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薪3000老公炒股亏掉11万,怎么办?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深刻地提示大家,股市深似海,不要信任何人的话语,去操作股票,操作股票要有自己的主张。
何时买,何时卖?要看庄家怎么操作,股市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的时候你认为他要涨了,但是他被庄家打压了,所以把你给套在其中。
月薪3000元的老公,亏了11万,在股市这是很正常的。
你老公的意愿,也是多挣钱贴补家用。不能因为亏钱了,你就冷言冷语,恶言相向。人家的初衷是好的,我都是为了把生活过的好一点吗?
11万,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也不算一个大钱,要求你的老公马上收手,不要再股市中折腾了,改换成别的投资,他不可能总看走眼。
在股市折腾的过程中,他应该积累了一些股票操作的知识,这些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效果,有时候是无心栽柳柳成荫,过分的追求反而适得其反。
现在你手中还有几万块钱,改换投资后没准几个月就可以把本金赚回来了。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要慌,听我的。让老公起死回生!首先股市账户不要动,不要清仓。既然账户的数字已经在减少,索性不要去管它。现在清仓,表面上是止损,其实作用不大了,因为百分之六十的亏损已经成为定局。
等待下波大盘的崛起,或者是假崛起也可以。有赚就迅速套现。把长线持有,换为短线投机。股票在你账户里,它就有可能再次变成现金,现在套现清仓等于把自己推上绝路,而且清仓后的现金也解不了燃眉之急!
维稳借给咱们钱的亲朋好友:
1.打感情牌,让亲朋好友理解你的苦衷。虽说是鬼迷心窍一时冲动去炒股,但是也是为了家庭的幸福。让亲朋好友对你产生同情,拉下面子,赔礼道歉并保证合适的时间把欠下的钱,分期一一归还。
2.让股票说话。事已至此,把自己所有的牌面都亮出来。让借钱给你的朋友知道你到底在干嘛。购买股票的账户给他们看,股票还在,只是单价在跌落,让他们心里有些许的安慰和对你的信任。并让他们时时可以观察到你股票账户的情况。签下协议,股票有赚就即刻套现,套现后马上还钱给你的朋友。这时候千万别让借给你钱的朋友心寒。
当然还钱不能只依赖着股市的逆转,股票只是不要轻易动,只要一直跌就不用管它。接下来就是艰苦奋斗,树立勒紧裤带还钱的决心。
你要相信你的老公,他是为了这个家,他是有责任心的,他现在需要你的鼓励:
1.和家人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今年本来就是艰难的一年,又发生炒股亏损,注定会很苦,很难。把老公的工资合理安排,虽然钱不多,但是架不住你会省啊。省钱从一切的细节开始,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2.让老公下班之余兼职一份临工,补贴家用。这样老公即磨炼了意志又增加了收入。不要去责怪他,与其每天的恶语相加,还不如用行动鼓励他。他若有心,他会在内心忏悔,他会用男子汉特有的坚强回报你。一起搀扶着,并肩度过难关。
放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还爱他,还爱这个家,我相信你一定会挽狂澜于既倒。我更相信你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灿烂的如仲夏夜之花。
2、银行是夕阳行业吗,未来会不会出现银行员工大幅度下岗的情况?
谢谢题主!
我在银行工作多年,北京总行、省会分行、州市二级分行和支行都呆过,知道一些。对此题有如下看法:
1.银行不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也不大可能大规模裁员,这个你放心,至少我们这一代人不可能出现的。特别是四大银行,基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银行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国家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等都需要银行作为中间人,特别是四大银行。可以这么说,四大银行不乱,国家的货币政策就不会乱。
3.虽然现在说的什么网商银行、网络金融公司、投资公司、p2p、余额宝、小贷公司等等在网络上很火,很热闹,但他们都是银行服务的补充,是国家为了服务大众,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一种补充。2000年以前,所有的融资基本都要找银行,而银行作为企业,可以说,服务不过来,所以国家才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批了很多金融公司。
4.从银行内部结构来说,几十万员工的大银行早就意识到网络、科技带来的冲击力,几年前有的银行就提出人员零增长、负增长目标,有意识的控制员工数量,但同时又保证员工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而小银行,这几年已经建立了末位淘汰制、人员进出渠道、机制及市场认可都较为成熟。所以说,大规模裁员基本不可能。
5.当然了,如果你想到银行工作,尽量到总行,那才是真正的政策、规则的制定者,能助你实现梦想。
你的点赞关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安慰,在员工职业规划方面或银行有关方面,如有疑问请私信我,定尽力而为。
银行不能算是一个夕阳行业,但银行未来一定会出现员工越来越少的情况。
而且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银行的员工都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给作没的。
银行的大堂经理,每天的工作是教来银行的人,如何进行自主化操作,如何做好线上流程,如何用好银行的手机app。
当现在老一代逐步离去,新一代都会自主进行操作的时候,银行的员工自然就会越来越少了。
其实,从最近几年银行的招聘编制情况来看,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样一个端倪。
那么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去银行,银行业未来的走向又是怎样的?
银行不是夕阳行业,银行属于基石行业。
很多人对夕阳行业不理解,所以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所谓夕阳行业,指的是一个行业到了逐步被取代的地步,只在发挥最后的余温,会随着时间慢慢地衰减。
银行业现在处于一个相对的瓶颈期,但依旧在不断地发展,这一点从各大银行每年公布的报表就可以见到一些端倪。
只不过,以四大行为首的国有银行,因为体量较大,总体的增长率已经陷入了瓶颈。
但地方性银行、商业银行、中小民营银行,仍然在相对快速的发展过程中。
银行当下的这种格局,很难和夕阳行业联系起来。
有一些人会认为,当下的互联网经济,对于银行的冲击很大。
但实际情况是,互联网经济的背后,依然离不开银行的周转,不论是微信体系,还是支付宝体系,最终落脚点依然是银行。
其实,银行不是夕阳行业,还有如下几个重要原因。
1、银行是整个社会运转的根基之一。
银行肯定不是夕阳行业,因为群众百姓还在大量地把钱存进银行里。
也就是说,银行总体的体量仍然在不断增长。
所有的钱,抛开现金以外,本质上都在银行里。
你买的那些金融产品,钱也都是在托管银行之中,或者说所有的钱一旦要周转,最终经过的还都是银行。
银行是整个社会运转的根基之一,如果没有银行的存在,社会上的金钱交易,将会变得杂乱无章,秩序会非常的混乱。
社会本身是生产力带动的,以物换物的时代过去之后,货币的作用就非常显著。
而存放货币的银行,地位和价值也自然就非常之高了。
2、银行和整体市场经济捆绑性很高。
银行不仅和民生捆绑,和经济的捆绑性,也是非常之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企业的发展,而实体企业的运作,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银行和经济的捆绑性很高,这就直接说明了银行根本不可能是夕阳产业。
因为银行一旦成为夕阳,整个实体经济背后的支撑,也就不存在了。
银行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和货币导向,直接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我们经常说的拉动经济,刺激内需等,其实都是从钱的角度去看的。
而在整个环节中,银行自然就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是源头的发动机。
3、银行的注册制度和牌照申请难度很高。
最后一个可以说明银行地位的,其实就是注册银行的困难性。
任何夕阳行业,都会把准入门槛放低,让更多的玩家入局,去激活整个行业。
但是银行恰恰相反,在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下,这两年银行的牌照是越来越难拿了。
或者说要注册银行,成立银行,是越来越难了。
毕竟,像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其实是带杠杆的。
储户的资金量,远比银行的体量,银行的注册资本,银行的市值要高得多。
如果单纯的是花10个亿,注册一家银行,就能吸收存款100个亿,那风险是极高的。
所以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的管控和风险排查,是做得很到位的。
可以这么说,银行肯定不是你有钱就能开的,也不是想开就能被批准的。
银行的门槛很高,制度很严,监管也很严,这直接体现了银行的重要地位。
银行虽不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也是正午的太阳,挂在天边发光发热。
银行业确实不错,但这并不代表银行业的员工,日子也那么好过。
这是一个极度内卷的时代,而银行的员工就是内卷的一个缩影。
只不过,银行的内卷,并不一定是员工卷走员工,而是被数字化、互联网化给卷走的。
银行员工普遍收入情况不错,平均工资在整个金融行业里也非常之高。
虽说大家都明白,银行的薪资高也只是二八分化导致的,但相对旱涝保收的工作,使得大量人才依旧对银行的工作表示青睐。
未来银行员工不一定会出现大幅度下岗的情况,但是一定会慢慢地缩减编制,体制内的人日子也会越来越“差”。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必然,我们可以从银行当下的一些举动中,初见端倪。
1、银行的线下网点,不增反减。
最近几年,银行的线下网点,有逐步收缩的趋势。
主要的问题在于,年轻人对于银行线下网点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如果你仔细去观察,银行里坐着办理业务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老年人已经习惯了有人服务,中年人习惯了ATM机,年轻人习惯了网上转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这导致对于线下网点的依赖度,正在逐步地降低。
银行的线下网点,正一步步地向着多元化服务出发,而不是最基本的银行业务。
各种贵宾厅,主要是做理财服务的,还有信用卡办理等其他的服务,真正常规业务的服务窗口都在不断地减少。
更多的问题被银行大堂经理给解决,辅助大堂经理的,是一台台自助的服务机器。
网点减少,所需的员工就会相应减少,银行前台的柜面人员减少,这已经是达成共识的大趋势了。
2、相关操作线上化,互联网化科技化。
与前台人数减少呈现出相反情况的,是银行的中后台,尤其是技术部门的人数,最近几年正在飞速增长。
从最早的网银,到手机端APP,到各式各样的功能插件不断模块化的插入。
银行对于互联网科技的追求,正在前所未有的加速。
而互联网科技的终局,就是取代90%以上简单的人工化服务。
你现在点开银行的APP,想要做线上咨询,大部分都是机器人根据你的问题给你做回复。
银行客服的很多来电,也已经语音化,只有当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时,才会转入人工服务。
这是一种进步,但也同样会淘汰一大批相关的从业人员。
银行正在被互联网和科技赋能,银行原本从事前端服务的员工,则开始瑟瑟发抖。
当然,银行不会面临大面积的裁员,只不过未来这些岗位会被逐步优化。
而这部分人员由于银行中收的压力,会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就比如前几年很火的ETC业务。
3、产品线上化,财富管理线上化,客户服务自助化。
最后一点,就是银行早已将自己的产品也做了线上化的处理。
手机银行并不单单是完成了转账和消费的功能,可以想到所有和钱有关的功能,但凡合规允许,基本上都被搬到了线上。
线上的定存业务,理财业务,资管业务,基金投资业务,都搬到了线上。
当整个银行的财富管理体系线上化了,那么线下的人工服务,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原本很多在银行做理财的人,会在线下网点咨询理财经理的一些建议,现如今,直接在线上接受产品推送,自主选择即可。
所以,线下网点的理财经理,有能力的都去了私行做投资顾问,没有能力的也会逐步逐步被淘汰,这个大趋势也同样避免不了。
其实,任何行业即便是欣欣向荣,也不代表员工就一定日子好过。
很多行业的产业升级,现如今都偏向于科技化了。
而科技本身,是提升效率的,它一定会从多个维度去替代掉很多人力的成本。
这一点上,整个银行业也是完全一样。
作为金融服务业,人工的作用肯定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但一定会被科技赋能所逐步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不过作为银行的员工,也没必要过度担忧,毕竟银行体系不会随意地对员工下手。
只不过未来银行人员的发展前景,以及人员规模的扩张形势,将不容乐观了。
今后想要在银行里闯出一片天空,人脉、能力、机遇,缺一不可。
银行应该属于周期性行业,而不是夕阳产业。
应该说我们八零后很多从事银行工作的近几年可以说是非常苦的。
中国的银行业主要靠存贷差赚取利润,但是这几年其实经济一直是下行,国家也承认现在是降速换挡,将长期L型。很多企业资金链困难、经营亏损,银行一笔大额贷款几个亿几十亿,利润可能几百万上千万,但是一旦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那可就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的不良,而且银行很多都喜欢贷款给大企业,因为爽啊,一笔大额贷款顶上百笔中小企业贷款,而且觉得大企业安全靠谱,但是大企业要么不出问题,要出就是大问题。
如果不良率过高,出了问题银行几年甚至十几年利润都背不回来,就会影响银行绩效业绩,很多年轻人进了银行虽然业务和他没关系,但全行都得躺枪。
原来房地产火爆,银行贷款给房地产企业收益非常好,然后买房子的老百姓也要从银行贷款买房,银行就双向通吃。
但是现在房地产管控严厉,银行也不让随便给房地产贷款,包括给个人贷款二套房等都从严。
这还没完
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兴起让过去躺着**的银行也很不好受,包括高额利息的互联网金融、私募、信托、保险的迅猛发展,他们都在从银行嘴里抢肉。原来人们只能去银行,现在的选择非常丰富,而且移动支付非常方便,互联网金融虽然最近两年各种爆雷,但是不可否认这个浪潮是不可逆的,以后可能会通过严监管好透明等方式,大浪淘沙留下一些相对优质的资产管理公司。
另一个角度,移动互联网也极大的缓解了银行网点的压力,甚至有银行现在都开始关掉冷门网点节约成本。智能设备的大力推进,大堂经理都出现机器人服务。特别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柜员,只要不动现金可能一台机器或者一个手机就全部搞定所有业务。所以很多银行前线服务工作者都很焦虑,一方面待遇不断下降,一方面未来又充满很多挑战和未知。
综上,一方面经济走弱银行利润减少、不良率大幅爆发银行人待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新兴金融经济体和科技在突飞猛进,银行的业务越来越不需要那么多服务人员。
银行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更加专业化、多元化,要想持续高增长,银行确实需要好好的改革创新了,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大众、给企业更好的输血。
3、为什么有些银行职员自己从来不买银行理财产品?
这个问题刚好适合我来回答,我本身就是银行职员,其次我也在做投顾方面的工作,正好两方面都符合,一个是自己以身说法,第二我对于产品或者投资还是有一点研究,正好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你的问题和描述似乎有点矛盾,但是我有点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说银行职员能够最先接触到某些不错的产品,很多人都内部员工都在买,但是依然有一些人从来不买,是他们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吗?你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对于你来说,你更想了解的是,这部分人是不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这些渠道是什么。
据我观察,就银行职员来说,主要投资方式有存款,理财产品,国债,各种类型的基金,股票,纸白银或纸黄金,黄金T+D,期货,房产还有比如字画等另类投资品。
首先我先告诉你,银行职员是买理财产品的。并且可能大部分银行职员都只是购买理财产品而已。对于大部分银行职员来说,他们的投资水平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对于大部分银行职员,他们的风险偏好是相对较低的。虽然每个人都期望获得一个高收益,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不能忍受本金损失的。这大部分人就成为了理财或者货币基金的拥趸。他们的大部分资产也就成了这种虽然不承诺保本,但是风险很低的资产。
其次,有部分银行职员的风险偏好是比较高的。这其中就包括一般投资者和高手了。对于银行职员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投资方式较一般人来说要多很多。无论这是由于开户任务,作为被动入场者进入,还是因为工作原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投资方式。
对于风险偏好高但水平一般的投资者,他们也是市场中韭菜中的一员,他们也属于被收割的那一部分。很多人银行职员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没有系统的逻辑框架,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可能听到的风声会早一点,或者他们对于市场的关注是长期的,所以难免会成为市场中的一员。他们也是听风就是雨,各种道听途说,这个黄金做一点,那个股票做一点,甚至还有些去做期货啊黄金T+D等产品,大部分人是亏损的。但是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职员无论是亏损程度还是亏损人员的比例都会低一点。因为对于市场情况他们关注的时间比较久,对于行情能够敏感一点,先知先觉一点,这会比一般人水平高一点。
对于高手。那就不仅仅投资某一项资产了,专门去做理财产品是不可能的。这类人可能就是做投顾这方面工作的,或者是做理财工作的,并且对于投资非常有兴趣,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的对投资进行研究,经验非常丰富且一定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框架。这时候就不会仅仅关注理财产品了,理财产品算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这部分人一般会选择主动投资,当然如果有好的理财产品,他们也会买入。他们更注重的是资产配置以及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哪里的确定性机会大一点,哪里的收益高一点就去做配置。无论是什么资产,可能房子的价格出现低点,具有投资价值,就去买房。股票具有了买入价值,就去炒股。这就很难限定了,主要看外界形势了。
无论做什么行业的人,员工个人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做一行,对于本行业可能认识和了解的多一点,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就可以成功。主要看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以及个人的坚持与努力了。其实购买银行理财没有什么不好,凭借这种省心省力的方式,获取的收益足以秒杀A股中80%以上的投资者了,说起来还是挺心酸的。
我作为金融从业人员也经常和银行员工打交道,接触多了也会和一些银行员工混熟,银行员工不买自己银行的理财产品,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绝对,银行员工理财吗?肯定理财,只是他们接触的投资渠道较多,产品也多,因此在投资前会去做筛选。
银行员工整体工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有些银行的网点行长一年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他们的钱也会去做一些投资,比如炒股票、买理财、买基金。但是他们投资渠道是和老百姓不同的,他们会找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银行和券商打交道比较多,因此对券商是非常了解,同时也知道券商有些产品是比较不错的。比如:券商有国债逆回购,每逢节假日收益率非常高,2017年底7天年化收益高达15%左右,银行的员工很多都会去买国债逆回购,但是他们不会给他们的客户讲这些,因为一般季末、年末都是考核资产的时点,对于他们来讲,他们肯定是要把客户的资金留在银行系统里,不愿意让客户把钱转走。比如你是一个1000万的大客户,可能遇到跨年,国债逆回购收益率超高时,你只知道货币基金4%,不知道10%——15%的国债逆回购,一周时间可能就少一两万块钱的利息。这个是银行员工肯定不会给核心大客户讲的。
其次,在买基金时,比如公募基金,因为银行也会推荐客户购买基金,很多基金都是银行内部有销售任务,他们必须得卖。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银行员工给大家推荐基金时,还是要自己多分析,基金的管理人是谁?历史业绩如何?股市目前点位如何?这些都很重要,还是得需要自己多分析。其次,银行员工够买基金很多都是在XX基金网够买,因为手续费打1折,相当划算,一般基金在银行端够买不会打折,因为银行挣的就是手续费收入,员工提成也是从这个里面抽取。因此,以后大家买基金可以去XX基金网购买,前提是你自己要懂,不懂的话图基金手续费便宜,买错点位,买错产品。照样亏你20%没问题,因为想少出1000手续费,最终买了一个不好的基金,亏了1万,得不偿失。
最后,在遇到核心真正的好产品时,银行很多高层领导都会去购买一些大型的私募产品,有些私募水平比较高,一年10%的收益都很容易。银行领导就会去购买这些私募产品。但是一般不会给客户推荐,因为银行首先是风险性低为主,券商才是以风险性高的产品为主,有的私募产品也是银行自己内部解决,一般不会和客户主动销售。不过,有的私人银行主要就是给客户配置产品,当然也会给给客户讲解私募。
还有一个大家要注意,尽量不要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现在市面上保险产品特别多,有的是寿险、有的是理财险,很多保险品种银行员工都不会去卖,因为觉得有的保险比较坑人,但是提成高啊,所以为了赚提成,很多员工也会去给客户介绍。
最终大家在银行够买理财产品时,还是自己要多去学习和了解,知道银行给你推荐的是哪一类型产品。做到自己心理有数,毕竟最后投资决策是自己,不是银行员工!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