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新丝路基金经理怎么样?易方达新丝路混合(001373)基金经理

jijinwang
张坤因工作需要自2月11起卸任易方达新丝路基金经理职务,由易方达另一位当红基金经理杨宗昌接掌,与祁禾共同管理该基金。
由于今天看到过景顺长城刘彦春离职的传闻,随后官方发出澄清离职传闻不实的消息,算松下一口气。之后看见了易方达新丝路张坤的卸任的消息,差点以为张坤大佬要离职了,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杨宗昌是化学博士,从2019年4月起担任易方达供给改革灵活配置的基金经理,从担任至今也有154%收益率,从持仓上面确实与张坤老师截然不同,主要以化工类为主,而目前新丝路还是与张坤的中小盘和蓝筹比较相似,以白酒为主,换了经理之后估计新丝路的方向可能会有所改变。

一:易方达基金经理祁禾怎么样

据统计,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公司回报率迎来十年顶点——年初至今,所有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达到了36.8%。然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实现这个中位数收益率。

除了大量投资者投资失策,盲目买卖导致亏损的原因之外,机构、平台周旋其中,设下圈套引诱更多无知的投资者入局,也是投资者收益不及预期的原因。

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可能偷吃基金利润吗?答案是有可能!

01 老鼠仓,基金绕不过的“黑幕”。

按照证监会官方的解释,“老鼠仓”是指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基金经理利用内幕消息中饱私囊。

试想,基金经理掌控几十亿资金,甚至百亿,但这些钱却都不属于自己。有些人不满足于此,便投机取巧——通过亲友买进一些股票提前埋伏,再利用基民的钱去给自己抬轿子,趁机发财。

原易方达、万家明星基金经理刘芳洁,因“老鼠仓”获利1184.85万元,被证监会罚款超3500万元,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哪怕在今年,监管驱严的背景之下,前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蒋宁,依旧带着家人炒股,3年赚取一个亿,最终罚款两亿,外加5年有期徒刑。

02 基金挂羊头卖狗肉。

基金行业还有一个“黑幕现象”——“挂羊头卖狗肉”:明明买的是个主打中小盘的基金,持仓却都是大盘股;明明买的是个主打互联网+的基金,持仓里却出现了许多金融股……

在业内,这个现象有个好听的说法——策略漂移。

其实,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股市场,基金经理也经常打这类擦边球。2013年,SPIVA Scorecard统计了美国3000余只公募基金,其中“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占比高达60%以上。

事实上,基金的类似操作并不会直接导致基金亏损。但是,这样的基金,没有自己坚持的投资策略,就容易跟风,市场上什么股票热门就跟进什么股票,如此这般追涨杀跌,那和散户炒股有什么区别?

03 故意制造风口,发行新基金。

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也跟普通基民一样,爱追涨,习惯“抱团取暖”。通常,当你在基金平台上发现某一热门板块涨势喜人时,它已经差不多走到行情顶端。

此时,基金公司根据热门概念推出新基金,平台帮助宣发售卖。等你买完并锁定三个月后,行情已经回落(根据国内市场情况,两三个月就会走完一整轮波段)。

此时,亏损就出现了。一旦资金被套牢,就只能默默给基金贡献利息。

基金公司和投资人的利益不是完全统一的,基金要做大规模才能增加手续费,增加利润,因此,有的基金公司就会盲目造风口,就为了**,不管你亏钱与否。


二:易方达基金经理杨桢霄怎么样

10月16日,易方达基金研究部基金经理杨桢霄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详解后疫情时代医药板块走势。

嘉宾简介:杨桢霄,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曾任易方达基金医药研究员、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易方达基金研究部基金经理、医药化工研究小组组长。

问:欢迎易方达基金研究部基金经理杨桢霄老师做客今日头条基金频道线上访谈栏目《基金微访谈》,请杨博士具体分享一下你的投资风格?

杨桢霄:我在2016年下半年接手医药行业主题基金,当时给自己的投资目标设定为持续稳定战胜医药基准,并且把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认为医药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也是一个空间很大的行业,而医药基准从中长期看是非常强的基准,因此如果我们能持续稳定地战胜基准,常年累积下来在获取相对收益的同时一定也会获得非常好的绝对收益。过去三年多的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每年都战胜了基准,最后在获取较好相对收益的同时,也获得了非常好的绝对收益,我们的投资风格是均衡配置,通过医药行业内部细分行业景气度轮动的方式持续稳定战胜基准。

另外,我们在战胜基准的同时还希望能够保持比较合理的跟踪误差,简单来说,就是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尽量战胜基准,控制整体业绩的波动,从而获取较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问:如何看待医药行业目前存在的风险以及后续成长空间?

杨桢霄:这一点我们要从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角度去考虑。目前国内医药产业的景气度高,一般我会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对行业的感觉,那就是朝气蓬勃。入行九年,我能亲身感受到2015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行业真的是活力四射。

最近这两年,大家可以从各类新闻媒体看到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的消息,而且我们的创新药上市之后很快也会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得到了实惠。这一切的背后原因是医药供给侧的变化,大家都说供给侧改革,其实医药行业2015年以来也做了一轮供给侧改革,起点是2015年药监局发动了创新药审评审批改革,把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通道打开,在那之后上市了很多创新药。但是实话实说,这五年上市的创新药还是以进口企业为主,这个过程中国企业也在奋起直追,加大创新力度,但是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大概需要七、八年时间,因为临床I-III期有很长的周期。顺着这个时间节奏判断,未来3-5年恰恰是国产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市的密集期,我们可以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不断上市,而且会较快地被医保纳入,给广大患者带来实惠。

我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医药供给的问题,那就是人才。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是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但大家也知道产品和公司的背后需要依靠人来驱动,人才真的非常重要。医药行业的人是怎样的呢?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科创板最近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会发现他们的管理层和创始人大多具有海归背景,这一波新公司核心人员的早期经历基本类似,他们都是在80、90年代出国,在海外读生物或医药、化学领域的博士或博后,毕业后进入全球大药企从事研发工作,很多人最后都走到了海外大药企研发负责人的核心位置,身处全球创新药的最前沿。这些人有抱负、有理想,但外企的机制最终会束缚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国内政策环境变好之后,这些海归人才也纷纷回国创业,有的创立自己的公司,有的加入了传统药企,这些波人才的回归显著抬升了中国医药行业整体的研发水平,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实际上是这些海归人才带来的。现在本土药企的产品还是以境内销售为主,很少有国产创新药能在美国上市销售,最近这一大波海归人才的研发经验非常充足,工作也很勤奋,相信三五年之后,我们一定会看到中国自己的创新药能卖到美国,销往全球。

医药的需求是刚性而庞大的,这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几个词会被不断提到,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医疗消费升级,三是国家的支出不断增加。大家一定也注意到身边的人对医疗健康险的

以上我从供给和需求层面简要解释了我们对行业中长期的看法,站在这个时点看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朝气蓬勃。对于实际投资操作来说,看的长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期波动很难控制,只有中长期大势才不可逆。我们既要有诗和远方,又得脚踏实地。

问:目前医药行业估值感觉比较贵,你个人对中短期市场持什么观点?

杨桢霄:大家直观感受是2019、2020这两年医药都涨了很多,但数据显示,2016年初到现在,医药指数只涨了40%,其实累计的涨幅并不大。为什么会感觉去年涨了很多呢?那是因为2018年医药行业调整了很多,所以2019年的涨幅可以说主要是抹平了2018年的跌幅。回过头看,2018年下半年的带量采购政策对行业中长期其实是利好的,虽然短期内在当时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也因此有更多的资金被节约出来去奖励创新产品,现在大家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年以来医药指数涨幅较大,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有点偏主题的概念。但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靠持续增长来消化估值,虽然现在感觉很多公司的表观估值比较高,但同时因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景气度也非常高,我们依然预期它未来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大家总觉得估值要回归,但是过去3-5年、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创新特征越来越明显,科技属性越来越强,当给科技公司估值时,你会发现它的收入和利润有很强的爆发力。最近这一年,港股的生物科技板块不断有亏损的医药公司上市,并且很多企业虽然没有利润,但上市以后股价的表现也很好,这因为投资者是用DCF折现的方法来进行估值的,而不是单纯盯着短期的利润和市盈率。这类公司前7-8年在临床期间投入了很多研发费用,但药品上市第一年就可能有10亿甚至20亿的收入,投资这样的公司不能等到产品上市之后再去估值,而是需要提前去它的潜力定价,因此估值方法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这是造成医药行业表观估值相对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从全球市场市场来看,美国纳斯达克生物医药里的创新产品型公司也都是用DCF折现的方法去估值的。中国医药产业过去3-5年跟全球接轨,投资方法、估值方法也同步在跟全球接轨,这是一个正常状态,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应该什么时候投资医药?医药不是短期弹性最大的那类行业,但它贵在可以持续稳定的增长,所以当医药行业短期上涨比较多时,我不建议追高,但由于它终端的需求稳定而持久,所以有回调就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过去一两个月,医药指数也有所回调,预测到年底还会有一些调整,调整过程中就是买入医药基金比较好的时点。当然,从中长期来看,我更建议大家定投。

问: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比较看好的细分投资方向?

杨桢霄:简单来说,我看好三个方向:一是能够满足国内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新事物,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如互联网医疗等。二是在中国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三是符合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的优秀公司。接下来分别展开讲讲。

一是能够满足国内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新事物。虽然目前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实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综合医疗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国内还有大量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虽然目前人均的收入在持续上升,但有很多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在国内出现,前面已经提到,未来3-5年国产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会源源不断地上市,它们的商业化会满足现在的需求,这也符合我在研究细分行业和公司时不断观察到的现象,有很多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可观的子领域,直到有公司上市的时候才被大家所发现和认知。

二是投资中国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和龙头公司。一提到全球比较优势,大家很自然都会想到我们的制造业优势,这一点在原料药行业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的原料药质优价廉,全球都来采购我们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叫CRO,是专门为创新药提供服务的,这背后的基础是我们的人力成本优势、工程师红利,中国有很多学生物、学化学的人,都是硕博高学历,又很勤奋努力,因此全球全行业的创新服务需求都在向中国倾斜,反过来说中国的CRO行业也为全球科研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除了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未来随着海归人才的回流和国内良好的创业环境,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比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方面也会出现我们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一块同样是有全球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

三是符合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的细分行业和公司。我们的人均收入每一年都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愿意为健康花费更多,医疗需求也从基础的治疗疾病,开始慢慢转变为预防,升级成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美。举个例子,宫颈癌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杀手,相应的创新疫苗价格是1298元/支,一个完整的接种周期要打3支,其实花费不低。但产品上市后,女性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去打疫苗,导致短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就是很典型的反映消费升级潜力的案例。同时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现在九价HPV宫颈癌疫苗还是进口的,国产已经上市了二价HPV疫苗,我相信国产九价HPV疫苗会在不久之后上市,相应的企业可以一起分享这块蛋糕,所以无论是从供给还是需求看,医药行业真的是朝气蓬勃。

问: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医药是消费的必需品,因此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比较小,对此你怎么看?

杨桢霄:这次疫情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家可以看到医药行业终端的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疫情过去之后,很多医疗服务类公司迅速反弹,环比业绩明显改善,这反映了医疗确实是刚需行业。在国内疫情环境逐步企稳之后,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公司增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在需求方面特别有韧性。

问:有哪些政策会对医药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杨桢霄:简单来说,医药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决药品如何上市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由药监局负责,药监政策就是解决这个药能不能上市、什么样的药才能上市的问题。二是医保方面的政策,上市之后我们要去买药,谁来买单?买药时患者很关心这个药究竟在不在医保内,自己要掏多少钱,药价以及医保是否支付的政策是由医保局负责。所以医药行业整体大概可以分为药监方面的政策和医保方面的政策两类,这两类政策的目标和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从药监方面的政策看,药监局局长2017年提出创新药要“新”,仿制药要“同”。意思就是我们的创新药一定要能及时上市,把新药审批的通道彻底打开,并且优先鼓励审评那些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大家之前会不太信任国产仿制药,所以药监局也推出一致性评价政策,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国产药品质量就可以被认为跟原研一样。

待创新药上市、仿制药过了一致性评价之后就到轮了医保局的工作。国家医保局是2018年成立的,部门成立之后最先做的就是解决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定价谈判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带量采购。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说明质量跟原研的一样,放在一起做带量集采中标,谁出的价格低,我就采购谁的,真正去推动质优价廉的产品,这个政策让仿制药的药价大幅下滑,也为医保节约了很多资金。

国家同时也推出了创新药动态谈判进医保的政策,原先中国的创新药出来之后要花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进医保,在这之前个人消费者自负费用的压力非常大。从最新一次创新药动态谈判进医保的规则来看,今年上市的创新药已经可以在当年谈判进医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医保的支持,能购买急需的药。

大家可以看到药监部门和医保部门的政策是互相配合,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说这个政策对整个医药产业是利好?因为它鼓励了创新。药企只要认真投研发、做创新药,后续I、II、III期临床,包括上市审批的进度都可以有明确的心里预期,这一点原来是做不到的。如果研发的产品很有价值,做得好还可以加快上市,开始商业化销售之后,医保马上就可以覆盖新产品,让企业迅速放量,收回前期成本。这一套政策组合拳鼓励了整个医药行业不断创新,也让很多优秀的公司和团队走了出来。

问:随着疫苗研发进度的推进,你认为这会对国内医药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杨桢霄:这次疫情极大提高了民众的意识,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因为这件事开始更加注重医疗保健,今年流感疫苗供不应求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征,说明大家的健康意识在觉醒。从企业端和国家端,所有人都在疫情到来时看到了生物医药行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无论政府还是公司都在加大对于医药行业研发创新的投入,还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一定会在未来3-5年慢慢看到成果。除了这些利好的方面,疫情对医药也有相对利空的一面,这也很容易被理解,至少现在医院门诊、手术量、住院量尚未恢复到同期水平,部分医疗需求被递延,并且随着疫情的不时反复,但这些都是短期影响,中长期来看都会恢复。

问:2020年是基金大年,基金频上热搜,市场上的基金品种越来越多,请你分享一下选择基金的逻辑?

杨桢霄:我在挑选基金时主要看三个维度:一是看重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品牌代表了背后投研团队的平台能力,我毕业之后就加入易方达,自然很清楚我们公司在行业中投研团队的能力,自己买的也都是我们公司的基金。二是选择基金经理,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一样,每种投资风格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你要选择跟自己预期回报率和风险承受力相匹配的投资风格。三是同一个基金经理发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不同产品的区别可能体现在投资范围、投资侧重点上,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产品。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为嘉宾访谈问答实录,仅代表被访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今日头条观点。


三:易方达十大基金经理

易方达每个基金原来都有二三位基金经理,主要的几位优秀经理都还在,付浩任科瑞基金经理,肖坚仍还是易策略经理,易策略肯定没影响,科瑞基金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