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评价苏轼这首《江城子》?
苏轼这首词,仿佛看到一个凄冷的故事。开篇就直接导出“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苏轼之妻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词,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栗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这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寻索下句词意,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但又还不够,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揣其语气,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此文评价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另评价)
妻子王弗去逝己经十年了,心中恩爱如初,总是处处难以忘怀,纵使相逢孤坟,你的音容美貌始终是那么终身感情厚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翻译: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1、出处:北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创作背景: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这时候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5、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起句看似突兀,却直奔主题,直抒胸臆,直击人心,一下子震撼读者心灵。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至死难忘。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苏轼会在亡妻死后十年写下这首词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当读到苏轼这首词的时候,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感情会涌上心头,感慨万千。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掩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这就是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感情写照。
苏轼和妻子王弗是一对恩爱夫妻,神仙眷侣。苏轼遇到王弗,这是苏轼的幸运,王弗遇到了苏轼,成就了美满的姻缘。苏轼是历史上千年难得一遇的杰出人才,苏轼当年在制科考试的时候,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仁宗皇帝读到苏轼二兄弟的文章的时候,回到后宫,高兴地不得了:“朕近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我们从中可以看得出来苏轼的杰出才华。
王弗是一位才女,王弗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贤妻良母,她与苏轼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夫妻之间能够具有这种默契的很少。苏轼与王弗的感情就到了这样的程度,王弗是苏轼的贤内助。关于王弗的才华很多人都知道,苏轼背书的时候,王弗都能够提示他。王弗从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好的家教,很精通诗书。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王弗的贤惠。苏轼在凤翔府当官的时候,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雪。苏轼发现住所前面的一颗大柳树下面,有一块一尺见方的地面,一丝积雪都没有。等到天晴了的时候,那块地面高起了几寸。苏轼很奇怪,他认为莫非是有古人在这里埋下了什么灵丹妙药,他就想让人给挖开看看,这个时候妻子王弗对他说,如果母亲大人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这样做的。苏轼感到很羞愧,就打消了挖掘的念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王弗的贤德,如果有王弗这样的好妻子,真是苏轼的福分。可惜是天妒红颜,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十年的时光,无情的疾病就夺去了王弗的生命,让他们从此阴阳两隔,真是遗憾。以后的日子,苏轼很怀念妻子王弗。尤其是苏轼的发展之路很不顺利,在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苏轼梦到了王弗,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在熙宁八年的时候,苏轼写下了这首词,这个时候苏轼经历了几次的沉浮,几度奔波,他与妻子的坟墓相隔千里。苏轼的心情是凄凉的,他想要对妻子王弗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因为王弗懂他,他们是知音,但是这也办不到。情真意切的苏轼于是就只能够在梦中见到妻子的样子。
感谢邀请!
一首令人感动的诗词,这个问题无答案,因为诗人早已远去,无法给出标准的答案!我们现代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不过可能各人有各人的差别吧!
这首词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感人至深、读来血泪交融的悼亡词,是苏轼在1075年(熙宁八年),身处密州时夜梦亡妻,醒后为悼亡已去世十年的发妻王弗而写下的词。从题目就知道是苏轼因思念发妻,午夜梦回后而作。如果要问为何是十年后写下此词的话,我以自己的品鉴所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感受。
两个十年的境遇
苏轼19岁与王弗成婚,彼时王弗正是16岁碧玉之年,年轻貌美的王弗与苏轼婚后夫唱妇随、恩爱情深。此时的苏轼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顺利和春风得意的十年,与弟弟苏辙高中,得欧阳修赏识,被受封官职,才名传遍整个京师。
然而天有不测,与苏轼相伴了十年后,王弗病逝。在王弗逝后的下个十年中,苏轼的命运也将遭遇种种坎坷。王弗逝后一年,父亲苏洵病逝,苏轼兄弟回家守孝,然而三年的守孝期过后,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刚刚还朝的苏轼因反对变法,与王安石一方政见不合而被迫离京。自此,苏轼一生的起落跌宕、多年的接连被贬由此开始。
在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身在密州的苏轼离开京师已有五年。人在遭遇逆境时会更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都会更加让人怀念追忆。因当时的境遇,苏轼对比王弗在世时那春风得意的十年,心下怆然,感慨十年世事难料,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
时间的跨度带来的伤怀
十年时间说长未长、说短未短。人的一生也就数十载而已,“十年”似乎永远是个敏感的时间词,回首十年,其中总会有几多遗憾和失去。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对苏轼来说,十年已去,斯人不在,一夜梦之,有多少的苍凉追忆在其中,又有多少的伤感,他只有将所有的情感追思寄予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了。
最好年华的失去成为最大的遗憾
这首词一改多数诗词叙事抒情的顺序,改为了先抒情后叙事。上阕写追思亡妻、凄凉悲苦的心情;下阕写梦中与亡妻相见之景,“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只因不知从何说起,太多的话反而“相顾无言”,只有泪眼对望。
苏轼之所以这样写,按常理推断,只因为梦中醒来,惊觉已是物是人非,凄怆之感袭上心头,所以提笔写下的是自己难以言说的伤感悼念,便是上阕。而下阕以“夜来幽梦忽还乡”起始,由悲痛中回想梦中所见,再从梦中回到“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后三句的现实中。
这样的写词顺序也是苏轼真实的心理过程,虽然在当时,苏轼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钟爱之妻,并与他共渡患难,但那最好的年华,年轻气盛、仕途顺利,美丽的妻子王弗相伴下美好惬意的时光,总是他午夜梦回时最珍贵和难再追回的曾经了。
我想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基本能理解东坡先生写此词时的心情了,十年之后,提笔写下如此感人名作实是情之所至。黄庭坚说:“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苏轼又何尝不是呢?回首十年前的岁月,正是鲜衣怒马、正当少年时,如今境遇沉浮,自己也已“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无限的感伤和追思,只有在这十年后的午夜寄托给词,可谓真情流露,句句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