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金与金融衍生产品
基础金融产品,也称原生金融产品是指能直接形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和约.衍生金融产品是相对与原生金融产品而言的,他是原生金融产品的衍生物.
定义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由现货市场的标的资产衍生出来,标的资产的交易方式如同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 诸如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衍生工具的价格及走势很大程度上受标的资产的表现影响。 但事实上,金融衍生工具常常反过来推动现货市场的走势,某些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较现货市场还要活跃。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亦可通过场外交易(otc)的方式买卖。
二:基金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吗
按投资性质不同,理财产品可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而所有理财产品,都是投资人委托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对所投资金进行管理,收取回报并支付一定报酬。
理财产品都有一定风险,比如有人认为,固收类产品,以银行、国券等利息、利率收益为主,没有风险。
好吧,就以此为例讲一讲。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已明确所有资管产品都要打破刚性兑付了。比如该指导意见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一般的固收类,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货币基金、P2P等。
在笔者看来,固收类理财的风险分为民事风险与刑事风险。
一、固收类理财的民事收益风险
银行存款是国家最基础的储蓄形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款利率可以浮动,现有的股份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政策也被允许破产,由此可知,银行存款的风险正在加大。相关规定,来自于存款保险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同一家银行存款不超过50万的部分可以获得保险机构的赔偿,超出部分需通过后续银行资产清算得到赔偿。注意,这里的50万,是某一家银行包括定存和活期在内的全部存款。
国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债务违约的可能,主要依赖国家整体经济状况。
结构性存款严格讲并非存款,而是一款理财产品,一般部分或全部保障本金,风险低,但资金有锁定期。
银行理财是传统的理财方式,实际是银行拿储户的钱进行投资,目前国家已叫停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所以目前能购买的都是浮动收益类产品。风险水平和货币基金差不多。
货币基金是基金公司发行的,主要是机构用散户的钱投资于国债、票据或银行同业存款等二级市场,风险包括投资标的自身的风险+机构投资操作的不确定性,以货币及其衍生品为投资标的理财产品,虽然从未出现过亏损的先例,但也没有机构会给出绝对保本的承诺。
P2P,没错,去年爆雷潮中听到最多的P2P,就属固收类产品。而且因为P2P平台投资没有门槛,其吸纳资金规模往往可以达到海量级。比如去年的善林金融,涉及金额600多亿(善林金融包括线上P2P和线下P2P,线上比如幸福钱庄,线 下为政信通)。
二、理财产品的刑事法律风险及规避
理财产品的刑事风险,主要是基金公司、P2P平台从业人员,尤其总经理、股东、行政高管(比如笔者办理过的善林金融、北京诺某资产债盈宝),实务中,财务人员、理财师也可能卷入其中,比如北京国某基金公司广州分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等。
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的刑事法律风险,主要是非法集资犯罪,现实中主要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怎样避免非法集资法律风险,首先要弄明白非法集资犯罪的行为构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构成非法集资,需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非法性,即未经国家金融机构批准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公开性,通过推介会、座谈会、手机短信、
利诱性,即以高出银行利率吸收公众存款。注意,只要有关利率高出同期银行利率构成。
社会性,即面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实务中,向非具有相对稳定社会关系人员吸收存款即构成。
就笔者经办的大量非吸案看,上述认定标准相当宽泛,导致私募基金、P2P平台从业人员成为非法集资犯罪高发人群。但是规避风险仍是有迹可循的。
怎样规避非法集资刑事风险?
第一,私募基金吸收投资中,要遵守相关投资金额、投资人数限制,如果拼凑投资导致实际投资人数超过200人或50人的(具体视基金类型而定,有限责任公司型的基金,人数不超过200人,其它不超过50人),实质仍违反了穿透审查要求,在违反私募基金管理法规的同时,也会直接被认定向构成前述社会性,即认定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进而可能构成犯罪。
第二,不能通过推介会、手机短信、打电话等方式向不特定人推送投资信息。注意,现实中通过茶话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会销”、在
第三,向出借人核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