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反馈意见 四

jijinwang
夜深,看到一些私募清盘的新闻,说说我的一些感触。
大量小私募的生态其实很糟糕,且大部分都是玩弹性玩出来一些模式然后想放大规模,本身靠运气赚的钱自然无法在市场里找到持续性,而基于基本面的挖掘又缺乏实力和人力。
我说个行业状态,但凡是正经想在市场里找到好机会,除了所谓的那些消息源头或者圈子,真正要熟悉某一个行业的研究员本身就是昂贵的,因为资深的基本都想自己干,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极其容易单飞,所以隐性成本实际上很高。但是投资不是搞搞研究,看看新闻那么简单,对于行情的运筹帷幄或者敏感度,风控,掌舵人的经历和实力往往决定了一家小基金的命运。
拿我自己举例,我这种小玩家,行业研究研究自己培养出来的两个,主要是帮忙做做具体的调研和整个策略的执行,除了干股分红之外,基本薪资按照目前不断加薪的体量,去到三五十万一个,外加一些操盘的助手,年薪+提成,生手也基本去到10万一年,熟手也基本在15~20万。再加上日常开支,办公租金,差旅应酬,社保支出,各种逢年过节的小福利等等,还不算我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我这个级别的老油条,开多少?),这些硬开支一年都要差不多两三百万。你让我去搞私募,按照1%的管理费,搞不出两三亿的规模都覆盖不了成本,就算搞出两三亿,为了避嫌,我自己的那部分要停掉吧。要是收益不好,除了辜负所谓的投资人的信任外,我依旧是白打工。你让我自己也跟投,那还不如我自己全资玩来得舒服,涨跌自己心里明镜一样,且没有外界的干扰,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苟且时光,熬过来,依旧美滋滋。
所以琢磨来琢磨去,我都这么大体量了,玩我自己的钱,不香么。又不缺那点规模,更何况我这个模式,继续规模放大反而辛苦。
我又是一个非常不喜交际应酬的人,真心没有办法做那种大规模资金的公开掌舵人,毕竟,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我还是有分寸的。懒散惯了,也就促成你我当下这种交流方式。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多年净值一直挺好,早就具备一定的战力,依旧不会且未来都不会去搞什么私募的原因。想象这么多年来的各种绝处逢生,要是用基金运作,基本上绝处都会众叛亲离被清盘或者赎回了,不可能逢生的。我这种风格或者基于成长的守候,注定了孤独。
大量小私募,规模不足1亿,基本都是光杆司令在那里折腾,好不好全看管理人个人的运势。低于1亿的私募,按照1%收管理费,一年不足100万,千万级别的更是几十万的运营费用,扣掉办公室租金,日常开销和一些固定支出,哪里敢请资深研究员,买个wind都要扣扣搜搜。小私募没有真功夫,大部分也是等待清盘的命运,这才是最尴尬的。
搞来搞去,小私募都变成赌性大发的赌徒,赌对了会所嫩模,赌错就是清盘结算。
死循环就是你没有净值说话肯本就不可能有增量,而没有增量没有规模自然就做不大,就算是定增做一级半市场,也是被人吃剩下的才考虑给你点三瓜两枣,更别说那些头部项目了。
我两年前说,三板是大量普通投资人最好的一个历史节点,大量类股权价格的公司摆在那等你挑,你看看现在多少三五倍的机会。
所以好的投研策略或者信息贵不贵呢?贵,相当贵。只是你觉得自媒体时代可以到处去看到免费的所谓消息,觉得这些都应该唾手可得罢了。
大量圈内的消息交换,其实都是基于各自价值的相互利用,你要是没有利用价值,其实根本不可能进入到某个圈层拿到一手信息,甚至说连坐下来喝茶的机会都没有,而这个价值,基于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能力,这个用钱买不到。交易圈子里,看似没有屏障,其实处处设限。
而就算我这类爱吆喝爱自言自语的ID,也基本上得靠你自己的嗅觉才能感知是不是真靠谱,而本身这种感知和嗅觉,亦然也是一种能力。毕竟,这世界纷扰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很多时候,人生的乐趣,不限于赚钱。但就算我爱分享,也基本开始封闭圈层了,因为,理解和适应我的方法和方式,本身也是需要经历的,没时间和新手再去共患难一轮了,缺少这样的历史时机。解释很累,是那种精疲力竭的累,不想再一遍又一遍折磨自己了。
所以回想过往十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你是否和我都进步或者进阶了?我觉得这才是对我过往十年自媒体是否有益的最好反馈。
私募并不好做,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且好私募不好选,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金链子和一平这种草根英雄啊。
最终,不管你是打算去选私募还是要做私募,都祝愿各位有好前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