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基金经理根据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战略,在研究部门研究报告的支持下,结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投资时机的分析,拟订所管理基金的具体投资计划,包括资产配置、行业配置、重仓个股投资方案。
基金经理是一只基金的具体管理者,对基金投资行为负直接责任,其权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状况。除了遵行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在投资决策委员会和公司主管领导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投资决策外,基金经理还会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向研究发展部提出研究需求。假设公司研究发展部根据基金契约和相关规定,确定500多只股票构成一级股票库,在此基础上,根据股票风险收益特征,确定约200只构成二级股票库。对这些股票,研究人员将对其跟踪,对准备投资的个股,还须安排基金经理走访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调研,对股票基本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基金经理构建投资组合后,在其授权范围内可自主决策,否则要上报部门负责人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批
一:基金产品运营是干什么
零钱通是联通某货币基金的产品品牌,腾讯基金公司只是销售渠道而已
二:基金公司的运营部门
证券时报
见习
对于上海基金业来说,2022年的春天很特殊,不断升级的疫情防控不仅考验着基金业务的平稳运行,也对每一个基金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出了新的挑战。
患难时刻,更见坚守的力量。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各个岗位上的基金人并肩作战,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以公司为家,用日夜驻守回馈基金持有人的信任;有的尽己所能,化身骑手和志愿者为困难邻里提供援助……无论哪一种方式,每一位基金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善意和正能量,暖心守“沪”,共待春晖。
海富通基金任志强:
被调侃50岁做Camping
3月23日,有关方面通知浦东陆家嘴、洋泾、潍坊、塘桥四个街道要在次日封闭做核酸检测,为防止被封闭在小区无法出去,海富通总经理任志强于当晚11点多赶到公司,一直坚持驻守到现在。
任志强除了金融外,对科学兴趣也比较浓厚,非常清楚奥密克戎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的特性,对疫情警惕性很高。从3月14日开始,海富通就陆续安排IT部、交易部、基金运营部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公司7×24小时值守,以保证公司在紧急情况下各项工作仍能正常运转。
值守初期,他给一位友人发了张办公室里行军床的照片,对方回复说“你50岁做camping(宿营),感受到年轻人的生活,也不错”,任志强回了个大笑的表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目前所有海富通值守人员已经至少连续住了整整三周,有些时间更长,确实面临不少困难。
公司没有洗澡设施,大家尽量想办法克服。有的同事觉得行军床不舒服,很影响睡眠。恰巧任志强在朋友圈发了张行军床的照片,有朋友看到后说,行军床中间凹陷,时间长了腰会不舒服,事实果然如此。后来他把睡袋对折后放在行军床凹陷处,正好差不多填平,效果还不错。
困难很多,但任志强和同事们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工作之余,大家想办法组织一些活动活跃气氛,保持身心健康。有人练瑜伽,有人在跑步机上跑步,还有的练乒乓球,有人用装满矿泉水的桶练举重,任志强拿起“看家本领”,练起了太极拳。从办公室里望出去,黄浦江上船来船往,也给了大家以生机和活力。
在积极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任志强和同事们也紧抓业务发展。部分同事现场办公,更多同事远程办公,确实给业务的组织管理带来不便。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投研、销售等业务部门的同事已经习惯了电话会议、线上路演等各种线上工具。公司各种管理会议都正常召开,任志强还要求各个部门每天安排一次线上会议,沟通信息,总结和布置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降低。
IT部和交易部有的员工到现在已连续值守超过一个月了。公司有位值守员工的太太带着小孩去父母家被封控,奶粉和尿不湿短时难以运达,后来在控股股东海通证券党群工作部的协调下解决了问题。几乎同时,这位员工又帮助另一位值守同事解决了买不到必需药品的问题。任志强打电话给党群工作部领导表示感谢时说,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大家守望相助,很典型也很感人。
“眼下,虽然疫情短期内对经济和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们始终保持乐观。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广大投资者和我们一起对未来坚定信心。”任志强说。
汇添富基金陶冶亮:
只接急单的“骑手亮哥”
“亮哥,我老爸的高血压药用完了,能否帮忙代买一下?”
“亮哥,小孩子奶粉、尿布告急,求带!”
上海疫情蔓延以来,陶冶亮每天接收到的类似求助信息数不胜数。
陶冶亮是汇添富基金上海分公司的区域副总监,而最近,他又多了个新身份——“骑手亮哥”。
事情起源于2022年3月末,上海疫情形势升级进入分区域封控阶段,蔬菜、药物等必需物资日益紧缺。陶冶亮担心住在养老院的奶奶,为了方便疫情间送一些急需物资,他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个“骑手”身份,把自己采购到的第一批菜送到了养老院。
随后,他在
后来找陶冶亮代买物资的人越来越多,陶冶亮给自己定了两个规矩:一是不从中牟利,不赚取差价;二是专注解决真正困难、急迫的需求。
他在朋友圈写道:“运力有限,一天只能送十五六单,但如果你身边有老人、行动不便者,却又有困难的,可以和我联系,老人优先配送。”就这样,陶冶亮的“业务拓展”越来越广,给刚刚生产完不久的妈妈送母婴用品,给80多岁不会用手机的独居老人送蔬菜,给糖尿病病人买药……
社区居委方面也对他帮助困难群众的行为表示了极大支持,不仅给他发放了临时通行证,而且配置了“大白套装”等防护设备。穿上防护服的他几乎一整天都不能上洗手间,有时因为太忙,只来得及吃早晚两顿饭。
随着上海物资供应越来越顺畅,陶冶亮也渐渐暂停了自己的“骑手”工作,闲不下来的他回归小区当起了志愿者,“与人为善,予己为善,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陶冶亮说。
汇丰晋信闵良超:
基金经理的“抢菜心得”
汇丰晋信基金经理闵良超或许是行业最早一批参与驻场办公的基金经理。他早在3月16日就开始和同事轮流住在公司,疫情管控升级后,他在3月28日晚上就连夜打包行李,返回公司。
离家这么久,闵良超对自己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并不在意,唯一挂念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在刚开始封控时,生活物资一时有些短缺,闵良超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在各大电商平台帮家人“抢菜”。
“其实刚开始很难买到,于是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攻略,后来有经验了。”采访中,闵良超和
这一“抢菜”经历也引发了他对互联网企业的思考,各大互联网电商承担起了上海很大比例的物资供应,他也一直比较
闵良超也加了几个社区团购群,时不时帮家里买些物资。“其实现在上海的供应链已经慢慢打通了,我们公司也给家里寄送了一些物资,但我有时还是会团购一些,在最艰难的时候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只能买些东西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吧。”闵良超说。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
中信保诚基金韩海平:
写字楼里的“斜杠”人生
中信保诚基金副总经理韩海平已在办公室住了一个多月。3月上旬,上海的疫情刚出现苗头,他就和一批同事一起住了进去。“原本是担心小区网格筛查筛出阳性,去不了办公室,所以在做完核酸检测确定自己的状况后,我就干脆常驻公司了。”
在公司值守这段时间,他一方面抓好分管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统筹保障各项业务连续性运营,另一方面投资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线上投研例会、客户路演和电话调研也从未间断。工作之余更是开启“斜杠”(多元职业、多重身份)人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加抗疫的信心、决心。
在浦东的疫情防控升级之前,下班之后如果没有路演安排,韩海平会兼职健身教练,带着公司一些年轻的同事一起在办公大楼里跑“垂直马拉松”,一天三次,一次爬35层楼梯。
奔跑早已成为韩海平生活中的一部分。疫情前,几乎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晨,韩海平都会跑5到10公里,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快十年。因为早起跑步,他经常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同事们都叫他“每天清晨的一号员工”。
随着疫情发展,办公室楼梯间的活动已经不被允许,但是韩海平仍创造条件带领大家锻炼身体。“现在改跳绳,每天3000到5000个。”他向
韩海平觉得,给留守在办公室的员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大家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此次留守的员工以男性居多,时间一长,剪头发成了大问题,同事们纷纷表示“头发长得把盯盘的眼睛都挡住了”。面对大家的诉求,韩海平开始了第二“副业”的探索之路。
正式开工前,他和同事们上网搜索了剪头发的具体步骤,给这项“新工作”划好重点,比如要提前把头发梳理清楚,做好分区等。“剪头发最重要是做好心理预期,我们对发型的期望没有太高,只要均匀自然就行。”采访中,韩海平向
韩海平说,解封以后要回家给爱人和女儿一个拥抱,“真的很想她们。”疫情期间条件有限,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互帮互助,苦中作乐,调整好心态,携手把这个坎跨过去。在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相信还有无数个像韩海平一样的人,他们的“斜杠”人生未完待续。
浙商基金周宇亭:
老龄化社区的青年“顶梁柱”
浙商基金数金部营销总监周宇亭居住的小区老龄化比较严重,50岁以上的住户占七成,70-90岁的老人也有不少。他所在的楼就有一位90岁老人,吃饭、配药、看病这些事情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疫情期间,平时定期来照顾老人的亲戚朋友无法上门了,老人自己也没有智能手机,照顾的重任就落到了像他这样的小区志愿者身上。
前几天,小区有一位老人从医院看病回来,老人所在的楼栋其实是有住户检测呈阳性的,正在家里等待转移。但小区的防护服不够,周宇亭和其他几个志愿者在防护不全的情况下,几乎是硬着头皮向楼里冲,一级一级楼梯往上爬,把老人抬回了屋里。事后想想,他其实是有些后怕的,“在老龄化小区,能给大家配送物资的志愿者本就不多。如果志愿者也出现阳性被拉走隔离,到最后这个队伍可能就没人了。”
封闭期间,老人们的吃饭问题也有些棘手。小区里一些老人家里没有厨具,也有一些人由于身体状况做不了饭。疫情前,这些老人周一到周五吃的是社区送上门的配餐,周末有亲戚朋友串门来照顾。但是疫情开始后,社区的配餐有时也无法按时送达,每栋楼的楼长就在全小区协调,看看谁家做好饭了,打包几份,再委托周宇亭给老人们送过去。
送过几次饭,上门做过几次核酸之后,小区里的老人隔着防护服都能认出周宇亭来。有时候,周宇亭在太阳底下忙着做志愿工作,会有老人趴在窗口关心他,问他渴不渴、饿不饿。那位被志愿者临时组成的“人力担架”抬上楼的老人,进屋之后坚持要拿吃的送给他们表示谢意。周宇亭很感动,但是观察之后,他发现很多高龄老人是没有囤货习惯的,他们平时都靠社区和亲友照顾,现在要和一群小年轻一起“抢菜”,肯定竞争不过。于是,在小区组织团购的时候,周宇亭会给身边的老人捎上一份;在完成了一天八小时的志愿工作,收到给志愿者发放的面包和水后,他也会直接给有需要的老人送去。
小区封闭期间,浙商基金给员工派发过一次物资礼包。周宇亭和公司做了沟通,详细说明了小区里一些老人的难处。公司了解情况后,就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他多发了比较容易储存的食品,送给了几位不能生火做饭的老人。“我们公司的物资保供做得还挺人性化的,对我提出的需求也都支持。”周宇亭说。
遗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