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基金**吗
去年可以,今年基本都是亏的,基金也有风险
二:货币基金靠什么**
货币基金的单位净值永远是1元的,没有手续费,你要是买了5000元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有5000份该基金。如果你想知道该基金的收益情况吗,货币基金的收益分配公布方式是以“每万份收益”计算的,例如某日“每万份收益 0.4436”也就是每一万份货币基金份额该日可以获得的收益是0.4436元,5000份就是0.2218元。
还有一个了解收益情况的数字就是“7日年化收益率”,是指最近7天的平均收益折算成一年的收益率。
“每万份收益”是你每天实际的收益,“7日年化收益率”是了解一个货币基金长期的收益能力的参数。
货币基金的分红方式只有“红利转投”,也就是说基金公司会在每个月的固定一天里将累计收益结转为你的货币基金份额。例如你现在有面值1元的华夏现金增利5000份,到下个月的收益结算日,你的基金按照收益情况计算,已经有了50元的盈利,那么基金公司会把你的收益按照1元面值折算成份额加在你的基金份额中,也就是说到下个月,你拥有1元面值的华夏现金增利5050份。
(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到底能挣多少要视情况而定,通常货币基金年收益率也就是2%~3%,在存款利率比较低的现在来说,不失为一种流动性较好的理财形式。)别把它当做投资品种。
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称为货币型基金。它具有低风险、流动性强、管理费低、无手续费等特点。适合作为投资者替代活期储蓄和1年定期存款的现金管理工具。
货币基金是活期存款的最佳替代。因为钱存银行定期,到急用钱时支取就变成活期的利率了,损失较大。而货币型基金是活期的进出、定期的利率。是天天计息,月月计息,复利再投资,关键是可随时赎回,不会损失已经投资的利率。像华夏现金增利货币基金,收益率在4%左右。建议投资一些货币型基金,以备急用钱时使用。投资多少,要根据你一般急用钱时的数量而定。货币型基金无手续费,什么时候买都是一元面值,因为它是天天计息的。所以不用关注,什么时候急用钱时赎回即可。一般货币型基金是短期的投资,但是备急用时用钱较方便,急用钱用完时,有钱时最好再放一些,什么时候都放一些较好,所以是没有什么期限的。建议在投资货币型基金时一定要定投一些较好的基金。
三:货币型基金**吗
每经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对旗下货币基金发出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暂停申购的多因国家节日假期安排、沪深证券交易所休市安排暂停申购,暂停申购起始日多见于6月1日,并将在6月6日起恢复办理相关业务。而暂停大额申购的则多见于月底前启动,恢复日期未见说明。
部分因假期休市安排调整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旗下货币基金拟暂停申购业务的情况进行了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系因节假日休市做调整,另一部分则是单纯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都给出了恢复申购业务的时间,而后者则需另行公告。
以因节假日休市安排调整的基金为例,截至5月26日,已有南方基金、财通基金等对旗下部分产品公告拟暂停申购业务,南方基金旗下南方天天利A、B、E,南方理财金A、E、H更是在公告标题明确“2022年端午节暂停申购业务的公告”。
另外,财通基金旗下财通宝A、B也就暂停申购的原因进行说明,即为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国家节日假期安排、沪深证券交易所休市的安排以及《财通财通宝货币市场基金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决定于2022年6月1日起暂停本基金的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
需指出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相关产品暂停申购的起始日均为6月1日,且均表示将在6月6日起恢复办理申购业务。5月26日,有公募界人士在同《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未采取限购,投资人在节假日期间买入的份额将不能及时通过基金公司对接到拟购资产,因此激增的份额会摊薄持有人收益。”该人士指出,虽然部分份额可以T+1确认份额,但期间市场休市同样无法买入资产,因此基金公司会有针对性地暂停申购。
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
此外,还有一批货币基金产品同样公告了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的消息,但并未给出确切的恢复时间。截至5月26日,包括东方基金、银华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多家机构旗下产品公告了相关信息。
从暂停时间来看,亦与前述节假日区间不同,大多在公告后一到两天开启,有的则规定了申购金额上限。如东方金账簿货币A公告将在5月27日暂停非直销机构500万以上(不含500万元)申购、转换转入、定投业务;华润元大现金通货币基金则从5月23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上限为1000万元。
从公告内容来看,此类基金暂停申购的原因多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对于恢复办理本基金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日期将另行公告。
需指出的是,类似投资工具中,近期大热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销售端如火如荼,但纯货币基金却频频限购,虽然在投资标的上有所差异,但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的**效应已大不如前。
5月26日,有投资界人士在同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