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在还有什么基金可以买吗?
自从4月27日大盘创下2863点年内新低以来,市场出现大幅反弹,特别是前期估值明显偏离的风电板块与光电板块,自从4月27日大盘企稳以来,截至5月30日,风电产业指数(931672)与光伏产业指数(931151)涨幅接近30%,除此以外,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与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发,新能源主题基金及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基金也开始向上发起攻势。
新能源基金强势反弹,A股摆脱最艰难时刻
新能源一直是作为“稳增长”和“疫情修复”的重点,但是从2021年末到2022年4月受到内外部因素的扰动,去年表现高光的新能源板块在不断承压,新能源板块出现逾40%的回撤,一度迎来“至暗时刻”。然而随着近日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出台,环境逐步改善,新能源板块反弹迹象明显。这个赛道能否“卷土重来”?
该板块出现大幅反弹。自4月27日大盘企稳以来,截至5月30日,中证新能源指数涨幅接近30%,伴随着新能源板块的快速反弹,新能源主题基金及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基金也大幅“回血”。
新能源板块为何能快速“回血”?面对新能源板块,多家机构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明世投资首席策略研究员洪涛表示, A股经历了年初至今的深度调整后,市场风险基本得到释放,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杀估值的动能较低。其次,美联储第二次加息落定之后,影响A股的外部因素消除。伴随着一季报业绩披露完毕,市场对成长板块二季度业绩预期已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基本面利空相对处于真空期。而市场情绪得到修复后,市场的反弹在情理之中。
洪涛还表示:“我们认为,估值的修复仍将是二季度的主题,基本面扎实业绩弹性大的标的依旧是市场首选。”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为代表的成长板块仍有较好的空间,虽然筑底和磨底需要时间,但做多的动力依旧很强。
展望后市,伴随着北京与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始进入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改善阶段以及稳增长政策全面铺开加速修复经济,A股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
重新成为“香饽饽”,新能源基金还能上车吗?
重新成为反弹急先锋的新能源基金再度进入了广大投资者的视野,看到这里,有一些基民朋友心动了,错失了前一波涨势,现在目前这种情况,还能不能追?
新能源基金基本都是行业型基金,本身的波动与行业指数紧密相关挂钩。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弹,新能源行业反弹超30%,已经完全修复3月底以来的加速下跌阶段,支持继续修复的动力和动机短期来看明显减弱。如果想要像过去那样创新高的话,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之前花的长得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基金不能买了,如果你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出发,愿意花时间等待且能够忍受大幅波动的话,新能源板块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新能源主题基金主要走风电概念、光电概念与新能源车概念,风电与光电作为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随着其技术愈发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爆发空间。而新能源车概念虽然去年已经有过一波比较强势的涨幅,但是这个行业增长空间够大,未来仍然存在很多机会。
而新能源车龙头概念股非宁德时代莫属。规模和技术一直是宁德时代领先于同行的两大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护城河,同时也是宁德时代与同行盈利能力差距的体现。具有更多产能规划、先进技术、产业链的宁德时代,在未来的弹性也会更大。
那我们在挑选新能源主题基金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条件呢?
如上图所示,这类基金需要投资者根据持仓、历史走势、基金经理、规模等综合判断筛选。
对于具有明确主题/行业的主动基金,有明确的被动指数与其对应,选股范围基本类似。但主动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改变个股的权重(择股)和股票仓位(择时)来产生超额收益。新能源包括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包括风电、光伏、垃圾发电、生物质、储能等,新能源车产业链分为上游资源,中游零部件和下游整车。
以上两大产业链都带有“新能源”三个字,常常混为一谈,所以新能源的基金,包括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会尽量往这两方面布局,有时甚至会衍生到环保、新材料和消费电子等板块。
为了方便筛选,以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主,先预设一些筛选条件:
●尽可能的专注新能源板块;
●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比只投新能源汽车的好,这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
●此外还要考虑任职经验、管理规模、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数;
●换手率、机构占比、历史业绩和回撤控制等因素。
综上,建议仔细甄别市场上不同行情阶段不同基金的表现差异,同时考虑基金个股选择重仓股占比等因素,选择长期业绩优秀、能够穿越牛熊的基金。
风险提示
本文信息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
本文所涉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司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