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这个问题说出了很多基民的心声:市场上的融资手段那么多,如果基金经理真能稳定赚到钱,为什么不直接通过融资来赚更多的钱,而要帮我们管钱呢?
我们分两部分来回答:
第一,通过融资来赚更多的钱,可行吗?
第二,基金经理为什么要帮别人管钱?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基金经理通过融资来赚更多的钱,其实并不可行。多数人只看到融资能放大收益,却忽然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大盘下跌时,融资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关于融资的风险,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可能最有发言权,格雷厄姆曾经在1928年的美股牛市中大赚一笔,不过在牛市泡沫破灭后,急于翻本的格雷厄姆选择融资,加了杠杆抄底股市。
结果在1929~1932年间,格雷厄姆管理的联合账户亏损了70%多,自己也差点破产。格雷厄姆在回忆录中说,“这么多的亲戚好友把他们的财富托付给我,现在他们都和我一样痛苦不堪。你们可以理解我当时那种沮丧和近乎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差点让我走上了绝路。”
现在,大家都只记住了格雷厄姆说的金句,“牛市是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其实那次经历还有一个特殊的教训,就是投资中很少有100%确定的事情,千万不能随便融资和加杠杆。
我们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有稳定赚钱能力的基金经理为什么还要帮别人管钱?
首先呢,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帮人管钱,获得财务杠杆,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大白话就是通过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赚更多的钱。
比如股神巴菲特,巴菲特其实也是帮别人管钱才赚到的第一桶金,1956年,巴菲特的第一只合伙基金成立,出资的都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巴菲特在《滚雪球》中提到,“事实上,我通过管理合伙人基金获得了财富杠杆,我以智力和能力入股,而不是资金入股”。
通过合伙基金的财富杠杆,再加上出色的业绩,巴菲特快速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赚足了钱和名声,这也给了巴菲特在1969年解散合伙基金,自己出去单干的底气。
其次,还有一些不为名,不为利,还在继续替别人管钱的基金经理,可能真是对投资的“热爱”。比如睿远基金的傅鹏博、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等等,这些明星基金经理早已用多年的历史业绩,证明了自己稳定赚钱的能力,但同时也一直克制自己的管理规模,不去追逐短期利益。
比如今年市场行情好,基金爆款频出,但傅鹏博管理的基金却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之名,早早闭门谢客。而朱少醒更是十几年如一日地管理富国天惠,15年上涨近20倍,年化收益20%,在这个百亿基金经理遍地走的时代,在基民心中“号召力”很强的他,也从来不急着通过新基金来扩张自己的规模。
当然,基金经理替别人管钱的理由还很多,作为基民,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关注我们@好买商学院
1、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首先,基金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比较常见的公募基金公司,另外一种是私募基金公司。
一、公募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公司的盈利点一般是来自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支付给第三方存托机构,一般是银行或是券商),但,公募基金公司一般不参与基金收益的分成。
目前,公募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基金管理费。此项收入一般会占到基金公司经营总收入的80%~95%。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热衷于发行新基金和持续营销老基金的真正原因了。
二、私募基金公司
私募基金公司的盈利点一般来源于认购费、管理费、收益分成这三个方面。
认购费:一般情况下,比较稀缺或是比较投资标的比较好的私募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会要求投资者支付占投资总金额1%到2%左右的认购费。
管理费:这部分是基金管理人日常的固定收入,其收费方式大部分一般是按年计提的,但有的基金公司也会按3到5年一次性计提。
收益分成:这部分是私募类基金公司最大头的收入来源,一般会占到基金收益的20%到50%左右的比例,有的是按是超额收益部分计提,有的是按达到某一收益门槛之后计提。
2、让基金经理管钱是否比自己炒股更好?
基金经理的操作再抠脚,也是985,211名牌大学系统性学习熏陶出来的,决策流程相对科学,并且具备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他们解读任何的资讯也至少比你更加全面和完整。也不是说基金经理就不会亏钱,人类总是狂妄自大的,有时候也非常的主观,也会经受不住市场考验的。再说交易也是反人性的,赚钱的欲望和亏钱的恐惧基金经理和你是一样的,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他交易分析一百次比你正确的概率多太多,所以他们管钱比你靠谱的多。
如果你对市场敏感、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可以选择自己炒股。
社会的发展,来自分工的细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概率来讲是没错的!
炒股不单是选择投资标的,还有择时的选择。何时入重要,什么时候退出更重要。炒股不但是术、技的博弈,更多是势和道的抉择!因此好的基金经理肯定比自己炒股会好很多。选择好的基金经理,从历史投资成绩是一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也可以从自己看好的股票着手,看看重仓的基金,进而选择自己投资理念相同的基金经理。
理念相同,专业管理,才会有意外之喜!
未必。买第一份基金时被狠狠地锤了一记,从此只买定投,再也不直接买基金了。
那时基金刚兴起,买基金还要抽签,像现在打新股一样,还得要先存钱,再按份额抽签。我筹集了20万元来打基金,这个基金据称是做港股的,中了8万元。可没到2年,一分钱也没分红,却亏掉3万元。急怒之下,割肉赎回,硬生生地亏了3万元。此后该基金一个劲地发短信,又建立了某某新品种,希望认购云云,气得直接黑掉了它。
从此认准定投,不直接一笔买基金,反正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且是每月1000、1500元的定投,不伤筋动骨。上个月有一只基金已盈利5万余元,便赎回了相应的份额,收回了50900元的投资,既弥补了那3万元的第一笔损失,还留下了继续增值的种子。7月份其中一个基金又涨了2角多,又增值不少,待到理想的心理价位后便一笔出掉,真正的积小钱为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