你是在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压榨他们为你创造价值。所以,你得是一个被人信赖的解答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板。信念、诚信和公正会给你带来力量,而不是你所拥有的职权。
如果你能在第二阶段顺利完成这个重要的角色转换,你就等于掌握了放大自己影响力的武器,那就是领导力,这项武器会让你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加速成长,获得回报。
接下来呢,让我们来简单说说职业生涯第三阶段,一般会在一个人55岁~70岁,甚至年纪更长的时候。我想,大多数用户都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这一段的核心发展目标是优化长尾,发挥自己的持续影响力。大多数人会在60岁左右退休,可是如果在退休之际就猛然停止所有工作,完全进入到休闲的生活,这对你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危险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驾驶着一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突然来个急刹车,就很有可能会从车窗飞出去,突然断掉的职业生涯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所以,合理地对这个阶段进行规划,缓缓减速,逐渐退出职业生涯,这会是更好的方式。更何况,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正在延长,多数人在70岁的时候都还拥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完全具备良好的硬件,可以支持自己去发挥余热。
作者在这个阶段的建议是,你可以开始进行从“行动者”到“建议者”的角色转换。从之前在一个组织里挑大梁做决策,转换成幕后给建议的智囊。我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所以就不能分享自己的故事给你听了。作者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第三阶段成功转型的案例。蒂姆原来是宝洁公司加拿大分公司的副总裁,他在宝洁公司工作了30多年,他退休以后,非常快地就转型到了慈善事业当中。
他的这种转变,并不只是个巧合,而是多年规划的结果。他在50岁出头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考虑,怎么支配退休以后的三四十年时间。他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直到参与了一次大型募捐活动,他才觉得找到了自己退休以后的方向。他感到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在宝洁的多年工作经历让他学到了怎么能为一个项目筹措足够的款项。在这份新的工作上,这些技能就全都用上了。
所以啊,虽然蒂姆在名义上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会活力满满地每周在他的新事业上投入至少35个小时。可以说,第三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是你获取持续的幸福以及“繁盛人生”这样的一个阶段,你的奉献和分享会提升你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整体评价和意义感。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第一个方面,如何运用远见思维,规划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
下面我来为你讲解这本书的第二个方面,职业生涯需要的三种职场燃料。作者认为,真正成功的可持续的职场生涯是靠职场燃料推动的。聪明的职场策略应该是: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积累丰富的燃料,并且不断更新这些燃料,然后精明地消费这些燃料。他把职场燃料分为三种,分别是: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
首先来说说第一种职场燃料:可迁移的技能。可迁移的技能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说服的能力、帮助和求助的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情商等等。这些能力不仅是帮助你完成眼前工作的技术知识和行业术语,还是你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份工作,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都能依靠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新人,那么,你需要问问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往往是第一阶段的年轻人最欠缺的。职场当中的大多数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你能不能在没有导师辅导的情况下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制定出解决方案呢?你会为了一个问题不仅制定出一个方案,同时也准备好一个可以应急的替代方案吗?
如果你不是职场新人,已经在特定的行业有了自己的地位,那这个时候,你需要问自己,你对人才的吸引力怎么样,这是另一种可迁移技能。个人成功跟企业成功的道理是相通的,你能吸引多少优秀的人才,让他们想为你工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你的事业会走向怎样的高度。如果现在你在一家公司担任中层领导,那么你可以问自己,如果你要开创一项全新的事业,会义无反顾地跟随你的脚步的人有多少?这个虚拟问题的答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检视你对人才的吸引力。
接下来咱们说说第二种职场燃料:有意义的经验。有意义的经验,是你职业生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的多样性会让你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并且能够帮助你构建一个更加稳健的职业生涯。生物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甚至是基因突变,这样才能会创造出更利于生存的物种。同理,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职场混血”,要比一直做一件事的“职场纯种”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作者在奥美面试员工的时候,就非常看重应聘者拥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工作经验,目的就是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多样性。他认为这样的人往往适应性强,灵活度高。要想拥有丰富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多样性,那我建议你可以从很多维度进行,比如说你可以尝试自己创业、从事跨国工作,甚至做志愿者、去留学等等。你需要在不同环境中尝试不同的事情、试验不同的做事方法,这样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强的“职场混血”。
作者还为你提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建议你去从事智能商业。智能商业是一个拥有美好前景的巨大产业。它的价值目前已经达到了数千亿美元,而且还会在未来的10年内以15%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且,智能商业让你既有机会接触到品牌塑造和用户体验等这样的“软技能”,也能了解利润管理、数据分析等“硬技能”。所以,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样去发展自己的多样性,那么,你就去拥抱智能商业吧。
然后咱们来说说第三种职场燃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燃料:持久的关系。持久的关系会是这三种职场燃料中最有效、最耐用的一种。每一个人进入职场之后,周围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关键人物,他们会强烈影响着你的职业轨迹,并且为你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职业关系生态网络。这个金字塔一共分5层,从下到上分别是:联系人、专家团、关键同事、支持者以及你自己。让我一层一层来说给你听:
“联系人”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是价值含量最低的一种持久关系。这些人可能躺在你的微信通讯录里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们能给你带来的影响却很小。作者把这种没有深层连接,仅仅互留联系方式的关系称作“未经改良的职场燃料”。我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虽然增加联系人可以拓展你的人脉关系网,但他们只有被转换成更深层的关系时才能为你发挥重要的价值。
“专家团”处于金字塔自下而上的第二层,是比联系人稍微更有价值一点的职场关系,他们是拥有特殊的知识和权力,能帮助你取得成功的人。不过,专家团是要你去主动结识和培养的。一定要记住,建立专家团最好的方法不是先向别人请求帮助,而是你要先付出,为他人提供帮助,这样才能收获最有价值的职场援手。
“关键同事”在金字塔中的位置刚好在中间,也就是第三层。他们是指目前在公司里对你的发展拥有决定性影响力的5~10个人。这5~10个人也有一个小排序,排在榜首的是你的上司,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以决定是否给你加薪,是不是给你升职。此外,就是你的一些同事和下属,你需要把他们一一找出来,然后排个序,请认真地思考一下,他们每一个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他们会帮你完成你下一步的重要举措吗?
说完了金字塔的第三层,让我们来说一说自下而上的第四层,那就是“支持者”。他们离金字塔的塔尖最近,他们是你的导师、帮手,他们会为你提建议,支持你,激励你,人数一般不会超过5个。你也可以把支持者看作你职场生涯的贵人,他们就好比你的职场顺风车,也仿佛是你前进的推手。他们对你极为重要,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出现非同一般的拐点。
说到这里,你还记得我在开篇给你留的测试题吗?你认为,在你的人脉网络中,应该有多少人会给你的事业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呢?
答案就是,不超过5个。也就是说,你一生大概能遇到的支持者不会超过5个人。你可能会问:“我去哪里找他们,找到后又该如何与他们保持深度连接呢?”作者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耐心和开放。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那就自然会找到老师。当你意识到一个人可能是你的重要支持者的时候,要重视并且刻意培养这层师徒关系,你要想尽办法帮助他,花时间与他相处。如果你很幸运,能让他倾听你、引导你,那你就像块海绵一样用力地去吸收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职场关系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上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任何职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都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品牌经理。作为品牌经理,你的重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关注你的职业生态系统,确保它能够一直为你提供积极正向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第二个方面,三种重要的职场燃料。
第三部分
下面我就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第三个方面,如何善用你的时间资产。
如果你问一个资深的财务顾问,如何让你的投资获得最高的长期产出,他会告诉你,关键是“资产配置”怎么做。换句话说就是,你是不是在正确的时间投资了正确的东西,你选择了股票、债券、期货或者其他的什么资产,去进行了你的配置?职业生涯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投资的资产从金钱变成了你的时间,同时呢,时间也是你人生中最有限、最具价值的个人资产。
那么如何通过对时间的巧妙投资,来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呢?这里就要有一个“以终为始”的思路,你怎么投资你的时间,要看你最终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人希望能构建起自己的影响力,有的人渴望获取大笔财富,还有人希望成为特定领域里的大师,目标不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肯定也就不一样。不过,任何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在面试湛庐的编辑的时候,一定会问应试者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计划用多长时间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呢?”很多人的回答是一年。其实,想要做到一位优秀的编辑,你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如果你想做到顶尖的位置,那么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在其他的领域里也是一样,长时间的投入,才会让你磨炼出更精湛的技能。
作者对时间投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你要把时间分成大块时间和碎片时间,利用大块的时间来精进最重要的事情,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处理其他任务。
高效而健康的时间分配,一定不仅仅要涉及到工作,还应该有家庭、健身、社交、学习和休闲等项目。当然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各个项目的分配比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第一个阶段,应该把大块的时间留给工作和学习;而第二个阶段可能要在家庭和社交上多花些精力;而到第三个阶段,可能更多的时间要分配给休闲和锻炼。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你都应该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尽量涉及到各个领域,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平衡的生活。
尤其是对于健康,无数的证据表明,即使你是定期将少量时间投资在运动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回报。比如我自己,通过每周三次8~10公里的跑步训练,用了3年的时间成为一个马拉松跑者,完成了对我来说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同时,我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作者建议你每年至少盘点一次自己的时间档案,这会给你带来相当多的启发。比如说,你可以问自己,在哪方面的时间投资带来了最鼓舞人心的结果?你计划的时间分配,和实际的时间分配有什么不同吗?那么你的计划需不需要发生一定的调整呢?
通过审视自己时间投资的实际情况,你就能知道自己把重点放在了哪里,时间档案会告诉你,为了变得更快乐、更成功,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取舍。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第三个方面,如何分配你的时间资产。
总结
到这里,我为你解读的《远见》的主要内容就讲完了,来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个方面,我为你解读了三大职场阶段。我们讲到了职业生涯是一场长达四五十年的马拉松,可以把它划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15年并且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策略。第一个阶段,你需要寻找自己的职业甜蜜区,专注于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你需要锚定自己的“尖峰点”,拓宽自己的甜蜜区,完成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一系列转型;第三个阶段,你需要着重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合理地减速,提升自己的职业意义感。
第二个方面,我为你解读了三种职场燃料。分别是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其中持久的关系是最需要你去重点积累和经营的。职场燃料对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时期都至关重要。在第一阶段,你需要累积它;在第二阶段,你要利用它;而在第三阶段,你要更新和维护它。
第三个方面,如何分配你的时间资产。无论你有多高的天赋,在各行各业想要做到精通都需要长达1万甚至10万个小时的磨炼。更好地合理分配自己的大块时间和碎片时间,才能够拥有更加平衡的事业和生活。职业生涯只是人生拼图的一部分,你不仅要追求自己热爱的工作,还应该建设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是你拥有的最有限的个人资产,你把它投资在什么地方,就会有怎样的收获。
最后,我还有一些建议要给你。如果你决定亲自阅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作者为你的职场发展给出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评测工具,比如说三种职场燃料的盘点、年度职业价值的评估表格、时间投资仪表盘等等。通过这些工具,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对自身职业现状的评测。在通读整本书之后,你就能获得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向导,你就能拥有职场生涯的远见思维,你还能够轻松地给自己定制一份专属的职业规划。
撰稿、讲述:韩焱
脑图: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