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基金偷吃?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基金

jijinwang
经常都能看见有人说基金经理\"偷吃\"
基金经理真的可以偷吃自己管理的基金吗
如果不是被偷吃了
为什么有的基金我们每天看见的估值和净值之间的差别会如此之大,买入的基金涨的时候比估值涨得少,跌的时候比估值跌得多?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明白包括天天基金、支付宝在内的各大基金平台是怎么计算基金估值的
根据监管机构对基金公司的管理要求,基金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公布年报、中期报告、季度报告,从这些报告里我们就可以看见基金的持仓明细
这些定期公布的报告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延迟比较高,年报是上一年的信息、半年报是上半年的信息,就算就近的季报,也是反映的上个季度的信息
以热门基金广发双擎升级混合为例,从天天基金网可以查到最近公开的持仓数据是截止2020-06-30的二季度持仓数据
从持仓明细可以看见,截止二季度末该基金持仓股票共85只,以科技医药为主,再翻翻一季度末公布的持仓数据,可以看见3月31日的时候持仓股票共22只
也就是说抛开个股本身持仓变化不说,但从持股数量来看这只基金短短三个月就翻了4倍,这个变化的过程对于外界来说是不可见的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基金公司3月31日公布一季度持仓,6月30日公布二季度持仓,在3月31日到6月30日这三个月中间,各大基金平台的估值都是在3月31日基金公司公布的持仓明细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所以要完全准确是很难的
无论是天天基金还是支付宝或者其他第三方平台都有一套自己的估值方法,其基本原理无非就是在基金公司每个季度公布的持仓明细的基础上根据每日日终基金公司公布的净值进行估算,猜测基金公司的持股变化情况
对于调仓比较少,变动不太频繁的基金,各个平台的估值会比较接近基金的真实净值,如果基金调仓换股比较频繁,平台的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会比较大,所以有时候大家就会觉得基金公司每天公布的净值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很大,更有甚者就会喊出基金经理\"偷吃\"这种说法
我简单给大家讲下基金的运行模式,相信大家了解以后就不会觉得基金经理有偷吃的本事了
基金的组织形式有好几种,通常我们购买的基金叫做契约型基金,所谓契约,就是说基金是由投资人、管理人、托管人三方通过契约的形式产生
所以大家如果仔细研究过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就会发现,任何一只基金的产生其实都离不开三方:
1.基民或者机构持有者,充当投资人的角色
2.基金公司,充当基金管理人的角色
3.银行,充当基金托管人的角色
也就是说,当我们购买了基金以后,基金公司负责管理我们的资金,根据协议他们有权决定这笔钱怎么运作,什么时候买什么股票或者债券,但是为了防止他们把我们的钱偷吃了,这笔钱其实是放在托管人,也就是银行的手里的,所以基金经理是没有办法在不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偷偷用这笔钱的
有人会问,那如果基金经理做假账,乱报交易数据从银行把钱弄出来呢,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想到了,所以我们的每一笔基金交易数据其实还有一个机构在进行统计,包括每天日结以后基金的份额和净值都是这个机构来确认的,它就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它的存在,也确保了交易的真实性,规避了基金经理偷吃的风险
所以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操作上来看,基金经理想要“偷吃”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基金的估值与净值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基金经理是不是在进行调仓换股了,不要因为网上有人说基金经理偷吃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一: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基金

因为证券市场现在是大牛市,基金,股票都能赚大钱。
能这是一些比较有先见知名的,哈哈哈我也是哦
买基金比炒股风险小的多 基金养好的话一年可以赚2-3W

二:基金卖出为什么扣那么多钱

尊敬的客户: 您好!5173回复客服05很高兴为您服务! 交易费收取标准详情进入 查询。

三:为什么基金卖出去不是那么多钱

去年基金行业发生了一件“怪事“,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全年业绩下跌7%,最大回撤近30%,然而随着基金净值的不断走低,是兰兰基金管理规模的持续走高,最终在四季度的总管理规模数据中反超前公募一哥易方达的张坤,成为公募基金行业新的” 扛把子” ,送出精彩助攻的正是勇敢抄底的广大散户投资者。1季度中欧医疗健康净值继续走低,套住了不少投资者,当然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医药行业的整体下挫,但中欧医疗在与同类型医药题材基金对比时已经体现不出优势,有一种说法是当基金的规模过大时,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果真如此吗?

为了求证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的可能影响,笔者对2017 – 2021年5个完整年度基金业绩及基金年平均规模进行了统计,统计原则如下:

1、基金规模按照4个季度披露的规模平均值计算;

2、自19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单基金的规模不断增长,我们采取规模分位数而不是规模数据本身作为分类统计的维度,在本文中,我们按照基金规模由高到低,划分为7个分位区间:0-5(即规模排前5%的基金),5-20,20-40,40-60,60-80,80-95,以及95-100;

3、多份额基金规模合并计算,如中欧医疗健康A与中欧医疗健康C规模合并,作为一只基金进行统计。

一、基金规模对业绩的影响

从近5年基金规模分位数与基金业绩数据来看,普遍情况是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能够获得相对更好的收益,除了去年平均收益率最好的分布在60-80分位,其余年份平均收益率最高均分布在0-40分位,其中5-20分位的基金收益表现最佳,毫无疑问5个年度中收益表现最差的均为95-100分位的基金。

从收益性角度看,规模较大的基金是有一定优势的,5-20分位是最优区间,按照2021年的年度平均规模计算,5-20分位区间的基金规模位于8-65亿之间,95-100分位区间的基金规模不会超过3000万。

数据

我们认为8-65亿是基金经理较为舒适的规模范围,规模再往上尤其是达到200亿以上时会明显受到基金双10%规定限制,即:一只基金中,单个股票占比不超过这个基金资产的10%,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持有同一个股票的比例,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0%,这会导致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不能过多买入看好的中小盘个股,投资上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规模太大的基金在买卖股票时的冲击成本也会更高,侵蚀掉部分收益。但整体上仍然能看出与小规模基金相比还是有收益优势的,这应该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选出了具有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并把钱交给他们打理。

二、基金规模与最大回撤

从年度最大回撤控制能力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回撤控制能力最好的基金集中在40-60分位区间内,回撤幅度最大的则相对集中在规模头部0-5分位的基金,按照2021年的年度平均规模计算:0-5分位基金年平均规模在65亿以上,40-60分位的基金的年平均规模则集中分布在4-8亿范围内。

数据

规模位于最头部的基金确实在回撤控制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船大难掉头,尤其是在遇到熊市行情、极端行情时更是如此,这也是在2018年和2021年0-5分位基金回撤明显高于其它段位基金的原因,此外上文提到的交易冲击成本也是重要原因。而规模适中偏小的基金则在这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快速应对市场的行情变化,规模过小的基金在应对申购赎回时则又显得力不从心。

不难发现,规模较大的基金在统计年度内的业绩是有优势的,只是规模头部基金的回撤控制能力不太理想,而规模在4-65亿区间的基金具有收益与回撤控制的双重优势。那么,如果一只基金规模持续上涨,对基金的后续业绩会有什么影响吗?

三、规模变动对业绩的影响

首先,我们筛选出2017年到2021年间,规模上涨幅度前200的基金(排除了2017年年均规模不足1亿的基金),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统计了2017年后至2021年四个完整年度中,这些基金的业绩情况,并按照收益由高到低划分前20(年收益位于所有统计基金前20%的基金),20-40,40-60,60-80,80-100共五个区间,最后统计出每年度落到每个业绩分位区间的基金数量,结果如下:

数据

结果显示投资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在17年后至21年的四年规模上涨最多的200只基金,在后续的4年中,都以较大的概率落在了业绩榜单的前三档,落在后两档的平均概率只有27%,仅是前两档54%的平均概率的一半,这说明获得市场认可、规模持续上涨的基金未来仍有机会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笔者认为,基金规模实际上也是投资管理上的一种优势,尤其是那些规模能够稳定上涨,处在4-65亿之间的基金都是具有一定的配置优势,规模过大则会丧失部分收益,并在回撤控制上具有较为显著的短板,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买规模太大基金的原因,而对于规模最小的那部分基金,各位还是多看少买吧,其实不看也行。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


四:为什么沪深300有那么多基金

谢谢邀请……为了市场多元化竞争,不同的指数呢,代表了不同的样本,不同的分类。。。

举例而言,沪深300,就是选取的两市最大的市值300家的公司作文样本的跟踪指数,那么相应的,就有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还有估值其所也是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等等,一般而言,沪深300代表了两市的主要大公司的股票状况,一般说的大票,通常都是说沪深300的票。上证50,上海最大的50只股票的指数,全是权重股,大蓝筹,相应的也有跟踪指数的基金以及ETF。

当然还有中证流通,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等等各种各样的指数。。。

还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板块指数,银行,煤炭等等等等。。。

整体而言,一般判断趋势的都是沪深300,上证深圳这些。

另一方面,许多基金发售的时候,基金说明里面都会有不同的投资风格说明,比如投资风格如果是小票,那么一般会去

其实每个指数编制出来,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同的人,不同的投资风格都会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