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相随外联部 同心相随外联部 前天
北京金色阳光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2020年12月16日下午,由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周红玲秘书长、福燕副会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卢红艳所长、贺淑芳老师、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李震科长、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田飞科长、刘壮大夫及佑安医院恬园工作室段义老师组成了北京市基金项目专家代表针对北京金色阳光关爱健康工作组实施的2020年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进行督导验收,参加会议的还有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曹玮副教授,协和医学基金会潘珂老师,财务主管王老师,协和医院专科护士宋晓璟老师、李雁玲老师、李晓霞老师以及托管在协和医院的目的地酒吧、北京东单志愿者协会机构代表,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二层示教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宋晓璟老师主持,首先由协和医院曹玮副教授致辞,她代表李太生教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使我们今后的项目做的更好,同时也希望基金办有更多的试点项目来协和医院做,最后预祝验收会议顺利成功。接下来由北京市性防所卢红燕所长致辞,她非常高兴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希望以协和医院作为培育基地会越做越好,并希望以后协和医院承担更多的合作项目。接下来由宋晓璟老师和李雁玲老师就项目执行情况、完成情况和财务使用情况一一做了详细的汇报。
图片
最后基金办分组对大家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由福燕副会长和佑安恬园工作室段义针对北京金色阳光关爱健康工作组(北京同志浴池男男干预检测项目、北京地区HIV\\AIDS感染者随访关怀项目)两个项目进行验收审核,针对项目书项目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干预报表、检测报表、报销财务表、小礼品票据(协议、三方询价等)、规章制度、季度报表、半年报表、满意度调查、工作痕迹资料(活动照片)、年度工作总结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小组的工作也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得到了好评。 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也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并提交完工报告。本次督导验收会议圆满结束。
图片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奖作品《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被媒体公开质疑涉嫌造假数天后,涉事各方纷纷发声。
该项目公示的唯一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
但这样的项目确实是涉事小学生完成的吗?
有肿瘤专家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明眼人一看,这种项目就不是小学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做得出来。这个项目是怎么评上奖的?太神奇了!”
7月15日下午,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秘书处在该大赛官网发文称,组委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7月15日晚,涉事小学生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在科学网致歉称,他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在此郑重道歉。同时,他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同日晚,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澎湃新闻注意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需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进行评选。
那么,此前陈某石的研究项目为何能顺利通过赛程,获得省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大赛评委具体是如何评定参赛项目的?此外,身为小学生的陈某石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可获得研究项目主要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事实?
涉事项目为何能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比赛的层层审评并获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规定,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澎湃新闻注意到,陈某石的研究项目曾于2019年获得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同年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三等奖。
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赛事奖项,陈某石的研究项目通过了哪些赛事流程?
澎湃新闻注意到,按照大赛要求,陈某石在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需经过评审、封闭问辩、机器人现场比赛、公示等议程。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官网2019年4月8日发布《关于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的通知》称,陈某石的研究项目获得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该大赛经过评审、封闭问辩、机器人现场比赛等议程,已完成各项活动。根据大赛规范操作要求,获奖名单在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网站(http://www.ystccy.org)公示一个月。
在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陈某石的研究项目亦需经过初评和终评环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2019年修订)》第四章申报和评审条例规定, 创新大赛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中国科协办公厅等9部门关于公布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亦称,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确定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奖项。
大赛是如何评定获奖项目的?评委是谁?
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作品被质疑造假,该大赛高中组2018年一项一等奖作品也遭到质疑。
7月15日下午,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秘书处在该大赛官网发文称,近日,关于质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个别获奖作品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组委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该声明称,组委员会秘书处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评审委员会是如何对参赛项目审核评定的?评审委员会又由哪些人组成?
澎湃新闻注意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参与大赛”一栏显示,评审专家由关心和支持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申请。
但前述官方网站未透露评审团队的具体名单。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布的历年赛事报道显示,2019年7月24日,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颁奖典礼举行。此次大赛的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评审监督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士黎乐民出席。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布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规则》”)载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三自”和“三性”原则即:
1.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4. 创新性:指项目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设备或工具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
5. 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等。
6. 实用性:指项目成果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前述《规则》中还对评审程序作出规定:
1. 资格审查:大赛组委会根据规则对所有申报项目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审查过程中如发现项目申报材料存在问题或缺失,申报者可在组委会规定的修改时间内对项目材料进行修改和补充,符合规则的项目可获得参加初评的资格。
2. 初评:通过参赛资格审查的项目由评委会组织学科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网络评审。项目初评通过率约为80%。通过初评的中学生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参评一、二、三等奖;通过初评的小学生项目成绩排序排名前50%项目入围终评,参评一、二等奖,其余项目获得三等奖。
3. 终评:
(1)等级奖评审:大赛组委会选聘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终评评审委员会,通过现场审阅材料和项目问辩,评选产生大赛各奖项。入围终评的项目须申报者本人参加终评评审活动,如未参加终评的中学生项目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如未参加终评的小学项目给予三等奖,由此产生的名额空缺不予递补。
(2)专项奖评审:由设奖单位单独评选或委托大赛评委会评选。专项奖评审原则不得与大赛评审原则相悖。
4. 申报和初评阶段,出现对参赛项目的投诉且经调查属实,或经评审专家调查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终评阶段,如发现参赛项目存在抄袭、研究工作作弊,将取消作者获奖资格;项目作者答辩情况或研究项目实际水平不符合获奖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表决,可不授予竞赛奖项。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陈勇彬致歉称,孩子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主要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事实?
陈某石的研究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受质疑后,7月15日晚上,陈某石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发布道歉信。陈勇彬称,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此前,有网友质疑称,按照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达不到此水平,或存在学术造假。那么陈勇彬所述情况,是否符合事实?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根据陈某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陈某石跟随吕老师一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他提到自己想研究肿瘤。随后,2018年1月9日,陈某石首次接触基因“C10orf67”。三天后,他便了解PCR技术的原理以及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等内容。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项目简介声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本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针对陈某石所做《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一位肿瘤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明眼人一看,这种项目就不是小学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做得出来。这个项目是怎么评上奖的?太神奇了!”
一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专家也表示此事有些“离谱”。他认为,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一些简单的科研活动可以理解,但参与类似上述复杂的研究,和其能力是不相符的,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前述专家称,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专业知识的教授。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他们可以进行业余的创新研究,但这和进行专业的操作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也有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告诉澎湃新闻,从项目实施的难度看,他认为并不会太难,当中的两个实验方法都是很常规的方法,只要有相关的仪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被掌握的。
前述教授认为,小学生经过训练是可以按指导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的,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但他提出,关键问题是小学生无法具备做这个实验的思路。“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怎么来分组、怎么来体现研究目标?”这些恐怕是小学生无法解答的。
针对小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他认为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以该实验为例,就专业知识和背景来说,小学生是达不到相应水准的;但另一方面,实施操作的人可以是小学生。该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家长影响的成分存在,但不应该否定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这样一种形式。“一味的说不可能小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实是否定了小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可能又回归书本教条的教学道路上去了。他认为,还是应该鼓励小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