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基金怎么样

jijinwang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这至今还是一个迷。
1896年,诺贝尔的遗嘱里,把他的遗产设立一个基金,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分成五份,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5个领域的奖项分别是:和平奖、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还有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现在怎还多出了一个经济学奖?其实经济学奖是从1969年起,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的,叫做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奖金不是从诺贝尔基金里出,每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相同数额的奖金,交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
然而,当年为什么诺贝尔没有把奖金分给数学领域呢?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传言说因为诺贝尔的一个恋人后来嫁给了一个数学家,所以诺贝尔一气之下,就没有设数学奖。这个是谣言,事实是诺贝尔公开的恋人中,却没有嫁给数学家的。
比较合理的推理是,当时数学的价值并没有得到重视。毕竟,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直接揭示客观事实,也没有像文学、和平那样的让人感同身受。后来数学成为自然科学必不可少的语言和逻辑推理证据,它的重要性才充分显示出来。至于以后有没有人增设这个奖项,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了。
诺贝尔卖了20年的炸药,一生获得355项发明专利,临终留下了330万克朗(瑞典币),约折合900多万美元。这笔钱相当于当年瑞典全国财政收入的17%。价值如果放大到现在的中国,相当于30000来亿,马云的个人资产如今是3000来亿,这差不多也有10个马云的资产了。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至今已有100来年,每年12月10日颁奖,其间只有二战时中断过三次,每年都坚持颁奖仪式,今年因新冠肺炎的影响,改为线上颁的形式。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伦琴获得的物理学奖。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巴基斯坦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201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才17岁。
最年长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莱昂尼德·赫维奇。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已是90岁高龄。
获得诺奖的亲兄弟只有唯一的一对;父子一起获得诺奖的有5对;一生中获得两次诺奖的有4人;有3个家庭夫妻双双获得诺奖。

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的家庭是居里家族。获得诺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人,至2019年止,共获得383项诺奖。
国内获得诺贝尔奖的有3人,他们分别是获得物理学奖的杨振宁,获得文学奖的莫言和获得生理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海外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有8人。他们是获得物理学奖的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锟;获得化学奖的是李远哲和钱永健和获得文学奖的高行健。

1、马拉拉现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笑话和骗局,顺从西方价值观你得奖不顺从,那你就会被以反人类罪全球追杀.欧美往往以此奖为借口把另一个主权国搞得国破家亡.所以此奖是最虚伪的一个奖..

谢谢邀请!

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最年轻得主。其世界影响力不言而喻。

17岁的巴基斯坦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Yousafzai)和印度著名反童工劳动的活动者凯拉什·沙提雅提(KailashSatyarthi)共同分享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时代》周刊在10月10的报道中写道,“直到两年前,15岁的马拉拉只是一名的和朋友一同搭乘校车的博客博主。那是2012年10月9日,当塔利班武装分子闯入马拉拉所乘坐的校车并向她的头部射击后,让她从一名网络名人变成了一个国际组织的象征。”

很难相信年纪17岁的她有如此成就——包括她从枪伤中恢复以及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但是其实马拉拉的故事早在她因被暗杀事件而举世闻名之前就开始了。

马拉拉1997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而她对于教育的热爱源于父母的鼓励。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Ziauddin)为男孩女孩们开设私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在巴基斯坦的性别歧视。

齐亚丁曾对英国《卫报》表示,“我的父亲教导了我的兄弟和我,但是他没有把我的姐妹送到学校去。”

“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当马拉拉出生的时候,齐亚丁以普什图族(Pashtun)女英雄的名字给她命名。他在一场有关他女儿的TED演讲上,他说道,“不要问我我做了什么,要问我没做什么。”

“我没有束缚她的翅膀。”

2012年,艾琳·贝克(ArynBaker)曾在《时代》周刊上写道,年幼的马拉拉会坐在他父亲的学校里为10岁孩子开设的课堂里。

“马拉拉父亲开设的学校里一位亲密的朋友和老师发现,当时两岁半的马拉拉坐在10岁孩子的课堂中。这位因为担心成为塔利班的目标而要求匿名的老师说,这个有着褐色大眼睛小女孩没说什么,但是‘她可以倾听,而且不觉得无聊’。”

“当她长大了,她总是班级里的第一名,老师认为,‘她是一个有着非凡能力的普通女孩。但是她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

2008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塔利班取得了斯瓦特地区(Swatregion)的控制权,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同年,有超过400所学校被关闭。齐亚丁把马拉拉带到了白沙瓦(Peshawar),就在那里,她发表了名为《塔利班为什么敢夺走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HowDaretheTalibanTakeAwayMyBasicRighttoEducation?)》的著名演讲。当时她才11岁。

2009年,马拉拉以GulMakai的笔名开始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写博客,讲述在塔利班控制之下的生活,以亲身经验批判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就在她开始写博客之后的没几天里,所有女校都被关闭了。

回顾她博客上的内容,似乎都是对不详的伏笔。

“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听到一个男人说‘我要杀了你’。”

“我加快了脚步,过了一会,我回头看了下这个男人是否还在跟着我。但是所幸的是他正在讲电话,他肯定是在威胁电话那一头的人。”——2009年1月3日。

2009年12月,齐亚丁正式公开了马拉拉的真名。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斯瓦特地区的塔利班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兼发言人曾在2012年对《时代》周刊表示,“我们不想杀她,因为我们知道这会使得我们在媒体上的名声变坏。但是没有别的选择。”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一所当地女子高中的校车奔驰在乡间小路上。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男人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你们中谁是马拉拉?”但是没人做声。马拉拉的同学ShaziaRamzan对《时代》记者表示,“我们什么都没说,但是我们一定是看她了,因为他枪击了她。”

而之后,她的故事已经被世人知道了。在她遭到枪击的9个月后,她在联合国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他们以为子弹将会让我们沉默,但他们失败了。那一沉默中响起了成千上万的声音。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够改变我的目标,阻止我的理想。”

“懦弱、恐惧与无助已经死亡。坚定、力量与勇气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