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江城
“不建议上班族炒股,因为真的赚不到钱。”
这两天,经济学家管清友在某节目上这样表态。他还说,“更多的人需要尽快把第一桶金积累的足够大一点,有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然后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去撬动你未来可投资的资产,用好杠杆,用适度杠杆,才能够实现自己财富增值,以及快速地滚雪球。”
他的话是有道理的。虽然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场,但相比十年前,中国股市始终在3500点左右徘徊,股市也有散户“七亏二平一赢”的说法。从正态分布的规律来说,广大兼职炒股的上班族,能赚到钱的确实是少数。
想想最近这些年,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政策变化、产业迭代、企业重组,更遑论动辄篇幅巨大的财务报表,无论是理解这些变化的知识能力,还是跟上时代节奏的精力要求,对于上班族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股市越来越像一场综合能力的考场,用业余时间想玩转千头万绪的股票市场,就像是“用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听着就觉得悬。
从这个角度说,比起那些用各种手段忽悠散户入场当韭菜的,“不建议上班族炒股”,绝对是难得的良心声音。
专家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上班族在资产配置上应该倾向于选择风险更低、回报更稳定、更贴合自身专业知识背景的方式。
道理都懂,但现实很骨感,“投资渠道过窄”,这个近些年被反复论述的问题,可以说现在依然存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闲置资金多了,必然要寻找去处。经济学家说出肺腑之言,但广大股民不一定能完全听进去。
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全民炒基”,互联网平台涌现出一大批“投资导师”,都是这一现象的折射。
经济学家提出建议,是为股民们好。不过,他的意思肯定也不是让大家都不要去炒股。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投资市场怎么给力量相对单薄的散户更多安全感?
能做的很多,其实这两年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比如完善资本市场,降低股票市场的无序波动,加强行业监管等等。股市当然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但更应该完善封堵内幕操作的渠道。
诸如獐子岛扇贝出逃事件、嘉美包装“杀猪盘”案,这类造假行为,恐怕是知识再过硬、对行业再熟悉的股民,也很难预料的。股市强调专业,但更重要的还是公开、透明。
专家的话里还有另一层意思,炒股是重要的投资,但该占到日常生活多少比例,大家都该量力而行。
老百姓接触股市,除了投资理财外,也是掌握经济学常识、了解社会运行的一种方式,适度参与并无不可。但正如专家所提醒的,学会理性投资,用平常心去炒股,也是每一位股民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