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兴茂基金怎么样(深圳博格基金待遇怎么样)

jijinwang

1、北京地铁亏损73亿,深圳地铁却能赚110亿,你认为原因何在?

过去十几年,我国各大城市都纷纷掀起了一轮地铁建设热潮,不管本地的交通有没有堵塞,也不管人口多少,只要能上马的绝对不会落下,截止2021年,全国已经有40个城市开通地铁。

但是地铁的建设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一条几十公里的地铁,其建设成本就有可能达到几百亿,这对那些财政收入比较低的城市,承受压力是比较大的。

而且把这些地铁建立起来之后,有很多城市的运营情况都并不太乐观,大多数城市地铁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比如下图是2020年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地铁运营情况。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22个城市当中,扣除政府补贴之后,真正盈利的只有三家地铁公司,分别是深圳地铁盈利110.66亿,武汉地铁盈利15.78亿,沈阳地铁盈利5.55亿。

而其他地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亏损最大的成都地铁亏损达到76.68亿,北京地铁亏损73.07亿,南京地铁亏损34.46亿,长春地铁亏损29.79亿,青岛地铁亏损19.4亿天津地铁亏损17.2亿,重庆地铁亏损15.92亿。

在众多地铁公司当中,深圳地铁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一家地铁的盈利能力就超过全国其他城市地铁盈利的总和。

那为什么同样是一线城市,而且深圳的人口比北京还要少,地铁运营里程也比北京还要少,为什么深圳地铁能够盈利110亿,而北京地铁却亏损73亿呢?

看到这很多朋友都可能把问题归结于深圳地铁票价贵,而北京地铁票价便宜。

首先我们不否认深圳地铁票价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的地铁票价是比较高的,

先来看一下北京的地铁票价。

北京轨道交通(不包括机场)票价6公里(含)内3元;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再来看一下深圳地铁票价。

起步价:首4公里2元,里程价4~12公里部分,每1元可乘坐4公里;12~24公里部分,每1元可乘坐6公里;超过24公里,每1元可乘坐8公里。

按照北京和深圳的地铁票价,4公里以内深圳更便宜,6公里以内北京更便宜,但超过12公里以上,深圳的地铁票价会更贵。

比如同样是20公里北京只需要5元,而深圳则需要6元。


但票价贵其实并不是深圳地铁能够获取110亿元利润的原因,单纯从地铁运营来看,实际上深圳地铁也是亏损的,深圳地铁真正**的地方是靠房地产。

我们来分析一下2020年深圳地铁财报的基本数据就知道。

2020年深圳地铁营业收入达到208.28亿元,但对应的营业总成本达到213.33亿元,如果单纯从地铁运营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深圳地铁是亏损了5亿元左右。


但2020年深圳地铁的投资收益非常可观,其中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达到116.64亿,这也是深圳地铁能够获得110亿利润的重要原因。

目前深圳地铁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几块:

1、地铁客运。

地铁客运是深圳地铁的主营业务,但其实一直并不怎么**。


2、房地产收入。

深圳地铁在开发的过程当中,自己也会开发一些物业,比如地铁拆迁过程当中产生的土地,他们会参与到物业的开发,也会参与到一些安居房的开发当中,还进入到一些商业地产,比如安托山商业开发项目,深圳湾汇云中心,车公庙商业开发,前海时代二期,汇德大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深圳地铁其实已经成为深圳第二大开发商。


3、物业管理收入。

目前深圳地铁物业并不少,很多地铁站都有一些商铺对外出租,这都是一些收入来源。

4、酒店运营的收入。

目前深圳地铁也有部分酒店在运营,但这个给的贡献利润应该并不是很高。

5、市政业务收入。

目前深圳地铁的业务比较广,他们有一些子公司参与到市政工程建设当中,这部分也是收入来源。

6、联营或者合营公司投资收益。

除了自己物业之外,深圳地铁过去几年还投资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给深圳地铁带来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目前深圳地铁投资较多的企业包括万科、深圳朗通房地产开发、深圳中车轨道车辆、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等等。

这里面万科给深圳地铁创造的收益是最可观的,目前深圳地铁持有万科27.61%的股份,是控股股东,按照2020年万科集团415.16亿元净利润计算,万科对应的投资收益达到114.62亿。

由此可见,目前深圳地铁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家地铁公司,实际上已经成长为一家以地铁和房地产开发为业务,同时涉及物业管理、市政建设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截止2021年9月底,深圳地铁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5441.55亿元,净资产达到2988.23亿元,员工达到2.7万人。

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大家已经不能简单的拿它去跟其他城市的地铁公司对比,因为没有可比性。

成本,管理,载客量,运行里程,实收票价。北京地区大,运行成本高。但很多时间地段空转,票价不合理(但北京地铁不对老年人优惠,深圳地铁对全国60岁老人优惠)看样子北京地铁真成问题。

2、买基金你们都亏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可能是最近大家谈论得最多的问题,基民们从春节前喜气洋洋地晒收益到节后肝肠寸断地晒亏损,可谓是天上地下,换了人间。

下面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周围的基民亏钱情况,因为多多少少和我有点关系,在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他们常不自觉地把我这个老基民当作救命草,来寻求安慰、寻求帮助。



我90后的女儿,

去年总共买了3000元基金,之前几个月才盈利400多,可是节后一天最高就跌去150多,现在她具体亏多少,也不和我说了。想当初,第一次买1000元的基金,跌了20元,就心肝疼,天天在我面前碎碎念,而现在居然缄口不言了,想必是跌懵了,心如止水了?


我读高一的外甥女,

节后第四个交易日用2000元压岁钱急匆匆地入场了,以为能抄个大底,结果抄在半山腰上,现在亏损了200多元,小心脏承受不住了,逼着我补亏空,因为我答应过她,盈了算她的,亏了算我的。

我的闺蜜,

去年五月份开始买基金,之后改为一个月定投4000,春节前总共盈利1.7万,喜上眉梢过了一个年,然后就一直愁眉不展到现在,因为半个多月的交易日,她的收益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现在已经跌成“负婆”了。

我的同事,

一个从未有过任何投资经验的人,节前进的场,10个交易日挣了1千。春节第一天虽然大跌,但他倒是听了我的劝告,全部赎回,实际盈利800,很满意。但在接下来连续大跌三个交易日后,他自己又杀回去了,以为能抄底,结果把自己的底裤搭进去了。


我还有一个同事,

2018年10月,我让她开始每月定投1500的,在元旦前她盈利50%多时,我让她全部清仓,她照办了,但春节前一顿猛涨,我开始还挺内疚让她跑早了,不过春节后,我和她都一直在庆幸,少了10多个点的大涨,却免了20多个点的大跌。


我还一个好朋友,

虽然春节前听我的建议开始止盈,但没想到他只赎回了一半,当时他的心理活动是,万一春节后继续大涨,不至于踏空,如果大跌,我赎回来的部分还能补仓。结果是之前的盈利全部回吐,补仓的子弹也全部打光,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到各个基金评论区找段子疗伤。

再说说我自己,

虽然在春节第一天赎回了大半,但剩下的几支小份额的基金没有赎回,定投也没有终止,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皮外伤也磕碜,虽然2021年全年才亏损0.11%,但一月份的盈利回吐了,等于里里外外损失了1万多。




其实这次基金回调的风险我早有预感,但这么股灾性地一跌到底,我的内心也是炸裂的。当然我还得打起精神来应对同事好友求助我的选择题:卧倒?清仓?还是补仓?

那我在这里就统一回复了:先卧倒,然后静待跌不动的时候补仓,同时定投不变。

这里唯一的弃选项就是清仓割肉。理由如下:

第一,投资基金的基本原则就是长期持有,在三、五年持有的大周期内,这半个月、一个月的大起大落又何足道也?参看经历过07年、15年的股灾、16年的熔断、18年的大熊、19年的震荡,哪一次基金还不是最后绝地反击,王者凯旋?

第二,所谓危机危机,不就是”危“中有“机”吗?你敢肯定这一次跌出来的不是黄金坑?你若低点清仓走人,很可能就会错过哪天悄然拉起。比如2020年2、3月份,因为疫情,股市和基金也是一度冰点,如果你那时吓跑了,那么后来的大涨你一样会完美错过。正如打牌,只要不离开牌桌,你总是有翻本的机会的。

举个炒股的例子吧,我曾经拥有过华天科技,在它跌到5元的时候,我割了,后来涨到15元的时候,我被周围人一鼓噪又进了,结果现在落到12元多,我又面临着割不割的问题。早知如此,还不如5元的时候踏踏实实持股待涨。


总之,投资不是投机,投资总是有风险的,这次大跌算是给追涨杀跌、缺乏耐心的新基民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血泪课程。我曾经说过,没有经历过大涨大跌的基民和股民都不是成熟的投资者。还是以打麻将为例,当手气不好时,恐慌、焦虑对你扭转颓势无济于事,唯有冷静、放松、自信,你才能绝处逢生,笑到最后。

希望我们携手度过这段至暗时刻,尽早迎来一个基民的高光时刻:天天高调晒收益!

2017年10月3日,认购了一只基金,一共投入15000元,一个月左右挣了2000多元,当时家里人说,不要去玩这些基金,赶紧卖掉。当时也是年轻气盛,不听劝告,而且也有点小贪心,觉得一个月也有两千多收入,挺好的,人家都说有舍才有得嘛,于是就自作主张,继续下去,结果没两天时间,涨幅太大,结果跌下来了,一下子就亏了两三百了,但是我还是信心很足,觉得涨幅这么大,肯定会涨回来的,家人一直劝解我赶紧卖了吧,我又不甘心。结果又等了两天,还是一直跌,这下有点心慌了,立马决定卖掉,最后的成绩是亏了将近两千元。基金跟股票差不多,涨幅太大,太刺激,不过不适合我玩,毕竟一起一落相差了四千元,这可是平常人一个月工资咯

3、如何看待哈佛大学博士,原南大副教授罗林姣担任深圳某街道副主任?

罗林姣,原南大物理系副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后,曾经是中科大本科生最高奖获得者。

最近,罗林姣应聘到深圳桃源街道副主任,副处级,街道辖区企业科研机构众多,知名的有南科大,清华,北大深圳校区,华为子公司等。

罗林姣的任职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我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和重視人才的结果。

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人才的使用上是不拘一格,大力度全方位深层次选拔人才,罗林姣教授的聘用只是其中优秀人才的一员,许多人看不起街道办事处,深圳的街道办事处的产值不亚于一个中等城市,里面产业众多,管理复杂,为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需要优秀的高端人才,罗林姣在高校工作过,曾和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过,熟悉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在桃源街道分管文化方面的工作,我觉得,对口,她会用她的知识很好的完成。

社会管理和创新是复杂的社会工程,许多人还停留在街道大妈那种传统观念上,认为街道办事处没有多少文化也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街道的功能也日益发生变化,需要高端人才的加入。

高校和地方互帮互助的人才战略是一种互补,南科大校长就曾在深圳地方任职,后转入学校,这种跨界的好处是积累多方面经验,利于人才的更好成长。

我认为罗林姣的任职很正常,利于个人的发展,利于桃源街道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这个事情反映了以下几个情况:

1.学术圈子其实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混。

从中科大的尖子生到哈佛的PhD,罗林姣在学生时期的履历堪称辉煌,但是在她结束哈佛生涯进入南京大学任职之后,她却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过人的学术实力,也没有表现出一个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潜质。因此,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即使是中科大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他们的科研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想成为学术明星并没有那么容易。

2.深圳这个街道的工作并不是冷门工作而且门槛却非常高。

这个街道是深圳最热门GDP最高的街道之一,也是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街道,辖区内还包括了多个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个高等学府。这个街道副主任的职务,属于副处级职位,本身级别级别就不低。这个岗位对于罗林姣来说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通过在这个岗位的几年历练,顺利的话可以在深圳政治圈内站稳脚跟,不顺利也可以回到高校。要知道,一个大学的学院院长级别也就是正处级,只比罗林姣高一级。

3.我们不应该对博士带有偏见的眼光。

博士生其实也是普通人,普通人转行转业大家都习以为常,为什么博士就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域长期发展呢?难道博士就不能做跨领域的工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