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秋,我如愿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这对我一个初出茅庐的科技新人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回想基金申请的整个历程,充满了艰辛和不易;而相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这个结果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2020年是我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当时我对这个基金的特点和要求并不完全熟悉。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撰写申请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结果名落孙山。当我看到专家的评审建议时,心中才茅塞顿开,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申请书的缺陷和短板。
今年,由于疫情的反复,我们在学校里过春节。期间正好送审文章的审稿意见回来,在这些反馈的审稿意见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文字表述方面的不足。这样我在后面的基金申请书上加强了文字方面的规范。在我准备2021年的国家青年基金申请时,原计划基于去年的申请书,并做进一步地修改。后来我的导师了解了我的想法,他建议我不要延续去年的方向,因为自己的相关工作及文章见刊后,在专家评审的时候,是不利于课题立项的。
此时离提交申请书时间已经不多,但是自己还是决定换一个课题方向。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资料查阅、调研、修改,完成了青年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并最终幸运地得中。这是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导师帮助、点拨的结果。为了让大家在青年基金的申请中少走弯路,我把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 立意小而精。
青年基金是对新入门的科研人员科研素养的考核,不需要宏伟的大目标,仅仅找一个较小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即可。很多专家也都建议青年基金的项目书不可贪多、贪大,只要将自己研究课题在某方面做进一步深挖即可。然而,某些申请人往往会泛泛而谈(尤其刚开始接触国自然的年轻学者),生怕遗漏某个点,最后导致言之无物,没有重点。这样是不利于给评审专家留下好印象的。因此,青年基金的立意一定要小而精,以挖掘深度为主。
第二, 要有创新性。
申请书一定要有创新性,创新是整个申请书的灵魂,是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关键所在。创新性可以依靠调研和阅读大量文献来实现,这是需要下足功夫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先搜集所在领域国内外顶尖课题组的工作,总结他们的研究方向,提炼关键问题,尤其是他们对未来该领域发展的期望。然后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对比,找到融合点和切入点。当然这个创新性也需要反复琢磨,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第三, 要有研究基础。
很多人认为青年基金可以看成是博士课题的延续,是有一定道理的。项目立项后能不能顺利完成是评审专家评估申请书的重要指标。因此延续博士的研究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项目的研究基础,既可以作为申请人科研能力的佐证,也可以成为专家评审人评判的一个依据。试想若是尝试一个全新的领域,除非申请人对该领域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并且实验条件和基础平台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否则很难打动评审专家。
第四, 申请书要简洁美观,图文并茂最好。
申请书的格式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申请书一定要整洁美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必要的地方可以加上图(当然图要美观),尤其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的部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第五, 反复修改,要找不同的人多提意见。
申请书写完以后首先自己修改,修改到读起来顺畅满意为主。接下来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找不同的人帮忙看申请书。如果身边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定要找他们。虽然他们可能只是花了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阅读,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针见血,大概率也是评审专家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好好思考,认真对待,反复修改。
在我修改好申请书以后,我立刻发给我的导师帮忙看,他很快就返回给我,提了几个关键性问题,这对于后续申请书的提升大有裨益。随后,我还找了课题组的师弟师妹帮忙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更细节一些,有些可能是我自己写的时候也没想明白的。在和他们充分讨论并进行修改后,申请书的整个脉络就被梳理得更明晰了。不管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是初入科研的研究生,都可以作为我们申请书的“评审人”,他们看得明白,读得顺畅可以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基金申请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总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一定要严肃再严肃、认真再认真!预祝大家科研顺利,来年基金高中!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