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秦朔朋友圈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226篇原创首发文章
如果你在心里认定大市即将见顶,你会采取什么操作?
相信大部分人会卖出股票,或是至少进行减仓。比较激进的,可能会做一些对冲操作,比如买入一个看空的指数ETF,买入恒指看空期权,甚至直接沽出恒指期指合约。但这些操作都有风险。因为市场在暴跌前,往往还会上涨,看空者这时可能需要承担账面损失。
举例来说,即便大市在2个月后真的暴跌,看空者也可能因为期权到期,或是沽出的指数期货在交割日的时候因指数暴涨而被“轧空仓”,等到大市真的下跌的时候,看空者已身在局外。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看空后市,最好的策略是锁定利润离场,持有现金过日子。
如果有人一边看空大市,一边却增持某只股票,而且还是被市场普遍做空的股票,你肯定会怀疑此人精神分裂。
凯尼(化名)正是这样的基金经理,他也经常笑自己是精神分裂人士。出于可理解的原因,笔者只是披露他的策略,而无意介绍该人士的身份。
但他在香港的确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为人低调,精力充沛,经历多次的股灾而存活下来,而且每次都活得更好一些。2007年的8月,他首次用亲身案例向笔者展示,真正的对冲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有过人的胆识,更需要有严谨的策略,来完美地实践自己的想法。
看空者的“做多”操作
从2006年底开始,凯尼就一直是一名坚定的市场看空者。他在美国的合伙人以及研究团队已经不止一次警告他,美国的次按问题比想象中严重,而且这次毒瘤发生在金融体系,万万不可忽视。
当时的香港市场仍然处于摇摆上升之中,一方面,不时传来的美国坏消息令人担心次按问题随时会冲击香港市场;另一方面,在香港的大行经济学家们不断出来安抚投资者,称次按危机已经得到控制,美国完全有能力控制金融风险,事件对香港的冲击也有限。恒指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跌跌撞撞地前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美国次债风波影响扩大,2007年8月上旬,恒指在7月底至8月中经历了严峻的下滑,特别是8月17日,香港股市更是一开局便重挫,在投资人信心不足下,早盘下跌700多点,午盘跌幅扩大,一度失守2万点大关。
凯尼坚定看空恒指,不断告诉身边的朋友,远离市场,减轻仓位。他本人更是策略性地做空恒指,从2007年的7月26日至8月15日,获利约2000点。但他认为,最悲观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因此尽管对后市看空,他并没有像美国的同行约翰·保尔森那样下重注。
由于他一直发表看空的观点,因此当他突然介绍说自己买入大量中资股时,我觉得相当惊讶。
是的,凯尼在2007年的8月中出手了,他大举买入了包括中国铝业在内的大量中资股。用他的话来说,这次入货的数量为百万级别。而卖家是一个大型的机构,至于抛售的原因,他表示并不清楚。
这个举措当时令人相当难以理解,因为中铝自2007年7月26日的阶段性高位之后,便一路下行,到8月17日时价格已经比7月26日折损过半,暴跌近50%以上。凯尼身边的人都很难相信,极度看空后市和当天大手笔采购中资股的基金经理是同一个人。更何况,当时恒指暴跌,这时候大手笔购入被大机构抛出的股票,需要的不仅仅只是胆识。
凯尼事后解释,买入中铝的确是个特例。当时香港市场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有一个大卖家急于抛出手中的中铝股份,但是数量之大,根本无法在市场上找到买家,因此找到他,希望他能接盘。当然,价格也很优惠,卖家按市场打了相当的折扣。
“当时我也没有百分百把握,你可以说这是一场小赌博,只是我算了一下,自己致胜概率大一些。一方面是当时手中的资金充足(因为2007年2月和7月底的做空恒指大赚一笔),二是对中铝相当了解,我觉得它当时基本上是被低估了。第三是我们接手的价格,比市价还有部分折扣,因此胜算极大。”他说。
凯尼算了一下,当时恒指和国企股在过去一段时间因为美国次按问题下跌了近20%,但中铝股价却暴跌超过30%。他们做过中铝的业务尽调,发现其业绩还是可靠的,因此才大手接货。
股价暴涨诱使“轧空仓”
如果说接货凭的是基本面判断,令股价飞涨则需要一定的策略和运气。
给凯尼带来运气的是中国官方发布的港股自由行信号。2007年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允许个人直接购买海外证券,天津滨海新区的投资者可以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设账户,买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即中行“港股直通车”)。
虽然消息在8月20日才宣布,但香港市场早在17日(星期五)午盘已经有所反应,恒指当天V型反弹,各大中资股更是涨势凌厉。
从2007年8月17日到8月27日,中国铝业(下称“中铝”,2600.HK)出现了史上(也是迄今)罕见地放量暴升,短短不到10个交易日的时间,股价从10.14元(港元,下同)暴涨至21.25元,上涨超过一倍,随后一直保持在21元左右。
在上述期间,该股每天的交易量从8000万股飚至1.8亿股。在8月27日之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保持在日均2亿股之上。考虑到8月上旬中铝的股价一直在14元上下徘徊,交易量也仅在3000万~4000万股之间,这次放量显得颇不寻常。
由于股价及成交量的巨大波动,中铝不得不向港交所正式发函,声明公司并不了解H股价格上升的原因。
凯尼没有想到,自己17日刚刚接手的中铝便给自己带来如此巨大的利润。中国外管局突然批准天津试点实施个人可直接投资港股政策,这完全是在他的意料之外——尽管今天中国已经开放了沪股通和深股通,他仍然不相信中国政府会如此轻易地放开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更何况当时这个措施还仅仅停留在口头阶段,没有操作细节出台。
中铝港股与A股差价巨大,因此一路狂飚。随着股价上升,中铝的成交量也不断扩大,直逼亿级大关,在8月23日终于突破1亿股关口。
这给凯尼了第二次赚大钱的机会。
“那几天,几乎天天都有人找我。都是来‘借货’的。”凯尼回忆说。
在香港市场,做空股票是合法的,但是不能“裸空”,即手头必须先向大机构借到货,才能抛售出去;而时间到的时候,必须从市场上买回这批货,还给借出股票的机构。
机构之间会利用这种手段对决,失败一方有时相当惨烈。举例来说,如果有对冲基金做空中铝,借入大量中铝在市场上抛售,而中铝价格却不断上扬,最终抛空者可能不得不在市场上以更高价位买入大量的现货,另外还得支付大量的借货利息。
在这次的中铝之战中,同为对冲基金的凯尼坚定做多——尽管他仍然看空恒指和中资股,也不相信中国会真正推行港股自由行,但是凯尼对中铝的价格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对于借货的机构,他都予以答应。
“我不担心中铝被抛空,令股价下行,导致我出现损失。”他说。一则他的货成本低廉,基本上他接货的成本比8月17日的最低价还要打个折扣,即使抛压再严重,中铝也难以跌至当时的水平。第二,他贷出股票,会获得利息收入;第三,他已经计算过中铝H股的流通量,对于市场上的该股分布大致已经心中有数,知道“空军”的盈亏平衡点所在。
正如他所预期,在“港股自由行”的气氛带动下,中铝港股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事情到8月27日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天一开盘,中铝便跳高1元多,大涨近8%——这个信号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看多的信号,但是对于习惯做空操作的对冲基金经理凯尼来说,有另一层意义。
“开市不久,中铝就一直在跳升,这在香港市场是极罕见的情况。”他说,“对方不计成本地向上买,一个基本判断是,有做空的机构可能要被轧空仓了,因此不计成本也要大举买入该股。”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凯尼让手下的交易员以自认为较高位的价格放出1万股中铝,令人惊讶的是,刚刚挂单便成交。
“当时真的只有一眨眼的工夫一万股股票便被买走了,老实说,真有点缓不过神来,以为自己看错了,还一度怀疑是交易员把价格报低了,因为原以为当时挂的价格,至少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有人接盘。”凯尼说。
对方不计价格悉数接走这1万股的探路盘,让凯尼确信,有机构已经被“轧空仓”,他迅速转变了原来的持股策略,加入“轧空仓”的队伍,逼买家以更高价格买入中铝。他在当天果断出手,陆陆续续地将手中约一半中铝股票,以极高价位抛出,而且价格是越拉越高。正如他的判断,被轧空仓的机构照单全收,这也导致当天中铝的股价未出现重大折返。
谈及8月27日的操作策略,凯尼迄今仍有点激动,“这次行动可以说是人生数十年都难得有一回。”他说。不计借贷收入,扣除当时的购买成本,卖出的一半股票已经赚回所有的投资成本了。他自己保守估计,整个交易将净赚数千万港元。
在随后几天,他很快处理完了另一半股票。等他卖完股票,中铝还在上升,直到2007年10月18日,创下金融海啸前的最高值27.76港元,比8月17日又升了23%左右。但在香港,股票行家都知道,真正的高手是越卖越高。即便事后来看,可能卖早了。
另一边,那些被夹空仓的对冲基金无疑是很惨烈的,但这就是市场。“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惨痛,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凯尼说。他估计此次被夹空仓的除了那些看走眼的对冲基金,还有可能是一些香港窝轮(即认股证)发行商。“受到资金自由行的推动,许多中资股价格大涨,这逼得那些窝轮发行商大量买入正股以备对冲风险。”他说。
交易员需要有点人格分裂
尽管在中铝上大获全胜,但凯尼依然提醒自己,市场风险重重,“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他仍然相信,次按危机给恒指带来的最坏时刻还没有到来。在中铝一役中,凯尼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他有更多的“弹药”开始谋更大的局——这一次,他在多个市场布局做空。
“我不知道大盘什么时候会下行,或者说是什么原因会下行,但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他说。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7年10月,温家宝总理亲自叫停港股直通车,随后恒指下行。进入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暴发,从贝尔斯登垮台到雷曼倒闭,短短数月的时间,全球资产价格经历重大波动。
今天看来,金融海啸似乎不可避免,但在2007年8月,当时像凯尼这样坚定地看空后市的投资者并不多,笔者身边有相当多的港股投资人都相信,中国的开放会令香港受益,而“港股自由行”会给香港带来天量资金,带动恒指上扬,至少会弥补次按危机给香港带来的资金外流风险。这也是恒指一直上行到10月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当时大多数人都错了。
首先,中国对资本开放并非没有顾虑,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只是有底限的开放。至少在10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开放。
其次,沪股通和深股通开放以来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港股自由行”给香港市场带来的资金量,并不足以弥补外资的流动性——简单地说,香港市场还是外资主导。尽管在个别股票上我们能见到“北水”对公司市值的重大影响,但是就整个港股市场来看,“北水”的力量仍然有限。进入2018年,腾讯作为内地投资者热衷的“股王”,在近几个月不断被抛售,股价阶梯式下跌,其实也是一种明证。
看准后市,还要把观点变成行动,这就更难一层。凯尼挺严肃地说,像自己这样,一方面坚定做空大市,一方面却坚定买入被低估的股票,源自自己早年十几年的交易员生涯。
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对冲基金经理,有的人是交易员出身,有的人是金融学者出身,也有的是银行家出身。他觉得,交易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大多比较容易理解他这样的双重人格。
大部分人很难理解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既对大市极度看空,即又会斥巨资去买入正在被大型机构做空的股票。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做法是人格分裂,但投资就是这样,你有坚定的观点,但是却不一定会死守这个观点去进行实战交易。”多年后,凯尼回忆当时的交易时笑着说,“我常常会说一样观点,但是做另一样策略;还有可能是观点只有一种,但是动作有好几个,几个动作方向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为你得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实际市场来做调整。”
但他并不希望大家去模仿自己的策略,原因是很难掌握,而且如果没有配套措施,很可能两头受损。他也担言,自己所介绍的上述策略,只是整体策略的一部分。
凯尼强调,很多人认为对冲基金经理是偏好风险的动物,喜欢刀口舔血。但真正的对冲基金经理却大多是风险规避者。在中国台湾,对冲基金被译为“避险”基金,以凸显这种投资产品的本意。
即便是做出在外人看来很高风险的投资决策时,他往往也是有相当完备的防范措施。他最经常问手下两个问题:“第一,你这么相信你的分析和策略,你愿意拿多少自己的钱去下注?第二,你有没有预防措施,万一你看错了,该怎么补救?”
所以,可以猜想,即便他当时看好中铝,背后也有一套防范机制没有披露。当然,从持有中铝,到发现可以“轧空仓”并且决定悉数放盘,这期间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急剧的策略调整,这体现了交易员出身的凯尼的强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