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本钱没了怎么办(基金钱跌没了怎么办)

jijinwang
随着新能源行情持续反弹,最近已经有一批基金“回血”超过50%,反弹速度非常快。
这些反弹较快的基金同样大多为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赛道股相关重仓基金。虽然回血不少,但因为前期跌的还是太多了,大部分基金至今依然没有收复失地,目前还处在亏损中。
不过很多基民之前大跌的时候积极补仓,在低位大胆加仓,拉低成本,我知道的很多粉丝朋友手里的新能源基金已经差不多回本了,甚至有些已经开始盈利了,恭喜你们呀。
这波反弹,也让很多基金信心大增,随着新能源行业利好频现,不少基金大呼,去年那波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行情又回来了,现在基民纷纷看多,基金经理甚至一些经济学家也再次呼吁,看好新能源。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这个时候再去上车新能源,我觉得要谨慎一点了,毕竟已经反弹这么多了,这个时候追高,我害怕又像去年那样再次站岗。
所以我的组合里面,现在依然没有新能源方面的基金,不是不看好,只是再好的东西,如果太贵了,那也不能买。
这波反弹中,你手里的新能源基金回本了吗?现在还会再去追高新能源吗?兄弟们,评论区讨论一下

年初以来的市场下跌,让很多持有基金的朋友,跌麻了。

有人选择摆烂,还有人在后台留言说,趁下跌,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小每要给这样的朋友点赞,他们知道,投资是需要管理的

市场不会一直下跌,资产的价值在那,价格总会有回归的一天。


而且近期政策利好频出,机构普遍认为政策底已经出现。

这种情况下,基金投资该如何操作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


政策底已现,市场底不远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股市政策底不断夯实。


  •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 4月6日,国常会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央行发布了《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 4月7日,高层领导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 4月15日,也就是上周五,央行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举措发力,都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


尽管政策底出现了,但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善,投资者如惊弓之鸟,恐慌情绪笼罩,都在等待市场底的到来。

而回顾A股历史上出现过的几次情况,市场底通常滞后于政策底,2-12个月不等。


这也容易理解,从政策发力到政策生效本就需一段时间,磨底的时间取决于国内政策力度及效果、未来经济预期等,同时也会受到美联储紧缩周期等等外部事件的影响。


当下基金该怎么买?


客观来说,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时间难以精准预判。


如果一味等市场底出现之后再入场,假如市场快速反弹,可能就错过了这次下跌捡便宜的机会。


毕竟,很多优质资产估值已经进入合理,甚至低估的水平,未来市场的下跌幅度有限。


以上证指数为例,12.37倍的PE,处于近8年的16.43%分位。有的券商甚至喊出了,珍惜上证指数3200点附近的日子。


而且,关于“底部”,我们应明确的一个观念是:底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追求在“最低点”抄底,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投资,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预判短期市场,而是在大概率是底部区间的时候,通过科学的办法,赚到未来的钱,长期的钱。

这里给大家提供以下3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掌握主动权,万一市场反弹不会错过上涨;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可以积攒便宜筹码。


1、 坚持定投


基金定投就是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自动扣款买入固定的基金。


我们都知道,在市场下跌和低位的时候,通过定投的方式,可以不断摊低成本。


市场越低,筹码就越便宜,定投的整体成本就越低。市场一旦开始上涨,就可以迅速获取较好的回报,这也就是常说的“微笑曲线”。



而且历史证明,基金定投最终的盈利都是不错的。


2、逐步加仓

在市场下降时适当增加仓位,利用低位来摊低持仓成本,等市场反弹的时候,就可以更快地回本和获利。

例如,当持有的优质基金出现了超过5%的亏损,可以考虑单笔加一次仓,亏损每多5%,就加一次仓。

需要注意的是,要算好手里的资金,不要一次加得太多,要给后续留足弹药。


3、审视基金组合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需要适时调整持仓基金组合的股债比例、风格配比以及行业分布,来降低风险。

看看自己当前配置的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股票类基金和债券类基金的比例是否搭配合理。

比如,可以配置50%的股票型基金和50%的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当中,可以配置60%的价值型基金和40%的成长型基金(也可以从市值风格的维度进行配置,比如,40%的中小盘和60%的大盘)。

当然,具体的比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设定。

只要合理分散配置,就不惧市场的变化


市场磨底更磨人心,投资有时更像是一场心理战。科学的策略方法,正确的心理认知,加上耐心、冷静和信心,终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