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jijinwang
今日新闻联播及资本市场内容:1、中国防长:若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打到底;2、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50.6%;3、117家券商年度规模业绩排行榜出炉,行业总资产超12万亿,10家进入净利百亿俱乐部;4、交通运输部: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03.47万辆 环比下降5.86%;5、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6、广东与澳门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推动粤澳高水平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7、前5月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约5500亿元 资本市场融资更加精准;8、美密歇根大学发布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创44年来新低;9、知网开放个人查重:1.5元/千字 研究生学位论文3次免费。

春节期间,去某四线城市亲戚家开的超市,亲戚送了很多礼花给我,因为这些礼花滞销,根本卖不出去。按照他的说法,今年春节生意太差了,只相当于往年的一半不到,大家今年似乎都不愿意花钱。

不愿意花钱的情况,绝非这个小城市的特殊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孔方兄看到央行公布的1月份存款数据,就被吓了一跳:居民新增存款额高达5.41万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14亿总人口计算,这相当于人均在1月存了3864元,一个三口之家存了1万元。

不过,春节前的一个月通常是居民存款的高峰期,很多员工拿到年终奖,个体户们也收回了各种款项。历史上春节前居民存款额的最高值是2020年1月的4.2万亿元,相比历史高点,今年1月存款额还是多出了1.2万亿元。(参照下图,最右边最高的那个点就是今年1月)

新增人民币贷款变动情况

2020年1月存款之所以创出新高,原因比较明确:因为疫情突然暴发,大家都居家,所以没有时间消费,钱就只能存在银行里面。所以2020年1月和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大幅下降20.5%。2021年,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当年1月和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高出5.88%,表明消费正在恢复。

2022年1月消费数据如何,统计局估计要到3月才会连着1~2月的数据一起公布。但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情况显然不乐观。相关的证据非常多,这里列举一些:

1,汽车消费疲软。汽车是居民消费的大头支出,但1月份销量209.2万辆,同比下跌4.4%

1月汽车销量情况

2,返乡置业大潮也缺席。1月份,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整体同比下降51%。

3,春运返乡人数减少抑制劳务输出地的经济。今年春运共计发送旅客5.39亿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42.8%,但不足疫情前2019年同期客流的四成。对劳务输出地来说,返乡务工人群的消费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最近2年这种短期的拉动都没有了,中西部小城市和农村的压力非常大。

4,旅游经济萎缩。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减少2.0%和3.9%,只恢复到2019年的73.9%和56.3%

5,文化消费乏力。虽然电影票价上涨,但正月初一至初六,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下降23.1%,观影人数则下降29%。

大家宁愿存钱,而不愿意花钱,这是确凿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愿意花钱呢?孔方兄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一、反复出现的零星疫情,导致人们不愿意出门消费。很多地方疫情防控过度,封控、隔离也是让人觉得非常吓人的事情,不出门或者少出门,那就没有这么大风险了。

二、大量的裁员、减薪。很多小企业都在缩减人员,而那些互联网企业更是大规模地在进行人员优化,房地产企业爆雷接连不断,也在裁撤大量人员,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虽然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但2亿灵活就业人口足以说明问题——就业是灵活的,但收入也是灵活的,减少消费多多储蓄,才能应对这种所谓的灵活性。

三、大家的预期变差了。如果一个人知道未来养老有保障,自己会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自己的房子、股票能够保值增值,那这个人一般都是愿意消费的。但如今,这些因素都不存在,除了公务猿等少数人,没有人敢说完全不担心养老,也不敢说自己的饭碗永远保得住,更不用说收入稳定了;而房地产企业的频繁爆雷、各种烂尾楼的出现,外加一个堪比中国男足的A股,大家对财产性收入的乐观预期也不存在了。既然未来看不清,那么少花钱,多存点钱终归没错。

中国需要消费拉动经济,但如果不解决上面这些问题,那么消费很难有实质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