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益1609.78.和预怎差不多。
今天行情更新于11点30分,上证指数涨0.18%,深证成指涨0.18%,创业板指跌0.15%。三大指数小涨小跌。没有一个行情是只涨不跌,也没有一个行情是只跌不涨的,只有涨涨跌跌,才能走的更远。
一:基金被动卖出是怎么回事
这两年ETF基金在国内市场上突然就火了,2019年科技股火爆的行情催生了各种科技ETF基金,每一款都可以募集数十亿的规模,火爆到监管层开年后直接窗口指导压缩新设主题类ETF的规模。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还写了一篇市场观察,来提示ETF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风险,而随后美股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四次熔断再次说明了ETF被动型投资并不是完美的方案,其实他是一柄双刃剑。
关于美股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出现如此剧烈的暴跌,仔细想来主要原因就是三个:
首先就是不少上市公司发企业债融资回购股份,导致流动性日益降低。
第二个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趋同性的采用了桥水基金非常成功的风险平价策略,却遭遇了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一起下跌,被动平仓。
第三个原因就是ETF被动型投资规模过于庞大,同样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前面两个原因不展开,这里主要讲讲ETF被动型投资的风险点。
被动型投资和主动型投资不同的地方在于,主动投资积极研究公司基本面,帮助价格发现和提高市场效率。而被动型投资无视证券基本面分析,仅仅只是看这家公司是否属于指数成分股,一个指数的成分股筛选标准包括市值、流动市值、成交金额、换手率、行业景气等指标。
这些市值规模,换手率按理说应该是主动型投资的行为结果。被动型投资应该是主动型投资的跟随。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到被动型投资中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两者主从关系就发生了逆转。证券的价格不再是基于有主动投资的价格发现机制形成,而是基于增量资本规模来形成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股票被更多的ETF包含后,其交易受到指数影响大于个股自身基本面变化的影响,这使得愿意收集个股盈利信息的研究院减少,没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也更愿意跟随指数变化买卖ETF而不是个股,这会导致个股的交易成本增加和信息效率下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美国的ETF和指数型基金规模出现大幅度增加应该是从川普2016年当选之后开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苹果,亚马逊,微软开始了轮番冲击万亿市值的表演。已经很难界定这其中到底是主动价值选择成分多一些,还是由于ETF,指数基金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只看到遵从价值投资的巴老从2019年三季度就开始连续减仓第一重仓股苹果公司,到年初的时候手上已经握有接近1600亿美金。
被动型基金持仓个股的比例和个股市值规模直接挂钩。直观理解就是,个股涨了,ETF就必须买入更多的对应股票,个股跌了,就一定会卖出,也就是所谓的追涨杀跌。ETF这种助涨助跌的特性在市场行情向好的时候也就是一轮良性反馈,投资者看到指数涨了,去买ETF,这些ETF的新份额就在第一时间买入指数中的头部成分股助推股价,成分股涨了自然指数涨了,然后进入下一轮循环。
到了市场环境变差的时候,相对应的就是一轮恶性循环:指数下跌→投资者赎回→被动基金卖出成份股→股票价格下跌→美股指数下跌→更多投资者赎回→美股指数进一步破位下跌。
另外像美股市场的ETF被动型基金的持续繁荣不仅体现在规模上,也体现ETF的换手率上,逐年增加。以往相对主动型基金的低换手率优势逐渐丧失。指数长期繁荣吸引很多热衷短期交易的散户选择ETF,但一旦市场出现调整,这些人率先离场成为导火索,不仅加大市场波动性,也会造成螺旋式下跌。
这就是为什么美股这短短的两个星期会如此坚决地自由落体,ETF被动基金连续赎回造成了短期的流动性丧失。现在的流动性困境出现在买方市场,对美联储来讲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去买股票ETF,给ETF和基金公司注入流动性。当然这个手段可能会等到市场进一步拉警报时才会出来。
话说回来,ETF并不是没有优点,交易节税,投资策略简单这些都是,但他的特性决定了他的最大优点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在资本市场长期基金面宽松,企业盈利状况良好的情形下,ETF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在熊市环境中,ETF紧紧跟随指数的就成了劣势。而这时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可以适当降低股票仓位持有现金,无论是在美股市场还是在A股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偏股型的股票基金业绩超过指数的比例在熊市时比牛市时要更高。如果结合着A股自身牛短熊长的规律,从概率层面上讲到底应该持有偏股型基金获得更大还是持有ETF,指数型基金获得收益更大?
总的来说ETF,指数型基金的投资并不是买入并持有这么简单,需要辅之以深入的研究来做好长期战略配置和短期战术调整。ETF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则是利大于弊,盲目地只看ETF标签就轻易入场,容易遭其反噬。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