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APP怎么查看基金加权PE(雪球上怎么买基金)

jijinwang
段永平说:其实百分之八十几的人在股市上都是亏钱的,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然而很多做投资的人都认为自己不属于那80%。(一阵冷风刮过)另一个事实就是:“中国过去12年最大的受益者是买房子的老百姓,未来12年,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是权益类资产的持有者”,通俗讲就是股票,说这句话的人是投资圈第一网红——但斌。
 
众所周知,过去10年,美国股市持续高速增长。买了股票的美国家庭,回报是惊人的,但没参与的人,则财富缩水,社会阶层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和过去10年,没买一二线城市的房而错过的感觉,一毛一样啊)
这个难题摆在了众多小散面前:不入市,感觉财富增长和自己没关系;入市,自己水平有限、精力有限,怕被割韭菜;想找林园、但斌这样的高手帮自己打理,门槛又太高,没个100万人家都不理你。
有没有简单易行的办法,让手上这点小钱也能能跑赢通胀,并跑赢80%以上的市场参与者呢?答案是:有!定投指数基金。
 
很多人不知道:牛市时大部分股票是跑不赢指数的!在美国,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占比不超过三成,很多美国家庭都是选择直接投资指数基金。
 
股神巴菲特说“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另一位投资天才彼得•林奇也说过,大部分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会更好些。
 
指数基金的最佳投资方法就是定投,它非常适合钱少,但每个月都有工资收入的人参与股市。在《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本书中,有非常好的定投理念和操作方法,庖丁姐为您稍作分享:
 
1、基本操作手法:以周为单位,看到股市下跌就买入指数基金,上涨则少买或者不买,一旦帐户盈利达到100%就卖出市值的一半,留一半,并继续定投。概括来说就是“熊市建仓,长期定投,买跌不买涨,牛市卖出”。
 
2、不要波段操作:短期的投注或者是下跌离开市场,想着将来再回来,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策略。连股神林园都说:高抛低吸我是做不到的,你能做到就是神仙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傻傻的拿着。
 
3、定投的实质:就是从靠人**变成靠资本**;从出卖体力的短期的钱变成有时间复利的长期的钱;它能帮你抵抗通货膨胀,应对延迟退休,甚至可以远超你的工资收入。
 
4、定投策略:选择长期收益优秀的策略加权指数基金和优秀行业指数基金;定期不定额。在微笑曲线的左侧买入,越跌越买。
 
哪些指数基金适合定投?哪些行业指数在未来会有高成长性?牛市和熊市怎么做组合搭配?怎么判断买卖时机?在这本《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中都有详细指导。
 
作者:“钉大”(银行螺丝钉)在雪球拥有十几万粉丝。这本书,是雪球基金类图书中销量最高的一本,常年位居亚马逊基金类最畅销图书第一名。据2016年问卷调查,其粉丝中坚持定投指数基金的投资者,96%是盈利的;2017年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98%。想要搭上中国股市高速增长列车的工薪族,推荐一读!

1、如何定投指数基金?

在银行、基金公司、第三方代销平台等机构的宣传普及之下,基金定投已经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投资手段。一方面,定投为普通工薪阶层提供了分散风险、规避择时、平均成本的理财方式,定期从工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增值,也可以为未来子女教育等使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每期投入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保证了基金公司每期申购费、管理费等稳定收入以及银行、代销平台等机构的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收入。这便是基金定投在近些年被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易形成多方获益的局面。

但是,普通投资者所接触到的基金定投策略局限性较大,很大程度上被囿于各类APP上提供的屈指可数的方法,且这些方法很多都隐去了卖出条件的设置,给投资者的整体收益造成不利影响(毕竟基金公司都希望投资者只买不卖,基金规模的增加会给这类公司带来体量巨大的管理费收入)。因此,本系列文章着眼于搭建基金定投策略体系、策略梳理与回测检验等,供投资者交流学习。本系列(一)主要涉及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和价值平均策略,以及两者的回测检验。

(一)币值成本平均策略

币值成本平均策略是最普遍的一种定投方法,即每周或每月定期定额投入资金购买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例如,每月15日左右(节假日递延至下一个工作日)投入1000元购买某基金产品,以此类推。该部分以沪深300(波动较小)和创业板(波动较大)为例进行月度数据回测,投资时点均设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每期额定投入1000元,且忽略交易费率的影响;其中,沪深300始于2005年1月1日,而创业板始于2010年6月1日。回测结果如图1和图2,其中,期初投入负值表示资金净流出而正值表示资金净流入:

可以明显看出,币值成本平均策略有如下缺陷:(1)当收益较高时未设置止盈标准,致使市场单边下跌时亏损更高;(2)后期同样1000元投入对定投项目整体份额的贡献越来越低,即边际贡献率递减,也就是常说的“定投钝化”,造成期末净额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3)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定投项目整体成本会不断抬高,与定投初衷相违背。

(二)价值平均策略

价值平均策略来源于美国学者迈克尔·埃德尔森(哈佛商学院教授,曾任美国纳斯达克首席经济学家)于1988年8月在《全美个人投资者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价值平均策略:一种财富积累的新方法》,是一种比币值成本平均策略更有效的公式化投资策略。其主要规则为:每期使投资者定投项目增加相同金额;例如,第一个月投资1000元,若第二个月增值至1200元则该月仅投资800元,而若第二个月降至800元则该月需投资1200元。该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于逢低多买,且具备相对稳健的止盈策略和容错率,完全符合巴菲特所言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一准则,同时也规避了币值成本平均策略的一些缺陷。该部分依旧以沪深300和创业板为例进行月度数据回测,投资时点均设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定投项目净额每月恒定增加1000元,回测结果如图3和图4:

可以看出,价值平均策略的期末净额增长较币值成本平均策略更为稳健,是预期未来支出的首选投资方法。举例而言,一对夫妇可以从子女诞生日起开始按照价值平均策略投资理财产品,每月项目净额恒定增加800元;到18岁时项目净额达到17.28万,完全够支付国内高等教育开销,且18年中项目投入现金流完全有可能转正,即未有初始投入而获得17.28万的期末项目净额(这一点在第二部分长期投资比较中论述)。市场上普遍认为价值平均策略的最大缺陷在于后期资金管理难度较大,因为随着项目期末净额的增长,同比例的下跌会要求更多资金投入;但本文持相反观点,因为较大的期末项目净额要求更长的投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必然会有因市场上涨而导致的现金流净流入(市场上涨导致该月项目期末净额超过项目该月本该持有的金额而卖出超过部分),而且市场大跌前大概率会有大幅上涨,定投项目会因上涨必然获得充足的现金储备,几乎可以覆盖市场大跌时的投入。

(一)整体比较

为进行定投策略比较,本部分选取波动较小的沪深300指数(2005年1月1日—2020年3月27日)和波动较大的创业板指数(2010年6月1日—2020年3月27日)分别进行回测结果分析,见表1:

从累计投入看,价值平均策略由于定期不定额投入的调整使得累计投入远小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从累计盈利看,价值平均策略以更小的累计投入获得更高的累计盈利;从累计收益率情况看,价值平均策略在两种指数回测中均超过币值成本平均策略100%左右,且波动较大的创业板定投收益率在较短期限内(不足10年)已然达到沪深300长达15年的投资收益率;从资金风险(累计投入占账户结余的比重)看,价值平均策略的资金风险亦明显低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另一方面,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出两种策略的内含报酬率,并与对应指数收益率进行比较发现:价值平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均超过对应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而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在定投沪深300时的年化收益率却远低于沪深300原本的年化值。基于此,初步认为价值平均策略的定投方法好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但是出于对论证严谨性的考虑,下面分别选取短期(一年)和长期(五年)两种情况进行多轮多角度的回测检验,以印证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状况下价值平均策略的有效性。

(二)短期投资比较

针对沪深300指数以各年为回测区间进行短期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从累计收益率角度看,价值平均策略在2005年至2019年的15年中均完胜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各年平均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3.6%;从货币时间价值出发计算两个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价值平均策略在15年中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12次,其中跑输的三年中平均年化收益率差额为-4.94%,而跑赢的12年中平均年化收益率差额为5.41%,存在明显超额回报;若将价值平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与沪深300年化值比较,发现15年中跑赢9次,跑输的6次均发生在指数的单边牛市或单边熊市中,如2007年单边牛市和2011年单边熊市中。

以各年为时间区间回测或许存在指数的月度或季度效应,影响回测结果,因此针对创业板指数取时间区间为上年6月份至本年5月底(但2020年截止至3月27日),回测结果见表3:从累计收益率角度看,价值平均策略在10个时间区间中均完胜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各年平均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11.52%(以2014年6月-2015年5月尤甚);从货币时间价值出发计算两个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价值平均策略在10个时间区间中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7次;若将价值平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与创业板年化值比较,发现10个时间区间中跑赢6次。

因此,短期而言价值平均策略在累计收益率方面远好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这亦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若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价值平均策略相较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在短期内亦存在优势,只是不如累计收益率指标明显,但短期内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者依旧少数。

(三)长期投资比较

该部分针对沪深300指数以5年为一个回测区间进行长期分析,检验结果见表4:从累计收益率指标看,价值平均策略在11个时间区间中均完胜币值成本平均策略,各区间平均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37.16%;从货币时间价值出发计算两个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价值平均策略在11个时间区间中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10次,从概率角度而言好于短期投资,其中跑输的样本区间年化收益率差额为-0.31%,而跑赢的10个区间中平均年化收益率差额为4.5%,存在明显超额回报;若将价值平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与对应区间沪深300年化值比较,发现11次中跑赢7次,跑输的4次均发生在定投初始于牛市行情中,增加了定投的各期成本,拉低了年化收益,但这是各类定投策略的缺陷所在,并不局限于价值平均策略。因此,定投初始时机的选取若满足“微笑曲线”则显得较为有利,即定投初始时机应选于市场震荡或走低的行情。

在长期回测中对创业板时间区间的选取为相隔5年的年中,检验结果见表5:从累计收益率指标看,价值平均策略在6个时间区间中均完胜币值成本平均策略,且在2010年6月-2015年5月底的回测区间中,价值平均策略累计投入已经转正,即初始投入金额已经全部收回且有余,账户结余全部为投资盈利所得(这解释了第一部分“一对夫妇”的例子),而剩余5个区间也平均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67.51%;从货币时间价值出发计算两个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价值平均策略在6个时间区间中跑赢币值成本平均策略5次,从概率角度而言亦好于短期投资;若将价值平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与对应区间创业板年化值比较,发现6次中跑赢4次,跑输的2次原因与沪深300中相同,均是定投初始于指数的牛市行情中,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长期而言价值平均策略在累计收益率方面也远好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且较短期存在更为明显的超额回报;若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而言价值平均策略亦存在优势,且从概率角度看比短期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两种基本的基金定投策略中价值平均策略远好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不仅累计收益率更高,而且期末净额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相对更小,很好的解决了基金定投过程中“何时卖,卖多少”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备注:在基金定投策略系列(二)中将研究基于币值成本平均策略的拓展策略,而本系列(三)将基于价值平均策略分析对应的拓展策略。暂且挖这两个坑!

指数定投必须使用闲置资金,即使亏损的情况下也不影响生活。现在支付宝上有蚂蚁财富可以智能定投,指数下跌的时候可以多买进,指数上涨的时候少买进,这样省心省力,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2、PE(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市盈率,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PE

PE全称是Price earning ratio,公式是: PE=股价÷每股盈余每股盈余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公司税后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一般要扣除优先股股利

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一头雾水,我们用奶牛来讲市盈率,我们把每1股的股票当做一头奶牛。那么这个奶牛每年会产奶:

1、有的奶牛产的多,有的奶牛产的少。

2、有的奶牛连年产量变化小,比较稳定。

3、有的奶牛经常变化,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产量。

好了问题来了,这些奶牛到底卖多少钱合适?答案是跟一年的产奶量相关。市场给了我们不同答案:不同产奶情况的奶牛价格不同。

有一类奶牛叫做价值奶牛他们的特点就是产奶量稳定,这种奶牛的价格也比较稳,一般奶牛卖的价钱是一年产奶量的15倍左右。比如某价值奶牛一年产1桶奶,可能差不多15桶奶就可以买到这头奶牛,然后这头奶牛每年给你产差不多一桶奶,还有可能有一些稳定增长。

还有一类奶牛叫做成长奶牛他们的特点就是产奶量不稳定,而且从过去数据看,还增长挺多。这种奶牛价格差异就很大,有的要卖年产奶量的30倍,有的要卖60倍甚至更高等等。他们为什么这么贵呢,我们举个例子,某成长奶牛,过去经验表明该奶牛每年产奶量翻倍,涨得惊人。前年只产了1桶奶,去年产了2桶奶,今年半年就产了2桶奶,估计全年可能有4桶奶。那么你要用多少桶奶买这个奶牛呢?

市场答案有可能是200桶奶。买这个奶牛,要200桶奶哦!200÷4=50倍,如果这个奶牛发育完毕,每年只稳定产4桶内,需要50年才回本呢,但是如果这个奶牛还在发育,今年真的产了4桶奶,明年产了8桶奶,后年16桶,第四年32桶,第五年64桶,第六年128桶,等等,4+8+16+32+64+128=252,第六年回本还赚了52桶奶,之后就要愁怎么卖奶啦。

这里,奶牛就是股票,产奶量就是每股盈余,买奶牛的价格就是股价,股价除以每股盈余,也就是奶牛价格除以产奶量的倍数就是PE,市盈率

所以怎么比较奶牛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看看买的价格除以产奶量就知道了。一般来说,成长奶牛因为成长性高,可能有机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产量,人们愿意以更贵的价格买他们,而价值型奶牛确定性更强,人们愿意以更便宜的价格持有

PE全称是Price earning ratio,公式是: PE=股价÷每股盈余

每股盈余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公司税后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一般要扣除优先股股利。当一家公司的净利润越大时,PE反而是越小的。

直观来解释的话,就是人们为了获得1块钱的净利润,需要付出的成本。

比如说一家公司此刻的PE是10,意思是人们为了这家公司1块钱的净利润,愿意现在付出10块钱。

1块钱的净利润就是1块钱的净利润,在哪家公司都是相同的,那自然付出的钱越少越是划算的。5块钱能买到干嘛要出10块钱呢?

所以很多人在分析的时候,会把低PE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PE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静态PE,这种现在用得很少了。股价/年底的每股收益

第二:动态PE,股价/每个季度的每股收益。这算是对于周期性季节性行业的一个调整。

第三:12个月滚动PE,就是股价/每个月的每股收益,要更加准确。

前面说了PE是和净利润相关的,也就是和企业的当前盈利相关的,但是股票投资有一个朴素但是深刻的真理,那就是要选择有成长性的公司。

何为成长性?就是现在可能并不怎么优秀,但是未来一定会赚大钱。

毕竟一家停滞不前的企业是远远赶不上一家具有巨大成长性的公司的。这也就解释了,刚才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200-300块钱购买1块钱创业板公司的净利润,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企业未来一定有爆发性的增长!

这就是价值投资,你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未前能否有爆发性增长取决于你的认知,优秀公司估值都存在泡沫,投资就是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