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工是2019年3月开始持续每月几百块钱,合计盈利100%卖出,理由并非不看好军工,最近要把资金整合一下;
(2)瑞恒是2020年3月买的,开始就买了六七千左右,盈利100%卖出,例如也是把手里面资金整合一下;
有人问:“博格老师,我的基金赚点钱就想卖出,你到底是如何拿住的呢?”
如果你就买10只以内的基金,真的很难拿住。 我持有几十个基金,其实这些基金都是当时市场行情比较差的时候买的,2019年3月一次回调,2020年3月又是一次大回调。
通常在大回调的时候,我的主账户加仓完基本就不敢再打开了,然后找一些小账户再咬牙买点,买了之后也就不记得了,过两三年一看都翻倍了。 所以自己不要老盯着基金,也不要想想什么基金买多了就跟指数收益差不多了,通常越是不看的小账户盈利越多。
别忘了,关注博格看实盘。
这两天,一做私募的朋友,和老南吐槽。
他管的产品,今年风控做得很好,基本微赚或微亏,结果客户反而要赎回。
为啥会这样?今天聊聊。
1
这两天,不少所谓财经大V,专家、教授,都在说,市场再跌,就要引发基金赎回潮。
甚至这波大跌,就是基金赎回潮引起的。
然后不少朋友来问老南,应该怎么办?
听得得老南笑而不语,只能说现在互联网上,信息过载,噪音太多了。
实际上,上个月,中信曾出过一个报告,其中提到公募存续数据:
过去3周(3月9日-23日)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存续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周度净赎回率大致在2~7‰左右,远低于2021年至今最高的4%,且最新1周观测的净赎回率反而较之前一周有所下滑,说明近期企稳反弹的市场并未导致零售端出现赎回潮。
3月份,整个市场不但没出现“赎回潮”,甚至赎回率还很低。
包括最近,老南老东家,海通也出了个报告,通过近2年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月度数据。
发现市场大跌时,并没有出现净赎回。
即使是18年的大熊市,市场的赎回也非常均匀,并没有出现赎回潮。
老南简单拉了个公募“份额”数据,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大概参考下。
也就15年牛转熊,出现过一次份额的快速下降,之后这么多年,都没出现过显著的赎回潮迹象。
所以,各种数据看得出,大跌就一定会出现基金赎回潮,并没有这个结论。
2
老南作为近20年的从业人员,经历过5轮熊市,太清楚基民的习性。
尤其是这种短期快速下跌,深度套牢20%、30%,绝大部分基民,不但不会恐慌式赎回,反而会被动平躺。
而真正的赎回潮,往往发生在,被套多年后,市场转好时,持有的基金微亏或微赚时,赶紧赎回,发誓再也不碰了。
然后就这么卖在了低点,然后过个半年一年,又在牛市高点杀进去。
所以再看下这个图,几次赎回放量的点位(图中绿框),都在黎明前。
所以,尤其是牛市后期发行的新基金,净值真要跌到0.7、0.8,规模稳的很,反而是净值回到1左右,才会开始猛烈赎回。
3
上述这种行为并不值得嘲笑,因为这本来就是人性使然,投资从来都是反人性的游戏。
所以,文章开头,老南提到的那个就是典型,因为没亏钱,有的客户看其他产品跌的多,会赎回跌的少的,去补跌的多的,认为反弹会更快。
但这种决策,往往有很强的情绪化,而非缜密的逻辑思考。
比如,是否跌得多的基金,就一定反弹得快?
比如长期跟踪老南文章,或直播的,就会知道老南去年底来,一直在提,新能源行业太贵了。
尤其太贵的,调整后,想再涨回去,要不时间极度漫长,要不压根就涨不回去了。
所以,在最近市场出现黑天鹅,不少产品出现非理性下跌后,是要复盘下的。
到底是市场因素的非理性下跌,还是管理人能力问题导致的超额下跌。
而且要分析,后续市场的反弹的级别,是直接V型反转涨回去,还是有个长期磨底的过程,还是有可能反复探底。
如果这些你想不清楚,那就不要轻易交易,而是想清楚再说。
结
其实每次出现黑天鹅事件,都是特别好的观察时点。
非理性暴跌之后,一定会出现理性反弹。这个过程中,哪些风控做的好的,哪些光屁股裸泳的,一览无余。
好的产品,好的管理人,尤其帮你规避了风险的,是稀缺的。
千万别因为人性,做出错误的选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