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苍穹,征途在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从北斗组网到天舟“发货”,从嫦娥揽月到天问奔火,让我们一起细数那些闪耀星辰的甘肃元素,致敬心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中国航天人!(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神舟问天 壮哉中国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发
中、下图为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新华社发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第7次载人发射任务。
约573秒后,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那一刻,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正运行在约390km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静待神舟。
15时54分,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历时约6.5小时。
这是天和核心舱自4月29日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三度飞天的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与首征太空的汤洪波一起,开始了中国人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
航天员乘组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党中央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
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载人航天工程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射——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运营阶段。
那又是一段豪迈壮阔的征程。(新华社记者黄明 黎云 张汨汨)
奔向我们的太空家园
6月17日清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歌声、祝福声响彻问天阁广场。
6时整,各界群众就已汇集在广场上,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持花束与红旗,翘首期盼。执行“神十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为航天英雄送行的群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摄
6时30分许,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缓步走出问天阁。
现场瞬间沸腾起来。伴着歌声、欢呼声,3名航天员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广场中央。
航天员出征仪式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摄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
“航天员刘伯明!”
“航天员汤洪波!”
“出发!”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长李尚福庄重有力的命令。
“是!”声音洪亮,坚定有力。
问天阁的名字源于屈原的“天问”和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寓意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理想追求。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现场群众高唱《歌唱祖国》,用力挥动着手中的彩旗为航天英雄送行。
“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等你们凯旋!”各界群众为航天员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航天员向大家挥手致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摄
出征仪式后,由骑警驾驶摩托车护卫飞行乘组乘车前往发射塔架。五辆摩托车呈“V”字队形行进,祝愿任务圆满完成,也祝愿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问天阁通往发射场的路上,热情的群众早已守候在道路两旁,他们挥动着手中的红旗,为航天员加油鼓劲。
5公里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3名航天员将要踏上为期3个月的太空之旅,探索浩瀚宇宙的奥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神舟再出发 510所添智慧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航,将3名航天员送入中国人在太空中的“新家”。
这艘肩负着历史使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凝聚着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科研人员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510所承担了载人飞船中结构与机构、热控、测控、仪表与照明、环控生保等5个重要分系统中共计43台(套)产品。这些设备与飞船在轨正常工作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
舱门快速检漏仪保障出舱安全
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要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到空间站核心舱,其间要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都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舱门检漏仪的作用就是检测神舟飞船的舱门是否达到了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相关指令。
舱门快速检漏仪。
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但耗时长。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舱门快速检漏仪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器的“必需品”,为航天员舱内活动提供安全保障,为载人航天器保驾护航。
舱内/外照明点亮神舟之路
为应对空间复杂恶劣的环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透光照明)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510所研制团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技术攻关,最终解决了温度问题。在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难题上,为降低紫外辐照、总剂量辐照、原子氧等空间特殊环境对产品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
舱内灯。
舱外灯。
载人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可正确判读仪表数据、手动开关指令,为交会对接的成功更添一份保障。
用显控、语音、手控仪表操控飞船
综合显示单元和时间单元作为飞船终端显示仪表,为航天员提供飞船运行过程中各分系统参数数据、事件、AD采集数据、时间信息等内容的显示,并配备紧急事件灯窗进行辅助显示。
发声单元作为飞船终端语音仪表,为航天员提供飞船运行过程中重要事件和飞行计划的提示以及各类报警信息的语音播报。
手控左/右面板单元作为飞船手控终端仪表,为航天员提供飞行期间手控控制GNC的专用控制面板,支持手动运动控制指令的发送。
编码指令设备作为飞船终端控制仪表,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操纵、控制飞船的人机界面,支持手控指令集控制数据的输入。
手控右舱壁单元和开关指令板在飞船飞行期间航天员着航天服被束缚状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操控界面,并具备声、光反馈功能。
仪表板及仪表产品。
定位搜救飞船返回舱
神舟飞船在完成执行任务后,返回舱将带着航天员和下行货物“回家”,如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返回舱,决定着整个任务的成败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就用到了510所研制的国际救援示位标和微波重力水平开关等产品。
510所自主研制的微波重力水平开关从神舟七号飞船开始,就成功应用到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等各类型号任务中。返回舱的通信天线有两路,由于舱体落地后的姿态是不确定的,为保证通信质量,需要自动接通相对水平面较高的一路天线,同时断开另外一路。比起神舟系列飞船早期使用的单刀双掷汞开关,微波重力水平开关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电控技术,通过测量天线敏感轴的重力分量,来表征天线敏感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实现自动切换通信天线方向。
仪表板减振器保障仪表设备稳定可靠
仪表板作为飞船仪表设备的承重部件,它的整体框架式构型就如同一个“家”一样,不仅为仪表显示设备和主要手控设备这些“兄弟姐妹”提供独立的“私密空间”,而且为它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安装接口。这个“家”通过四个金属橡胶减振器实现与飞船舱壁的可靠连接,四个金属橡胶减振器就像四个“忠诚的软甲卫士”,结构上既有金属的固有特性,又有橡胶的弹性。在飞船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振动、冲击等情况时,能够为飞船上的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力学工作环境,例如在发射、返回过程中保证设备生存,在飞行过程中改善仪表板上设备的力学工作环境。
操纵棒是航天员手臂的延长器
在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身体不能前倾以完成对仪表板上各设备的操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操纵棒应运而生。
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完美贴合航天员掌心,极大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操纵棒杆体设计为可无极伸缩式,航天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操纵棒的长度。同时杆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比强度高,手感舒适,外观光泽,极具美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通讯员 潘 颖)
逐梦九天 电力护航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向太空。坚守在保供电岗位上的国家电网人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人飞天梦圆的历史时刻,圆满完成航天发射保供电任务。
5月初,接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保电任务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周密安排部署,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酒泉飞天)共产党员服务队柔性攻坚小组为主力的保电队伍,集合了调度、输电、变电、信通等多专业100余名骨干奔赴保电现场。
作为电网“最强大脑”,电力调度中心精心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保电区域内线路跳闸对保电线路及变电站造成的冲击,同时安排调度员进驻东风调度中心,加强保电期间双方电网调度沟通和协调。
飞船发射前,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酒泉飞天)共产党员服务队对保电涉及的3座变电站及473公里输电线路进行了地毯式隐患排查与缺陷消除,开展红外测温1852处,整治各类施工外破隐患14处,对保电涉及的输电线路进行不间断巡视,重点区域安排蹲点值守。
电力人员对变电站及电路进行巡查。
在距发射塔架5公里左右的地方,默然矗立着一座变电站——110千伏东风变电站,这是酒泉境内唯一一座长年有人值守的变电站。
多年来,党员服务队柔性攻坚小组着力调整和优化电网结构,经过多方协调、多次研讨,2014年,110千伏河东二回线建成投运,结束了110千伏东风变电站单回线路供电的历史;2017年330千伏胡杨变电站建成投运,电网安全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保电目标电网变电站由5座优化为3座,线路由14条500多公里优化为6条400余公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
作为属地供电单位,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始终与卫星发射中心同频共振,用一腔热血书写着电网人的家国情怀。
“这些年来,我们与酒泉供电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用电业务共享机制,我们的电力技术人员定期到供电公司学习相关电力知识和操作技能,共同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和突发情况处置反应速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电力负责人对双方多年的协作表示肯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通讯员 梁晶蕊 王丽娟)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