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定开基金能不能买(三年定开基金亏损)

jijinwang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到底个人真金白银“票选”的基金表现更牛,还是机构低调投资的产品胜率更高?

按照基金半年报最新披露的数据,记者统计了个人持有比重和机构持有比重各超过90%、且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结果显示,今年以来,机构“最爱”的基金大多收获了“稳稳的幸福”,获得正回报的胜率超过九成!

然而,由葛兰、张坤、刘彦春等管理的、个人投资者“最爱”的基金产品,今年整体胜率却仅有66%,且收益率差异显著,是否选对基金,“命运”截然不同。

一些基民在支付宝等基金社区中吐槽,虽然买了一堆明星产品,最后非但没**,还亏了本金。

那么,买热门基金却没赚到钱的个人投资者到底“败”在了哪里?

小散买基被机构“碾压”?

按上述统计标准,个人投资者支持度最高的产品今年以来的表现大相径庭,而机构投资者较为喜爱的产品总体显现出相对稳健的特征。

从最高盈利产品的角度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最爱”确实出现了不少“锋利的矛”。比如金鹰民族新兴、长城行业轮动A,数据显示,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业绩一度翻倍,截至9月6日,目前净值涨幅分别超过94%、88%,而机构“最爱”的产品目前净值涨幅最高的仅为36%。

与此同时,“个人最爱”的基金亏损超过10%的产品也达到了172只,而机构最爱产品在该数值上仅为4只。

实际上,个人“最爱”的基金今年来首尾收益率差距已高达115个百分点,是否选对基金至关重要;同样的数据,机构最爱的基金,首尾差距不到“个人最爱”的一半,仅相差5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从胜率的角度看,个人“最爱”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的比重为66%,这也意味着若从年初持有至今,其中34%的产品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负收益;但是,“机构最爱”今年以来的胜率却高达94%,大多产品都获得了正回报,“踩雷”的概率较低。

从平均收益率的角度来看,个人“最爱”的产品略胜一筹,但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个人“最爱”的基金今年来的平均收益率为5.96%,而机构“最爱”的基金为5.57%。不过,收益率中位数上,“个人最爱”仅有2.93%,“机构最爱”是4.79%,体现出后者今年总体表现的稳健。

买“国民基金”缘何亏损?

实际上,个人“最爱”款基金不仅整体胜率低于机构“最爱”,一些基民即便买到了不错的产品,竟然也没能赚到钱。

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很多个人投资者容易跟风当前市场的热点,造成部分“赛道型基金”容易在高点区域化身为“主流产品”,比如今年初张坤、刘彦春等管理的一些重仓白酒的产品。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自身的一些非理性操作助推了投资收益率的下行。

“今年我在几只热门基金的操作时点上,没选择好。比如葛兰的产品我在6月高点买入后被套了,另外,我之前还有几只明星款的新能源基金,但追高了几次后,二季度末稍有调整我就卖了,谁知后来又有了一波行情。今年市场风格变换太快,我感觉没跟对节奏。”小风是一名90后工薪族,作为新基民的典型代表,他今年买的基金大多是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产品,但是收益却不如人意。

此前支付宝平台发布的《一季度基民报告》,对该平台上及各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热门基金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数据分析后发现,频繁买卖的用户较拿着不动的基民收益率少28%,追涨杀跌的基民的赢利也较基金净值涨幅少赚40%。

来看看某网友在社区中共享的投资时点(红点买入,蓝点卖出):

虽然该网友进行了一串“糖葫芦交易”,今年以来频繁买卖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但最终竟然亏损了8.67%。

同样以该基金为例,如果在今年3月低点卖出、6月高点买入、8月低点卖出,这样追涨杀跌的结果肯定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而由于人性的弱点,许多投资者却在潜意识中进行着这类操作模式。

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今年来净值走势图

实际上,若整理过往基金管理业绩,许多明星基金经理如葛兰、张坤、萧楠、刘彦春等年内管理产品波动较大的基金经理,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超过了28%、16%、21%、11%,拉长时间来看,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

从全市场来看,没有任何基金经理可以契合所有市场风格,业绩短期落后往往是长期向好所必然要承担的对价。基金经理能否与时俱进、恪职尽责、保持风格的恒定才是最重要的。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优质的热门基金,长期持有是获得长跑收益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基金经理风格不契合市场的时候就割肉离场,那市场风向转变时也可能会错失良机。

能否买“机构最爱”款基金?

相比之下,由于机构投资者如银行、保险等,具有资金量大,对回撤控制有所要求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资金特点,他们购买基金考虑的是在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收益,而并非追求一时的市场热点或明星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稳健型个人投资者来说,抄机构的作业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机构投资者占比100%的产品一般是定制型产品,投资者买不到,且占比90%以上并由少数几家机构集中持有的基金,又存在机构投资者大额赎回的风险,或导致基金净值的大幅波动。因此,投资这类产品时,可将机构投资者持有比重相对较高,但上限框定在90%以下,甚至80%以下。

数据显示,若统计规模在2亿元以上,且机构投资者比重在60%至80%之间的“机构次爱”产品(混合型与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高达10%以上,胜率也接近于九成,其中,46只产品业绩超过20%。

部分今年回报较高的“机构次爱”产品

不过,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岳坤中认为,即使是机构持有比例高的产品,投资者也要做一定的甄别。具体来看,该产品需至少经历过一轮牛熊,分年度业绩持续保持在前四分位数水平,管理规模适中,且其基金经理的公开发言与持仓情况一致才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