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赔钱了基金经理怎么收入?

jijinwang

我想先问你个问题,如果你买股票,赔钱了,你要不要找销售股票的平台给你赔钱呢?
买了基金,赔钱了,你要不要找基金经理赔钱呢?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你肯定不能去让人家去赔钱,而且人家也不会给你赔钱,人家会认为你是无理取闹。我想你也认同这个观点吧。
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亏损了,为什么要让银行承担责任呢?
以前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是银行承诺刚性兑付了,这个是没有问题的,银行承诺了就一定会按照承诺兑现的。
但是,从明天开始,市场上再难有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了。这个主要源于资管新规的落地,要求从明天开始,也就是2022年1月1日开始,不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
在未来,如果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必须是自负盈亏了。个人觉得这才是理财应该有的样子。

一: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收入

许楠楠/文

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迅猛发展,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长超10万亿,达25.27万亿。

但是依旧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旱涝保收、风格漂移等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投资者涌入基金圈,“饭圈化”也越发的明显。他们希望通过投资基金来实现财富增值。但大多数通过下跌才意识到,原来基金也是会欠钱的。

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对财经网金融表示,随着基金业内热议已久的薪酬改革终于落地。短期来看行业、公司包括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经历改革的不适应期;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促使管理人把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执行地更加到位、更加彻底,实际上是在为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厚植根基。

薪酬改革制度落地

6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下称《指引》)。

具体来看,《指引》包括7个章节共22条,涵盖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自律管理等五方面内容。《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2022年12月20日前对现有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

《指引》提出,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应当遵循四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和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二是既能有效激励从业人员,建立高质量人才队伍,又有利于防范风险和提高合规水平。三是平衡员工、经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能力。四是符合我国国情、政策导向和基金业发展实际。

具体来看,《指引》不直接干预基金管理公司的薪酬水平,但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合理确定和适时调整不同岗位的基本薪酬标准和薪酬结构。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基金公司应在2022年12月20日前对现有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指引》,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绩效考核指标应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

《指引》强调,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治理和合规管理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与考核机制,合理确定薪酬结构和水平,规范薪酬支付行为,绩效考核应当与合规和风险管理等挂钩,严格禁止短期考核和过度激励,建立基金从业人员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绑定机制。

另外,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应当根据公司制度和劳动合同,落实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要求,配合公司开展相关工作。

同时,中基协表示,鼓励基金管理公司立足行业及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加强资本积累,在强化投资者教育、风险应对、信息科技与慈善捐赠等投入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人力成本与股东利润分配。

多家券商点评指出,《指引》的发布公募基金行业将深度受益,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为未来行业发展奠定了基调。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份《指引》将助力解决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等问题。

薪酬与投资者收益挂钩

而此次《指引》发布的最大的亮点深化捆绑基金管理人和基民的利益。

过去两年基金管理规模快速扩张,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长超10万亿,总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弊端”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行业仍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文化建设薄弱、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需要扭转过度依赖“基金经理明星化”、限制“风格漂移”、摒弃“伪创新”等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投资者涌入基金圈,“饭圈化”也越发的明显。他们像追星一样迷上了明星基金经理,希望通过投资基金来实现财富增值。

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而基金饭圈化也折射出当下公募基金业的痛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距离2022年基金“中考”越来越近,诺安基金蔡嵩松管理的诺安创新驱动2022年以来跌幅超36%,领跌全市场。蔡嵩松管理的其他两款产品,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年内也均表现不佳,同样处于排名倒数。其中,蔡嵩松管理的百亿产品诺安成长混合基金最大回撤超50%。截至6月12日,相对前期高点回撤超40%

而管理规模超过200亿的15只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年内收益仅一只为正收益。

1655382834259

《指引》要求,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处于封闭期等原因无法购买的除外。基金经理同时为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应当同时符合前述要求。

财经网金融梳理注意到,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已掀起多轮“自购潮”,且自购金额已超越去年同期。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年内已有75家基金自购175次,净申购金额合计26.16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的57家、143次和17.04亿元,分别同比上涨31.58%、9.7%、53.52%。

《指引》还对考核长期化有比较详细的表述,经济效益指标应当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投资研究等专业能力建设情况。在高管层面,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公司对投研、销售等关键岗位的考核,应当结合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合规与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水平等情况,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

“这自然也是有利于公募基金行业的稳定性”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如是表示。并指出,人才是行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有利于基金经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安心深耕,不断提升稳定输出阿尔法的能力。

明星基金经理加速流失

公募薪酬改革改革已经启动,今年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奔私”缺越发频繁。截至5月底,今年已有1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更是创下2015年来的新高。其中,董承非、林森、周应波、崔莹、葛晨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集体“奔私”,成为市场

但是今年A股市的持续剧烈波动令股票私募倍感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公募派”基金经理有665只有业绩更新,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7.71%,首尾业绩差超100%,仅有46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不足7%。

财经网金融梳理注意到,有些基金经理凭借短期业绩一战成名之后,迅速转身“奔私”。

例如,昔日“公募一哥”任泽松“奔私”后加盟上海集元资产,年内旗下产品却出现了不小的跌幅。其中集元-祥瑞1号、集元-煜烽1号,年内收益为分别下跌55.70%和54.97%。

为了解决基金管理人频繁变动、人才不断流失的问题,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中已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对财经网金融表示,从制度约束上,要求基金从业人员与份额持有人形成利益绑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规避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会不会引发其他未知影响目前不得而知,但总的来看是做了管理人端必要的改善。而投资本身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若要整体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情况,需要行业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而制度的落地,短期之内对于本来就要做出去留决定的行业人员来说,可能会缩短其决策的时间,往往这部分人对未来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想法;在目前还是公募机构掌握更多“资源”的格局下,长期来看,公私流动的速率会达到一个平衡。


二:平安基金基金经理收入

从2020年初到现在,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所以说,基金经理去考公务员,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从高收入基金经理去做公务员确实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当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公务员是职场人最向往、最稳定,最值得追求的完美工作。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超强竞争压力,真正能上岸的其实真的不多。

基金经理上岸做公务员,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金融行业真的不是那么好做的。本来蚂蚁金服上市成功的话, 或许基金行业会迎来新的繁荣,但是蚂蚁金服上市失败了,这也让很多人意识到,国家对于金融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为的就是防止一些人薅羊毛。

此外,不要看到基金经理年薪百万就羡慕,那是他用30岁之前就秃顶的风险换来的。而且,某个昨天还高收益的基金,今天突然爆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让很多基金经理整天提心吊胆。说不定30岁之前不仅秃顶,还失眠、抑郁、三高。

所以,与其在基金行业面对那么多不确定性,还不如在能上岸的时候及时上岸。而且以他能年纪轻轻就百万年息的能力,未必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三:嘉实基金基金经理平均收入

嘉实成长增强混合基金(001759)   基金经理:邵秋涛   邵秋涛先生:金融硕士,澳大利亚籍,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及多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职于成都证券、大鹏证券、国信证券,从事行业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06年12月加盟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公司高级研究员、投资经理,2010年11月25日至2012年1月3日任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基金经理职务。2011年5月31日至今任嘉实领先成长股票基金经理。2013年6月7日至今任嘉实成长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9月起任嘉实成长增强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