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亏的钱少了一些,心里就会透出一丝愉悦,接着第二天继续看。
如果赶上这几天行情不好,亏的越来越多,就会有点懊恼,甚至有几天都不想再看。
说起炒股经历,从2008年就开始接触,总体必须是亏得多,因为这才符合一位职业韭菜的专业素养。
每次亏的失去耐心了,就会选择割肉离场,并暗自发誓再也不碰这坑人的东西。
然后等到再一次行情启动的时候,又忍不住要试试。
然后就继续亏,这样的轮回已经不少于三次了。
以上行为完全符合作为一名合格韭菜的要求。
建议交易所针对这群人发一个韭菜成就奖。
毕竟我们才是股市的基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职业韭菜,这个股市是玩不下去的。
庄家和那些上市公司无菜可割,还玩个锤子。
1、现在买指数基金怎么样?
个人认为是可行的。目前全市场市盈率在12左右,其估值与2012年相当,此时投资宽指数基金在未来上涨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上涨空间大于下跌空间,但记住要用闲钱投资,因为低估并不代表马上就上涨,需要经得起时间的煎熬。最后,祝你投资愉快!
可以定投指数基金
现在股市低迷,成交量1000亿左右,起码要2000亿才有人气,说不定还要横盘半年,所以现在定投太早了。
2、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没有能力判断熊市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基金经理身在其中,身不由己啊!并不是基金经理不行,也不是他没能力判断熊市,你要想明白基金经理是干嘛的?基金投资是投资的哪些东西?看明白这个你就懂了。
基金经理是拿着基民的钱建仓,但是因为股票基金所以称为股票基金,是要求60%到几乎100%都是股票。所以他们现金很少。还有,基金并不全是封闭型的,是开放型的,今天张三买,李四卖,明天王五卖,李四又买。基金经理迫于资金的流动性,他需要买入仓位,卖出仓位来应对。
因此,这下朋友你能看明白了吧,基金经理知道仓位不应该买了,可是他又不能不买。他知道不能卖了,又不得不卖。并且,因为基金的行业问题,他不能跨行业太远,也就是说不是完全随他的意思建仓。
再有一点,熊市是什么?是因为大家都在卖股票,都卖了,买的少了,价格越来越低,就形成了熊市。熊市是卖出来的,牛市是买出来的。
张三看到这个股见顶了,卖了,这个股还在涨,因为李四觉得还要涨,他的买盘盖过了张三的卖盘。但是总有人觉得自己赚够了,要走,终于这个股跌了。基民看到这个股跌了,恰好这个股是他重仓,他选择卖出,基金经理接到卖出指令,也就卖出自己的仓位。
可见股市的跌,是互相影响互相传导的,基金经理只是各助长助跌的凶手。我前面说到开放式基金经理被迫操作,封闭式基金经理同样也是被迫操作,即便他在择时,但是大环境如此,他也没办法独善其身。
所以不管你是股民还是基民,我们都是大多数,是大多数人决定了熊市还是牛市,而不是基金经理会不会操作。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熊市的时候所有股票基金都在下跌;第二,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
第一个问题:国内的股票基金有最低的仓位要求,就是说任何时候,股票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都不能低于80%,所以熊市的时候,在市场连续下跌时,股票基金极大概率会跟随市场同向下跌,只是跌得多和跌的少的区别。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讨论。
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从你的提问来看,应该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准确的判断牛市和熊市的转换,在熊市来临之前全身而退,在牛市启动之初满仓进入,从而把握市场的风格转换。
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牛熊转换的人存在吗?
准确把握市场多空转换的这种牛人存在吗?应该说曾经存在过一个,这个人曾经多次判断出市场的变化,从而成功的获得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美国的杰西·利弗莫尔。
但他也曾因为判断错误而破产,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爆仓、破产。
1907年,30岁的利弗莫尔在股票奔溃行情中做空,赚到了100万美元。
1908年,31岁的利弗莫尔股市中的交易连续失败,再一次破产。
1929年,52岁的利弗莫尔,在股市大崩盘中获利超过1亿美元。
1934年,57岁的利弗莫尔又破产了。
1940年,60岁的利弗莫尔自杀身亡。
这样的传奇人物,历史上只有一个。利弗莫尔的例子正好说明,择时困难,你根本没办法区分这是能力还是运气,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成功一次也许就会带来巨额财富,但也只是失败一次,就可能一无所有。
如果真的存在能够准确择时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资人是谁?不是利弗莫尔这样的投机家,而是巴菲特这个投资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肯定比不上择时高手,但投资比得是谁活得久,不是谁冲得高。
国内存在能够择时的投资机构吗?
国内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受到的约束较大,投研体系完善,以选股为主,择时为辅。但私募由于其普遍规模较小,制度灵活,往往容易一战成名。
尤其是在A股还不是很规范的阶段,市场上最崇拜的就是各种私募和庄家了,他们能够操纵股价,点石成金,攫取巨额财富犹如囊中取物。但他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内幕信息、资金拉动,而不是择时,但国内真的有这样能够择时的私募和庄家吗?
网上关于庄家和私募的故事很多,但是庄家和私募从来都不是择时的高手,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一只或者几只股票,而不是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
利用以前的监管漏洞,通过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利用散户的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动作,操纵几只股票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要判断整个市场,相当于要判断几千只股票的涨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通过历年私募冠军的变化来看看牛人辈出的私募行业择时的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够准备择时的机构,那他们肯定能持续的登顶。
但在私募阳光化的10多年后的今天,私募冠军开始越来越趋于平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也知道,短期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业绩,过去的私募冠军并没有几个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
这些私募冠军曾经成功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当没有了其赖以成功的空间和条件以后,他们的成功也就无法复制了。
下表统计了从2008-2016年,9届私募冠军的业绩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详细了解。
比如2009和2010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和世通资产就在夺冠次年就迅速跌落神坛,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第二年基金规模快速上升,业绩迅速下滑。
当时市场是很追捧私募冠军的。投资者、各种机构都追着他们发产品,希望他们能延续造富神绩,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其中世通的业绩在后两年跌幅超过50%。
再比如唯一的两届私募冠军,广州创世翔。
在2013-2014年,创世翔1号连续两年夺得私募基金冠军产品的桂冠,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拿到私募冠军的机构。2013年收益率为125.55%,2014年收益率更是高达300.08%。
但就在2016年,创势翔“踩雷”欣泰电气,损失近2亿元,随后又因操纵市场,被证监会开出了巨额罚单:没收创势翔违法所得约2073.8万元,并处以约6221.5万元的罚款。自此以后,创世翔开始退出公众的视野。
还有一位代表人物更加不得不说,那就是徐翔。
他的传奇一生应该说包含了中国股民毕生的暴富幻想,从身价几万到身价百亿,其管理的私募产品无论市场好坏,即使是连续的熊市,他管理的产品净值都能实现每年2-3倍的收益。
这样一位资本市场的大鳄,最终在2015年11月,因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拘捕了。
也就说这位大鳄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业绩,并不是他能择时选股,不是他的市场嗅觉有多敏锐,而是因为他有内幕信息,能操纵股票。
所以,第二个问题,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市场历史和中国2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位牛人能够准确的择时。偶尔一两次的,那是运气还是能力,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持准确的择时。如果真有这样的投资人,那他首先自己就会是巨富。但翻看世界富豪榜,我找不到这样的人,只有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这些。
因此,作为广大投资者管理资金的投资人,公募基金没这个能力和必要去择时,因为风险实在是太高,难度实在太大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3、基金里的股票9涨一跌,靠谱吗?
感谢邀请,基金的净值在估算的时候是会较大盘稍晚一些,因为基金买的是一揽子股票,不像我们中小散户就买那么几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大盘上涨而基金净值却下跌,大盘下跌基金净值却上涨。这个不足为奇。一个基金,小一些的也要买那么30--50只股票,大一些的甚至可能会超过200只,而且,每一只股票在基金里面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有的股票所占的比重较大,有的较小,每只股票所占的比重到底有多少,这个属于该基金的机密,一般不会向外界公布。至于你所说的,基金里面的股票9涨一跌,基金走势还是跌势,这个很可能就是上面的原因。还有可能是该基金的重仓股出现持续的下跌。而涨的那些都不是该基金的重仓股,而且可能这些股票在该基金里面所配置的比例较小。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各位网友评论拍砖!喜欢请关注本人头条号!
不要把自己的钱托给别人炒股,别人指的是可能是你信任的朋友亲戚或者高手,或者机构或者基金。这等于把自己命运托给别人。要么自己炒股,输赢自己承担,要么没这胆量技术就永远不要踏进股市。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大蓝筹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很大,比如银行股,保险,中石油等等。他们公司的市值都是几百亿到几千亿不等。但是有的小公司市值只有几亿,几十亿。那么十个几十亿的公司涨百分之一,也赶不上一个工商银行跌百分之一影响指数。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大部分股票跌了,指数上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