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财新周刊》最新一期刊发特别报道《政策“驱除”挖矿》。报道中对于比特币挖矿原理、国家政策进行介绍。文末提到,币圈仍未解决的问题是——在挤压了其他实体产业用电和芯片产能的同时,虚拟货币系统究竟给世界带来的实际价值是什么,以及它所关联的负面效应:郁金香投资般的高投机性,甚至用于洗钱、诈骗以及支持毒品、赌博等暗网交易等。虚拟货币世界用比特币定价权之类的噱头,已经无法吸引和说服中国决策当局。
1、经济危机会造成银行活期被挤兑而兑付不了吗?货币基金安全吗?
这个不用担心。
首先银行存款是目前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了。银行吸纳客户的存款,是需要上交一部分资金到央行,这就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所以银行总是会有余粮的。
其次,银行贯穿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你缴纳水电费、发工资、购物、还贷款、企业收付款等等,你这边取钱出来付款,那边就有人收到你的钱(在银行),所以金融金融,就是资本不断融通流动的过程。如果真的出现全民挤兑的时候,那就是经济崩溃、全民失业的末日了,那时候钱也只是废纸了,参考津巴布韦。
最后,国内基本的大型银行都是国有控股或者政府控股,经营比较稳健。而且现在还有存款保险制度。即使“包商银行”这种出现重大问题的银行也有国有银行资本进入,重组重整,作为普通储户,银行存款比外面的P2P安全稳健的多。
忘了还有,货币基金也是很安全的,货币基金你可以理解为银行收了客户的钱,去投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央行票据等产品。如果货币基金都出风险了,那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了。
谢邀。
理论上讲,严重的经济危机会造成银行流动性不足,出现挤兑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挤兑只有1998年的海南发展银行,最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了,被工行托管,尽管如此,储户的存款本金全部兑付,绝大部分企业存款也兑付了,截止到2020年,清算小组还有十几人,还有少量的企业存款没有兑付。但海南发展银行的是因为监管不严、违规放贷、不良频出、高息揽储最终引起居民恐慌发生了挤兑,而不是经济危机。
银行挤兑这种现象在我国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发生,原因如下:
1.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央行对所有商业银行采取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应对银行流动性不足或突发风险。
2.监管严格。中国银监会(现在银保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至今17年,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严格,处罚力度更大,特别高息揽储是明令禁止的。
3.巴塞尔协议。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指标的是资本充足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4.12%,选高于标准。
4.现金使用少。发生挤兑主要是因为银行无法提供充足的现金,但现在电子货币和网上银行大大替代了现金业务,居民现金使用较少,即使想把某家银行的活期账户余额转走,也不必取现,转账即可。
5.存款保险制度。根据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如果银行破产了,个人储户50万元以内是受到保护的,所以,95%以上的居民不必担心存款风险。
6.银行的银行。央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是商业银行最后的依靠,俗称"央妈",假设真的遇到严重经济危机,银行遇到极大困难,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央行也会出手救银行。
2、有人说,春节的理财产品中,券商的收益率超6%,这碾压了货币基金,券商理财产品值得投资吗?
哈哈哈,这是典型的成王败寇。
2018年是中国股市非常糟糕的一年,以至于出现了空仓的基金以零的收益排名收益榜上第一的怪事。可以说,2018年是炒股的人做恶梦的一年。
新历年以来,股市走向向好。股民朋友7秒钟的记忆又来了,看到有人在股市中赚到钱,羡慕中忘了去年(2018年)的不愉快回忆,心里想着“假如是我多好”之类的美事。
不过不管怎么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祝你我都诸事顺利、红红火火吧。
其实券商在春节理财产品能够有高收益,一个是利用大节日做推广手段,另一个也是为了能够留住客户和吸引更多客户,要知道当前熊市阶段,客户资源的稀缺性,长假一放可能很多客户的心态就会有变化,不愿意在放回券商这边,导致客户的流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相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还是需要留意一些细节的问题。
在国内虽然券商和银行一样都拥有强大的机构做背书,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兑付困难的这个问题,相比p2p这种安全很多。
可是购买前要看清楚的是,券商理财的收益率往往不是固定的,每天的收益有所浮动;流动性方面值得去注意,一般不像货币基金一样可以做到随存随取,有的t+3或更久居多;看清产品的构成要素,防止不知情下胡乱买入,有些定义为股票型的甚至有亏损本金的可能。
总之,买入前把细则看清楚,不懂像券商咨询清楚再下手,做理财,要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