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是哪个电视台 ?

jijinwang
老派基金经理交流

一:军工基金经理哪个厉害

目前的一些军工主题基金 000596前海开源中证军工指数基金 161024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 163115申万菱信中证军工指数分级 000534长盛高端装备制造灵活配置 000535长盛航天海工装备灵活配置 202027南方高端装备混合。

二:投资经理和基金经理哪个厉害

基金公司主要就是代人理财,而投资银行主要是股票承销、财务顾问、并购交易等业务
2. 基金经理的年薪近百万...
3. 买基金,费用除了申购和赎回的手续费,还有托管费和管理费。但托管费和管理费都算在净值里面了,我们不用管它,计算时只扣申购和赎回手续费就好了。

三:工银瑞信基金经理哪个厉害

谢谢您的邀请!我来谈一下吧!我觉得5年的投资履历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还是比较短的。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一轮牛熊下来,至少8年以上。而一个基金经理要想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必须得经历一轮以上的,完整的牛熊经历。从A股的历史来看,1997-2006年算是一个牛熊周期;从2007年——2015年算是一个牛熊周期;从2016-至今,算是经历第三个牛熊周期。

从牛熊周期来看,也正符合公募基金的发展周期。题主所说的工银瑞信的赵蓓,目前已经经历了5年的投资履历了。我个人觉得,她的投资周期还不够,比较短,并不能说明什么。赵蓓从2016年2月起。就开始打理工银瑞信前沿医疗了,这只基金从2016年至今收益404%,已经堪称非常优秀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是赵蓓押注单一赛道,所做出的成绩,有一定的天时地利在,再加上她把握住了医疗这个朝阳的大赛道。所以,业绩非常好,这一点我不得不说她对医疗行业的把控,还是非常厉害的。

从反面来看,这种偏股型的押注单一赛道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那就是回撤幅度也大。行业都是有周期性的,即便是医疗赛道如此。只是医疗行业的周期性比较弱,不像其他的顺周期行业,钢铁,煤炭,等强周期性行业。中国目前正处于行业大变革的时代,政策提出了内循环经济,这就意味着,要大力发展国内的品牌企业,民族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所以,近两年,大消费,大健康,高科技等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这也是赵蓓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的前提条件。

投顾市场有句话叫“一年一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这种现象无论在任何市场都是存在的,原因,就是人性的弱点。你克服不了投资中的人性,就会被反向教育。就拿去年来说,是基金投资的大年,结果今年就被狠狠地教育了一通。这才是真实的市场。

所以说,短期的投资业绩并不能说明什么,还是得看长时间的持续性。我相信笑到最后的肯定是价值投资者。


四:投行和基金经理哪个好

最近老有人问:“我可以去投行吗?”

当得到一个并不完美的答案后,“那行研呢?”

当听得云里雾里后,“那我应该去投行还是行研?”

其实答案很简单,哪里合适去哪。

小编已经听了很多同学对未来职场生活的美好愿景,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更多了解下求职市场和金融行业,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做职业规划。

毕竟,岁月不饶人...浪费了机会,你可能会变成当初最讨厌的模样。

金融业现状

先看一个早些时候智联招聘和DT财经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2021最内卷行业》。

排名第二的金融业有三个特点:

事做不完

看天吃饭

来钱还慢

国内的金融就业环境,无论你是QS前50也好,是清北复交也好,还是央财上财人大。除去很个别的神人,就业的天花板大概就处在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联合),以及国内几大券商研究所中。其余海归毕业生常见的去处是银行、四大、二线咨询、互联网、快消、考编。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所谓的名校光环,与后期的就业实际相比,落差不可谓不大。

为什么金融行业竞争这么激烈?

996对于核心岗位的工作时长面前,算不上大菜。一天7、8个会很正常,天天空中飞人很正常。一个在做投资的省级国企的朋友,最近跟我说:没想到国企也是天天加班到9点,周日也上班。

薪资的价格背后的溢价,一部分是靠工作时长挣来的。

行情好的时候,财富自由触手可及;行情不好的时候,公司的裁员大刀霍霍就来了,可不管你做的模型有多牛逼,你过去一年谈了多少个客户。同时,年轻人依然从名校一批一批量产出厂,涌向金融圈,一边高强度工作,一边得保持高强度的输入-输出模式。

虽然卷,但魅力不减虽然这年头谁都自嘲一句金融民工,但是民工之间也暗含玄机,并且整体薪资水平也领先不少其他行业。整体来说,留学生去券商初级Analyst,从业2年后,动辄也是2-3W的月薪+年终bonus。即便是平均下来,国内券商的员工人均年薪突破了40W人民币。

收入不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抢萝卜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历贬值。

如果你盯上了金融核心岗位的核心工作,比如投研、投行、公募基金,PEVC、资管、量化、固收、风控、银行总行、一行两会等,这些头部金融机构的正规业务岗、利润中心,那你现在就可以去各大招聘网站扒出他们的JD,对学历的基本要求:“只面向海内外研究生”。

在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这些大型券商,硕士率更超过35%。

非核心岗位竞争没这么激烈,要求也不会很高,估计你也看不上...

投行和行研有哪些不同?

首先,你要分清楚,投行和行研日常干的是啥。

投行其实主要是趴项目,关在小黑屋里,视项目的进度做材料、解决问题、弄底稿啥的。大部分项目其实都有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在xx日之前我得做到什么进度。

所以其实大家是“相对心里有数”的,而且比如说IPO的前期,项目节奏就不是太快,项目的后期打反馈的话,时间节奏就会快很多,毕竟监管简单一个问题,可能你就要论证跑断腿。像并购项目普遍节奏会比IPO快,债券的节奏一般比股权的节奏要缓。

投行的工作压力,是来自于项目周期的时间节点,项目里面棘手问题的解决,跟公司内核、风控撕逼,跟其他中介机构撕逼的压力。前面是投行压力最大的地方么?不是的,在你前面入行的几年,非常大的压力是在短时间内高效、精准地完成手头的工作。

比如一个项目过几天要申报,在申报之前,审计、律所都可能会修改一些材料,但是投行会跟着改一堆堆的材料,而且不能有任何错误,包括里面的勾稽关系不能出现问题。但投行的这种压力,是阶段性的,不是每天都如此大的压力。

如果一个项目今年报不了,但你没啥项目做,其实还是比较悠闲的。你可以理解成投行工作压力的大,可能跟你们项目的周期、领导的风格、所遇到的客户跟合作的机构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员其实最主要的日常就是要写报告(但目前大部分是实习生牵头写报告),但报告分很多种,广义的研究报告,包括了:宏观策略报告、行业报告、公司研究、调研报告、重要事项点评、晨会、日报、周报、会议纪要等等。正式员工做比较多的工作的话是做各种路演、调研,和上市公司、买方、行业专家等的沟通,还有定期会做策略会啥的。

行研的工作压力大,对于不喜欢做投研的同学,那真的是持续性的。各种周报、日报、点评,参加各种活动,做各种路演,真的愁的心慌。行研的朋友,喜欢招一堆堆的实习生,遇到好用的实习生还好,遇到不好用的也是心累。但如果你喜欢行研,喜欢股票,那其实压力没那么大。

一句话总结:投行的偏项目、偏团队合作,行研偏研究、偏自我驱动。

投行和行研去哪个好?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当代青年评判一个好工作的标准,如果在这基础上实现个人抱负那就更好了。

“钱多”我们很难判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很复杂。

“事少”的话,对于刚刚毕业的同学,投行承做的压力是要比普通研究员要大的,投行的风格,会给每个人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万一出错了,你就要怎么怎么样。大家是严格控制出错,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背负着很多。研究员的话,虽然很多会直接给年轻研究员也要背佣金,但大部分还是要靠首席带,其实初步把自己的专业的东西做好就行。

不管怎么说,你的领导永远比你事多。等你成为领导了,事肯定也不会少。

“离家近”行研会相对友善一些,毕竟投行经常在天上。

各有千秋,具体要说哪个好,小编认为得看带你的人。领导其实最大程度上会决定你的工作的强度。有些领导时间安排节奏就不是太好,经常有的时候特别紧张加班熬夜,有的时候又事情不是太多,但有些领导相对就“有条理”很多。

像研究员也是如此,大部分首席对下属要求还是非常苛刻的,但也有一些其实不以新财富为首要目标,主要就做好自己的产业研究的大佬,相对来说他们对“顺存在感”就没那么高的要求。

相对而言,投行虽然要看情况而定,但相对“有规律”。行研则只要你想,研究永远没有尽头。

(部分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