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型并购基金 (上市公司与pe并购基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jijinwang
史诗级大收购
欧洲巨头殷拓集团(EQT)宣布将以总对价68亿欧元收购霸菱亚洲,收购价折合约478亿元人民币
EQT是1994年由瑞典银瑞达集团成立的瑞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而霸菱亚洲管理规模到达177亿欧元
一方是欧洲第二大PE机构,一方是亚洲老牌PE机构之一,两者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900亿欧元
这把操作不是太好,瑞典和我们的关系不好

一: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

截至3月7日,2017年内已有64家公司成立了74支并购基金,预计募资总额超过847.67亿。短短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并购基金如此高速发展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在“玩”并购基金?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并购基金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Buyout Fund),其实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基金专注于企业的并购业务,获得标的企业的控制权,然后通过重组、改造和经营,实现企业上市或出售给别人,以此获得丰厚的回报。

换个角度来说,并购基金,也是私募基金的一种而已。而并购是基金的形容词,是推动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本运作方式,属于欧美的主要基金形式。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于收购资产标的的基金,通常情况下会加入杠杆,控制企业的控制权之后,在通过职业经理人对其一系列的整合、优化、重组、经营,提升市场价值,公司业绩改善了之后,通过上市,或者由上市公或者被并购的方式退出所持有的股份,实现资本增值。

二、目前国内并购基金的状况

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并购基金突现井喷式增长,而民营企业更加成为了,并购基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并购基金最早诞生于美国第三次并购浪潮(1965-1969年),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欧美并购市场的宠儿。由于我国并购基金发展较晚,第一支并购基金弘毅投资是在2003年才成立。不过,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设立466支并购基金。整体来看,我国并购基金市场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但其在并购中的运用依然较少,可也说明未来并购基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

目前我国市场上设立的466支并购基金中,规模以1至10亿为主,很少有规模超过50亿的并购基金,可见企业筹资较为谨慎。小编认为,这可能与我国对杠杆融资的限制有关。而且显然,中小创的上市公司更热衷于成立并购基金,这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发展瓶颈,快速实现转型或整合,从而将企业做大做强。

数据

数据

从目前466家设立的并购基金来看,上市企业并不会占用太多资本,投资占比以0-20%左右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进来。

数据

真实案例:并购基金主力小吃大!

从2016年9月起,大家穿的Teenie Weenie(维尼熊)可能不再made in Korea, 而是made in China了。因为国内的高端女装品牌维格娜丝在2016年9月2日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Teenie Weenie(维尼熊)品牌及该品牌相关的资产和业务,交易预估值约为人民币57亿元。维尼熊的年收入差不多是维格娜丝的3倍。

为什么维格娜丝这么大胆儿,收购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答案,就在并购基金!

第一步:2016年11月29日,维格娜丝发布公告,公司拟100%现金支付的方式,合计作价50亿元,收购韩国衣恋旗下独立品牌Teenie Weenie的品牌及相关资产和业务。同时发布定增预案,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44亿元。

第二步:2017年1月25日,维格娜丝修订了这一交易相关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及《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其中补充、更新了融资方面的协议与进展。其中维格娜丝仅出资9.01亿元,其余35.76亿元资金全部来自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比例约为80.55%。

巨大的资金压力,让维格那是其中维格娜丝也引入了并购基金,而正是通过对并购基金的使用,才实现了接近36亿元的外部融资,度过了支付难关,最终通过并购基金实现35.76亿元借款!

目前,大家在国内任意一个百货商场,你见到维尼熊品牌的概率可能是99%。而维格娜丝却并不多见,但不管怎么样,维尼熊的品牌如今也已收归维格娜丝名下。看,这就是金融投资的神奇魔力!

并购基金的主流模式

实际上,并购基金的模式,可以把它总结为三种模式:

经常我们说的,就是做产业并购和整合,那么怎么样去做产业整合?除了PE以外,上市公司无疑是最好的资本对接平台。事实上,并购在很多年以前就有,包括我们原来著名的某系,实际上他们很多年以前就是做这种事情。比如说控股了一些上市公司,围绕某些产业来去做并购,所以第一种模式就是“做老大”的模式。简单地来说,就是控股上市公司,然后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产业的并购和整合,不断的进行产业的深度或者产业宽度的整合,把一个市值比较小的一个公司做大。

从目前并购来看,大家都会看到很多例子,尤其很多优秀的公司,比如B上市公司、C上市公司等一些就是上市30多亿,通过不断的去并购,它的业务主业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说B上市公司,它原来是一个TMT行业的小的上市公司,这种上市公司也就是二三十亿的市值,通过不断并购,还有业务量的不断扩大,迅速变成了200多亿的上市公司。所以,第一种模式就是自己来做老大,控制一些上市公司,然后进行一些产业的并购。

通过并购基金可以和上市公司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工作的一致性更高,这个参股的过程中可能会参多一点、参的少一点。市场知名的D股权投资基金也是,平时经常和他们的E总他来讨论一些并购,讲一些课,D股权投资基金经常说他们做“小三”的。因为D股权投资基金它是一个全民营的企业,然后他的资金基本上是来自于社会,那么他服务的上市公司又非常多,大家经常会看到他和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的一些公告。受制于此,他们为什么讲自己是“小三”呢?就是他参股的股份不一定太高,大家都知道举牌5%以后,退出要五个月。他很多时候可能举牌的大多数都是在5个点以下,这样可以实现并购了以后顺利退出的情况。

另外,毕竟最后并购完了想退出的时候,如果占的股份比例越大,实际上退出也越不容易。但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基金来讲,因为重点服务于具有长期资本运营目标的上市公司,所以参股的比例是比较大一点的,有可能就会做成二股东,甚至是大股东这样一个形式。

就是基本上是为了这个上市公司来选择一些目标的公司,PE基金投进去以后,然后装到上市公司。或者这个项目发展得非常好,它可以独立IPO,就让它独立的去IPO了。在这个过程总,PE基金需要完成非常专业的工作,比如并购标的的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主营业务的重新梳理等。

怎么利用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的盈利主要

据统计,并购基金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

1、“优化资本结构“获利:即通过注入资本降低目标企业的负债,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去杠杆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资本市场对之的估值。

2、获利于“1+1>2”:并购完成后,并购方通过对目标企业剥离不良资产,进行资产重组,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企业,最后推动企业上市或将企业转让给其他人,以此实现收益,而普通合伙人也可功成身退。

3、“提高业绩”法:很多并购基金在获得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后,会投身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干涉企业的经营,以提升业绩获得收益。

4、“税盾效应“获利:除了可以去杠杆,并购基金也可以人为地增加杠杆,获取债务利息成本抵税的优惠。同时,由于债务成本低于股权成本,提高杠杆后,可以降低整个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5、“参股盈利“法:一般而言,通过参股进入并购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在不花费时间和参与企业经营的情况下,获得基金的分红。


二:pe主导并购基金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其投资手法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其是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演变出来的一个分支,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又隶属于私募投资基金范畴。并购基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是市场约定俗成的概念。
1.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另外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绝少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一般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2.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PE投资机构也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资工具。
3.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这一点与VC有明显区别。
5.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6.流动性差,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
7.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8.PE投资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资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9.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售出(TRADESALE)、兼并收购(M&A)、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pe基金并购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典型案例

资金链断裂不仅困扰着不少地产商,举债收购的私募大佬也因此折戟!

据媒体报道,北京信中利投资创办人、董事长汪潮涌(原名汪超涌)已经失联两周。对此,券商中国

12月16日上午,汪潮涌控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信中利上午发布股票停牌公告,称汪潮涌失联的相关情况尚待确认,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据最新消息,汪超涌已于2021年11月30日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事拘留,现羁押在朝阳区看守所,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汪潮涌最后一条

据了解,信中利是中国最早成立的VC/PE机构之一,截至2020年末,信中利在管基金36只,累计认缴规模161.25亿元,在管实缴规模112.01亿元。

2016年,汪潮涌举债10多亿高溢价控股惠程科技,此后该公司业绩表现不佳,股价连年下跌。资金链断裂的汪潮涌,在经历连续几次爆仓后,终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此外,券商中国

私募大佬汪潮涌被爆失联,旗下新三板公司停牌

现年56岁的汪潮涌,15岁就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类似少年班。19岁进入清华大学成为经管学院第一批研究生,20岁公派美国留学,22岁MBA毕业。

1987-1998年,汪潮涌曾先后任职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并担任美国摩根士丹利中国区负责人,素有“华尔街中国神童”之称。

摩根士丹利进驻亚洲市场后,汪潮涌成为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年薪超过百万。期间,他直接参与了中金公司的组建公司,也经手了东方航空的上市项目。巴菲特第一次到中国访问,汪潮涌就同他一起吃饭。

1998-1999年,汪潮涌受国家开发银行邀请,担任全职高级顾问,参与筹备和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

回看汪潮涌简历,简直亮瞎眼,妥妥的大佬级人物。1999年5月汪潮涌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成立的VC/PE机构之一。

2015年,汪潮涌迎来高光时刻,信中利于2015年10月挂牌新三板,上市首日总市值突破百亿。信中利先后投资了百度、搜狐、华谊兄弟、阿斯顿马丁、亚信科技、居然之家、蔚来等国内外上市公司。

一心做大做强、雄心勃勃的汪潮涌,在高光时刻,将目标指向主板市场。2016年4月,惠程科技原实控人与“中驰惠程”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持有的全部深圳惠程股份作价16.5亿元转让给中驰极速,实控人变为汪潮涌和李亦非夫妇。

然而,收购惠程科技却成为汪潮涌最大的滑铁卢,将其一步一步拖向泥潭。

12月16日凌晨,财新称多渠道证实,私募大佬汪潮涌已经失联两周。券商中国

12月16日上午,汪潮涌创办的新三板公司信中利发布公告称,根据媒体报道,公司实际控制人汪超涌(汪潮涌本名)失联,相关情况尚待确认。公司将根据确认信息完成进一步的信息披露工作。

为避免公司股价波动,公司股票自2021年12月16日起停牌,预计将于2021年12月29日前复牌。停牌期间将每5个交易日披露一次有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信中利在2018年末开始筹备在新三板摘牌的申请,但今年9月,股转系统最终不予同意其摘牌申请。股转系统在回函中称,截至目前,你公司仍未完善异议股东保护措施,经多次沟通反馈和监管提示,相关问题未能解决,申请股票终止挂牌事项已无法推进。

举债高溢价收购惠程科技,资金链断裂频频爆仓

高溢价收购惠程科技,是汪潮涌最大的一道坎。

2016年5月,汪潮涌以16.5亿元现金并购惠程科技11.1%的股份,相对于惠程科技当时8.89元的股价,溢价幅度高达113.7%。

从收购资金来看,16.5亿的收购资金中,有12亿为信中利通过“招商财富”的资管计划融资而来的,3.15亿元由信中利向北京恒宇天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12%的利率借过来的,用1亿左右资金撬动了16亿的并购资金。

汪潮涌本想效仿九鼎,欲借惠程科技,将信中利曲线上市。然而,却生不逢时,2016年,监管收紧借壳上市,增加“借壳上市”的触发条件,在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发行股份、主营业务等多项条件,这堵塞了私募公司上市最后通道。

汪潮涌的借壳上市的计划失败,于是大刀阔斧的整顿惠程科技,又做了两笔高溢价的收购。最大的第一笔,花了17.8亿元收购哆可梦。2016年12月,惠程科技和信中利、中航信托组成的18亿元规模的北京信中利赞信股权投资中心,以其中4亿元从哆可梦原创始股东手上收购22.43%的股权。

2017年12月,惠程科技在以13.8亿元现金收购哆可梦其余77.57%股权,借助中航信托的资管计划融资不超过8.3亿元资金,占到收购资金的60%。

通过收购哆可梦、战略投资真机智能等方式,惠程科技转型布局互联网文娱行业。2018年惠程科技的业绩创出了历史新高后,当年营收19亿、净利润3.4亿,同比增长400%。

然而,好景不长,惠程科技的业绩很快就走下坡路。

2019年,惠程科技营收为1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2%;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下滑60%;2020年,营收7.85亿,同比下降28.13%,对比2018年的18.98亿,大降58.64%。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亏损9.6亿,下降811.43%。

2021年前三季度,惠程科技的营收仅2.37亿元,同比下滑64.95%,亏损1.37亿元,同比下滑633.43%。业绩的惨淡,使得惠程科技的股价一路下跌。截至目前,惠程科技的股价不到4.5元,较当年收购价早已腰斩。

随着收购的惠程科技业绩的一路下滑,汪潮涌的信中利开始遭遇资金困局。2020年信中利半年报披露,信中利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高达16.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资金链紧张,去年年初,信中利将2015年投资的沃森生物HPV疫苗子公司上海润泽的3 亿可转债全部抛出,拼命回笼资金。

然而,这些钱根本无法弥补信中利的资金缺口,叠加惠程科技股价的下跌,汪潮涌抵押的股权频频爆仓。

2020年12月3日,北京信中利普信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69万股被江海证券平仓。今年1月28日,因触及融资融券业务合同中约定的维持担保比例的最低标准,中驰惠程持有的1422万股被首创证券平仓,占公司总股份比例1.77%。

今年5月份,惠程科技发布公司控制权拟变更的公告,称重庆绿发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绿发”)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最终,汪潮涌梦碎惠程科技。7月14日,汪潮涌辞去惠程科技董事长职务。8月2日,信中利发布公告称,中驰惠程所持惠程科技比例降已至5.77%,为惠程科技第二大股东。

私募存在多个问题,百亿募集资金何去何从?

如今,汪潮涌若失联了,其手里在管的上百亿资金将何去何从?截至2020年末,信中利在管基金36只,累计认缴规模161.25亿元,在管实缴规模112.01亿元。

券商中国

此外,协会还有三则机构提示信息,第一,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低。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信披备份系统定向披露功能中为投资者开立查询账号的比率低于50%(不含50%)。第二,存在长期处于清算状态基金,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提交清算开始后超过6个月未完成清算的私募基金。第三,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超过到期日3个月且未提交清算申请的私募基金。

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长期处于清算状态基金,这些资金去哪了?投资人上百亿的募集资金,最后如何清算资金,将成为接下来重点

责编:汪云鹏


四:上市公司与pe并购基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益增多,创新形式多样,近期“PE+上市公司”的投资模式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部分上市公司公告收到了交易所问询函。对此,证监会在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并表示对“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的监管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尽可能让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同时,为防范该种投资模式可能出现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将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证监会表示,PE机构通常会获取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成为不足5%的小股东,另一种是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股东,如第二大股东。然后PE机构和上市公司或其关联方通过成立并购基金或设立公司等方式搭建并购平台,或者双方直接签订市值管理协议或并购顾问协议约定利益分配方式,捆绑成利益共同体。PE机构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寻找并购标的,进行控股型收购。最后,二者联合管理并购标的,并在约定时间将其出售给上市公司。
并购基金结构复杂多样,通常采取有限合伙的法律形式,PE机构与上市公司充分分享对并购基金的管理权限。PE机构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并兼任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可担任有限合伙人(LP),也可与PE机构共同担任普通合伙人或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可参与出资,成为基金普通合伙人;剩余资金由PE机构负责对外募集。
“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PE机构和上市公司联合运作。PE机构和上市公司深入合作,通过成立并购基金或签订市值管理协议绑定利益主体;第二,此类投资模式设立并购基金进行收购属于杠杆收购,双方只需根据项目进度逐期支付部分资金,剩余资金由外部募集,从而达到扩大杠杆的目的;第三,以退定投。PE机构在投资之初就锁定了特定上市公司作为退出渠道,减少未来并购时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对于这一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证监会认为,首先,近年来股权投资行业深入调整,企业上市通道仍是一种稀缺资源,PE机构通过IPO的方式退出受阻,并购成为又一退出通道;其次,这种投资模式有利于企业借助PE机构在财务顾问、选择优质项目方面的专业优势,实现基于产业整合意图的并购。
证监会表示,“PE+上市公司”模式作为市场创新,有利于促进并购重组市场化发展,有效整合各类市场资源,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利用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并购基金通过外部融资,放大杠杆,有利于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对于PE机构来讲,提前锁定特定上市公司作为退出渠道,提高了PE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最后还能分享上市公司重组整合收益。
但是,部分并购基金对资产的增值管理仅仅是实现高额回报的一种手段,利用“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单纯以抬高上市公司股价为目的,追逐市场热点寻找标的,未充分考虑与上市公司主业的整合和日后发展方向。虽然在短期内上市公司股价上升,但长期重组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风险。同时,“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中,PE机构与上市公司绑定利益主体,容易导致上市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利益,不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以损害上市公司长远发展为代价,通过制造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利好消息,制造炒作题材推高股价并从中套利,不着力发展主业,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另外,由于和上市公司是合作关系,PE机构在接触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到的内幕信息要比以往深入得多,一定程度上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并购标的和方向,容易发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隐藏了巨大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证监会表示,对于“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的监管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其在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和升级中发挥正面作用。同时,为防范该种投资模式可能出现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将加大监管力度,依据《上市公司收购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下权益变动、签订市值管理协议、关联交易等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任何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好市场秩序和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