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教授建议,40岁以下职工按工资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国家不要太任性,当初国家违背自然规律实施计划生育,让我们不要生,现在发现这个制度错了,又开始让生。让生孩子说明已经扭转了思想,知道发展不能违背规律。但是想要强制生育这个就不人道了。
首先,想要生育也要生的出来啊,有些人多么想要孩子,可是第一个孩子都没有,如何生第二个。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其次,经济能力能够养活两个吗?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都要200万,如何去养两个。因为曾经残忍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一胎化,现在夫妇二人还要养活四个老人,养一个孩子加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已经是苦不堪言了。还哪里有经济能力去养两个,教授的建议脑子里都是狗屎,根本就只会像狗一样汪汪汪,可能连1+1=?这样的数学题都不会算,怎么可能知道养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子需要夫妻月收入需要多少钱?
第三,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解决了吗?连居民生活的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还在那里瞎逼逼。
第四,为什么要扣人民的钱呢?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全部都是奖励。国家真想让大家生孩子,就出奖励措施,生一个奖励200万,我第一个报名。
这条建议再一次证明了,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专家空有头衔,实际是多么地无知和无良。
生育与否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十个,这都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只能由个人的意愿去决定,任何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干预甚至强制限制这项权利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无论是过去的计划生育,还是现在专家提倡的生育基金,本质上都是对个人生育权利的粗暴干涉。当然,这些政策和想法的确在特定的国情下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国民最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我们努力建设又是图个什么呢?
你可以制订政策和导向,去鼓励,但不能直接或者变相强制。
对女性的不尊重
女性是什么?生育的机器吗?你说不生就不生,你说生就生,你说生几个就生几个,我就问问这子宫到底是不是个人的器官?
现在女性就业就充满了歧视,这样逼着生二胎,我就问问,哪个企业还敢招女员工?隔两年就休一次产假。咱们国家的女性没那福分,各个都可以全职在家,一样要出来找工作挣钱,这政策一出,还让人家怎么找工作?
别没事就盯着我们口袋里的钱
无论这个提议打着怎样的旗号,站在怎样的高度,本质就是一条:不生二胎就罚款。有人会说不生将来也会还给你啊,如果你这么想,请你把每月的收入转给我,我承诺,几十年后,你退休了,我再还给你。
我们是比原来富裕了一些,但这钱不是风刮来的啊,那是我们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是国家高速发展国民应该享有的红利,凭什么你一句话,就每个月要扣掉一些?
这点钱不够看
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就这点基金,奶粉钱都不够。
你说可以减少开销,养得糙一些啊,不用喝进口奶粉,不用上私立幼儿园,不用买学区房,不用报兴趣班,不用出国...奇怪了,我们多花钱,多辛苦,多生一个,到头来非但没有任何好处,还让孩子获得的各种资源减少,降档了,专家你告诉我,作为父母图啥?
教授们,不食人间烟火啊。
还好这这是教授的建议,希望千万不要被采纳,因为生育基金换一种说法,就是罚款——即不生二胎的罚款,这样的建议,显然是很荒谬的,之前是生二胎罚,现在不生要罚。罚款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太过简单的思维模式。
下图为刘志彪教授
孔方兄还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发现教授们天真到了哪种程度,他们说:
考虑到我国社会抚养费已经征收了30年,存量资金应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理论上可以支撑一两年内对二孩家庭的生育补贴。可考虑将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充实生育基金,或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社会抚养费(即超生罚款),这些资金从来都是去向不明的,哪里还有所谓的结余,哪里还可能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无论是个税改革,还是企业的降税减费,国家的目标都是尽量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以激发社会活力,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这两位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鼓励给企业、个人增加负担,这显然是违背了大的方向。大家本来负担就已经很重了,求求这些教授不要再盯着工薪阶层的钱包了。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实对丁克家丁、单身人士征收“单身税”并不能促进生育。只有把教育、住房、养老、医药和食品安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或许才对生育有促进作用。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尤其对这些教授来说,他们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反正生育基金又不会落到他们头上,反倒是他们想生二胎的时候还可以从基金里面拿到钱。不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什么都敢说。
最后说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据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介绍,刘志彪教授“所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得过中央和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20多次。”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2、关于某媒体提出的生育基金问题你们怎么看?
所谓的国计民生,首先是国家为了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有计划的出台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办法,这是很正常的。但所有的规定都需要兼顾民生,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当年的计划生育,可谓力度够大,但是对后来的独生子女需要服养多位老人的问题考虑的不周,虽然现在国家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各种养老机构,效果不错,但还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现在考虑到了国家将来的人口问题,我认为需要大家的自愿认同的方法比较好,因为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强制的做法还会出现许多的社会问题,一定要考虑周全
从免费住房,医疗,教育到现在的天价住房,医疗,教育,70后有点底子的基本都过了最佳生育能力,80后的在考虑存钱买房并且要赡养四位老人,九零后的工作都还没稳定下来,试问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敢生,基金这货基本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