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基金有哪些 ?2017中国航天基金奖名单

jijinwang
指数疯涨,基金的报团已经开始,大资金进场了。今日汽车在比亚迪的带领下疯了,光伏,证券,锂盐矿,航天,化工,都疯了,久违的大涨。

一:中国航天的成就有哪些

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人类进入太空时代。1958年8月17日,人类第一次尝试发射月球探测器先驱者0号,迈出人类深空探测第一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空探测活动逐渐复苏,各主要航天国家纷纷制定面向未来的深空探测长远规划或任务计划。经过几代人努力,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们有能力走出地球、迈向深空!

从嫦娥一号到五号

我国探月工程稳步推进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研究月球探测的可行性。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测课题组”进行研究论证。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2004年,嫦娥一号工程立项实施,拉开中国深空探测的序幕。迄今为止,我国已执行5次月球探测任务,进行了6次发射。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次进行深空探测,是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也是我国航天器研制自主创新的典范。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其主要目标是:获取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为嫦娥三号选择落月点打好基础;开展深空探测系列共性关键技术在轨飞行验证。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12月14日安全着陆于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为新世纪人类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进一步完善探月工程体系。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于2014年10月24日发射,11月1日其返回器精准安全着陆,服务舱重返地月L2点探测和环月轨道,完成月球引力借力变轨等多项拓展试验。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证明我国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有能力开展月地往返多目标探测,开拓深空探测新领域。

嫦娥四号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2018年6月14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的Halo轨道的卫星,并为其后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月球背面探测提供通信中继服务。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2019年1月3日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不但巩固了我国已经掌握的月球软着陆技术,还实现了在通信中继支持下地外天体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技术突破。

从月球到火星

我国深空探测战略分三步走

近20年来,我国按照深空探测三步走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后续正在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通过探月四期工程和载人登月工程,推动建立无人和有人相辅相成的月球基地,探索、开发和利用月球的宝贵资源;开展小行星和彗星探测,小行星采样返回;开展火星采样返回、木星和其卫星探测及行星际穿越。此外,小天体监视与防御、太阳系边际探测和地外生命探测等一系列任务也在深化论证,国际合作的大科学工程——月球科考站也在努力培育之中。

2020年是我国深空探测不平凡的一年。按预定计划,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7月23日成功发射。经7个月左右的飞行,“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实现火星绕、落、巡。首次任务即实现三项目标,国际上还没有成功先例。嫦娥五号探测器也将于2020年下半年发射,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完成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

链接

人类深空探测三个阶段

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美苏两国太空竞赛为主导,20多年间发射次数高达174次;以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载人登月和1977年旅行者1号、2号发射为代表,载人深空探测和无人深空探测取得重大进展。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载人登月竞赛结束,主要以金星、火星和哈雷彗星探测为主,深空探测相对沉寂。第三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新一轮以科学发现为主要目标的深空探测活动逐渐复苏,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加入深空探测队伍。

与一般航天任务相比,深空探测时间跨度大,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在科学探索和技术验证间综合权衡。截至2020年6月,人类已执行深空探测任务260多次;探测目标包括月球、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乃至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其中,飞行距离最远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距离地球已超过200亿公里。

深空探测技术要求

深空探测主要关键技术包括行星际飞行技术、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深空测控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长寿命高可靠性技术、先进能源与热控技术、复杂空间环境防护技术等。

深空探测总目标

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是深空探测的科学总目标,具体包括太阳系内各天体的起源、发展和演化,地外生命和水的存在,探索空间资源为后续开发利用做准备。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


二: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2021年4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1年6月,根据规划,我国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中国航天史的重要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2021年4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1年6月,根据规划,我国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中国航天史的重要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cctv.com消息(新闻30分):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实现了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也为我国开创了六大空间科学领域。十几年来微重力和多分辨率成像等一大批实验室在载人航天工程的资金投入下相继建立起来,载人航天工程为我国搭建起了自己的空间科研平台,开创了空间材料、空间生命、空间天文、空间环境检测预报、空间地球环境监测和空间微重力流体六大科学领域,填补了这些领域的一百多项科研空白,带动了相关领域科技的发展。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顾逸东:““载人航天工程给了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发展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这个机遇使得我们比较有系统、比较大规模的安排了空间科学的实验和非常重要的应用
2021年2 月 10 日晚,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 3000N 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 15 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 400 千米,周期约 10 个地球日,倾角约 10 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 " 绕、着、巡 " 第一步 " 绕 " 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2021年2 月 10 日晚,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 3000N 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 15 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 400 千米,周期约 10 个地球日,倾角约 10 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 " 绕、着、巡 " 第一步 " 绕 " 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2021年2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预计将在这条轨道稳定运行3个月左右。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
自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 202 天,完成 1 次深空机动和 4 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 4.75 亿千米,距离地球约 1.92 亿千米,器地通信单向时延约 10.7 分钟,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 2021 年 5 月至 6 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三:中国航天基金奖

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旗下润滑油分公司、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吉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倚兰(北京)环保净化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苏州诺伊曼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荣泰健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荣阳铝业(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生力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于1995年3月1日正式成立。由军委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个单位组成,集军队和地方航天企业为一体。
经国家航天主管部门授权,中国航天基金会是我国航天领域对外募捐、接受捐赠、赞助的唯一合法组织,凡要求以中国航天名义进行命名、冠名的捐赠,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统一归口管理。据此,中国航天基金会依法开展“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等冠名赞助许可工作,并依法拥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受理注册的“中国航天商业标志”所有权。
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宗旨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支持与国际航天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合作;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全民航天意识,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航天环保产业基金

不知道!张陶的履历和籍贯竟然查不到,也许不是凡人是天外飞仙!一个著名国企最高领导人的履历籍贯竟然查不到,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在中国怪事年年有!


五:中国航天环保产业基金董事长

为进一步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规模约达1.5万亿元,其余1.9万亿元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由于环保产业项目初始投资大、运营回收周期长、投资回报预期不佳等问题,设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更加切合环保产业特性及融资需求,并需要大比例的国家政策性资金、社保资金、养老金以及大量的社会公益性资金参与。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模式不同于通常的PE投资,重点应以运营类项目投资为主,以企业股权投资为辅。主要解决今后合同环境服务及BOT类项目的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