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在投资管理方面,需要想清楚投资管理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上主要有三个问题,首先是要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在短的时间维度,有时候绝对收益跟相对收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目标,但拉长时间来看,在长期框架下,既然养老投资是为了在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情况下让大家过上更好的养老生活,所以追求的必然是长期框架下的绝对收益目标。
❖ 第二个问题,绝对收益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到底追求的是5%、6%的绝对收益目标还是8%、10%的绝对收益目标?这就回到刚刚反复强调的产品风险收益定位上。我们认为最后绝对收益的水平必须要符合它的风险收益定位,也就是稳健产品追求目标大致是在4%—6%,平衡产品追求目标大致在6%—10%,而进取型产品大致追求10%以上的复合回报。
❖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追求的是胜率还是赔率?大家知道,有时最终目标可能是最大化获得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越高越好。也有一种是最大化胜率,最大化达成一定收益之后的概率。由于养老投资是一个刚性的养老支出需求,所以我们认为,最后的投资目标应该是最大化达成符合风险收益定位的绝对收益水平的概率。
作者: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确保养老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充分发挥养老金在地区间的调剂作用。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正式实施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提高养老金效率,拓展养老金投资渠道,增强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
近日,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对于保障地区养老金的安全,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社保基金运行良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4.78万亿元,总支出4.57万亿元,累计结余6.53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但由于各地财政能力不均衡,财政收支状况地区差异性较大,养老金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压力有所不同。特别是对财政状况趋紧、收支存在缺口的地方来说,持续增长的养老金支出会给地方带来较大压力。
面对地区间养老金“苦乐不均”的现状,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老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其中,提高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充分发挥养老金在地区间的调剂作用,是一种可行方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养老保险全省统筹的试点。经过努力,到2020年,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
不过,仅靠省内调剂是不够的,省际之间也需要平衡。2018年7月1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出台,这也正式拉开了全国统筹的序幕。根据规定,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养老金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准备了条件,中央调剂比例的持续上升也增强了全国统筹的实施力度。
应该说,实施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后,在平衡地区差异、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方面,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应清醒认识到,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应对和解决。按照养老金全国统筹后的制度安排,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因此,如何保障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各级财政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是个考验。
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正式实施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的前提下,须提高养老金效率。这就意味着,即便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但各地依然必须努力发展本地经济,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确保养老金的征缴率,将努力实现本地养老金收支平衡作为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根本之道,坚决消除“等靠要”的想法。同时,拓展养老金投资渠道,加大国有资产补充养老金力度,增强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总之,只有精心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篇大文章,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大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