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教育基金怎么样(儿童平安教育基金怎么样)

jijinwang

1、40岁存款有350万,是不是可以享受生活,不用辛苦工作了?

我是老霍,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今年40岁,就有存款350万了,这说明你的事业做的很不错了,能不能不用工作了,享受生活,如果你这真的放弃现在的工作,是可以的,这个年龄走了这么多的钱,已经算是小有成功了,怎么做才能去享受生活,怎么合理使用现有的资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以下为你提供参考思路,供你考虑~


第一:如果你是一个稳定的性格,最求稳定收益,就把30万元分批存进银行,按照现在银行利率3.5%,每年可以得到利息122500元,如果你有车有房,每年的利息也够你衣食无忧了。

第二:买入银行的股票,最好是最保险的国家四大行,按照银行每年分红率计算,大概年分红为6%左右,350万元买入银行股,每年可以拿到分红21万元,这个收益只是分红收益,如果股价上涨,你的资金也会上涨,赚的更多。

第三:买入基金,找一些波动比较小的基金,稳定的基金,风险小的基金,每年也会有超额收益。


你的年龄才40岁,虽然你现在手里有一定的现金,但还不能过上比较优质的生活,如果对未来要求不太高,可以考虑不在工作,如果你追求比较高档的生活品质,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太理想,还要继续工作,赚到更多的金钱,才能把你未来的日子,过的更加的精彩,幸福!


总之,我是这样认为的,虽然你已经小有成就,但还是要积极工作,毕竟现在每年的资金,都会受到通过膨胀的影响,购买力逐渐下降,我们在需要努力的时候,不敢轻易的原则躺平,人要有目标和动力,努力才能把每天过的精彩,快乐!

40岁有存款350万,只要不是生活在大城市,不追求高消费,已经能实现财务自由了,可以按个人喜欢,选一份轻松的工作,甚至不用工作,也能生活得不错了。

40岁有350万,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

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普通家庭,从25岁开始存钱,每个月存1.94万元,每年存23.3万元,连续存15年,才能存下350万元。

大部分的人,到40岁除了负债,连3.5万的存款都没有。


已经有房,350万可以这么安排

最安全又保本的理财方式:350万全部存银行大额存单,每年有大概15万的利息收入,平均到每个月就有1.25万元,这个利息收益已经比很多人的工资收入高多了。

甚至很多家庭每个月总收入都达不到12500元。


如果没房,350万可以这么安排

选一个房价没那么高的三四线城市,花80万全款买房,再花20万买一辆车。

剩下250万存银行,每年有利息大概112500元,平均每个月就有9375元,这个收益依然高于普通工薪族的工资收入。

有了无贷住房,每个月又有接近一万的利息收入,就可以根据喜欢去工作或不工作了。


40岁还很年轻,有了350万,建议根据喜欢继续工作

因为工作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好的人际交往,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可以选择一份离家近、工作轻松的工作。

或选择能发挥自己兴趣特长的工作。

甚至可以上班半年,休息半年。

毕竟每个月固定有一万左右的利息收入,已经没有工作焦虑与生活压力了,真的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2、专家建议公民按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生育基金,如该制度执行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我看到这几天很群情激愤,大家都狠不得撕了这提出此建议的专家。但是我觉得如果把这篇文章通读下来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愤慨呢。

另外,我认为这只是个别的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任何的官方的说辞,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很多人把《新华日报》认为是新华社的这种官方媒体的言论,其实不是的。

《新华日报》本质上就是“江苏日报”而已。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省委机关报。那“江苏日报”此名因为是民国时候就有了一个报纸,那为了区别,解放之后,江苏省委机关报就命名为《新华日报》了。 所以它只是一个地方机关报的一篇在不太重要的一个版面上的专家观点而已,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当回事儿。

不过专家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倒是值得我们思考。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中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红利在逐步丧失。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日益显现,那未来十年二十年,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那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专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其实也正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内的。所以哪怕是一些有争议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没有必要就此对他们进行各种的攻击。

观点可以商榷,但不能进行各种非理性的攻击和谩骂,也没有意义。目前看来感觉是大家恨不得撕他的皮、喝他的血,那我觉得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未来政府包括全社会都要想各种办法鼓励民众多生育的,现在各种想法和建议,都应该充分让大家讨论,才能逐步形成最好的办法,形成社会共识。

不过,从专业角度看,这两个专家提出的做法肯定是值得的商榷的,因为按照国际上其他的国家的做法,往往都是对多生育家庭的进行减税和奖励补贴,而不是说像全民要进行惩罚式的收费这种模式。收费或者纳税的这种模式这很显然会触犯众怒的。

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关注真问题,不要纠结于某一个专家的观点对不对。从我的思考来看,最大的担忧的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的减税、奖励补贴甚至惩罚措施,使尽了所有招数,能够在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的时候,挽回生育率使得人口增长的,目前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样的。

那中国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也是同样如此,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率不仅不升反而下降了,打脸了之前一些专家认为的放开后会迎来人口生育高峰,这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二胎家长飘来回答!

生不生孩子其实和奖惩没啥关系,主要还是看家庭,家长的支撑系统是否相对完善,家庭资金储备是否相对充足,人手是否够用(或者是否有钱雇用人手来帮忙)。对奖励和惩戒关注度不是很大。

身边有一大群生了二胎或者已经在准备生二胎的,也有一大群坚决不生二胎的,共同的感慨是:生孩子太累,陪孩子真的太折腾,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好容易轻松一点,不想再来过。

从工资中扣除部分作为生育基金补贴,还不是羊毛来自羊身上?但是这样的文章却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未来几天媒体一定会有很多关于人口、社会、养老、教育等话题的讨论,这样的信号其实也是为放开生育限制(设想未来可能放开生育限制,鼓励多深)做铺垫。

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相对系统的解决,才能让每个小家庭安心,每个家庭才敢多生孩子。上学不容易,看病不容易,买房很困难,养老不容易,就业压力大,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得系统性的解决,可这有谈何容易呢!

生和不生都有理由,生的压力大,但是扛过去了就好。不生也有自己的理由。不管哪一种,都是选择,选择了就别后悔。

问我二胎什么感受?累!很累!累到抓狂!但是幸福的感受也是甜蜜的、爆棚的!

下午读到一篇文章《生了二胎,除了命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文章将现在的二胎里面的父母双方,以及家中老人的情况写得很清楚,归根到底,生二胎是夫妻的选择,两人权衡好做出要二胎的决定无可厚非,但如果像刘志彪等人在新华日报上发的这种上交所谓生育基金的方式,来发到鼓励生二胎,那就是一种强迫行为。


生育基金这种提法,四十岁以下都要交生育基金,直到有生两个孩子,才能将钱取出来。很荒唐,社会里还有同志,丁克,只要一个孩子的等情况,他们凭什么交生育基金?即使想要两个孩子的父母,为何要先交生育基金?


刘志彪这种教授真是辱没了所谓学者的名号,好褶子想不到专想馊主意,能提出生育基金这种方案的教授,相关学术应该核查他的学术水平是否掺水严重。

归根到底,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任何人与机构都没有权力干涉人的生育自由。

你觉得生育基金这个注意怎么样?你会生二胎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3、有人说大城市的教育好,那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环境优美。不仅美化绿化,而且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很好。

二、教学设施齐全。各学校都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楼,内部设施配备齐全。音乐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室等都达标。

三、师资配备强。各校师资力量都很强,不仅教师学历高,而且自身素质也高。

四、教学质量高。各校教学质量都很高。具我所知,从农村转到市里的学生,在班前几名的学生转到市里占中游以下。


如何看待教育的好与否呢?教育的根本: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领悟和运用。这与城市的大小甚至与国内国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