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大会精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促发展、求突破的第一要务,把项目建设作为锻“王牌”、育“骏马”的“不二王炸”,把“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作为展新貌、显作为的第一追求,强势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蓄势添能。2021年,新区235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42亿元,完成率121.21%,其中:直管区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9.25亿元,完成率135.84%;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14亿,完成率150.7%,增速均列全省第一位。在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下,2021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一位,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处于第一方阵。2022年1-4月,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列全省第一位。
“集成化”审批,实现办事流程“一减到底”
深入实施“模拟审批”“容缺审批”“多评合一”“多测合一”等投资项目审批“放管服”改革组合拳,大力推广“并联审批、互不前置、承诺审批清单管理”审批模式,先行先试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首创推出招投标“事后备案制”,实现招投标备案环节“由7项精简到1项”;推出直接发包备案“零见面+网上秒批”服务,将近20项材料全部取消,实现直接发包、网上秒批;在全省率先推行区域环评改革,首创“区域环评+承诺制+排污许可”管理模式,博济产业园实现一次环评,后续入驻企业不再单独进行环评;推出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书容缺办理、分阶段或分栋办理施工登记手续,项目施工许可阶段的时间节省了2/3;开展“一网通办”,实现建设工程从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备案全程“电子化”,获省工改办肯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通过系列审批制度改革,新区政府投资房屋建筑项目从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阶段审批用时89个工作日(含中介服务5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7个工作日(含中介服务5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民用建筑项目71个工作日(含中介服务4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71个工作日(含中介服务43个工作日),比省审批时限要求分别压缩了21、23、14、14个工作日,审批效率走在全省前列。
“高位化”推进,实现协同服务“一站到底”
制定实施《赣江新区“项目大会战”工作方案》《赣江新区2022年“项目大会战”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成立了新区领导领衔、各组团各部门全面参与的“1+5”推进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一事一会商、一件一销号、一屏管督查、一窗帮代办等“八个一”推进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纪检+部门督查法”“专题会商法”“三地协同推进法”,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的全过程推进闭环、一站式服务体系。停滞多年的赣新大道实现突破性进展;新区、南昌、九江实现联动招商、项目资源共享;各组团、各片区项目实现一张表分析、一体化推进;制约项目建设的审批难、拆迁难、融资难、用地难、推进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2022年1-5月,新区重大重点项目、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项目分别超时序进度13.6个、18.9个、36.6个百分点。
“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瓶颈“一破到底”
创新项目招引方式,组建了20亿元的生物医药转型并购基金、10亿元的绿色产融基金、6亿元的产业基金以及2亿元的天使基金,先后引进投资50亿元的新菲新材料触控及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投资50亿元的海克斯康华中区双智赋能中心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旗舰型项目近10个。创新项目信贷支持方式,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依托,建立绿色产业项目库,遴选入库项目250个,支持项目获得绿色信贷113亿元,发行的全国首单绿色市政债、全国首单中医药研发费用损失保险、全省首只碳中和基金、全省电力系统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事项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多资金来源渠道。创新项目土地供应方式,为有效破解直管区发展空间不足、土地供给难题,探索开展“混合产业用地”“点状用地”改革,全省首宗混合产业“M0”用地——江西省转化医学研究院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在单宗地块上进行研发、生产、成果转化、办公等“一揽子”配套,用地容积率从1.2提高到3.0,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出台全省首个“点状用地”实施办法,填补了我省在“点状用地”政策方面的空白;开展腾笼换鸟攻坚战,新区直管区累计完成供地13941亩,争取省政府预支土规编制过渡期规划建设用地4750亩,有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通讯员:柯科
来源:新区经济发展局
编辑:范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