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基金有什么(新基建买什么基金)

jijinwang
基金 白酒+医疗跟新能源+基建 是对立的。 一方涨,另外一方就跌。

1、5月份关注什么板块比较好?

五月份我们最核心的就是可以说是复工复产,那么新基建,是我们相对觉得性的一个企业,要重点关注/


我个人关注券商板块,半导体板块,以及稀土板块。

我个人并不建议去猜热点,不如研究资金动向。资金去哪了就跟着把钱投到哪去。

我目前持有:九鼎投资,兴森科技,英洛华。

持有九鼎投资的理由,主要是日线价格出现止跌反弹信号,价格回到20日均线上方运行,尽30天左右时间,下跌缩量,上涨放量,说明资金持续潜入。而且一季度股市活跃度还算可以,券商股盈利尚可,股价应该回到年前水平附近,因此我个人对券商板块有信心。

兴森科技,这支股票去年8块左右就是我的遗憾,看好却没买,如今出现大幅度回落,日线周期次低点出现突破20日均线,而且兴森科技基本面特别好,属于大牛潜力股。

英洛华,去年稀土买入的五矿稀土,后来在涨幅上英洛华更佳亮眼,买入稀土概念股有着另一层担忧。

新闻消息:美国对冲基金ValueAct Capital已成为日本芯片和显示材料制造商JSR Corp的主要股东,持股超过7%。该基金在一份声明中指出,ValueAct管理着超过120亿美元的资产,已收购1,650万股JSR股票,按当前股价计算,价值约为2.83亿美元。据其表示,此次入股是一项投资行为,并视情况提供管理建议或提出重要建议。

JSR成立于1957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刻胶生产厂,占据全球份额24%,在最先进的芯片工艺方面,作为全球光刻胶龙头企业,JSR也是目前极个别有能力量产EUV光刻胶的企业。

美国在光刻胶方面逐渐加大掌控力度,或后期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制约影响,中国能打的王牌中比较好用的就是稀土。所以对比买入国内光刻胶股票,我更倾向于稀土板块布局一些仓位。

目前倡导科技发展创新,稀土的需求前景还是很好的。

我个人选股依据:

1.企业利润率以增长为主。亏损的的企业,ST企业股票统统放弃。

2.价格要在月线周期20日均线之上。

3.近30日天内,下跌成交量缩小,上涨交易日成交量放大。

4.日线周期上破20日均线之后回落均线呈现支撑。

5.企业负债率小于63%。

满足以下五点的股票我会买入。

不请自来。

5月份关注什么板块比较好?

首先,潜伏旅游业。因为价格那时会到最低点,疫情影响无人问津。而一旦疫情缓解,报复增长。

其次,餐饮业。疫情受影响最大。但民以食为天。要吃,还要交际。怎可以不反弹?

第三,卫星。北斗组网,天基互联网这些不只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四,疫苗。病毒最后的解决要靠疫苗,但现在炒得不多。

第五,电。夏季用电,复工潮都要电。

总之,可关注的不多,但要潜伏才好。


2、从新基建到地摊经济说明了什么?

政策风口:34万亿下的“新基建”
“新基建”,根据官方的解释,是指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关于“新基建”各领域核心技术,以及国内龙头企业的情况总结如下表:


提到“新基建”,相信许多人会习惯性的将其与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对比。本轮“新基建”计划的亮相,似乎也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而紧急推出的又一轮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实不然!理由有三:
一是时间上,“新基建”早在2018年底就已经提出并执行。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首提“新基建”的概念。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接着,2019年1月的各地两会上,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当地版的2019年“新基建”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如四川省就表示,2019年,将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等。显然,彼时疫情并不存在,“新基建”早已被提出并处于实施状态。
二是内容上,“新基建”是对“老基建”的衔接与发展。一方面,“老基建”为“新基建”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难想象脱离完善的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到荒芜的原野上凭空去建设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另一方面,“新基建”在“老基建”的基础上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很多地区“老基建”趋于饱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新基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资金安排上,“新基建”是自下而上,给地方和高新企业更高的主观能动性。相比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资金安排的“自上而下”。本轮“新基建”计划中,地方政府和高新企业发挥了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截至2020年3月1日,全国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除此之外,高新企业也纷纷宣布加码“新基建”, 4月份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则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
相比之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个规模要小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中央的投资拨款。
如此安排也是市场化的表现,一方面,让地方政府能够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布局“新基建”建设。另一方面,放手让高新企业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加有利于高科技项目的孵化和推进。
综合以上分析,不能简单地将“新基建”项目理解为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而推出的新一轮“4万亿刺激计划”,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即使没有本次疫情,“新基建”仍然会被提出,并不断推进。而在本次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战,美方刻意对高新技术进行封锁的大背景下,“新基建”的稳步推进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区域风口:“西部大开发战略” 3.0版
和“新基建”一样,“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从1999年9月的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超过二十年时间。
二十年的持续投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经济实力方面,西部12省市的GDP从2009年的1.5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20.5万亿,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扶贫攻坚方面,截至2019年底,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9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运输网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其中高铁9630公里,已经连接西部大部分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大城市。
在生态环境方面,截至2019年底,西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从发展规划的角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持续演进,已经经历了1.0版和2.0版,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入第三个阶段。具体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三阶段发展状况如下表:


随着西部大开发由过去“建设为主”的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如何去转变思路,拥抱变化,切实利用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走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中央在财税、金融方面的特殊支持,为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是每一个准备布局西部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需求风口: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扶摇直上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政策风口或者区域风口,还是有一定政府参与和推动的成分,需求风口则源于每个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稳定和持续。
早在1943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沟通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尽力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的追求更高层次价值的实现。


下面,让我们逐层分析各层次需求中蕴含的机会:
首先,在生理需求方面,“吃、穿、用”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日常需求。当14亿人的日常需求被汇聚起来,自然形成一个巨大风口。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传统的“逛街、餐饮”需求转化为基于互联网的“新零售”需求。以苏宁为例,财报显示,一季度苏宁易购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达到610.4亿元,占整体销售规模比例攀升至68.64%,同比增长12.78%。借助“线上下单,一小时送货上门”的家乐福到家服务模式,苏宁快消百货类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7.99%。在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拉动了消费,获得新闻联播点赞。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人们开始关心自身的安全。口罩、酒精、呼吸机等防疫用品成为需求风口。一方面,国内疫情虽有所缓和,但全球超过300万的现有确诊病例数,说明疫情结束尚需时日;另一方面,即使疫情结束,大量的医疗防疫物资仍然被需要,作为战略储备,预防下一次疫情的侵袭。
除了保障自身安全,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们还有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受到疫情的影响,这种沟通交流从线下走到线上,也带来了无限商机。在线上教育领域,对比去年春节,2020年春节学生学习类APP的平均日活增幅和新增用户增幅分别为100.05%和238.79%。在视频娱乐领域,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假期,头部视频网站的月活跃用户均已破亿。其中,爱奇艺APP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95亿人,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每2.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春节期间观看了爱奇艺。
总之,14亿人的生活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他们的需求却无法被消灭,只是换个形式表现出来。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抓住风口的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尽信“风”不如“无风”前面对近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风口”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很多人会问,“风口”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其实,这跟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有关:对于投资者,参考“风口”选择投资标的,更容易取得较高的胜率和投资收益率。对于创业者,“风口”行业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资源,更多的国家政策倾斜和扶持,更容易“活下去”。对于择业者,“风口”行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正在填报专业的高考生,“风口”和“非风口”意味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最后,找准“风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因为市场在变,政策在变,风口也一刻不停地在变。今天“猪都能吹上天”的大风口,明天可能一点风也没有,留下一地摔死的猪。所以,尽信“风”不如无“风”,如何在利用好“风口”的同时,避免对于“风口”的迷信和过度依赖,如何在风停前,迅速成长,积累经验,建立壁垒,更好地“活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首图来自壹图网。

这两者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方向一致,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复苏和增长

我们先来说说新基建

相对于大基建,新基建的特点是科技门槛高,包括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我国大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当然,建成的高速公路、高铁、隧道这些也能给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最好的配套。

而新基建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为将来的科技进步方向做战略布局。最典型的就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国大量的建设5G基站,真到了5G广泛应用的时候,我们的5G概念企业就会比其他国家有更好的配套,更快的发展。

地摊经济并不是政府投资,而是政府通过政策激发民间的商业活力,拉动内需,去库存,进而带动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



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政府投资,一个是民间自发形成,新基建着眼未来,地摊经济有利于当下。

说明了国家搞活经济既抓大项目帮助大企业走出困境,同时也关注底层老百姓的生计问题,让更多的人不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源

3、如何对新基建进行投资布局?

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同比下行的趋势中,对经济的支撑力度也在减弱,全球进入依靠新兴技术重新定义分工角色的时期,我国抓住机 遇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尤为重要。“新基建”是我国基建补短板的战略部署,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比如5G、特高压、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等等,新基建是为了经济新动能而打下的基础,支撑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 设关注的重点所在。同时关注新基建之后能够产生的新动能,比如5g之于物联网,充电桩之于新能源车,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工业软件行业, 还有光伏取消补贴后进入寡头竞争阶段,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也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总之逻辑线条要清晰,新基建有哪些(5G、特高压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充电桩、轨道交通等等),为啥要搞新基建(为的是经济产生新能动),那旧基建呢?(旧基建拉动经济能力进入 下行趋势,房地产等旧动能甚至开始损害社会经济发展,之前搞的互联网经济,只是流通领域改革,并未产生基础动能)

对此问题需专业人员回答。

工业经济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交通枢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流通成为关键,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跃迁为新的地区竞争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后发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广州还聚焦数字“新基建”,率先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计划都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取得较大成效。各地也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纷纷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目标:打造“云、网、端”,改造“铁、公、机”



上海明确“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北京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云南提出“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四大领域……梳理各地于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打造涵盖“云、网、端”全领域的基础设施、改造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谓各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围绕“云、网、端”,各地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为未来三年绘就建设蓝图。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云),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网),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动重点。如上海方案围绕“新终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2、投资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其建设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在“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计划,如浙江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并提出要奋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广东已建立起数字“新基建”项目库,着重以项目拉投资;上海则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要求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与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相对应,多地也将新基建列入专项债投资清单,引导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投资。其中在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过程中,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日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背上400多亿债务的贵州省独山县也启示“新基建”投资应避免出现超前建设、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新基建”的推进,也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3、赋能城市:“新基建”优化城市生产生活



“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新基建”为地方发展服务是未来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也需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如《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已基于能耗考虑严禁在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北京围绕“新应用”部署了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以及中小企业赋能等;《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项目策划需考虑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一起成为当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我国经济也将加速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的数字新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