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怎么看pe和pb(怎么看基金的pe百分位)

jijinwang
这段时间一直给大家普及估值的概念,这是你们掌握基金择时的必要知识,一定要掌握。细心的伙伴已经问我说:“Jeff,我看估值有两个指标,PE和PB,PB怎么看?”安排!今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PB(市净率)。PE和PB适用的赛道不同,两个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加分。
PB给大家翻译一下:大家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总有这类人,天天装B,晒车子房子,看起来表面光鲜,财大气粗,但其实是打脸充胖子,车是贷款的,房子是租的[呲牙]。。。话糙理不糙,咱们投的公司里也有这样的,表面风光无限,但其实负债累累。通过市净率计算,就可以把这类公司筛出来,挤挤水分,真正看他的资产减去负债,剩下多少含金量。
所以看市净率特别适合那些重资产的行业,比如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券商,房地产等。再比如重投入行业:机械、制造、汽车、能源、工程等。
用PB估值的方法,依然适合那些有成长性的赛道,只是行业有所区分,上面总结的领域如果你基金有投,记得看一下他们的PB估值。如果现在的水平是正常或低估,那他们就是有投资潜力,再结合历史回测,你就可以大概知道持有一年能收获的成绩。
大家一定牢记,PB运用不能死板,不能只看PB到达合理区间就配,一定也要看未来这个赛道的业绩增长水平。有些衰退行业和个股,没有增长,甚至还亏得一塌糊涂,虽说破净,但其实迎接你的,是巨大的价值陷阱。

1、怎么判断一支基金在高位或者低位?

两种方法教你方便看基金在高位还是低位

一:可以用估值表来看

绿色:估值较低,有投资价值

黄色:估值正常,可以观望

红色:估值较高,谨慎投资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第二种:点支付宝—理财—基金—指数红绿灯

第二步:点开指数红绿灯,点设置,

第三步:划过去估值推送,你下次就能看到一些低估值基金了。

方法很多,希望对你看指数高位还是低位有所帮助😜

很高兴能够回答友友这个问题。

买基金,首先一定要判断一只基金的价值。如果价值不大了或者行情不看好,肯定不建议买,对吧?

如何判断一只基金处于高位还是低位 ?

首先要从大势来作为基准,再计算基金持有股票、债券和现金的实际价值,再分析持有股票的潜力和热点,来综合分析是处于高位还是低位。

基金买在高位还是低位 ?

可根据估值来判断,如市盈率,市净率,盈利收益率,股息率等指标判断。

还有通过不同时期的均线可以判断出基金是出于高位还是低位,时间越长越可以判断出均线的真实性。

注:并不是单纯只根据曲线图来判断高低。

如何通过估值挑选基金呢

  • 判断盈利收益率

1.当盈利收益率大于10%时,认为指数基金低估,当其小于6.4%时认为高估。

2.指数特点:盈利稳定

适用范围:大盘股如上证50、H股指数、300价值、红利指数、基本面指数等。

  • 判断市盈率和股息率

1.当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处于历史高位时,即可认为低估,反之高估

2.指数特点:盈利增长性强

适用范围: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消费、医药、养老指数等

  • 市净率

1.当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时,即可认为低估,反之高估。

判断基金在高位还是低位,最详细的步骤供您参考

第一步:看清基金类型

先看是主动还是被动,从基金的投资目标就能看出来,投资目标是跟踪某个指数的,就是被动基金,投资目标是实现净值/收益增长的,就是主动基金;

然后看基金类型:偏股型、偏债型、混合型等等

第二步:看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就是基金的资产配置了,一般基金都会按照业绩比较基准做好配置。

例如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80%+中证全债指数20%,意思就是80%的大/中盘股+20%的债券/央票。

业绩比较基准中往往还有恒生指数权重呢,意思则是加配了港股。

业绩比较基准如果是行业指数,例如半导体行业、医疗行业等等,则基金往往只会配置这个行业的股票。以及少量债券,通常是90%股票+10%债。

第三步:分类型看估值

估值常用的指标比如什么PE啊,ROE,PEG这些。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投资于行业指数行基金这么看估值:

传统行业看PE(TTM)就是滚动市盈率,比如银行、保险、酿酒、食品饮料等等。这些行业的业绩相对新型行业稳定。

周期性行业看PE(动):比如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稀土等。动态市盈率可以参照历史10年高低位置做参照,高低线为15%。高于10年历史的15%,逐步减仓卖出,低于历史的15%逐步加仓买入。位于中位数下方也可加仓买入。

高成长性行业看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率(PEG),和现金流贴(CDF)现:如芯片、锂电等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成长行业往往能获得高溢价,估值一定是和成长性相匹配的。用传统的市盈率方法看局限性非常大。

(这里说明一下,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估值范围可以参考,你可以想象一下投资于行业指数的基金基本上90%都是本行业的股票,基本上也就当成行业指数来看了)

其次,投资于综合指数的基金,同样适用于动态市盈率估值法。

比如投资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还是以历史10年的估值水平的15%看估值高低。(详细内容可参考我的第一个视频)

综合指数增强类的基金(沪深300增强、上证指数增强等。),估值方法也可以按照综合指数类来看。

关于被动型基金。就看跟踪的哪个指数了,我们的分析也就分析分析指数就好。(参考上面对各类型的估值)

比较困难的估值,就是主动管理型的基金。

这里告诉大家,这种基金不需要看基金持仓的估值情况,原因在于能看到基金披露出的信息已经是上个季度的事情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也只有等到下个季度才看的到。

这里是这篇文章的精髓,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估值情况不要看基金本身的持仓。要看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合计比较基准的估值水平。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有被动持仓65%的要求,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无论如何都会有半仓以上的仓位。所以市场下跌也会跌,市场上涨也会涨。如果基金经理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中证全债指数,这类基金直接看沪深300估值就好。不用看别的。

其次就是大家可以关注基金经理的选股风格,偏向大盘龙头还是二线龙头?偏向业绩成长还是偏向稳定防守。有一定持股倾向性的基金经理就多几个估值参考。比如喜欢创业板龙头的寂静经理,估值参考创业板50指数的历史10年估值。(创业板50指数剔除温氏股份后科技属性更明显,可以参考。)喜欢均衡配置的参考沪深300,喜欢大盘股参考上证50等等。

我是狮子滚雪球,私募基金经理。每日分享基金,股票投资技巧。欢迎关注交流!

2、怎么判断基金是在最底部?

行情走过回头看才能准确的说出哪里是底部。别想着预测底部然后抄底了,这不但不聪明,还很危险。

如果确定选择基金投资,就老老实实的基金定投,摊低成本吧。最多加点策略,越跌越买,达到预期收益,或者基金被高估时就卖出。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预测底部买入,收益还不如简单的定投。因为预测底部和猜大小没有多大的分别,甚至猜错的时候还会更多一些。

简单的定投起码你有一套投资的逻辑和纪律,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个人主观情绪的影响。

基金新人们总有这样的幻想:我在基金最底部买入基金,在最顶部卖出,这样操作几次,我不就发财了?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白日做梦!

01 “敬畏市场”是基金投资的第一步。

权益类基金的单位净值是与股市密切相关的,而股市千变万化,如何能够准确判断“最底部”?

大多数人对于市场的判断都是“马后炮”,行情已经结束,我们拿着成型的指数曲线,说,这里是大牛市,这一段是熊市,然而,身处其中,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后市?

举个例子,人人都知道2015年A股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但是当年,有几个人从这波行情中赚到钱?又有几个人躲过了牛市之后的大跌?甚至,有几个人敢于在大跌之后,抄底买入,抓住“最底部”?


人性都是又贪婪又恐惧的,牛市来时,大家6000点看1万点;熊市来时,3000点还有人认为会跌到1000点。

一方面,我们个人很难保持绝对理性,能够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的人凤毛麟角,股神只有一个;另一方面,市场被大众情绪左右,哪怕你一个人理性,同样没用,这也是老话说“别在市场下跌时接刀子”的原因,大众恐慌可能诱发踩踏效应。


所以,如何判断基金的“最底部”是一个伪命题,是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狂妄,也是对于市场的不尊重!

02 无法判断“最底部”,但是可以判断市场的“大趋势”。

市场的“最底部”无从判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闭着眼睛买基金”。相反,作为投资者,我们无需追求绝对底部,只要能够找到相对低位、长期持有基金即可获得不错的收益。

  • 第一,指数型基金可以参考市场市盈率和市净率。统计指数所有历史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数据,我们能够把指数目前的市盈率(市净率)与其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当前股指在历史数据中所处的位置。

低于40%说明指数目前较为低估,低于20%说明显著低估;相反,高于60%为较为高估,高于80%为显著高估。

操作层面则比较简单,指数进入高估区间,说明泡沫变大,投资风险增加,此时该卖出基金;反之,市场估值低,风险小,可以逐步买入。


  • 第二,有明确主题的基金可以参照相应指数。除了指数型基金之外,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也可以参考相应的指数,例如,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基金,可以参考消费主题的指数----中证消费,以该指数判断基金的高低,进而决定买入或者卖出。

综上,“判断基金是否在最底部”很难做到,甚至可以说是情绪陷阱,对于投资者,只要能够抓住大势,长期持有基金即可盈利,无需追求“赚到爆”。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基金是随着股票的上涨下跌,而上下浮动的,特别是股票基金。所以要判断一个基金的底部,要结合股票是否落到了底部。离开股票大盘走势,是无法判断基金是否到达底部的。

3、对于股票,感觉各行业的PE、PB高低有差异,如何合理估值?

根据已有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判断,经过一定的加工,获得一个有参考意义的价格,这个过程就是估值。

无论什么估值公式,估值模型,估值体系。最后都是要落在自己对于企业的经营的主观判断上,关键的估值指标都是需要人去拍脑门给出一个值的。这必须建立在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实质和这个生意的特性。

举个例子,题主说各行业的PE、PB高低各有差异。为什么白酒可以给25-30倍,酱油可以给60-70倍,创新药可以给50-60倍,而银行只能给8倍,科技股可以给50倍?

一个公司应该给多少倍,背后有很严谨的推导逻辑,无论是绝对估值法还是相对估值法,它和未来的利润增速、分红率、ROE、折现率有关系,这几个参数决定了它合理的估值倍数。因为每个人对企业经营的理解不同,导致对这几个参数的理解也不同,最终导致算出来的估值倍数千差万别,千差万别的结果又在股市中汇聚成了企业当前的估值,这是估值的艺术所在。

正如李杰的《股市进阶之道》在15章的‘估值的本质指向‘写到

估值的艺术性集中反映在,不同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决定选取什么样的指标组合并且妥当地分配这些指标在决策中的权重。

总之:一只股票多少倍估值合理,离不开对公司经营和行业态势有深刻的理解

Pe和pb两个东西都具有非常强烈的伪装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都不推崇用这两个东西去判别股票的价值。

研究员之所以能够取得比普通投资人更高的收益,非常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调研过程当中能够了解企业未来的一个走向。

这就比如你掌握的pe和Pb内容在当时都是一个静态值。但问题在于你如何能够确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比如今年这只股票的pe是40倍。如果这家公司在明年净利润有100%的提升,那么他很快的就达到了20倍。因此表面上你看到了这支股票的市盈率非常的高,但是其实它的成长性才是这支股票被人关注的重点。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科技型股票的pe都非常高。相比较一些消费属性的股票。带有周期性的科技股,当盈利周期向上走的时候,他的爆发力非常之强。

相比较于光看pe和pb的这种方式。我更喜欢用另外一个指标来测算。这个值叫做历史平均市盈率。这个指标对于蓝筹股尤其的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