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用irr(基金为什么限购)

jijinwang
经常会有人问,怎么做一个网红。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不一定需要炒作或者买量的手段,其实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
把一个看起来比较复杂的事情,用最简单、清晰、标准化的语言讲清楚就行了,甚至可以适度口语化一些。
这个事情坚持做五年,一定会有收获。所以不只是诗仙李白那些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诗会受欢迎,语言平易通俗的白居易,后世也不会被人轻视。
比如之前发的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基准,10年以上净值曲线,20%/15%/10%分别对应着——顶级、卓越、优秀、中庸的四档。
其实我也不知道后来火成这样,好多群里都转了。
包括远川后面把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拉了一个表格,最后大家发现,10年以上净值、年化10%以上的在职公募基金经理,也只有20名左右,如果用2017年底的数据,这个数量则会大幅减少(因为2019、2020年连续两年都是公募大年,为了客观可以剔除2018年)。
确实,市场上有很多衡量基金经理业绩的指标,包括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对ALPHA与BETA的拆分等等,但是这些指标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偏复杂。
我当时把这两个指标合在一起,用任职年限来剔除市场周期和运气成分,用长期年化收益来抹平短期业绩波动和风格轮动影响。同时加上20%-15%-10%-5%这些非常直观且容易理解的等差数列指标,最后再用国际和国内案例来佐证这些指标的有效性。
比如巴菲特的50年年化21%;国内即使截止近期,也只有5位左右的公募基金经理做到20%以上的年化收益;然后后面的区间分布非常明显有一批人落在15%附近;以及10年以上基金经理的平均收益大致在10%这一档;包括全公募的收益率之前在5%这一档等等。
甚至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级市场的数据虽然很不透明,但是绝大部分PE基金到期后的真实年化回报率(不是测算的IRR),也都很难超过20%这个天花板,能到15%的都没你想象的多。
但是为什么咱们能把这个数据讲清楚了,原因其实不复杂,其实是我自己和我身边做投资的朋友,也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长期年化20%收益这个绝对的天花板、叹息之墙。
多少人向着这个稳定的业绩目标发起冲锋,但是极少数能长期站在20%的年化数据之上,那种你再怎么努力,只要稍微懈怠,市场一震荡,数据就会从20%+掉回15-20%区间的那种感觉,就像西西弗斯重复着向山顶推石头那样的短期挫败感是很强烈的。
很多事情,你真的去努力做了,有了深刻感悟,后面早晚能把这里的道理讲明白讲透给大家听,那么成为所谓网红的第一步,就走对了。

1、如何通俗地理解内部收益率(IRR)?

为了更好地理解内部收益率IRR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不如来举个例子:

产品A一次性投资100万。第5个年度末,拿回120.4万元;

产品B每年交50万,交2年。第5个年度末,拿回118.7万元。


根据投入同样的钱得到的不同结果,产品A收益比产品B高


认为产品A优比产品B更好

其实错了!


为什么是错了呢,因为资金的占用时间不一样,产品A 两年都占用了100W;但是产品B 只有第二年才占用了100W。


这就是时间成本,占中资金在产品里,就失去了做其他投资或者消费的可能性。


用IRR来计算,我们得到产品A的IRR=3.78%,而产品B的IRR=3.88%


结论是:产品B优于产品A


不同的理财产品,存入的金额不同、缴费期不同、投资期不同、领取/返还时点不同、领取/返还金额也不同。。。


那么多的不同,怎么衡量收益高低?不管是单利还是复利,通通都不如IRR,IRR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计算实际到手收益率的方法。

内部收益率 (IRR) 是资本预算中使用的一个指标。 IRR用于估算潜在投资的盈利能力。内部收益率是一种贴现率,它使来自特定项目的所有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NPV) 等于零。 公式可参见图片。


2、分红险到底值不值得买?

买保险的时候,很多人爱贪小便宜,总想着我拿钱买保险,如果到时候不出事情,那保险的钱可以退还给我的思想,这时分红险的出现就很符合大家的胃口,这种拿钱买保险既有保障又有钱赚的保险真的好吗?分红险真的值得买吗?

汇全保网络保险平台

  分红型保险是保险公司用你的钱去投资

  分红型保险,简单理解就是在交钱以后,保险公司会定期将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你的一种保险。一般来说,不管是寿险、养老险、教育金或者其他寿险种类,只要保单上标注了分红型,就是分红险。但是,并不是叫做分红险,它就一定能坐等分红。

  首先你需要明白分红的三个来源,即利差费差

  死差就是实际死亡率和预定死亡率的差别产生的利益或者损失。打个比方,保险公司有100张保单,预计今年应该有20个赔付,结果年底一看,只赔付了10个,少赔的那10个,就是死差。

  费差是保险公司实际运营费用和预计运营费用的差别。很简单,不解释。

  利差指的是保险公司的资金实际收益情况和预估收益情况的区别。比如保险公司预估今年的投资收益率是3%,但年底一看,实际收益率是4%,多出来的1%,就是利差。

  其实死亡率和费率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分红最主要是来源于利益差。你可以理解为,每年交的保费被扣除各种费用,把余下的钱用来投资,投资后的收益先提取一部分不分配,然后在把可分配的70%分给大家。机智的你会发现,保险公司从你身上赚到的钱,在分配之前先自己吃掉30%。

另外请注意,可分配利润不等于公司利润。它要扣除公司各项运营成本,还要扣除股东分红,剩下的才有可能成为可分配的部分。这笔钱怎么分,分多少,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而且,分红险的合同明确告诉你,分红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即便保险公司用各种投资手段获取巨额收益,但这跟你半毛钱关系没有,不想分你也没辙。

汇全保网络保险平台

分红险是保障+投资模式

  国内常见的分红险,一般都是捆绑保障类的险种进行出售。通常以主险(分红险)+附加险的形式存在,比如金佑人生就是这种保险。比如你每年花两万投保,1万元是用来买保障,剩下的1万都拿去投资了。我一直强调让大家买纯保障的消费型保险,原因就在这里。明明只用1万就能买到的保障,为什么要多出1万拿去给保险公司投资,而且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真心不咋地。

  今年上半年险资平均收益率在2.4%,按年化计算也就是5%左右。而给到投保人的年化,一般也就2.5%左右,连余额宝都跑不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保费几万元绝对不菲,占用大量财务资源,保障还很鸡肋。关键是保险期横跨几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钱,还要损失大量本金。所以,你要是指望保险的理财功能,还不如存银行、买货基,收益更高,流动性还比保险强。

  买保险,你算不过精算师

还是那句话,让保障的归保障,理财的归理财。如果真的为家人的未来做打算,还是优先配置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做足保障,其他的一切都要靠后。如果你懂理财,把多余的钱拿来做投资,收益也会远超分红险的红利。买了分红险的,也没必要去纠结。它不是投资收益的工具,但也绝不是保险公司骗你的手段。

分红保险产品指保险公司将其实实际营成果优于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所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所以并不是保险公司所有盈余,而是目标盈余之外的部分。这部分有多少,保险公司说了算。

分红型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共享经营成果,共担经营风险;保证利益与非保证利益相结合。

表现形式有英式分红(增额分红)和美式分红(现金分红)

产品类型主要有三种:

分红型终身寿险

分红型两全保险

分红型年金保险

我国分红型保险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及投资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保险代理人在销售分红型产品时在宣传时存在偏差及误导,由于分红保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面对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的普通公众,一时间很难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所以购买分红产品选择保险公司很重要,看清产品形态也很重要。

谢谢邀请!

保险是看需求的,不是值不值的,而是需不需要问题。如果考虑长期储备规划可以考虑分红险,如果想短期内见效,那就不要购买了。

第一、分红险短期利益不高

分红的来源:我们都知道分红来源于三部分,利差益、死差异、费差益。

利差益,这个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时候对于未来投资收益做了假设之后做出来的,一般现在的分红险预定利率在3.5%左右,但是这个还不是确定的收益,而是计算保费的时候需要的一个假设数据,只有在3.5%以上的部分才算是公司的收益。

死差异,各家公司用的生命表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死差异这边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只能是看运气了,如果死亡率低于预定死亡率,就会有盈余,否则就是亏损(一般来说,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时候会稍微把死亡率弄得高一点点),也是为了能够保证有一定的收益而设定的。

费差益,这个就看各家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了,用最少的成本做最多的保费,就可以将费用控制下来,但是就现在各家公司的投入来看,这一点是很难的,据说某集团公司去年一年的广告费就是1000亿。这个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令人咋舌啊。

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将可分配盈余不低于70%以分红的方式分给客户,请注意是可分配盈余,而这个可分配盈余的额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所以到底能分多少其实还是股东大会说了算的。

第二、保险公司投资也需要时间

保险公司在收回保费之后也是需要投资的,基本上都是将保费交由投资管理公司做区块儿分割,各处投资。为了资金安全起见,国家监管机构对于保费的投资渠道有明确的限制,所以保险公司的资金投放基本上都是一些长期的项目上面,很少有短期的投资。

现在允许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大幅增加,但是都是二级市场中运行,所以时效性都是比较长的,见效时间比较慢。还有就是一些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确实**,但是时间都是比较长期,所以说如果想在短期内通过保险有非常高的收益,这个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现在的分红险基本上都会和一个万能账户配套销售,分红险的分红还有返还的钱会直接接入万能账户。万能账户是有保底利率的,但是各家公司在保底利率的设定上有所不同,大概在1.75%--3%之间。而现在各家公司的万能结算也不尽相同,一般在4%-6%之间。即使是能达到6%,也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如果不建议时间长一点,可以考虑这类型的产品,后期收益比较可观。

第三、分红险解决的问题

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所以还得看你要用保险来干什么。如果考虑长期收益,考虑未来养老或者是财富传承,资产隔离,可以考虑这类型的产品。

监管机构对于万能险的领取做了明确的限制,每年领取额度不能超过所交保费的20%,理论上来说可以有效的控制资金的快速流失。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将保险资产与家庭和企业财产做有效的隔离,可以做到资产的保全和传承。保险具有专属性,是谁的钱就是谁的钱,没有投保人或者是被保险人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是不可以随便动的,所以可以做到精准传承。

保险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事情,也是因为要解决问题才需要通过保险来解决的,所以不能武断的说值不值得,而是需不需要!

3、基金定投止盈重要吗?怎么做止盈呢?

投资理财最难的是控制心态,亏钱的时候,我们自然郁郁寡欢,但是不少人**了,同样坐立难安。相比起落袋为安的快感,账面的浮盈看起来就像“镜中月,水中花”,让人放心不下。

那么,基金是否需要止盈呢?什么之后止盈比较合适?下面详细和大家说说。

01 基金为什么需要止盈?

首先明确,基金投资需要止盈。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周期性波动的,牛熊转换是股票市场的常态,如果投资基金不懂得适时止盈,只会看到基金收益随大盘涨涨跌跌,没有一分钱落入自己的口袋。

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经济和股市都呈现螺旋式上升,约10年一个周期。

而A股,虽然十年间,指数依旧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是股指经历多轮牛熊转换,那些懂得止盈的投资人,能够从A股投资中获得不菲收益。

通常来看,基金止盈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锁定基金收益,防止利润回吐;二是高效利用资金,通过再投资获取复利,推动资产“滚雪球”

02 基金如何止盈,才能最大限度锁定收益?

基金止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目标型止盈,另外一种是技术型止盈。

  • 第一,对于投资新人来说,目标型止盈方便快捷。所谓目标型止盈,就是投资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市场环境的预估,设置的收益预期,即止盈线,当基金收益达到止盈线是,就卖出基金。

例如,我刚开始投资基金时,设定了15%的基金止盈线,一旦收益达到预期,无论市场环境如何,我都遵守投资纪律卖出基金。

为什么设定15%的止盈线呢?止盈利率一般设定在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3-5倍,长远来看,股市的平均收益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对于目标型止盈来说,执行操作纪律非常重要,要严格遵守自己的基金纪律,不能因为贪婪舍不得赎回,也不能因为恐惧提早赎回。

  • 第二,对于投资基础较好的投资人,技术型止盈能够增加收益。目标型止盈比较死板,有的时候达到止盈目标,但是股票行情一片大好,赎回让人感觉很可惜。

刚刚说,股票市场是呈现周期性波动的,投资人可以根据对整体市场走势的预测,决定是否止盈。

以指数型基金为例,我们可以查看目标指数的历史表现,如果该指数已经处于历史高估值区域,那么我们应该及时止盈卖出;而如果指数尚在低估值区,我们还可以继续持有基金,等待指数回暖,获取超额收益。

当然,对于市场走势的预测对于投资人的要求很高,市场分析很复杂并且主观性很强,在很多时候,市场是无法预测的。

一旦我们的预测出现失误,那么基金就存在下跌的风险,前期的基金收益很难保持。操作不当,收益反而不如目标型止盈。

具体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止盈呢?

如果基金达到了止盈点,或者我们判断市场风险已高,应该止盈锁定利润,那么我们可以分批赎回基金。

就我而言,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建仓法,分批卖出,而如果遇到市场连续疯狂下跌的情况,一次性赎回也可以,毕竟前期盈利已经够多,不用过分追求卖在最高点。

03 基金止盈后,资金如何利用?

有的投资人,基金止盈卖出后,马上就用于消费犒劳自己,这样非常不利于资产增值。个人财富的累积,需要依靠“复利效应”,我们需要把止盈赎回的资金重新进行投资,资产才能“滚雪球”。

总的来说,基金止盈后,资金有两个投资方向:

  • 第一,继续投资基金。长远来看,股票市场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市场之一,基金赎回后,如果股票市场没有出现实质性衰退,把钱继续投入股市,收益更好。

那我们该继续投资老基金还是转投新基金呢?

如果老基金已经出现估值过高、或者调换基金经理业绩下滑的现象,那我们不用虚耗时间,等待老基金起死回生,重新挑选新基金更明智;

而如果从当下情况看,老基金依旧是优质基金,把钱重新定投老基金也是好选择,对于老基金,我们知根知底,安全性更高。


  • 第二,转为固收类产品。刚刚我们说,股票市场是周期性波动的,如果止盈赎回基金后,我们判断市场已经牛转熊,股市低迷毫无亮点,那么我们不妨选择固收类资产,过度一下,等到股市回暖,再做谋划。

固收类产品虽然收益水平低,但是好在保本保息,安全性能高,并且现在很多固收类产品的流动性能还很好,随取随用,不会耽误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操作。

要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定要利用好“复利效应”,基金止盈赎回的资金,要继续用于投资理财,才是正途。

综上,基金投资一定要学会止盈,对于投资新人而言,可以采用目标型止盈,达到止盈线即卖出基金;对于有投资基础的人而言,可以采用技术型止盈,止盈时加入对于股市未来走势的判断。

新冠疫情影响下,你的基金有出现收益回吐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我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理财一定是会有风险的,在金融市场里,任何的基金或者股票,不可能只会涨而没有跌,也更加不可能一直跌而没有涨。其实市场一直是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的,有上涨也会有回落。

基金定投也是金融市场中理财的一种常见方式,这算是一种长线投资,通过长时间的定额投入,就可以适当的分摊风险。当然了,适合长期投资也不代表不需要进行赎回或者兑现的操作。基金定投有一个大致的“微笑曲线”,如果能掌握住这个规律,就可以做到合理的止盈,赚取恰当的收益然后离场,避免遭遇价值回调时的损失。所以基金定投,止盈当然是重要的。

那么具体来讲,止盈应该怎么做呢?

1、 一般是在定投的中后期考虑止盈

为什么说中后期才开始考虑止盈呢?因为定投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定期定额投入的,所以在前期,你投入的资金累计起来其实并不算太多,哪怕当下的收益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止盈目标,在这个时候赎回固然有收益,但是收益肯定不会很多,所以赎回的意义不是太大,太早赎回资金实际上也是没有充分利用好资金,它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而在后期,随着我们投资的时间拉长,资产的积累就达到了一定的量,在这个时候,每次新增的购买份额所能起到的摊平风险的作用就会逐渐变小,如果就在这个时候有市场回调,就可以考虑止盈了。

2、 设定合理的止盈点

止盈点不能设定太高,也不能设定太低。如果设得太高,万一没有碰上牛市,在等待下一个高峰值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加长的时间;如果设定的太低,可能会有多个止盈点,你得进行多次收割操作,或者,你也可能提前收割从而错过了后面可能出现的高峰值。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赎回操作的时候,基本上使其大致在自己预期值附近,比如目标收益率是20%,如果达到了,就可以止盈了。

3、 根据牛市或者熊市的状况来判断止盈

市场是有牛市和熊市的,基金的价值波动可以说与其息息相关。一般来说,人们都会在牛市操作止盈。在止盈时,很多有经验的人,会采用三二一的方式,也就是把目标收益率分别定在30%、20%、10%来进行止盈。

具体来就是,在牛市的时候,当收益率达成30%,做止盈的操作,赎回所投入的资金,接着再重新做第二次的定投;当第二次的定投达成20%收益时,再次赎回,之后再做第三次定投,第三次则是当收益在10%的时候赎回,止盈。

总的来说,定投是一种常见的理财方式,它不可能让人瞬间增加财富,我们也不必要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不是这么好预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和设定最合适的止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