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人才奖励基金是什么

jijinwang
新政抢先看!烟台开发区出台12条人才激励政策!
近日,烟台自贸片区、烟台开发区创新推出《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主要内容如下:
1、对2020年7月1日以后首次引进来区企业工作且缴纳社保一年以上的40岁以下全日制博士、35岁以下全日制硕士以及择业期内的“双一流”高校和全球前200名高校的本科生,分别可享受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补贴,补贴三年。
2、鼓励提升引才质量,对社会组织或个人引进的人才,在区申报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给予奖励;每年评选1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工作者并给予奖励。
3、支持区内企业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引进创新人才,通过采取兼职创新、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智力共享”。
4、对全职在区工作纳税且获得区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其对全区的经济贡献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
5、对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属近三年内注册且累计获得2000万元以上股权类现金融资的,直接认定为区科技领军人才或创业领军团队,最高给予3000万资金扶持。
6、每年评选业达杰出人才、业达工匠各10名,给予一定奖励。
7、设立人才发展基金,每年遴选区级以上人才工程优质初创项目和成长期项目开展“青苗风险投”。支持人才企业挂牌上市,对境内外上市企业给予800万元补助,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补助300万元,对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最高补助40万元。
8、设置正高级岗位,根据实际需求,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职称评审试点工作。
9、允许取得中国永久居住证且具有其他国家专利代理资格的外籍人员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
10、对获得区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全日制博士,全职在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可自主择校。
11、三年筹集3000套人才公寓,通过租售补等方式满足各层次人才的不同住房需求。
12、集中各类资源,为获得区级以上人才工程称号的高层次人才分类发放“业达人才卡”,在政务服务、就医、交通出行、酒店等方面享受便利和优惠服务。
 
此次政策的发布是开发区在人才引进、激励评价、优化服务等方面的一次创新突破,联系今年开发区对八角湾人才港的重视,不难看出开发区如今对人才的渴求。目前,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已落户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等科教项目,未来的开发区将会发展为烟台的“智慧高地”。
你怎么看?这里是@烟台楼事 ,欢迎私信并留言。

1、研究生毕业是考稳定事业单位或国企好,还是去薪资待遇较高的私企好?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一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而不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如果自己读研且研究生毕业,仍然没有想清楚是考公务员还是进国企,还是进私企这个职业方向的选择,

那么我看,即使是博士毕业了,也依然不能作出这个关乎人生事业方向的抉择。

很多人考研究生是为了深造以提高自己就业砝码,也或许是为了延缓就业,所以在读研究生之前,就已经应该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然,本科生或者大专毕业与研究生毕业,去考虑自己考公务员,还是进国企,还是进薪资较高的私企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

在决定考研之前,就已经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并心中有谱了,计划通过考研后以什么样的等级和资历去竞争,否则考研的目的何在!

往往,研究生学历选择相对本科生来说,要小很多。盲目考研必然更盲目。


首先区分清楚,研究生学历和本科生学历在职业竞争中究竟有何优劣差异。

对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进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来说,很明显,对学历的要求更加苛刻。一些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考入和招聘话,是有很明确的学历要求,即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历。

同时一些省份的人才引进招聘,也一般是研究生学历起。例如西藏和新疆每年都会有三到四批的人才引进战略,岗位涉及企业单位,大型国企甚至政府单位的一些重要岗位。而这些重要岗位一般会有比较优越和丰富的待遇,以及职业保障,包括年薪制、提供人才公寓、人才奖励基金、落户以及子女入学保障等。

因为是人才引进的高等专业型人才,所以最低是硕士研究生学历。

相反来说,本科学历,这些职位的竞争就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一般民企和私企招聘,这更加青睐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和大专文凭被冷落。

我们去人才招聘市场可以看到,好多企业一般学历要求是大专文凭及以上,但是实际去咨询和应聘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面试官更倾向于本科学历的人才

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更高一层,但是待遇和其他要求去和大专学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更高的学历却是相同的待遇,而且我们骨子里认为本科学历的学生就是比大专学历的学生优秀和出色。

但研究生就不一样了,会被严重冷落,甚至不理睬。因为研究生学历更高,但是他们去比本科生、大专生更加高傲和要求高。不能用同等的要求和薪酬水平去招纳他们,而且一般的民企和小私企研究生是看不上的,不入他们法眼的。

他们必然要去他们认为最优质、最牛叉的企业或者平台去就业,才不足以辜负他们多年的深造和苦读。

从此表可以看出,即使是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研究生就业率依然低于本科生,东北师大的这个差率就达约2.5%。如果是一般院校,这个差率远远大于这个值。

如果是研究生学历毕业,却没有自我职业规划,选择工作时应结合专业就业方向、性格特征和发展前途综合考量。

如果你读研究生,本来学习的是文学和一些科研类的专业,那么毕业以后当老师或者进入研究系统工作,那就是没有太大选择余地的方向。

对于考公务员的话,如果专业符合,其满足相关的职位报考要求可以一试。前提是,自我性格适合从政或者当公务员,能适应体制内的工作。你的性格是偏执狂傲、不受束缚的,那就不适合做人民的公仆。

当代公务员也再也不是人们眼中的“金饭碗”和“香饽饽”。适应体制内后,很快你会被体制内压抑的氛围熏陶的晕头转向。无休止的材料和开会,随时听候领导命令和无休止的加班赶稿子、做准备,甚至有时候说话都得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


所以,性格不符,万不可挤这座独木桥,即使挤进去对有些人也是灾难。

还有就是考公务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如果自己可以负担得起且有考上公务员的学霸学习能力,那就考公务员。否则,耽搁两三年还没有考上却仍旧死磕,将是非常难受和不被世俗所理解。

而如果你自己并不适合公务员工作,却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人云亦云的去熬、去挤这个独木桥,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和缺乏理性的表现,你将因此而耽误你的职业设想和职业选择。

甚至,会击垮你建立起来的职业憧憬和愿望。


而对于有些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对口的工作是一些企业岗位,例如金融学、市场营销或者英语专业。那么就应该选择去一些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发展,这将是最为睿智和理性的选择。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青春斗》,丁兰就是很好的例子。本科学的哲学,迫于毕业压力毕业后随姐们一起来了北京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就在期间,她考上了哲学研究生。

不知如何抉择时,黄总对她的建议是:“如果你在我们公司的话,公司会陆续接一些知名项目,以你的能力2—3年后必然是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薪资年收入百万以上。但如果继续读研学哲学,三年后顶多是一个具有硕士学历的女研究生,这个专业毫无竞争力。这时,你肯定还得读博士,加上研究生7年后你只是一个没有任何资历的哲学老师或者教授。孰对孰错,自己选择。”


中国5000多万家企业当中,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上市公司接近7000家。这些企业中,有着众多机会等着我们去把握,去施展报负和才华,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眼界不要总盯着那些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不放。

往往通往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只是你选择了最为拥挤和最为艰难的那一条。职场的路上,选择是大于努力的,选择对了,努力才有绝对的价值。

仅供参考,希望有所启发。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我一男同学是东北大学毕业,刚毕业的时候信心满满,对体制内的工作不屑一顾,后来在4线小城市找到了一份私企工作。年复一年,对象也没找到,工作也辛苦,人也变得不自信了,当初雄心壮志也没了。后来怕我们笑话他当初瞧不起体制内的工作,自己却偷偷的报考地方公务员,结果也落榜了。40岁才娶了一位农村的大龄女孩,身高1米5,没有学历,父母脸上也没光。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当初刚毕业20几岁的时候如果直接报考公务员,他绝对有这个实力和精力的,也许后来就是不一样的生活。我的另一位女同学辽宁大学毕业后就考了一个司法证,结果被省会城市的大型国企录用,现在月薪几万,坐着办公室喝着咖啡,她自己都说闲得都不好意思了,十天半个月都没事可做,没事就下班和同事出去寻找美食,逛街!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就是研究生毕业的,当时也遇到了这样类似的问题,是去考稳定公务员或国企,还是去薪资待遇较高的私企,换句话说,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问题。

在体制内工作,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不错,平常工作压力较低,周末一般都可以双休,但是总体工资待遇偏低,晋升比较难;而在体制外工作,起薪一般都比较高,如果能力比较强,晋升的速度会快一些,不过工作压力比较大,加班情况比较多,有时候周末还要加班。

当时我毕业那一年也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后来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追求,决定了就业方向:第一步考公务员;第二、考公务员失利的话,去律师事务所;第三、国企。

那一年报名了国家公务员和北京市公务员,平常复习的还可以,不过考试发挥的不是很理想,公务员考试失利;然后投了几十家律师事务所,面试了五六家,工资一般在9000元左右,等了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律师的offer,然后觉得自身的能力可能达不到律所的要求,当时学校春招还没有结束,很多国企来我们学校招聘,当时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签约,可能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很快就阴差阳错的与一家国企签了三方协议,当时具体工资情况都不太清楚。

刚进入国企的时候,确实比较清闲,平常事比较少,另一方面工作业务不熟悉,领导也很少安排工作,整天没事干,不过工资也不高,前六个月为见习期,工资只有8400元,半年转正后工资达到9800元。随着对工作流程的熟悉,慢慢的事情多了一些,不过总体上工作强度不是很大,现在工作一年半,中间有过几次调薪,现在工资为11700元。另外公司有食堂,一日三餐,一天吃饭花销15元左右,公积金可以覆盖房租,所以工资绝大部分可以存下来。

我们班毕业的时候共22人,其中11人进入了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和国企,另外11人进入了律师和私企 正好体制内和体制外比例各占一半。

总结:体制内和体制外各有优缺点,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追求进行选择。有时候在体制内一个月工资一万,但是花销比较小,在体制外工资一万五,但是花销比较大,最后净收入其实所差无几,而体制外工作强度更大,所以考虑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收入,还要考虑花销,可以根据净收入进行选择,当然如果要追究财富自由,体制内几乎没戏,体制外是有可能的,因此还是根据能力和追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2、武汉一家族设基金奖励优秀晚辈,包括学习奖、工作奖、孝顺奖等,对此你怎么看?

99随便语:家族奖励基金?不赞成。

1,武汉市民王女士在大年三十那天,微信朋友圈晒出一桩新鲜事。

其丈夫罗先生的家族吃团年饭当天,首次设立家族奖励基金,奖励过去一年在工作、学习和孝敬父母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家族晚辈。

【真的很诧异,人家已经开始讲家族了。家族这个词,距离笔者这样的普通人,真的有些遥远。】

2,王女士在朋友圈说,团年饭开席前,举行了颁奖典礼。

凡念书的晚辈获校三好学生,或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班级前三名的,可获最佳学习奖;

有才艺的晚辈通过更高级别的艺考或在区级以上艺考中获奖的,可获最佳才艺奖;

成年人获得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的,可获最佳工作奖;

最孝敬父母的,可获孝顺奖。

每个奖项奖励现金2000元,由家族中的长辈颁奖。

【原来如此,这个所谓的“丈夫的家族”,并不是豪门望族的意思,而是一个后代子女,亲戚人数众多的普通家庭,依旧保持着比较紧密的亲属关系,所以叫作“家族”。】

3,21日,王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其丈夫罗先生的4个舅舅,先后通过入伍或上大学等方式,从荆门来武汉安家落户。

随着家族经济条件变好,为了激励下一代传承长辈的好学和勤勉精神,罗氏家族长辈商量决定,从今年起推出家族奖励基金,每年拿出一笔钱奖励学习、工作和品德上表现突出的晚辈,以此树立好家风,传播正能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大家庭,其长辈应当是现实中极有身份的人,这个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也非常团结。】

今时不同往日,所谓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并不牢靠。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时代的那种大家族关系,类似于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一大家子人居住在一起,由家族里的长辈掌管一切的,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所谓同宗同族中的家族长辈,对晚辈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

每个人生活中与之关系最紧密的成员,就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并没有所谓的“家族长辈”的位置。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就是如此。(豪门大户,那种一个人特别有权有钱,其他人都必须攀附于他的情况,不算)

对于孩子的教育,使用金钱激励的方法,好吗?

不好。

现在这个时代,现实中的人拜金思想太严重,但对于这种思想,笔者认为,坚决不能太早传输给孩子,尤其是10岁以下的幼儿,不应当以金钱激励的形式,给他们以奖励。

简单说吧,笔者不赞同任何形式的,针对孩子的物质奖励!

(1)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与其他长辈无关。

(2)通常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父母一辈的思想,由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普遍比老一辈更进步一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如此。

(3)父母教育孩子,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交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另一方面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

(4)尽可能让孩子远离金钱,尤其对于10岁青少年期开始以前的幼儿,避免让孩子由于金钱,养成相互攀比的风气。

结束语:一大家子人,如果能够开开心心在一起,就很不容易。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外,不要有太严格的长幼尊卑关系,那是不现实的。

换句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家族长辈要保留权威,唯一依靠的只能是金钱。所谓的依靠“家族奖励基金”传播正能量,更是玩笑。

一大家子人,开开心心就好,没必要整的太复杂。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基金不好呢?就因为有基金二字?

该家族设立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奖励优秀晚辈。而且颁奖的人都是家族中有辈分的长辈应该是比较合情合理的,再来看设立的几个奖项:学习奖、工作奖、孝顺奖。这些奖项的设立都是为了晚辈能有好的作为,这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家风的良好体现吗?

家中优秀的晚辈在家里习得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也会是优秀的人才啊

大家关心的的应该是奖项的金额吧!个人认为要根据晚辈的优秀程度和经济实力来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