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10次推荐基金

jijinwang
[what]巴菲特推荐的指数基金理由是什么?
[机智]ETF适合普通基金投资者嘛?

1、为什么大家都建议买基金定投,定投究竟有哪些好处?定投基金一定能赚到钱吗?

为什么要进行基金定投,有什么好处?

第一,是很多人不能在一开始就有一大笔起始资金,那么就算是碰上了牛市起点,或者说相对很低的位置也没能力用很多钱来投资基金。毕竟不管是工作,还是做生意,钱都是慢慢攒的,那么定投就不会有这种困扰,每个月有多少余钱,可以合理的安排,用自己能承受的那部份资金去进行定投,比如说每月定投3000元,一年定投3.6万,十年定投36万,长期下来,就可以边攒钱边投资,就实现了资产积累

第二,如果是本来就有一笔起始资金的,那满进满出反而更危险。假如正好2007年6124点入场买基金,现在过去了12年依然处于深度亏损状态,又或者在2015年5178点入场买基金,现在依然亏损累累,如果使用定投的方式,就可以避免正好在最高点入场,降低投资“择时错误”的风险,长期下来,虽然不一定能买在最低点,但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摊低投资的成本,平滑市场波动的风险


定投基金一定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不一定

需要看定投的时段和选择的基金,如果在2015年5178点入场开始定投,大盘之后跌到了2440点,用了三年半时间,这个过程中基本很多股票都是处于长期的下跌趋势,大部份基金也是下跌趋势,那么假设正好在5178点开始定投,在2440点结束定投,那么虽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定投摊低成本,但依然是亏损的。

即便是今年大盘涨到了3300点,目前一共有4000多只股票基金,仅有200只净值回到5178点时的位置,占比大概5%,意味着95%的基金都依然是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很多股票自当年高点下跌了90%以上,重仓那些股票的基金净值亏损严重,即便是低位上涨,依然离高点相去甚远,定投也只能说是亏得比别人少一点


怎样才是正确的定投方式?

定投要想**,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时间够长,一般要预设三年的定投期,留出时间来缓冲;二是买得便宜,如果是对宽基(比如沪深300等指数基金)进行定投,要在估值低的时候定投,估值高了就退出;三是要止盈,股市长期来说总是上下波动,定投是为了摊低成本,然后快速解套获利(获得“微笑曲线”),当持续定投经历被套到解套再**后要进行适当止盈,具体止盈的原则各有不同,可以按自己设定的预期收益率和分析所投资的指数或行业趋势来决定。四是在上升阶段减少定投,下跌阶段加大定投,可以较等额定投获得更好的效果。

朋友们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记得关注点赞。

基金定投是一种独特的投资方式。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投资方式又存在那些现实意义呢?这一切,还要从基金定投的本质说起。

准确的讲,基金定投是一种申购基金的方式。相对于一次性申购而言,基金定投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根据市场的波动变化,自动调整申购基金地份额数量,从而实现摊低买入成本、平抑市场波动风险的效果。

实际上,基金定投正是利用了市场会呈现波动变化地规律,采用固定的金额定期申购基金。在这样的操作下,当市场上涨时,随着投资风险的逐渐增加,定投所得的基金份额也逐渐减少;当市场下跌时,随着投资机会的来临,定投又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基金份额,以便能够在市场再次上涨的时候争取更高的收益。

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基金定投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收益为代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波动风险的投资方式。

无论是一次性申购、分批申购还是基金定投,都只不过是申购基金的一种方式。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地过程中,选择哪一种申购方式取决于投资经验与能力、投资时间与精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只有让自己的操作与其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不同申购方式地价值。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可以点赞关注基金小白,与小白一起投资基金理财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认为没有必要直接进入股市,定投基金反而更合适。可能很多读者认为定投基金的盈利性太弱,就算一次性投资基金也没有股票投资的回报率高。直观来讲,确实如此。但是,是基金的风险大还是投资股票的风险大呢?显然是投资股票的风险更大。

投资者在股市,更在意的往往是盈利性,而忽略了其中的风险。股市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七亏二平一盈利”,是一个大致盈亏比例,百分之七十的投资者亏损、百分之二十的投资者平本、百分之十的投资者实现盈利。当然,如果从实际盈亏的角度分析,盈利的投资者可能连5%都达不到。

定投基金不一定百分之百**,但不管是从风险性还是从合理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都更胜。投资基金,基金并不是只有一种、只有一个方向,而是有着成千上百家不同的基金、不同的投资方向,也是需要投资者选择。

如果投资偏投机类的基金,可能牛市、行情好的时候有着较大的差价。当然,对于定投来说,可能持有的份额也并不均衡,如果在牛市之初投资,所能实现的盈利占比总资金的比例并不大。当然,如果遇到熊市、行情不好的年份,基本表现不太好,就算是定投也会受到煎熬。

如果是偏价值类的基金,如果坚持定投的话,大概率是能赚到钱的。因为偏价值类基金在选择上十公司的时候,并不是随着市场的转变而有更大的变动,它只会选择股市中最为优质的上市公司,而不是垃圾股。

基金定投的好处有很多,能更好的规避自身的劣势。虽然基金也需要选择,但不管选择哪类基金的风险,都是比自己投资股市的风险性小。因为,普通投资者对于股市的认知是弱的,既没有选股择股的能力,也没有成熟的执行策略,更没有理性的分析,所以失败率一直很高。而这些,基金都能规避,能更好的规避普通投资者的劣势。

当然了,虽然能规避很多普通投资者的劣势,要想依靠定投基金盈利,还需要对基金选择有着研究。

2、如何看待巴菲特有望赢得与对冲基金Protege Partners的10年赌局?

其实这个赌局在2017年就已经结束了。事实上赌局的结果就是巴菲特赢了。

不过我们可以来分析下这个赌局为什么会赢。

赌局开始

事件始于200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报,巴菲特指出:

由专业人士进行的主动投资管理,长期表现会落后于被动投资。

随后巴菲特解释主要是因为职业投资人收取了大量费用,从而导致业绩比那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的表现更差劲。

在这样的判断背景下,巴菲特下注50万美元,赌任何一名职业投资人可以选择至少5只对冲基金为组合,在10年之后,这名职业投资人的组合表现会落后于只收取很少费用的先锋标普500指数基金的表现。

于是, Protege Partner 基金联合管理人Ted Seides拿出另外50万美元应战。该基金是一个投资于多个对冲基金的基金,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OF)。Ted 选择了5只基金中基金(FOF)作为一个组合,这5只FOF投资了超过100只对冲基金,所以Ted的组合业绩不会被任何单一的对冲基金经理表现好坏所影响。

双方赌约从2008年初开始计算,至2017年底结束。结果不出意外的,指数基金大幅跑赢了。

为什么会跑赢

巴菲特聪明地选择了费用非常低(0.04%)的先锋公司标普500指数基金(VOO)。

而这些对冲基金的还有很多高昂的管理费用,这样导致了非常高的成本,从收益中侵蚀了太多利润,其实如果去掉高昂的费用,结果会好很多,是有非常大概率能跑赢的。

现在有很多关注是否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比,被动投资更好,这个其实不是关键,关键还是手续费差异导致。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被动投资的魅力。

购买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的主要形式。巴菲特简单通过标普500指数基金跟对方赌,有一种少林寺扫地僧的气概,可以说无招胜有招。毋庸置疑,巴菲特深谙投资之道,其投资理念是在他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思想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在投资实践层面,可以说巴菲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为过。

本杰明·格勒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也是现代证券分析师的祖师爷。在他早期通过著作阐述自己的投资思想和分析技术时(《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指数基金还没有出现,直到1970年代,指数基金才由约翰·伯格首倡并付诸实践。

长期看基金投资成本对业绩影响很大。

作为指数基金之父的伯格,其核心理念就是,长期来看,基金的投资成本对基金业绩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通过降低基金管理的费用就可以提高基金的业绩,要降低投资的费用,就要减少人为选股择时的操作,指数基金就应运而生。指数基金简单复制指数,人为的研究、操作被大幅度压缩,这极大降低了基金运作的费用。而主动管理型基金恰恰相反,大量的研究人员,过多的人为操作,造成了成本居高不下,更要命的是,操作越多,犯错的概率就越大,因为人是有缺陷的。

美国成熟市场上指数基金总体上战胜主动管理型基金。

自从指数基金在美国推出以来,经过早期的适应阶段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如今,指数基金已经是被大众接受的基金产品。由于美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有足够长发展历史,该国的市场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主动型基金被研究人员多次证实总体表现不如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

对冲基金虽然被归类到另类投资品类,但恰恰就是最为主动的基金!

我国指数基金会有更大发展。

在我国来说,由于证券市场不过30年,成熟度有待提高,结果就是少数基金经理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这成为公募基金不断推出新产品的重要依据。他们会说你看吧,我们某某某基金经理历史表现如何如何优秀。我们不怀疑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但从逻辑上讲,如果市场信息足够对称,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就会很少,那么,主动管理的高成本就严重影响投资业绩。尽管每家基金公司都会提醒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表现,但不少基民还是会受到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市场成熟度会越来越趋于成熟,到那时,指数基金将会战胜更多的主动管理型产品,基金经理们旱涝保收的机会会进一步减少。让我们拭目以待!

被动投资型基金的规模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