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缠论的角度上讲,股票按30分线图操作和按30分钟级别操作,是不是一回事?
小编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
如果以一分图看,目前在中枢扩展中,是一个更大级别中枢的一部分。看上面的三十分钟图。只是一个线段的笔破坏。但是与前面的线段来看呢,马上就有另一个推论:这个上下上三段已经形成了一个最小观察对象为三十分钟图里的中枢,结合月线的那根划线,这个中枢将决定那根线的有效性。区间为2691-2791.看图还是先看大级别的图为好。假如,后面继续扩展为三十分中枢,那么最后形成的五分中枢向上构成的第二卖点,将是三十分图里的不创新高的笔。那么这个行情就没得期待了。最后周线是否底分型,看明天了。
总结,各个时间段的图,与级别无关,只是观察的角度问题,以及操作的级别问题
所在级别的图,与级别无关,只是显微镜观察的倍率不同。若以30分图为最小观察对象,可以以三十分图里的三段线段重叠区命名为三十分中枢,叫阿猫阿狗中枢也行。若以更小级别图为观察对象,那么最小级别图(如一分图)的三段线段为最小中枢,叫一分中枢也行,叫老鼠中枢也行。然后依次递归。所以走势的时间图表跟走势的级别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两点要注意,1,你观察的最小级别图,2以此递归。由于资金量,交易成本,交易通道的关系,级别太小并不足以有足够的盈利,当然,带杠杆的期货是可以看小一点级别,因为杠杆的关系,级别太大一个震荡足以爆仓,看对方向却输钱。
从缠论的角度来讲,每个周期级别都有其上级下级,严格来讲,操作的时候是需要参考一下的。所以还是有点区别。如果不参考,也可以。那么,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就没什么大区别了。
其实,就是同一个事物,你是现在山顶看,还是拿放大镜看的区别。
2、我已经学习缠论很久,回头看行情都能用缠论清晰的界定,各类买卖点变成了纸上谈兵,有什么好办法跨越这个阶段吗?
不要回头看,所有的技术只要回头看,都无懈可击
“缠论”两个字,都快变成流量密码了,只要一有人提起来,立马就是两边人开始打擂台。
一边说,缠论无用,技术概念大杂烩,包涵未来函数,马后炮买卖点,打哪指哪的理论。
另一边说,缠论有用,缠师学贯古今,你道行还浅的很,走势终完美才是交易的终极理解。
张三说:缠论玄乎,买卖点总是在事后才能看准,怎么用都是亏钱,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缠徒是盈利的。
李四反驳:你亏钱是因为没学到家,只要读懂缠论,稳定盈利太容易了,我隔壁邻居的二舅爷家的大儿子就是靠学成缠论一年盈利1000%。
我觉得想要论证一件事情,逻辑必须要严谨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不然就变成抬杠了。
咱们先不说缠好缠坏,关键的问题是,缠论是什么?
我敢说很多学缠的,自己都搞不明白这个问题。
它首先肯定不是一个客观标准固定的交易系统,谁学都一样的策略模型,有着统一的交易逻辑,如果是这样的话,论证缠论到底有没有效就太容易了,跑一个历史回测,收益曲线一目了然。
例如海龟的经典策略唐安奇通道突破,按书里的仓位管理方式搞一个模型,通道突破进场通过N值管理仓位,测试趋势适应环境下的盈利能力,还有震荡失效期的亏损幅度,回测数据肯定是客观的,不言自明的。
同时缠论它也不是绝对毫无实用性的分析理论,虽然缠论中趋势演变和中枢背驰等很多图形只能在事后才确定,而且技术概念和波浪、市场循环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我个人认为缠论中一些实用性的技巧,比如对于走势归类和图形定义的思路,还是值得新手借鉴的。
市场没有新鲜事,交易策略的实质,就是我们归纳一些高胜算的图形组合,走势结构,在交易中慢慢的打磨自己,等待我们理想的最优信号。
所以缠论是什么呢? 它不是交易系统,而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技术理论,这个分析理论帮你建立了一个理解市场的概念体系和评判框架。
它更像是一个没有资质的非正式学校,在这个理论中,你会学习到走势定型,推导,归类的概念,然后也会建立一个观察市场的技术体系,例如你会知道中枢代表什么,背驰将会产生什么,走势为什么终完美,但理论的范围内,逻辑是自洽的,走势的变化总能找到相对应的概念解释。
但这都是书面上的,纸上谈兵,真去实战交易了还是可能会抓瞎,因为你不是编剧,K线不一定会按照你的判断逻辑走,市场价格变化并无绝对的因果规律。
就好像一些传武大师,表演的时候招式有板有眼,真到了实战,上台不得不抡起了王八拳。
所以,缠论更多是一些解读市场走势的逻辑概念,它构成了一个独立市场认知体系,然后形成了一个人的交易理念,交易哲学,但他能不能在实战中取得稳赢,技术理论并不是重要因素,策略模型、风险控制、仓位管理这些才是重要因素。
而且,理论是个不能形成客观标准的东西,其中有着巨大的“可解释性”也就是俗称的马后炮,事后归因。
很多学缠的事后去看照猫画虎无比符合缠论,事前全怪自己眼拙没看出来,然后下意识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学到家。
因此很多人把自己绕进了“预测市场” 寻找“确定性”的误区中,听着某某缠徒的暴富神话,然后看看自己倾家荡产也走不出来,历史走势顺理成章,未来的不确定性亏的头大。
缺乏客观标准,就如同书不同文,车不同轨,虽然大家都是学缠的讲着一样的技术语言,但脑子里的想法是不同的, 你缠出个多,搞不好他就缠出个空来,千人千缠。
因此,我客观的表达一句,缠论是一个技术理论,它或许可以满足分析趋势寻找买卖点的需求,但达到稳定盈利远远不够。
1、需要客观的交易策略
交易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主观随意性。当你内心有做单欲望时,通过缠论很容易觉得自己能解读走势,预判未来的发展,这也代表了你随时能给自己“手痒下单”的依据
我见过很多学缠的,短期逆势进场,用着背驰、分型、线段的术语,干着猜顶抄底的事情,然后亏的一塌糊涂。
这几乎是所有技术理论的缺陷,它们是一种思维的分析方式,但思维必然要受主观意愿的影响,觉得自己是一个锤子,自然看什么都像钉子,渴望狠狠的锤一把。
所以指标信号是一个选择、价格水平支阻形成的市场结构也是一个选择,甚至去记忆和固化一些胜率比较高的K线图形,也是一个好选择。
你需要做的,就是明确它,只做有限的机会,只赚特定行情的钱,先舍才能有得。
2、仓位管理
明确了买卖信号还不够,因为我们交易者首先面临的是成本问题,每一笔交易,经纪商都会抽取固定费用。
其次是胜率问题,市场中没有圣杯,任何具有规律优势的策略都会随时间衰败,趋势交易的胜率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本能保持在40%左右就已经是很优秀的交易者
所以我们只能从仓位管理下功夫,轻仓试错,踩市场的节奏,错了不要紧,轻仓对于资金的冲击性并不大, 也节省了交易成本,让浮盈来验证思路的对错,在趋势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再去加仓,追加仓位。
仓位管理的手法,说起来并不复杂,有用均线配比仓位的,例如寻中长期均线若干,价格每突破一个均线则视为打开新空间,然后浮盈加码。
也有利用水平支阻,形成网格,按区间分布去加仓的,海龟通过ATR计算的N值,来跟随市场波动率的变化来管理自己的头寸。
仓位管理的实质,是尽量在我们“预期正确”的基础上,通过加码仓位来斩获更大的收益率,策略没什么神秘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守住这个亏损兑现,浮盈加码的交易逻辑。
甚至可以说,趋势交易压根不是靠判断走势**的,而是靠正确的规划处理仓位, 需要做的事情,是你在进场前,去认识接受自己面临的亏损风险,浮盈后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在前方哪个位置加仓,以及加多少仓位。
然后手里的单子需不需要过夜,如果防范回调风险,是逢阻减仓? 还是推动止损保护利润。
至于你如何分析市场,并无什么意义,止损是一把安全锁,做反的,做错的自然就扫出局了,留下的都是走势验证过的。
3、心态和纪律
就交易而言,我是非常建议新手,先去构建一种交易逻辑,甚至精学一种交易策略,往一招鲜的方向上去用。
看上去,符合策略标准的行情很少,往往要等很久才有一次介入机会,但你反过来想,别人做十单可能6亏4赚,一算总账进进出出吃个芝麻,钱都送给交易所了。
你做两单一亏一赚,也是吃个芝麻,但是行动损耗却是极低,风险成本和交易效益是天差地别的。
苟的够久,自然赢面越大,那种开局就使劲折腾的,基本两三个回合就得完蛋。
缠论也是这个道理,都是往复杂的学,恨不得分钟级都要去缠一缠,赚个苍蝇腿。
很少有往简单和极致的角度去学的,归类一些较为明确可靠的走势结构应该不难吧。
大家都知道缠论是以博客连载的方式去写的,长时间不连贯的内容,自然会有很多逻辑上的漏洞,或者语境上的差异。
说句不好听的,让你从1数到108都不一定能全念对,何况这么多文章呢? 所以你想要学缠,学好缠,需要做的事是去伪存真,打磨简化,而不是跟钻牛角尖一样,越钻越深把那些逻辑上的漏洞当作文笔上的机巧去悟。
总而言之,很多时候,别觉得自己超级天才,通过什么技术理论能够抓住所有波动机会,一年三百二十倍,纵横江湖。
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侥幸拿了九阴真经的庸才,偷学一些自己能练成的一招半式,蹦跶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是吃肉喝汤是搓搓有余的。
以上,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
更多交易文章可以关注一下公号:巴赫交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