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费为什么不按业绩收取提成

jijinwang
公募基金是只收取管理费不拿提成的,净值做的多高与实际收益也没多大关系,有关系的是基金等机构做的净值越高越能吸引新发基金的规模和增量资金购买基金,基金的规模越大拿到的管理费越高,100亿的规模按1.5%管理费算就是1.5亿,500亿规模就是7.5亿收益。市场最牛的基金公司已经做到上千亿的规模,仅仅是管理费一年就是最低15亿的水平了。因此,机构抱团炒作的背后就是这样做高净值,不断吸引场外资金购买基金等产品,有了增量资金继续拉高,做滚雪球一样的财富游戏。这种游戏会无尽头的永远做下去吗?答案是肯定不能,未来一但货币政策收紧,会出现啥危机,必定是一地鸡毛,但基金公司是旱涝保收,管理费可没有退回一说,风险敞口完全由基金持有人承担。这买卖做的六啊![看]

1、业绩分成真的能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吗?

在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2/20。2/20的意思是,基金经理从投资者那里收取每年2%的管理费以及20%的业绩分成。

那么,这种设计对于投资者公平吗?真的能提高投资收益吗?

(一)业绩分成对投资者公平吗?

2%的管理费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投资者购买100万的基金,那么基金经理从中就会收取每年2万元的管理费,作为他提供的代客投资管理服务的收费。

20%的业绩分成也不难理解。假设基金经理拿着这100万去买股票,一年之后,刨去所有费用,赚了20万。那么基金经理会拿走其中的20%,即4万元。而投资者,最后拿到手的就是剩下的16万元。也就是说,赚了钱的话,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二八分成”。

为什么会有业绩分成这么一种安排呢?主要是为了给基金经理更好的激励。

假设基金经理只收取管理费,那么最后到他口袋里的净收入,主要取决于基金规模,而非基金业绩回报。一支基金最后的回报是5%、20%,还是50%,对基金经理来说几乎没区别,因为他的个人收入和基金业绩是不挂钩的。因此基金经理的激励因素,主要在于扩大基金规模,而非追求高回报。

很多公募基金因为这条理由被诟病。因为绝大部分公募基金都只收取管理费,不收取业绩分成。而那些做出一点名堂的公募基金经理,确实会倾向于另立门户搞私募,比如国内原“公募一哥”王亚伟。可以收取高额的业绩分成是这些基金经理选择发私募的重要动力之一。

但是对于购买私募和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安排则未必划算。这是因为,20%的业绩分成是不对称的。

假设基金赚了100元,按照20%的业绩分成,基金经理拿20元(外加管理费),投资者拿80元。但是如果基金亏了100元,基金经理照样收取管理费,而投资者则要为全部的损失埋单。

当然,很多基金公司和理财机构的销售会告诉你:“别担心这种不对称性。这个基金的经理非常牛,买了他的基金,你肯定能赚大钱。一年30%的投资回报,去哪里找?”

(二)业绩分成能提高投资收益吗?

那么给基金经理支付了业绩分成后,投资者是不是会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呢?口说无凭,让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证据。

我这里要援引的一篇研究(Broeders, 2017),主要统计分析了2012—2015年间,218个荷兰的养老基金的业绩回报。养老基金是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他们资金量雄厚,有实力雇佣一批专业的研究团队,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中相对比较成熟和专业的投资者。

这些养老基金管理的总资金量,从2012年的8500亿欧元上涨到2015年的1万1千亿欧元,占到了荷兰全国养老基金资金规模的97.5%。因此该研究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论:

1)那些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支付业绩分成的养老基金,其投资回报和不支付业绩分成的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不相上下。

就是说,向基金经理支付业绩分成并不能提高投资者的业绩回报。即使不支付业绩分成,也能获得至少一样好的投资回报。

这条研究发现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基金行业里一个不易被大家认识的真相:基金经理的高度理性。基金经理高度理性的意思是,他非常明白自己的投资技能以及市场价值。因此一个理性的基金经理,绝不可能“贱卖”自己的投资技能。如果他能够创造出10%的超额回报,那么到最后,他绝无理由将这些超额回报拱手送给别人。理性的结果是,基金经理通过业绩分成等其他形式,把这10%的超额回报揽入自己的口袋。这样到最后,投资者在被扣除各种费用后,拿到手的净回报也就是一个市场平均回报,不好也不差。

当然,更糟糕的情况是基金经理“贵卖”自己的投资技能。就是说他可能可以创造5%的超额回报(或者无法创造超额回报),但最后他的收费达到了10%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拿到手的净回报反而不如市场平均。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2)养老基金支付的业绩分成,都只是基于基金的总回报而非超额回报。对于对冲基金获得的1%的投资回报,养老基金支付的业绩分成平均为0.3%。也就是说,投资回报的差不多30%被基金经理拿走了。

理性地讲,投资者应该只为超额回报支付业绩分成,而非总回报。举例来说,一位基金经理买了两只股票,上涨了10%。同年的股票市场,标普500指数,也上涨了10%。这样的话,投资者向该基金经理支付业绩分成合理么?如果想要获得10%的回报,投资者自己去购买一个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就行了,每年只需要支付0.04%的管理费。为什么还要向该基金经理支付20%的业绩分成呢?这完全不合理嘛。

这个研究结论意味着,在养老基金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经理的博弈中,养老基金不知不觉被基金经理收了智商税。

3)平均来讲,养老基金的规模越大,获得的投资回报越好。而他们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支付更少的业绩分成。养老基金的资金规模每增长10倍,他们支付的业绩分成,每1%的回报中就下降0.055%。

这个研究发现非常重要。我以前的历史文章曾多次强调,投资中最重要的道理之一,叫做数学现实。就是说,投资者能够拿到手的净回报,等于投资的费前回报扣除投资费用。被扣除的费用越多,那么我们拿到手的净回报就越低。

很多时候,那些高大上的机构投资者看似深不可测,其实他们能够获得比普通人更好的投资回报的秘密没那么复杂:无他,费用低尔。由于投资的资金量比较大,因此他们能够实现比较低的费用:管理费、业绩分成、交易费用等。每降低0.01%的费用,就是额外的0.01%的投资回报,就这么简单。

对于我们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我们很难控制投资的费前回报,但是我们能够主动控制的是自己付出的投资成本。在选择基金理财产品时,我们应该像逛菜场的大妈那样,货比三家,斤斤计较,为了几分钱也要磨叽半天。这是因为,看似不起眼的0.1%,乘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投资资金,都是一笔很大的数额,值得我们反复比较和考虑。

(三)总结

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吉姆·查诺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对冲基金经理收取的费用是荒唐的。另一位对冲基金经理,AQR的阿斯内斯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对冲基金行业收取的费用太高了。如果是我的亲戚问我投资建议,我会让他们去找博格尔(注: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以提供低成本指数基金闻名)。

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养老基金,也深受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收费方式之苦,无法从和基金经理的“博弈”中获得好处,那我们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又有多少胜算呢?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金经理的收入来源于管理费以及业绩分成。


管理费是相对固定的,按照资金量的比例来收取,当期的投资收益的好坏与管理费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换句话说,只要开始组建基金,买入基金以后,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基金管理人都会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好的业绩在未来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来增加基金的底数,从而促进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增加。与此同时,管理费水平之间也存在差异,如果投资收益好,那么管理费水准也可以要求更高。因此,即使没有业绩分成,管理人也有要把基金做好的动机。


可是如果没有业绩分成的话,那么基金管理人就会显得趋向于保守,在选择投资标的以及风格的时候就会尽量笔免费风险,因为投资收益过高基金管理人没有太大的直接好处,相反,如果出现了投资失败的问题,那么将会对未来的基金募资造成影响。


如果有业绩分成,那么基金管理人就会趋向于冒险一点,因为收益里面有他的一份。可是如果有了问题,未来募资基金将会是一个问题。因此,业绩分成不一定能够提高基金的收益。但是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如果遇到了大的行情,那么基金管理人也只能够干看着投资者吃肉,自己自然就会想办法从中获取收入,比方说手续费等等。业绩分成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不过分成比例不宜过高,否则就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2、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费是如何收取的?

管理费,是指基金管理人对基金产品进行日常运营管理,因而收取相应的报酬。管理费因不同基金类型、不同基金规模、不同的基金时期和业绩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基金管理人的正常收入来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管理费,二是超额管理费,或者叫做业绩报酬。

基本管理费是用来维持基金正常运作所需的基本支出,包括前端费用、期中费用和后端费用。前端费用用来支付基金正式发行前和发行时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宣传费、招募费、企业开办费、账户开立费用、验资费用、刻章费用等。前端费用的处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发行时按基金出资份额的一定百分比摊入到每个出资人的出资额,但不列入基金公司的资产;另一种是作为用基金资产偿付的成本,即列入资产。期中费用是基金运作过程中所必须支出的费用,最重要的期中费用就是项目投资后的日常管理,一般基金本身不支付运营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用,而是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执行事务合伙人承担运营管理成本,因此需要基金定期支付管理费用。后端费用是基金清算费用,在基金清算时扣减清算资产。以我公司投后管理具体工作职责为例:

投后管理由执行事务合伙人进行,其他合伙人有监督权。投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1、负责债券私募基金的运营管理工作,开拓产品发行渠道,建立健全基金运营体系和制度,优化基金运营流程;

2、负责基金的注册、工商变更、税务、年检、验资、清算注销等相关事宜的统筹和操作,参与基金的设立和募集;

3、基金存续期相关确认文件的制作、下发、有效合同的审核、台账的整理及档案的保存,定期编制基金信息披露报告;

4、存续产品分红、赎回、份额转让、清算环节的对接工作;

5、基金托管人、通道金融机构的对接工作,数据核对、文件审核工作;

6、基金各项数据统计;

管理费通常主要用于支付基金管理人包括开销、支付人力成本、租赁办公场地费用、尽职调查成本、差旅费、行政办公费用等运营管理基金的费用以及以及与投资者的交流费用。收取的标准是,基金管理费每日按“优先级有限合伙人投资本金余额×管理费费率/360”计提,或者按照“合伙企业实际出资额”基准计提。基金管理费支付日为自投资起始日起每个自然季度末月20日(结算日)后三个工作日内及投资终止日后三个工作日内。

一、按照分配方式来分,超额管理费(业绩报酬)可以分为无业绩报酬方式、统一比例方式和分级分配方式三种。

(1)无业绩报酬方式。无业绩报酬方式并不是真的不享受业绩分配,而是在提取基本费用的时候就将业绩报酬考虑进去该种方法的业绩报酬没有单独的分配方法,因此,基本费用提取比例相对较高。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会导致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公司可以负债的情况下,只关注基金账面资产规模,而不注重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

(2)统一比例方式。所谓统一比例方式,就是在按基金净值提取基本管理费后,再按一个统的比例提取业绩报酬。业绩报酬是否提取,并不考虑业绩的好坏,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盈利的条件下才能提取。提取的基础也是盈利部分的个比例。

管理费费率的高低与基金规模有关,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管理费费率越低。但同时基金管理费费率与基金类别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也有关系。一般而言,基金风险程度越高,其基金管理费费率越高,其中费率最高的基金为证券衍生工具基金,如认股权证基金的年费率为1.5%--2.5%。最低的要算货币市场基金,其年费率仅为0.5%--1%。香港基金公会公布的其他几种基金的管理年费率为:债券基金年费率为0.5%--15%,股票基金年费率为l%--2%。

(3)分级分配方式。分级分配方式则是在按基金净值提取基本管理费后,按照业绩程度的高低在一定业绩基准上提取业绩报酬。这种方式将业绩分为几个档次,达到每个档次所提取的业绩报酬比例各不相同

二、按照业绩报酬提取的时间,可以分为分期分配方式和期末分配方式

(1)分期分配方式。所谓分期分配方式,就是基本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按一定期的投资基金通常按季提取,按年分配。

(2)期末分配方式。许多非上市的创投基金都是在存续期结束以后才计算业绩报酬,这是因为产业基金的投资为实业项目,其资产流动性很低,也没有市场价格可供及时衡量,投资回报只能在最后一刻才能计算,当基金存续期满后,将实业项目清算结果与投入相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的业绩结果。此时提取业绩报酬比较清晰。当然基本管理费仍按期提取,以维持基金正常运营。

私募基金的管理费怎么收取?

私募证券基金的各项费率:

1、认购费:一次性缴纳的费用。一般为投资者出资金额的1%。不同的私募证券基金,对于认购费会有不同的规定,但很少有超过1.5%的。

2、管理费:按年收取的费用。其中固定管理费一般为投资者资产金额年化的1.5%,但该项费用,一般直接在私募基金净值中计提,也就是说,投资者看到的每日私募基金的净值,是在扣除了管理费之后显示的。浮动管理费根据业绩而定,具体在基金条款中可见。

3、赎回费:一次性缴纳的费用。一般低于认购费,普遍标准为:首年赎回费为投资金额的0.5%,此后逐年递减,个别基金有可能5年后将为0%,也就是赎回不收费。

私募股权基金各项费率:

1、认购费:一次性缴纳的费用。一般为投资者(LP)出资金额的1%,也有些收2%、3%,该项费用收取的多少,和该基金在市场推广、销售及注册登记等募集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有关。

2、管理费:按年收取。相当于基金管理者(GP)的报酬,一般为投资者出资金额的2%左右。

3、业绩报酬:退出时,一次性缴纳的费用。依据具体的协议,可以是基金全部盈利的20%,也可以是规定的保底收益之外,盈利部分的20%。这是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GP最主要的收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