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怎么避免平仓?

jijinwang
私募基金产品清仓的原因之一,要破平仓线了,只有大幅度降低仓位,稳住不被平仓,后市市场转暖了,再接回来!(主要还是怕平仓!说明已经业绩跌得很惨了,而不是高位获利了结,所以大家不要一惊一乍!)

一:私募基金平仓线怎么处理

在几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访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上海鹏汇投资的陆吉总经理。经常阅读本专栏的读者朋友们应该知道,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笔者写过不少文章,希望可以借助这些文章来普及金融投资知识,帮助大家更理性的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但是,文章归文章,现实中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之中,有多少会在投资之前认真学习,货比三家?如何让更多的投资者意识到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坑”,避免自己被忽悠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时常在考虑,能否找来一两个私募股权的从业人员,请他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所观察到的投资者行为,以及一些常见的投资者错误。因此我向陆经理提出,能否在他有空时请他来“伍治坚证据主义”播客栏目和大家聊一下这些问题。陆经理爽快的答应了。下面这篇文章,就为大家简短的总结一下我们的谈话内容。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有空时收听我们俩的谈话录音。

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在民间受到追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所谓独角兽公司的成功。

我们很多投资者收到的私募股权宣传材料,往往会列出几个让人血脉喷张的“致富神话”。比如XX公司在早期投资阿里巴巴,几年内赚了N倍。XX公司投资京东商城,X年内翻了几番。这样的投资回报,有几个人看了不会动心?

但恰恰是“看上去很美”的投资项目,却往往充满了各种陷阱。陆经理提到,在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行业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项目都有。一个最普遍的忽悠术,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有不少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在推销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时,往往会挂上一个时下比较热门的项目名称(比如嘀嘀打车、OFO共享单车、几年前的乐视网、国外比较流行的SpaceX、等等)。

但问题是,这种打着时髦旗号的理财产品,其最终投资的标的,可能和他们宣传的项目没一点关系,或者项目中只有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客户以为的投资目标中。特别是一些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其法律结构十分复杂,在基金之上还有各种SPV和母基金,连从业人员都觉得有些眼花缭乱,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

因此对于广大对私募股权感兴趣的投资者朋友来说,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仔细研究理财机构和基金公司发出的宣传材料,了解该投资实体以及具体的投资标的。被“挂羊头卖狗肉”的技俩欺骗的投资者,看上去犯得错误极其幼稚,但是在中国却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者上这样的当。因此值得我们在这里向大家提醒一下。

接下来,我们谈到了为什么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投资回报这个问题。在陆经理看来,投资者从投资一级市场上的公司获得超额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两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中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由于中国的A股是“审批制”【注:现已改为”核准制“,是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的一种半市场化股票发行制度】,因此公司如果得以顺利上市,在交易所上的那个“壳”,本身就有价值。一个相同的公司,在上市前的估值可能是20倍PE,到了上市以后,其PE摇身一变,瞬间上升到30~40倍。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因此对于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来说,提高其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搞明白这个“监管套利”,赌对公司上市这一环。

当然,这样的投资方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首先,政府不断的积极寻求股市改革,探索向“注册制”进化的可能,并且在不断完善公司的退市机制。其次,A股会时不时暂停IPO。比如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2013年,停了整整一年。股市IPO暂停,对于寻求“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投资者,是一个重大打击。

投资者从私募股权投资中获得投资回报的第二条途径,就来自于公司本身的内生性增长。对一级市场公司内生性增长的分析,和我们很多股民在股市中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挑股的过程是类似的。你可以采用从上而下(Top down),或者自下而上(Bottom up)的分析方法,找出你认为其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级市场上的公司信息相对来说比较私密,因此需要投资者做更加充分和详细的尽职调查,收集各种公开市场上没有的信息来提高自己投资的成功概率。

接下来,我和陆经理谈到了私募股权投资产品选择的问题。我们知道,作为个人投资者,一般来说他不太会去直接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大部分投资者,会通过购买私募股权基金,或者母基金(FOF),或者理财产品的方式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那么面对数以千计,琳琅满目的各种投资产品,我们的投资者应该怎么选呢?

陆经理谈到了几点值得投资者注意的问题:

1)搞清楚理财产品的法律架构,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标的。

2)搞明白该投资产品的费用明细。在不同的层面,申购费、管理费、业绩分成等费用各为多少?

3)搞清楚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投资团队和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包括:基金经理自己在项目中没有任何投资,项目即使亏了,基金经理自己没啥损失。或者基金公司中负责该项目的团队在业绩分成中只能分到很少的一部分(比如1%~2%或者更少),那么该项目最终成功与否,和基金经理本身的收入关系不大。投资者们应该倾向于自己利益和基金经理利益捆绑的比较紧的投资项目,这样才更可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又谈到了私募股权投资者们最容易犯的错误。陆经理谈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投资者错误。其中有一条令他印象深刻的,那就是投资者对于自己流动性需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缺乏流动性。绝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都需要锁定资金5年、7年、甚至更长。同时,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对于所有权转让等事宜,规定的是非常死板的,完全不像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或者公募基金那么灵活。

很多人可能觉得7年,或者10年没什么,一眨眼就过了。但是当你需要用钱,被告知自己的投资款还有X年才到期时,这才会理解到流动性的重要性。有时候你要买房,或者出国求学,差的就是那要命的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因此投资者们在涉足私募股权投资前,需要谨慎的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理解私募股权投资带来的流动性丧失造成的投资风险。

总体来说,私募股权投资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如果私募股权投资做的好,投资者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但是,投资者也要注意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中的那些陷阱,认识到该投资类别的风险。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信息提升自己的抵抗力,是投资者们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最重要途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私募基金平仓线

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部分高估值板块出现较大调整。在此背景下,市场有观点认为,由于私募证券基金产品触及预警线、止损线,私募机构对相关基金进行了主动减仓或被动平仓操作,加速了市场下跌。事实是否如此?

同时,

新设产品已逐步取消或调低预警线

涉及产品数量不多、规模有限

今年A股市场出现一定波动,部分私募产品曝出跌破预警线,百亿私募机构旗下产品也未能幸免,该现象也受到市场的持续

针对上述现象,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私募基金的预警线、平仓线往往是销售机构出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强化管理人勤勉尽责责任而采取的一项风控措施,早期的私募基金往往有类似设置。近年来,一些历史业绩较好的私募机构新设产品已逐步取消设置预警线、止损线,或与投资者协商调低了预警线、止损线。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高管也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头私募产品取消了止损线和预警线,一般而言,基金在短期回撤较大时一般是加仓良机,应该给基金经理更大的操作空间。另外,私募投资的“事前风控”比“事后风控”要更为重要,选择好的股票和投资组合,才是资产配置成功的关键。

另外,一位券商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告诉

触及预警线不必然强制平仓

并非股市大跌原因

针对部分观点认为,私募产品触及预警线、止损线引发主动减仓或被动平仓,加速市场下跌的观点,多位专业人士认为,私募基金预警线并不必然导致强制平仓,不会因此出现大面积减仓,并引发市场下跌的情况。

上述券商部门负责人指出,私募基金的预警线、止损线一般为合同约定的风控措施,与融资融券业务和保证金交易触发相关指标需对其融资标的及担保品进行强制平仓不同,不具有刚性约束,不会必然导致强制平仓。对触发预警线、止损线的产品,公司通常会发函提示私募机构履行合同约定,如私募机构和投资者协商一致希望调整预警平仓机制的,可通过签署补充协议方式,对相关条款进行调整。

“在4月26日近期市场低点,公司托管的触发预警线、止损线的私募产品中,实施减仓行为涉及的产品规模不大,实际发生的减仓规模更小。因此,不会出现因触发预警线、止损线导致大面积减仓,从而引发市场下跌的情况。”该券商部门负责人称。

上述深圳私募机构高管也表示,权益市场的波动是常态化现象,部分出现回撤的顶流基金还出现了资金的净申购的状态,随着我国投资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

这位私募机构高管坦言,“每一轮市场调整后,都会带来资管产品净值的较大回撤,由于越来越多私募倾向于不再设置预警线、止损线,这也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触及预警线不一定就要清盘,真正被动清盘产品从数量和规模看,也在整体私募基金中微乎其微,更不会导致基金产品的连锁反应。针对上述现象,投资者无须悲观,出现这种现象,往往反而是中长期的逆向投资的机遇期。”

另外,


三:私募基金强制平仓

  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 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3) 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

四:私募基金强制平仓线

阳光私募基金运行初期,信托公司并没有明确规定产品止损要求。但后来为了提高阳光私募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开始出现止损线。
止损的要求一般在净值0.5-0.8元之间,而结构化私募产品的止损线会高些,业内一般将净值0.7元当成清盘警戒线。
但有些中小私募为了能够发产品,为了能够吸引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将清盘线设置得更高来给予投资者更多安全感,同时也彰显自己信心。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小私募发产品会将清盘线设置得相当高0.92,同时动用自有资金杠杆达到资金净额,在操作开始时,净值回撤达到0.98,劣后要求提前清算。这样的清盘线设置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没有客户会容忍亏损,特别是在投资初始时亏损过多。
如果净值从10回撤到5最多质问一下怎么会回撤如此严重,而当净值从1亏损到0.5时,客户绝对会急的跳脚 ! 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样是亏损50%却完全不同,这也是设置止损线、清盘线的初衷,“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在情绪影响下的赌徒心理导致血本无归。
规定清盘线,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是为了让私募基金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但在赚取业绩与风险控制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也给私募基金经理带来了考验。
这种考验是全方面的,投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甚至投资者筛选能力,当止损线设置合理的时候,如 0.5-0.8 的常规设置,除非出现股灾等极端情况,一般并不会对确实有实力的基金经理产生压力,“紧箍咒”也就无从谈起,而且还能通过再讨论重新设定,毕竟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就是对私募基金的亏损设置一个人为的干预,如果净值到了止损线就会要求管理人降低仓位或者追加资金;如果跌破止损线且未采取行动则进入清盘模式;止损线不代表最大亏损,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跌破止损线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