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听,心里有点闷:德智体美天天挂在嘴边,但是什么是美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填了。
然后用强大的度娘搜了下“美”的定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然后想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句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美是指这个。
但是问题来了:我儿子才一年级,也没像其他家长一样,送他去各种兴趣爱好班,他怎么去发展他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然后,我老婆随手写了一句:善于发现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说实话,我读了几次,硬是没看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估计他班主任也看不懂。
但是考虑到入选少先队员竞争压力大(50进30[大笑][大笑][大笑]),也没要我老婆修改了,最重要的是也不知道要怎么修改。
我老婆为了这个少先队的申请表格修改了四五次了,可能班主任也看我老婆修改的辛苦,也没怎么说了。
最后感慨,读个一年级都不容易。
1、刊大师小课堂:基金申报选题有哪些基本要素?
一般说来,基金申报除指南外,选题的确立有三个基本参照系:
1、个人的学术发展规划与研究积累
将“申报”努力变为对自己学术发展的设计,反思自己的学术偏好、学术追求与学术积累。不要为申报而申报,更不要在外在压力下申报、无学术感觉的申报。只有当课题研究成为自己学术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并转化为学术冲动时,申请才可能成功,研究也才可能成功。在这个意义上,基金申报本质上是一次“认识你自己”的机会。
2、对学术前沿的把握
对“前沿”与“热点”要有清醒的学术自觉,即便对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必须追踪前沿,一味追逐热点会流于学术时尚,导致短期行为,优秀的学者不会一味追求“热点”。你至少要有一种抱负与能力,对”热点”问题进行“前沿”追究。
3、国家的重大需求
关键在于“重大”——有前瞻性的现实价值与长远的学术意义。必须找准自己的贡献点,有明确而清醒的“学术身份认同”。学术研究不可能“越俎代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也不可以赎职,放弃自己的学术天命。
“理想类型”是在三者的交集点上立题;退而求其次,则必须三者居其一。
要找到“申报的感觉”:学术设计的强烈冲动;学术研究的持久诱惑。感觉愈强烈,成功的可能性愈大——即便因种种原因未得立项,但研究仍将继续。一个好的课题设计,一份好的标书,一次好的研究,既要有展示感,又要有超越感。
摸摸自己的知识口袋,如果能倾其所有,动员起所有的知识储备,并且形成最佳的学术方阵,全力以赴,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不过,新课题将是一次新挑战,是一次超越自己、重新规划的机会。“跳一跳,吃葡萄”,是比较恰当的设计感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章内容、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并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