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子母基金是什么意思(私募子母基金的特点)

jijinwang

bilibili究竟值得投资嘛?它是做什么的?
老夫我今晚代表日盛环卫私募股权基金与几个创业者在杨浦创智天地碰头。
听了他们的创业思路后,我感到很悲哀。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2010年代,想法很是幼稚肤浅。原先准备投在他们身上的几百块人民币就不投了,毕竟是日盛环卫所的现金流。扫地扫得半死,才有这几百块的净利润,不能乱投瞎投。
我与他们几人告别后,独自走在创智天地那九曲十八弯的小道上。绕啊绕,转啊转,弯啊弯,正当我迷失方向且为找不到投资方向而唉声叹气时,抬头一望,见斜上方夜空中bilibili这几个英文字母。这什么单词啊,牛津词典里没有啊。不晓得是做什么的,但肯定很高大上!
这是天意!吾尼日盛环卫私募股权基金那几百块人民币就投这个bilibili了。控股估计不大可能,但做个财务投资者也蛮好!

1、母基金与子基金如何运作?

2017年迎来“元年”之后,2018年被认为是中国母基金的爆发年。一方面,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机构数量暴增;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层次不齐,且竞争激烈。市场多变,募资难、估值高,谈及2018年的一级市场,GP们各自都有一把辛酸泪。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大家似乎都在变得小心翼翼。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母基金又将如何应对?

宜信财富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

  “英雄不论出身”,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下称“宜信财富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近日接受投资界(ID:pedaily2012)专访时谈到其选择GP的标准时说道。在当下弥漫焦虑情绪的的市场环境下,这番话颇显得处乱不惊。

  作为国内市场化母基金的领军机构之一,截至目前,短短五年时间里,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迅速成长壮大,管理资产超过200亿、累计投资200多支行业领先的标的基金,通过子基金间接投资境内外超过4000家高成长公司,其中100多家已经上市或挂牌新三板,涌现出40多家独角兽企业。这一系列数字,是宜信财富在母基金领域的专业化长期化运作,以及坚持深耕母基金行业战略布局的成果。

  行业紧缩是机会,要“珍惜自己手上的子弹”

  2015年加入宜信的李默丹,正好见证了中国母基金的蓬勃崛起。在清科举办的LP峰会主题演讲上,李默丹给出了一组数据:

  从市场化母基金整个的发展情况来看,从2000年之前到2013年,每年都是100多亿至200亿的规模在发展,每年新募集总量不会超过300亿;到2014年上升到千亿,2015年达1800多亿;2016年发生井喷,整个市场募集资金达到4000多亿,2017年稍稍下降,也有3000多亿。市场化母基金的基金募集数量从2013年、2014年的三四十支,到2015年跨越式发展到90支,2017年达到了两百多支。

  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行业观察视野之下,李默丹对母基金的现在和未来并不“焦虑”。

  原因是母基金本身具有“跨越经济周期”的特点,采取的是高度分散化的投资策略,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阶段、跨地域、跨类型和多管理人的资产配置组合,因此母基金天然具有相对“风险可控、回报可期”的特点,这是它本身的一个独特魅力。

  不过,作为母基金管理人,李默丹也体会到了目前一级市场的焦虑感。因为融资面紧张,一些投资机构如果没有未雨绸缪,融资速度会比计划中慢非常多,甚至可能拿不到钱。

  资金面紧张,整个投资市场的热度会直接受到影响,但李默丹认为,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当行业紧缩的时候,相反往往是能够以较为合理的价格投到一些好项目的时期。一是从估值角度来讲,可能会有适当的调整。同时由于大家更珍惜子弹,一些好项目能够真正浮出水面。”

  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投资行业发展更需要的是耐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8年市场的调整也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期。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懂得运用逆向思维十分重要。

  今年以来,港股及美股市场IPO表现火爆,在李默丹看来,资本市场目前相对是低迷的,大家在二级市场的出手也相对谨慎,未来的退出环境可能也并不友好。但对于GP而言,“不论是早期的基金,还是偏成长和晚期的基金,其实都应该有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市场的变化。”

  李默丹强调,宜信财富母基金不提倡GP过早卖掉他们觉得好的项目,更不会要求GP每年必须要退一定数量的项目。“作为专业机构LP,短期的波动母基金都能理解,我们仍然强调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对于头部项目要看得长远一点。只要看准了你的项目,看准创业团队,长期来看一定能找到好的退出机会,博得更好的收益。”李默丹说。

  面对市场的变化,李默丹认为LP和GP是在同一条船上的。“他们的压力也会传导到我们。但作为母基金这种动辄十年的长周期投资,它是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来对周期性的波动做出防御,因此尽管目前的市场不够成熟,有一些波动,我们也能充分理解和应对。”

  “英雄不论出身”,优秀的黑马和有能力的白马将共赢

  投资要慧眼识珠,衡量母基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其选择GP的能力。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近日指出:“目前中国的GP有1.2万家,可以负责任地说,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不超过一百家。”选GP有多难可想而知。

  对此,李默丹也有同感。“母基金投资是优中选优,真正能够获得优秀母基金钱的机构数量相对市面上的GP数量而言可谓少之又少。”他表示,这是一个市场极度分化的时代。“头部基金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出优秀项目的比例也更集中,而有些基金可能在资金募集和项目投资上循环变差,成立第一期之后就没办法再做下去了,行业会从二八分化加剧到一九分化,甚至是0.1对9.9的一个局面。”

  宜信财富母基金一直坚持和优秀头部机构合作,和他们保持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市场的持续观察与定位。与此同时,在宜信财富母基金的投资组合里,除了白马型基金之外,优秀的黑马型基金已经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有一类黑马型基金是李默丹非常看好的,比如有重量级的优秀投资人从大型机构出来,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品牌。虽然可能刚刚起步,但实际上由于长期的投资经验、行业资源积累,他可以获得一批创业者的支持。项目跟人走,而创业者也会跟着投资人走。而这类黑马型基金管理人的第一支基金,即“First-Time Funds”,往往更具有爆发力。

  “一般出来创业做的第一支基金,都是要证明给市场看的,投资机构会特别用心,倾尽全力去做,把资源投入进去,它可能会是凝聚新投资机构最大能量的一支基金。”李默丹解释道。

  在实现创始合伙人个人抱负的内在驱动下,大多新机构的投资风格更加主动与积极,更加勇于创新。与此同时,由于新机构核心管理团队较为精简,投决机制灵活简单,创始合伙人勤于在一线从事投资活动,参与资源对接、项目筛选等基础工作,这一特性能够确保First-Time Funds所参投项目的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英雄不论出身”、“黑马型基金的血性更强”,李默丹用非常感性的词语来描述他看好黑马型基金的原因。在李默丹看来,一些知名合伙人创立的黑马型基金,活跃度很强,尤其是2014年、2015年创业的一波黑马基金合伙人在业内十分有话语权。这些黑马很可能会成长为斑马,未来则会变成白马。对于未来的VC投资领域,李默丹认为,将是一个“好的黑马和有能力的白马共赢的格局”。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黑马型基金蕴藏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方面,新机构普遍缺乏完善的投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新机构团队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创始合伙人优秀的过往业绩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代表新机构投资团队的整体投资能力。在选择潜力黑马时,宜信财富母基金非常谨慎,经过系统性尽调与长期跟踪,充分识别新机构潜力、弱势及潜在风险,去筛选和识别真正优秀的黑马型基金管理人,以期获取更为出色的长期回报。

  最打动母基金的GP:有打法、有格局

  无论黑马基金还是白马基金,能做好投资就是好基金。黑马和白马型基金更多的是行业的一种简单分类,抛掉这些标签,对于宜信财富母基金而言,更关注的是标签后的专业度。

  “未来我们寻找基金,不会以项目案源的丰富度作为唯一评价,不是说GP拿到多少Pre-IPO项目,我们就相信他,把钱给他去投资。在一二级市场更多出现价格倒挂的当下,套利的逻辑不再存在,只有真正读懂行业、坚持价值投资的机构才能走得长远,‘专业度’将是基金分化的重要指标。”李默丹告诉投资界。

  投资表面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性思考。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李默丹希望把投资做的更人性一些。

  这一理念的主要体现就是,在对人的判断上,宜信财富母基金考虑的维度会更多更细化。事实上,做GP是一件很综合的事,仅有技术能力、投资判断能力,没有足够大的视野格局、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行业资源,其实是很难做成功的。

  最能打动李默丹的GP有两个特点:打法明确、有格局。

  很多投资人募到了钱,但是不知道怎么是合理的投资节奏,这是李默丹很担忧的。“你要有自己的投资节奏,你有多少子弹,怎么分到不同的篮子里,预计看多少项目、投多少项目,市场变化以后怎么调整节奏,这些打法一定要想清楚。”李默丹说。

  对于投资节奏拿捏以及投资风格定位更准确的合伙人,更受母基金青睐。在李默丹看来,这类投资人经历过很多波周期的变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往回收,什么时候应该更大胆地投资。

  个性化的打法之外,创始合伙人的格局也特别重要。对于GP来说,创始人的格局往往决定了这家机构的管理氛围和利益分配机制,而这是团队稳定性的重要方面。

  “一个人可以做成功一支基金,但是要想在行业中持久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个成熟稳定、非常得力的团队来帮他。”李默丹说。

  团队作战能力是GP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投资行业是一个需要快速学习、快速成长的行业,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逻辑。作为创始人,只有给年轻人以“扣扳机”的决策机会,给予一定的试错空间,团队才能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我相信有足够格局的创始合伙人,一定能够在决策上给团队充分的锻炼机会。”在李默丹看来,“如果不给团队成员充分的能力发挥空间,是留不住人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无论是母基金投资GP还是GP投资项目,对人的选择判断都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母基金的角度会更加挑剔与敏感。随着时间的积累,母基金的负面清单也越列越多。“我们选择标的的逻辑当中,会关注到非策略、非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会去评估他做的事情别人是不是也能做,如果别人也能做,他能做好的资本是什么。”

  “成熟的LP非常有耐心,如果GP定力不够,轻易改变投资方向或者是表现出对热点风口的追逐,没有一个长期坚定的打算,这样的GP我们是不敢投的。”李默丹相信,只有真正懂行业,知道行业机会在哪里,且待得住、守得住的人,才能真的做好投资。“如果GP都没有LP有耐心,那对整个行业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AI+FOF”是我们的一位“新同事” 

  近年来,宜信财富在母基金领域不断创新。在专业团队投资管理基础之上,2017年,宜信发挥12年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沉淀的技术优势,自主开发了AI+FOF系统。这是国内将AI技术首次运用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能够使投资过程更高效、更全面、更准确,投后管理实现实时监测、提示风险。

  对于AI+FOF系统,李默丹将它称为是“我们的一位新同事”。

  背靠这个系统,宜信财富母基金团队拥有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比如在舆情监测方面,我们会从项目、基金层面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捕捉潜在的风险点,一些GP投的项目可能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优秀。我们对于信息的了解程度,往往让很多GP都感到惊讶。”

  AI+FOF系统为宜信财富母基金投资提供了一个更加细分和专注的视角,比如基于对不同时期不同基金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析出在同一时期投入类似行业的基金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谁能更成功一点,谁可能会相对落后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就有了一杆秤。”李默丹说道。

  从功能上来看,AI+FOF系统和投资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配合。一方面,AI+FOF系统可以帮助投资团队更高效地判断一支基金的能力、未来成功的概率等;另一方面,投资团队也会将自己的独立思考、三方尽调和AI+FOF系统的分析相融合起来进行交叉验证,全盘考虑后再做出投资决策。

  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金行业是以人为主的行业,AI+FOF系统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判断。”李默丹指出。

  未来,AI+FOF系统在数据的翔实度、全面性方面,还会不断进化和更新,行业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丰富数据库,才能筛选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借助AI+FOF系统这位“新同事”,宜信财富母基金将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大幅度提升团队的投资效率,帮助母基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投前尽调与投后监控管理。

  抵制诱惑,保持一个初心做母基金  

  全球第一支私募股权母基金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2006年,中国首个国有企业参与设立的市场化运作母基金苏州工业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

  随后十年间,国内母基金市场一直在缓慢前行,在中国母基金发展历程中,宜信财富母基金对自己的定位是以“自身投资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长期价值投资是宜信财富母基金发展的“初心”,李默丹说,坚持“初心”不变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都是一帮耐得住性子,也是比较谨慎的一帮人,我相信我们更够在这个行业里走得更长远。”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经接近1.4万家。行业规模膨胀的同时,给李默丹带来的最深体会是市场参与者风格在发生很大变化。“十年后,80后甚至90后管理的基金将涌现在市场之中,新的一代人会以更国际化、更开放的心态来做投资。”

  所有行业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母基金行业也是如此。近年来,专注母基金投资之外,宜信财富母基金在直投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母基金做直投,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做直投是否会违背母基金资产配置的初衷?

  对此,李默丹表示:“对于GP而言,母基金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其投资能力。宜信财富目前主要以选择性跟投的方式参与直接投资。跟投也是LP对GP专业判断能力的信任,如果有GP觉得好的项目,我们认为值得跟进的话,宜信财富母基金也会考虑以一定的比例投入。未来,宜信财富母基金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所关注的众多高成长行业的一些直投或跟投的机会。”

  不过,宜信财富母基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直投的水准至少不能低于GP,否则就很难达到提高母基金收益的目的。

  就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而言,市场化的母基金往往通过跟投的方式来做直投。做LP已经是一件复杂且专业的事,跟投则需要有专门的团队,来进行快速判断,而非简单跟随GP去选择项目。

  “跟投项目做DD(尽职调查)的时间很少,对团队能力要求非常高。母基金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跟投团队,并非一日之功。”李默丹认为。

  做直投对很多母基金而言是诱惑也是挑战。作为母基金管理人,李默丹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自律,做好专业LP应该做的事情,在项目层面适度控制好自己的胃口,把母基金的事情先做好。

  尤其是在面临一些看似热门的投资机会时,母基金管理人是否能坚持对投资的“初心”极为关键,比如在选择一些单一项目或者晚期类资产时,宜信财富母基金往往比较谨慎。这样的机会能够**,但是也会放大母基金的管理难度,不少市场化母基金都在这方面跌了跟头。

  “不被短期利益所蒙蔽”,李默丹说,宜信财富母基金的格局是长期的。“宜信本身是创业公司出身,它的基因就是不管做什么业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憧憬,这是流淌在我们团队每个人血液的一个共同特质。我们母基金团队都是在用长期的视野来定位自己,定位投资。”

母基金和子基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子基金投资母基金,一种是母基金引导子基金。当然因为基金运作方式灵活,也会有其他的方式,但目前这两种比较简单。



致力于知识转化力量,让财经问答帮助更多的人,欢迎各位关注,点赞,咨询。

第一种,子基金投资母基金

也就是母基金已经设定好了投资方向,但母基金中的LP由一部分特定客户完成,而剩余的部分则分配给不同的子基金认购,认购完成后,共同组成母基金的份额,由母基金的GP管理,运作,最后结束后清算,再按认购份额予以分配。这样常见于多家子基金分属不同公司发行但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

第二种,母基金引导子基金

这类非常常见于诸如产业发展基金等大型体量产业基金,这类基金一般都高达百亿体量,而这体量不是投资于一个标的,而且符合这个产业的很多标的都是拟投的,所以,需要成立不同的子基金(或者有限合伙等SPV)然后对不同拟投项目分别投资,分别管理,但统一步调。

以上两种在募集资金和投资方面可以灵活组合,也会引入其他方式共同运作。

2、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特点是什么?

一、玩具反斗城的悲剧

2017年9月,美国知名玩具连锁店,玩具反斗城(Toys R Us)正式申请破产保护。2018年3月,玩具反斗城提交动议,寻求破产法院批准其开始公司清算。几天后,玩具反斗城的创始人,查尔斯·拉扎勒斯(Charles Lazarus)去世。

这家历史长达70年左右的玩具店巨头,曾经陪伴着无数孩子一起成长。去玩具反斗城逛一下,买个玩具,是很多孩子生日时能够收到的最好礼物。

在公司发展的巅峰时期,玩具反斗城每年的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雇佣的员工超过6万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连锁商店超过800家。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公司的破产,和公司创始人的去世,一下子烟消云散。

二、私募股权:一本万利的资本游戏

如此一家久负盛名的全球知名玩具店,怎么会说倒就倒?玩具反斗城倒闭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把时钟拨回到2005年。

2005年,三家私募股权基金经理,科尔伯格·克拉维斯(KKR)、贝恩(Bain)和 沃那多(Vornado)共同出资买下玩具反斗城。

一个值得强调的细节是:当时买下玩具反斗城的价格,是66亿美元。但三家私募股权,实际的出资额,为13亿美元。剩下的53亿美元,都来自于贷款。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其中的操作模式:假设你看中一家店,你很喜欢并且想把它买下来。店主告诉你,要买可以,价值100块。你告诉他,没问题。你从口袋中摸出20块,然后从别处借了80块,把这家店买了下来。买下来之后,这家店需要承担那80块的负债,并且每年还利息和本金。

在金融中,这种操作手法,叫做杠杆收购(LBO)。顾名思义,杠杆收购的意思,就是指“借钱收购”。在很长一段时间,杠杆收购和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指的是一个意思。或者说,私募股权投资,其核心就在于借助杠杆的力量来收购企业标的。

具体来讲,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如下。

首先,基金经理需要确定收购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价值被低估的公司,或者经过改革以后,其股价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公司。

其次,基金经理需要借到需要的资金,以完成对目标的收购工作。大部分这样的操作,都涉及到高杠杆(比如在玩具反斗城收购中,自有资金和举债的比例高达1:4)。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能够拿到大量的杠杆资金,是完成其投资目标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在私募股权基金获得公司绝对的管理权后,基金经理会对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图提高其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率。这些操作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提高股价。

在公司的股价被提升以后,私募股权需要做最后一步,那就是把公司卖掉套现。由于整个投资过程带有非常高的杠杆率,因此如果操作得当的话,私募股权的投资回报是非常诱人的。一般来说,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其内部回报率(IRR)在25%以上。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兴趣浓厚的原因所在。

三、高杠杆是把双刃剑

一些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私募股权投资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高杠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通过高杠杆进行收购操作?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杠杆对于投资回报率的放大作用。

在这里,让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假设我们手头有本金1万元。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借了4万元。这样一共可供投资的资金有5万元。

现在假设市场上涨10%。因此我们赚了5,000元(5万X10%)。由于杠杆的作用,我们的投资回报率一下子上升到50%(5000/10000。当然,在现实中我们还需要扣除借款利息,因此净回报率会低于50%)。

如果没有借那4万块,我们的投资回报率是10%。通过借贷,投资回报率上升到50%。这就是杠杆的魔力。

但是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杠杆能够放大盈利,同时也能放大损失。

比如我们假设市场下跌10%。如果没有加杠杆,那么我们的损失就是10%。但是现在加了杠杆,我们的损失也被放大到50%。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杠杆,就好像是“火上浇油”。如果我们能够控制火势,那么加了杠杆以后,火力能够为我们所用,加速完成一开始设定的目标。但是,杠杆的风险,恰恰在于“玩火自焚”。如果火势控制的不好,那么到最后,投资者的损失也会被加倍放大。

杠杆收购的一个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被收购公司,往往会背上巨额债务,导致其被收购以后每年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财务费用(利息),极大的拖累公司的发展策略。

以玩具反斗城为例,在2005年完成了这笔大规模的收购以后,玩具反斗城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就高达4亿美元。这就好比你去和别人比赛赛跑,但是你身上还要背一块大石头。更何况,玩具反斗城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像亚马逊这样的网商巨无霸。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玩具反斗城终于倒了下来。

当然,在这笔失败的杠杆收购中,私募股权基金,也蒙受了重大损失。参与收购玩具反斗城的科尔伯格·克拉维斯、贝恩和 沃那多,在这桩收购中,共亏损了12.8亿美元,可谓是一次昂贵的教训。

四、私募股权:天使还是魔鬼?

像玩具反斗城这样的收购案例,是一种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其悲惨的结局,也激发起很多思考和讨论。那就是:私募股权投资,有没有为公司股东们带来价值?有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

针对这些问题,我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戴维·斯托韦尔(David Stowell)教授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斯托韦尔也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的作者。在我和斯托韦尔教授的对话中,我们谈了三个话题: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本文是我们谈话系列的第三部分:私募股权。

公平的讲,优秀的私募股权,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以贝恩资本为例。在本专栏的历史文章,《贝恩资本能帮你**么?》中,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在1984~1999年间,贝恩资本为他们的投资者取得了24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如果计算已经退出的投资项目,他们为投资者带来的年回报为173%。如果算上还没有退出的投资项目,贝恩资本为投资者创造的年回报为88%。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业绩回报足以亮瞎各国投资者的双眼。

但是,贝恩资本惯用的高杠杆收购投资策略,也充满了争议。

举例来说,贝恩资本在1994-1998年共投资了77个公司。其投资回报的70%,来自于这其中的10个最成功的大满贯。但是,在这10个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中,有4个(40%)在贝恩资本退出以后申请破产。

在这段期间内贝恩资本做的所有的投资中,大约有10%的标的最后不是破产就是血本无归,投资者在这些投资中的损失为100%。

金融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写的就是私募股权基金,通过高杠杆,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最后令该公司破产收场的精彩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有空时去看看。

说到底,私募股权投资,从事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如果执行得当,踩准时点,那么私募股权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由于该投资策略一般都带有高杠杆,因此如果时运不济,或者执行不力,那么它对于投资者,以及被收购公司造成的伤害,也是十分惊人的。在严重的情况下,导致被收购公司像玩具反斗城那样关门倒闭,并不是没有可能。

五、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共通之处

在【小乌龟学投资】系列的最近几篇文章中,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这三种金融机构,有什么共同点?

在我看来,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投资策略和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其赢利点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经营活动的背后,有一个共通的逻辑,那就是:提高公司股价。

不管是参与公司并购的投资银行,或者是致力于股东激进主义的对冲基金,抑或是专注于杠杆收购的私募股权,其投资活动共同的逻辑,就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资本效率,降低企业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率,以期抬高企业的股价,并最终卖出获利。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体系,赖以运转的核心逻辑,就是资本的逐利。因为有逐利的资本,我们才会有各种投资行为和买卖交易。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并期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资本回报。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存在,导致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差别,更加悬殊,资本的优势更加明显。比如在任何新资本控制一家公司以后,想要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管理层能够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裁员以节省工资开支。因此,在过去几十年,工会的力量越来越弱;工人的薪水涨幅,和资本回报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并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当然,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另一个更大和更深的话题,已经远远超出本文的范围。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在这些现象背后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说一下私募股权投资的流程:

从资本流动的视点动身,资金先是从出资者流向私募股权出资基金,通过基金办理人的出资决策再流入被出资企业。在出资之后的阶段,基金办理人通常会以各种方式参与被出资企业的办理,待企业通过必定时期的开展之后,选择合适的机遇再从被出资企业退出,进行下一轮本钱流动循环。

下面说说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特点


特点一: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期限长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期限是十分长的,因此长期投资者是他的主要资金来源。私募股权出资基金的筹集办法不同于一般基金,一般选用资金承诺办法。基金处理公司在设立时并不必定要求全部合伙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是要求出资者给予承诺。当处理者发现适宜的出资时机时,他们只需要提前必定的时间通知出资者。这存在必定的风险,如果出资者未能及时投入资金,他们按照协议将会被处以必定的罚金。因此,基金宣称的筹集资本额只是承诺资本额,并非实践出资额或许持有的资金数额。

特点二:PE基金收益情况的J曲线效应

一般人们在考察 PE 基金的收益状况时,会以时间为横轴,以收益率为纵轴画出一条曲线。经过长时间观察,人们发现这条曲线的轨道大致类似于字母J,因而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成为J曲线效应。

构成J曲线效应的原因是,在一支 PE 基金运作之初,基金要开始付出管理费和开办费用,但是这时基金所出资的项目还无法马上发生报答,使得基金在最开端的一段时间收益为负值。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基金开端有项目推出时,基金收益率就会快速攀升。

从出资者的视点,J曲线效应的启示是,在一项长时间出资中过火看重短期收益状况不利于出资者寻求并完成长时间方针;而基金管理人的方针则是尽量缩短J曲线,以使基金尽早完成正收益。

想写融资商业计划书的如图所示:

特点三: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已经形成规模并且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

私募股权基金职业(PE)起源于风险出资(VC),在开展前期首要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扩张融资为主,因而风险出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私募股权出资的近义词。从 1980 时代开端,大型并购基金的风行使得私募股权基金有了新的意义,二者首要差异在出资范畴上。风险出资基金出资规划限于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小公司的初创期和扩张期融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出资目标首要是那些现已构成必定规划的,并发生安稳现金流的老练企业,这是其与风险出资基金最大的差异。

特点四:资源比资金重要

部分 PE 管理人觉得我可以做甲方,我可以做私募股权出资,由于我有钱。要知道,对 PE 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资源。比 PE 有钱的组织许多,比如银行。银行为什么不做 PE?银行没有资源,银行很清楚,只要把钱借给企业,企业赚了钱给我利息。银行也知道,去出资做了股东的话,我管不了这么多企业,我没有那么多的专家打理这件事情。所以,从这个视点来看,对一个 PE 公司,资源比资金更加重要。

特点五:涉及各个行业

有人片面认为,传统职业是不值得发掘的,PE 寻求的就应该是高生长的高科技企业。请注意,我国的优势恰恰在于有 13 亿的人口,我们的消费市场十分的巨大。现在,比较那些发达国家,我们在许多的传统职业上,职业集中度都是偏低的,还有十分大的开展空间。这种空间有两种:一类是消费的晋级、工业晋级;一类是职业整合。如果可以把这两个要素发掘好的话,实际上传统职业也有十分好、十分大的一些出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