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玛多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遗留问题的公告

jijinwang
你的离去,竟然让我泪目,是你,让我们所有人远离饥饿,在此缅怀杂交水稻之父。🙏🙏🙏
5月22日13点07分,我国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1岁。[流泪][流泪][流泪]
今天早上一起床,天灰蒙蒙的,给我心里一种不祥的感觉,到下午1点,天上渐渐下起了小到中雨。在早上,我就刷到了2个不好的消息,云南大理州漾濞县5月21日21时48分发生6.4级地震,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然后,有刷到袁隆平逝世的消息,真是祸不单行。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德安县人。在当时,正值动荡年代,他随父母颠沛流离,住过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湖北汉口等地。
1936年8月,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开始读书,后来辗转湖北、湖南、重庆等多地。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的他在湖南一所农校任教员。在1960年那个饥荒的年代,袁隆平无意发现一株性状分离的天然杂交水稻,至此,他发誓利用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中国老百姓的饥饿问题,从此,他弃教从研。
1965年袁隆平他发现了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可以提高产量。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水稻的雄心不孕性》,1967年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了水稻雄性不孕科研小组。
1977年袁隆平又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一篇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另一篇是《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
1987年7月,袁隆平团队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此后在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水稻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袁隆平团队的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
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
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以来袁老不断研究和探索,杂交水稻亩产步步提升。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中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这样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2000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袁隆平曾经讲过:“我毕生的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觉得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最后,祝愿袁老一路走好![流泪][流泪][流泪]
希望大家给袁老送上最后的祝福,谢谢大家!

今年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严格按照脱贫目标,在全面巩固前两年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在扛实责任、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易地搬迁、项目建设、脱贫氛围、扶贫工作队、监督执纪问责等九个方面狠下功夫,精准发力,确保全县今年实现脱贫摘帽。

据了解,玛多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不断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基础建设补短板、培育产业强支撑、教育培训拔穷根,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和靶向性,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同时,不断夯实稳固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做好扶贫开发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和定点扶贫援建项目的续建工作,确保2018年扶贫开发项目落地实施。

同时,玛多县突出抓好产业增收、就业促收、基础建设等重点任务,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的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牧户”“经济能人+牧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持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力争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此外,玛多县以实施贫困村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为突破口,抓住脱贫攻坚的有利机遇,以水、电、路为重点环节,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挪穷窝、拔穷根、换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