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蓓公开征婚,要求:985毕业,身高178,颜值全国前20%。
貌似不高,但是一个条件一个条件淘汰下来,似乎所剩无几了。
仅颜值要求就直接淘汰了80%的人。
据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44岁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
身高又要淘汰大约15%左右。
在剩余的5%人群中,还得要求“985以上大学或海外同等”。
这样,符合条件的有几个?
还得身材匀称身体健康;自信自爱气质阳光;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专业或爱好;有智慧有远见;不愤青不情绪化;努力且眼里有光……
这样的要求王思聪也够不上呀!
不过,征婚成不成,李蓓却出名了,她经营的半夏基金也出名了!
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有哪些人?
最牛基金经理年年有,今年博士拔头筹。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基金经理收益情况,在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基金投资中,主要有如下几位基金经理业绩亮眼。由于最近两年医药版块投资机会居多,今年的最牛基金经理们多来自医药领域。
第一位:谭冬寒,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现任工银瑞信基金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算是老兵一枚了,其近一年回报83.88,近三年总回报200.14,年化回报30.68。怎么样,惊不惊奇?这位把欢乐颂中的“老谭”体现到现实中的基金新秀竟然是位医学博士,充分证明了我国老话的殊途同归、万道归一,只要你有本事,跨行业一样干得好!
第二位,楼慧源,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本科、复旦大学金融硕士,现任交银施罗德启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虽然任基金投资经理年限只有2.08年,但近一年投资回报102.51,平均年化回报66.79,业绩比谭博士还要亮眼,而且是位美女哟!
第三位,葛晨,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学历,现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任基金投资经理年限只有2.51年,近一年投资回报83.02,平均年化回报42.70。
第四位:皮劲松,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现任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虽然担任基金经理只有1.95年的时间,但其近一年回报76.71,平均年化回报也是高达64.52。
随着大家理财意识的提高,公募基金成为很多人投资的重要金融产品。而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灵魂,也被大家广泛关注,提到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让我想到了“公募一哥”王亚伟。
市场公募基金已经超过5000只,基金经理同样有很多,可是由于“冠军魔咒”的存在,基金经理流动相对频繁,其业绩也变动很大,能长期保持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更被大家关注。王亚伟之所以突出,就在于他的长期盈利能力。王亚伟在2005至2012年管理华夏大盘精选期间,任职期间回报超680%。大幅跑赢其他基金经理。
因此,王亚伟获得了多项奖项和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中国最**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拿下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等多项奖项,2009年当选09“股基王”,2010年获得《福布斯》中文版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
在当时王亚伟管理的基金受到大家追捧,带动华夏基金旗下其他基金购买投资同样火热,甚至股票投资界还出现了“王亚伟概念股”,凡王亚伟购买的股票,一些市场人士紧跟投入,一度推动该股价上涨。
不过在2012年,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公司,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虽然私募基金盈利能力依然表现不错,居于同类产品前列,但期间出现了踩雷事件,市场关注度大不如前。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投资不存在“常胜将军”,无论何时都要有风险意识,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不可少。
2、20亿和200亿规模的基金,各有什么利弊呢?
资金少就去买小股票,资金多了就不能再这么干了,一买就涨,最后全是自己的钱,所以最后还是会转战到大股票的。
所以小股票的基金一般都不好买
长得好了,买的人一多,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也会不断的主动买入中大型的股票,最后也就变了味。
做基金投资,很多投资者会偏好规模大的基金,认为基金规模大肯定是因为大家都看好这个基金,这么多人认同,这个基金一定也不会差。
还有一种说法是:基金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应该选择小规模基金。
其实不同种类的基金,需要分别来看。
被动指数型基金
规模越大越好
由于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仅拟合指数,并不进行主动操作,所以基金经理首先要考虑的是申购赎回对净值的冲击。毫无疑问,规模越大对净值的冲击越小。比如,同为1000万的赎回,如果基金规模只有1亿的话,这1000万的赎回将占基金净资产的10%,被动卖股票的话冲击是相当大的。
而基金的规模有100亿的话,占比就只有0.1%,基本没什么冲击。像ETF的话,还有流动性的问题,规模越大流动性相应也会越好。
另外基金运作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固定的费用是需要基金资产承担的,比如指数使用费、信息披露费、审计费、律师费等,这些费用对大规模基金来说,不利影响就会稀释得比较彻底,规模过小的话分摊到单位份额上的成本就越高。
需要特别说明:增强指数基金不适用这一规则。
增强型指数基金使用量化模型对指数进行增强操作,本质上是属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规模过大的话,可能会导致某些增强因子的钝化甚至失效,增强型指数基金要按主动管理型基金来对待。
主动管理型基金
规模适中为好
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小,和被动指数型基金存在同样的问题,就不过多赘述。而规模过大,结果却大不相同。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调研能力
最重要的是看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有多大,基金公司一般都遵循这个原则: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要和他的能力圈相匹配。
随着规模的增长,为保证分散性和流动性,基金经理要将更多的产品纳入投资视野,使得其难以集中精力聚焦于可以覆盖的少数股票。比如一个20亿的基金可能配置50只股票就够了,100亿的规模的话可能就需要配置100只甚至更多的股票。而A股市场优质的股票还是比较稀缺的,并且基金经理能跟踪的股票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2.操作的灵活性
主动管理的基金需要基金经理进行主动配置,规模越大的话,调仓进出的时间和成本都会提升,这对于基金经理的配置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是每个基金经理都能像彼得林奇一样,可以操控几百亿的基金。本来操纵50亿来去自如,硬要掌管200亿的巨无霸,挑战可想而知。
3.投资风格
如果基金经理是交易型的风格,换手率较高的话,基金规模增加一旦扩大,部分成长性强但规模小且流动性差的个股已难以对基金业绩抬升起到显著的经济效益,由此基金经理不得不转向大盘蓝筹风格,收益可能涨幅就会比较平稳。
如果基金经理是择股型风格,以长期持有为主,换手率较低的话,规模对业绩基本就没多大的影响。
4.打新收益
打新股数量是有限制的,也是有持股市值门槛的。想要获取这部分收益,基金得有一定的市值,这就要求基金规模不能太迷你,否则很多时候连网下打新股的资格都没有,获配数量也不够;另一方面打到手的新股是有上限的,为了保证收益不被过分稀释,就要求基金规模也不能太大,比如说某年所有新股都顶格满申,收益是200万,那么对于2亿规模的基金来说,这增加了收益1%,对于20亿规模基金来说,就只有0.1%,差距甚大。
一般来讲,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在2-20亿为佳,对少数优秀的择股型基金经理可以放宽一些。
债券基金
规模大小均可
债券基金的话,规模对业绩的影响不大。因为债券基金的盈利模式不同于偏股型基金。
债券基金的收益来源很大部分都是持有债券到期后还本付息,基金经理也会进行一些加杠杆等操作。总体上看,债券基金经理管理的容量比偏股型基金要大得多,规模对业绩的影响不大。有很多规模超百亿的债券基金长期依然取得优异的业绩。
另外,由于我国债券交易主要发生在银行间市场,需要参与者以询价的方式与交易对手逐笔达成交易。规模大的基金公司在债券交易市场上有更强的影响力,资源要相对丰富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债券基金甚至还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券基金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大。可转债是债券基金配置的一个重要的券种,而目前可转债市场不论是容量还是流动性都是比较有限的。如果一个债券基金的过往业绩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可转债取得的,那规模对基金的业绩可能就会有较大的影响。
货币基金
规模越大越好
作为最灵活的基金品种,受到较大的赎回压力影响,流动性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必须要留一部分现金备用。而规模越大的基金,相对保留的现金比例就越低,拿去投资的资金比例就越高。
比如规模10亿元的货币基金可能要留1亿元现金,就是10%;而规模100亿元的货币基金则只要留3亿元现金就够了,就是3%。后者的资金利用效率显然就要比前者更高。
也正是由于应对投资者赎回的流动性压力较小,所以规模100亿元的货币基金比规模10亿元的货币基金更敢于买那些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债券,导致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收益往往也会相对越高。
当然,如果规模超大,比如像余额宝那样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原本的规模效应递增又会变成规模效应递减,反而收益率会下滑,货币基金一般100-500亿为佳。
不同种类的基金
共同之处
尽管不同的基金规模对业绩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基金规模过小对业绩有危害,这一点所有的基金都是一样的。
基金的规模长期小于5000万元或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持有人不足200人,是有清盘风险的。
基金清盘,也不是说投资者血本无归,而是会按照基金某一天的净值进行赎回,把资金还给投资者。如果当时账户中状态是‘浮亏’,那最终就变成了‘实亏’。
3、支付宝买基金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些人不建议在支付宝买基金?
换了个平台而已,其实买到的基金都是一样的,产品一致嘛。只不过有的平台到账快,手续费会低一些。其次就是看个人习惯,走人钱在支付宝就支付宝买,有人用天天基金看基金就在天天基金买,有人有专属理财经历就在银行买
建议自己开个证券帐户,自己在证券帐户买,手续费低好多省钱。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行的基金都是属于受委托的第三方,都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比证券公司收的点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