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长城
*ST长城今天继续跌停,收报0.65元,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一元,就算剩下的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无法回到面值以上,成为今年第二只触及面值退市的公司。
同时也是新年的第四家退市股!之前还有*ST天夏、*ST航通与营口港。其中营口港是与大连港合并而主动退市的。
长城影视是A股的影视借壳第一股,前身为江苏宏宝。在2013年开启的TMT行情中,长城影视是只不折不扣的大牛股。
在那个时间段借壳的还有视觉中国、南极电商等,在渡过最初的蜜月期后,都不约而同地陷入困境!
2、东方时尚
一家驾校起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服装或者化妆品公司。
最近几天行情尚可,但还是不断地出现闪崩股。东方时尚已经三连板跌停,其中第一个是正常的跌停板,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第二个一字跌停开盘,曾经撬板形成倒T字板;第三个直接一字跌停板。
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层面并没有特别的消息,只能用资金链断裂或者杀猪盘来解释了。
三季报显示,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华能信托·元和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428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7.279%,为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信托计划与员工持股计划一向与高杠杆联系在一起,看样子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更大!
3、美好置业
美好置业堪称东方时尚的难兄难弟,同样三连板跌停;并且特点几乎一致,正常跌停板+倒T字+一字。
比较吊诡的是,这几天房地产股走势强劲!同样低价的南国置业五连板涨停,嘉凯城三连板涨停。
美好置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到没什么信托计划,但有汇金与证金这两支国家队,以及北上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4、贵州茅台
股王最近人红是非多!先是澄清了病例未到茅台酒厂,然后是持股最多的全单只基金——美国资本集团旗下欧洲亚太成长基金(Europacific GrowthFund)减持套了7.2亿元。
然而最大的利空来自于头号粉丝——但斌的体检,医生建议其不能喝酒了。
尽管如此,茅台也只是跌了2%+!不过由于巨大的权重,对于指数的影响不可小觑。
5、供销大集
供销大集集海南自贸港+农村电商+地摊经济+免税店等多重题材于一身而被游资爆炒,上半年股价从1.9涨到了6.09,涨幅达三倍以上。
游资来得快,去得也快!供销大集也不能免俗,经过半年的绵绵阴跌,最低跌至2.16,几乎回到了原点。
今天供销大集与省广集团、星期六等这些过气网红好像约好,同时涨停了!
6、ST金刚
豫金刚石是监管部门新年公布退市新规时顺带树立的典型,一周内股价就被腰斩!
然而游资并未全身而退,今天的20cm涨停就是为了自救而作的负隅顽抗。
时代周报记者:宁鹏
8月13日,7月初停牌至今的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以下简称“嘉实元和”)发布公告称,该基金合同终止,即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嘉实元和不仅是首只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募基金,还是行业有史以来唯一一只投资非上市股权的公募产品,如今却等来了它的清盘。
8月16日,有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嘉实元和之后,或许再无来者。
公募直投前世今生
嘉实基金发布的嘉实元和清盘公告显示,嘉实元和所持有的目标公司权益现已全部变现。
相比其发行时的热闹,嘉实元和的退出稍显落寞。嘉实元和发售规模上限为100亿元,采取券商包销模式发售。2014年9月23日,嘉实元和发行,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约为181.73亿元,超过规定的募集上限,按55.27%的比例进行配售。
彼时,嘉实元和被当成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一项重大创新,不只是因为它是历史上首只参与股权投资的公募基金。随着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到2015年全部到期,它还是上交所时隔12年迎来的首只新封基。
2015年3月16日,嘉实元和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作为一只特批的创新公募基金,嘉实元和在投资方面实现多项突破。首先,是在投资范围上的突破;其次,嘉实元和基金突破了以往基金投资单一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10%的限制,其持有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的资产比例高达50%。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嘉实元和的发行不仅是混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更堪称公募基金走得最远的一次尝试。此后不乏基金公司参与混改,譬如,2017年兴全基金旗下专户参与中联通的混改,通过定增的方式认购了1.02亿股,但二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兴全基金均是现有规则下的常规操作,但嘉实元和突破了公募基金已有的边界。
即便是投资门槛,嘉实元和也与众不同。考虑到股权投资者的风险承受特征,基于销售适用性原则,该产品的投资门槛定于10万元,远高于普通公募基金产品,低于专户的投资门槛。
“嘉实元和的出现,意味着公募可以深度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对于公募基金公司的角色转变有深刻意义。”上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前公募的定位无非是在二级市场赚点差价,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小,而嘉实元和的出现意味着公募脱离单纯财务投资者角色的可能性。
中石化销售上市一波三折
嘉实元和的命运,自成立起即与中石化销售公司绑定在一起。根据基金契约,嘉实元和参与中石化增值项目的权重不高于基金资产的 50%,剩余资产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中石化的混改被称为“央企混改第一单”,嘉实元和是唯一一只以公募形式参与中石化混改的产品。中石化于2014年2月启动油品销售业务改革重组工作,彼时,有卖方研报认为,这次注资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和整体运营 效率,其政治、经济红利和公司非油品业务的发展前景将带来广阔的投资想象空间。
根据嘉实元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石化将尽最大努力,促使销售子公司三年内完成上市。增资协议约定,投资者在销售公司上市完成后1年之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销售公司股份,意即作为财务投资者,嘉实元和在中石化销售公司上市后股票锁定一年。
三年内上市再加上一年的锁定期,参考嘉实元和的五年封闭期来看,投资者似乎有足够的空间退出。然而,截至到近期嘉实元和清盘,中石化销售公司的上市仍不明朗,此次退出仍是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至于谁是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的接盘方,目前仍未有明确披露。8月16日,嘉实基金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切以未来的公告为准。
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改之路,曾经一度进展顺利。2014年9月,中国石化销售公司与25家社会投资方签署增资协议。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复后,于2015年3月完成1050亿元资金交割,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2015年12月,中石化宣布,增资后的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已组建首届董事会和监事会。这意味着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在完成重组引资后,正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董事会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嘉实基金出现在董事和监事名单中,时任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担任董事。
彼时,市场对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业绩增速颇为乐观。招商证券的一份研报预计,2014-2019 年的归属销售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92亿元,334亿元、376亿元、423亿元、473亿元、529亿元,年均增速12.90%。
中国石化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2080.71亿元和219.95亿元,利润数据尚不到嘉实元和成立时分析师估计的一半。
根据2017年6月28日发布的公告,中石化销售公司计划在境外上市。然而三年期限过去之后,进展仍慢于预期。直至2018年12月27日,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方获批成立。
伴随着嘉实元和的清盘,中石化销售公司上市与否与其已无关联。
创新基金B面
作为一只创新型的基金,嘉实元和在估值、信息披露、现金分配和费用计算等方面都采用创新办法。信息披露方面,由于嘉实元和主要的投资目标是中石化销售公司,而后者又不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有限,因此基金公司一方提供信息披露。
嘉实元和曾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上交所挂牌交易首日,涨幅达4.6%。但是由于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一直没有上市,且在基金到期前完成上市也几无可能,所以基金场内交易价格一直大幅折价。
嘉实元和的运作亦留下了一些遗憾。“百亿资金对于中石化销售公司而言,股权占比实在太少。”上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嘉实元和的运作来看,公募基金参与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目标并未实现,在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超大体量面前,话语权有限。
此外,投资者对于相关标的信息了解有限,亦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尽管这是一只封闭运作的基金,投资者却通过二级市场大量换手。公开信息显示,嘉实元和上市之初,前五大持有人分别是太平人寿、美的控股、招商财富、中粮信托、招商证券。而2018年末,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比例高达22.99%,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7.1%,仅国寿系就持有该基金三成的份额。
从清盘前的净值情况来看,嘉实元和的收益情况或许未能达到部分投资者的预期,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嘉实元和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0.96%,期间沪深300涨幅48.44%。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嘉实元和显然并未跑赢该基准。
不过,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这或许是一笔合算的买卖。“按0.6%的管理费算,这只百亿基金五年就是三个亿的管理费,而且权益部分不需要做组合管理,这怎么能让同业不眼红。”8月1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同一天,沪上某基金公司一位中层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的环境下,混改确实有可能做成的。但这个事件不仅仅是由市场化的因素决定的,作为一家基金公司并没有办法左右。”
该人士指出,从过往的惯例来看,创新产品运作达不到预期,显然会影响后续产品的推出。“这个基金的运作应该跟投资者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对公司的品牌有一定影响。作为一个创新产品,对行业示范效应也不会太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