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银行手机银行买基金,觉得方便,还可以有点帐上往来,攒一下信用,后来觉得收益更新太慢,逐步在支付宝买基金,开年第一天跌绿,我感到形势不明朗,准备卖掉赢利的2支前海和广发,一只在平安银行,一支在支付宝,等到帐一看,平安银行手续费近1%,75000的本金手续费高达835,而支付宝4万本金只有43元的手续费,这差别也太大了吧。银行太坑爹了!!
11月20日,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郑澄然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详解股票投资之道。
嘉宾简介:郑澄然,金融学硕士;历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成长投资部研究员,现任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
问:欢迎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郑澄然老师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先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
郑澄然:大家好,我的从业经历比较简单,2015年毕业后加入广发基金,本科学的是微电子,研究生学的是金融,毕业后加入广发基金,一直看制造业,以新能源行业为主。今年初,我加入成长投资部,部门负责人是刘格菘,他对市场方向和大的层面把握得非常精准,对我们的指导也很多。成长投资部的同事们各自都有擅长的领域,我相对偏制造,大家会定期交流和讨论,氛围非常好。
我的研究框架是从中观行业维度出发,找有拐点的行业。具体来说,就是对需求端有较高成长性的高景气产业保持长期跟踪,在供需迎来向上拐点时进行积极配置。一方面,我们能获得产业周期向上时龙头企业业绩高速增长的收益;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获得市场对高成长行业给予乐观预期所带来的估值提升收益。
落实到投资上,我将其总结为一句话:在成长性行业挣周期的钱。也就是说,在龙头公司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的拐点前瞻性买入,在供需向下阶段结合市场估值卖出。对于这类周期成长品种,我不会长期拿着,主要是挣周期成长最快的那一段。
我主要是在相对比较有把握的光伏、电动车、军工、化工这几个板块做供需拐点的投资,追求胜率确定性比较高的投资。不过,偏中观的行业配置机会,也许一年就只有一两次。当市场缺乏这一类机会时,我会在稳定成长的行业中布局龙头公司的机会,如家电、机械行业,行业发展稳定,龙头优势很清晰,估值相对便宜。
问:大家都很好奇由你管理的产品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请做一下业绩归因?有什么感想?
郑澄然:今年业绩表现还不错,主要是把握了光伏、军工、电子等板块的机会。二季度前后,着重加大了光伏的配置比例。
当时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光伏产业发生变化,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比较高。从供需框架出发,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供给端出清后,行业景气度会超预期,预判龙头公司的业绩在未来几个季度有望持续超预期,增长路径很清晰。
二是优质公司的性价比较高。根据对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我们认为,彼时光伏板块的优质公司,今年估值只有10倍出头,明年个位数的估值水平,基本面和估值水平都处于行业的历史底部。当时估值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忧行业需求受疫情冲击,业绩下行。但我们深度研究后认为,行业增长路径比较清晰,估值水平显著低估,所以就在组合中增加了配置。
具体来说,我们在市场比较悲观的时候,组合买入光伏。从市场表现来看,不管是基本面兑现程度、业绩兑现程度还是市场认知程度都有很大扭正,落实到股票端有比较好的表现,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从前三季度来看,医药、新能源、科技相对来说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也是有基本面支撑、长期有空间的行业表现得比较好。
我做投资时间不长,有一些感想。我基本是以供需框架为研究出发点,从中观行业的维度选供需有拐点的板块,结合估值情况进行配置。偏好在长期有成长性的行业寻找周期拐点,我比较喜欢以基础供需框架去分析。
供需分为供给和需求两端,需求端受政策环境、产业的影响,比较容易形成一致预期。举个例子,大家听听广播或者在路上看一看就知道电动车需求很好,早些年出租车是电动车,现在自发购买的电动车也很多。上半年疫情,在线办公的需求很好。需求端比较容易形成一致预期,不一定需要专业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从生活中都能发现这些现象。供给端更考验研究积累,需要长期对行业进行跟踪和积累,包括竞争力、产业链、供需格局、产业趋势,需要很长时间在行业深耕,积累产业规律、研究经验。有了深厚的积累,结合需求判断,大概能在这些行业找到拐点。市场上挣钱的方式很多,在成长性行业找周期的拐点效率很高,只要你有足够高的胜率,就能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
问:为何今年敢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布局光伏?
郑澄然:从基金季报可以看到,组合在上半年重点配置的行业是光伏、军工、电子等行业。这三个行业的共同点是供需格局迎来拐点。其中,光伏是典型的代表,一季度国内因为疫情,供给出清,需求端有海外刺激,每个月的需求都在超预期。回过头来看,二季度是光伏行业的底部,不管是股价还是基本面,都迎来了触底反弹。
从我过去几年的研究经验来看,光伏行业有几个规律。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在市场悲观时坚定地布局了光伏。
第一,行业需求尤其是海外需求,跟终端组件产品价格有显著负相关性且是滞后的。
经历去年行业供给端的价格竞争、今年初疫情的冲击,组件价格下跌超过40%,海外需求自然被刺激起来。今年一季度,疫情对海外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冲击,欧美迫切推出一系列刺激计划,重点投向新基建,而且是以新能源为着力点,有较大比例投向新能源领域(包括电动车、光伏)。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逐步控制,海外光伏的需求逐季走强。在国内市场,光伏的需求目前暂时还依赖于政策刺激,今年所出台的一系列的竞价平价项目保证了这两年的装机体量。
第二,光伏产业波动比较大,扩产与出清都很迅速。光伏产业的主要供给都在国内,今年一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完成了一轮天然的出清,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未来,随着需求逐步释放,预计龙头公司的业绩弹性比较大。
第三,从长期的市场空间来看,光伏发电渗透率目前是个位数,明年开始国内有望正式步入平价时代。光伏发电可以跟传统能源直接对比成本经济性,预计未来会持续快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中长期看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国内光伏产业,大环境是全球能源革命,属于长期趋势向好的赛道。
问:新能源车也是近期的热点,为何相关股票会如此受追捧?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你比较看好哪些领域?
郑澄然:今年8月初,我在一篇媒体报道中就提到,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可能迎来产业趋势的拐点。电动车这个行业的变化是逐渐可以看到大量优质的车型供给以及to C端自发的购买需求。
例如,疫情之下,特斯拉的销售数据持续超预期,特斯拉的正向平台已经完全打通,平台化的架构、空中升级,这是核心竞争力。有了这个平台,车可以定期自动更新,驾驶体验好。对于特斯拉而言,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国产化后成本大幅下降推动车型降价,冲击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的需求。
我这里详细讲一下特斯拉的降成本。从新能源方向来看,降成本是永恒的主题,2013、2014年特斯拉Model S是70、80万,现在Model 3已经变成平民车了,20多万。成本是怎么降下来的呢?2015年动力电池一度电是2块多,现在一度电1元,降了一半。动力电池占据汽车一半成本,这一块技术进步非常大,成本持续下降。
特斯拉降成本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上海新建特斯拉工厂,这个工厂引入大量国产化供应链。对我们国家来说,制造业降成本是非常强的优势,引入国产后,价格下降一半,现在20多万还不只是终极价格,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除了特斯拉,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会看到其他传统车企密集上市的正向平台车型。海外传统车巨头的电动平台车型在下半年集中上市,丰富车型化的选择,带来销量的高增长。
随着这些优质车型的上市,将带来的整个电动化大产业趋势的拐点。电动车产业链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原点。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会伴随产业的发展迈向市值新高度。
问:你是如何选股的?如何控制风险?
郑澄然:我在选标的是比较看重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所处行业的空间,这是一个偏定性的指标。二是企业竞争力,包括企业质地,有一些指标能表征企业竞争力,包括ROE、资产负债表等。制造业投资跟消费品有差异,行业的动态变化非常快,如果只盯着静态指标,可能会产生误判,所以,我更偏向于定性看企业在产业趋势变化过程中的应对。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我倾向于通过胜率来控制投资风险。从中观行业的维度出发,只在确定性比较高的情况下才会重仓,非常看重胜率。至于个股层面的风险,我会通过分散化手段来做,配置比较重的个股主要是行业龙头或者细分行业龙头,长期有空间、竞争力很明确。
问:最近几个月指数基本上横盘震荡,原因是什么?怎么看四季度的趋势?
郑澄然:最近一个季度,权益市场表现相对一般,**效应一般,前期强势板块纷纷回调。以时间维度梳理,最早回调的是半导体,半导体板块回调的核心因素是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摩擦。
其次,医药板块在今年前面8个月表现非常强劲,但近期回调幅度较大,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医药回调是因为大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担忧,对高估值品种有压制。
第三,7月份有一波顺周期的机会,最近顺周期也在回调。核心因素是进入9月份后,欧洲国家疫情数据反复,对新冠疫情是否有第二波而有所担忧,因而复苏链条板块在一轮估值修复之后纷纷走弱。
个人认为,四季度影响市场的两大核心因素是宏观层面的流动性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盈利。从基本面看,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经济处于复苏过程中;政策面来看,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会陆续浮出水面,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都有信心。从微观企业调研来看,三季度、四季度很多企业和出口企业业绩都处于比较好的复苏趋势,综合来看,预计四季度市场整体呈震荡趋势,但会有结构性行情。我个人看好四季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和科技两大方向。
问:你如何看待A股市场的长期机会?并详细说说你对高端制造行业的理解。
郑澄然:A股市场结构分化,一些小市值公司最近两年上涨空间相对有限,估值提升幅度较大的主要是消费、医药、科技赛道的龙头公司,差异很大。我认为,这种结构分化的趋势,未来仍会延续,龙头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整体来看,市场还是有一些机构性机会。
长期来看,科技、光伏、新能源汽车都属于比较好的长期赛道,长期市场空间比较大。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将是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公开报道来看,“十四五”期间,科技和新能源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和半导体国产化率的提升,都会依赖政策推动。政策推动这两个行业的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推动半导体国产化率的提升。
关于高端制造业,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中国制造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制造国。早期,我们的制造业较多集中在较低端的组装代工等,依靠成本优势逐步承接海外转移产能。展望未来十年,制造的主旋律是由大到强,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推动。伴随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国家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会。
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才刚刚开始,我们是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投资机会。我觉得可以把时间维度放得更长,比如五年后的制造是什么样的制造,等这一轮红利下来,很多公司市值会有较大跃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波动,我们必须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熨平周期带来的影响。
问:说到高端制造,近期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换机潮,近期发行的iPhone 12和华为Mate 40都出现了一机难求的现象,你怎么看待5G换机潮现象?5G换机潮和国产替代潮还能维持多久?
郑澄然:Mate 40很难买到,iPhone 12也特别火。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非常高,本身没有太大的成长性,但它有周期波动,2-3年一次换机周期。为什么今年的换机潮格外引人注意呢?主要是5G升级,大部分城市5G信号已普及非常广,用了5G之后就很难降回4G,这也是消费升级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5G,另一方面叠加2-3年的换机周期,所以5G手机现在比较火爆,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
5G换机潮跟国产替代是两个概念,5G换机潮在明后年可能就结束了,智能手机已经到了很高的渗透率,没有太大成长空间。国产替代潮早几年是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推动,这两年转变为企业自发行为,目前国产替代率还很低,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国产替代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不太可能在半年、一年完成,而是缓慢渗透的过程,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同样如此。
问:今年科技板块备受关注,你觉得这一波科技行情跟2015年的行情有什么差异?目前科技板块估值怎么样?还有投资机会吗?
郑澄然:这一波科技行情跟2015年的行情有着天壤之别,2015年的科技行情更多是主题炒作,包括当时炒得很火的“互联网+”。这一轮科技股行情有着坚实的产业逻辑,不管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表现比较好的龙头基本都是市场非常认可、竞争力确定的公司。
目前市场经历了一年半甚至两年的上涨,科技行业估值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往后的投资难度会更大,需要精选个股。半导体、新能源往后也会出现一些分化,对于持续成长的公司,格局持续向好,盈利能力不断上一个台阶的公司,未来还是有投资机会。
投资科技公司,首先要回归常识,坚决回避纯粹主题投资的公司。其次是看行业空间和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我们要去调研上下游,尽量了解一个公司的全貌。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客观论证,包括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这些都是基本面研究工作。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为嘉宾访谈问答实录,仅代表被访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今日头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