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持有期限(公募基金持有同业存单)

jijinwang

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刘润榕) 自8月末第一批同业存单基金产品材料被证监会接收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申报热潮再现,超70家公募基金旗下产品密集申报,其中不乏华夏、富国、招商等头部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基于市值法估值,收益波动低,流动性高,满足低风险偏好需求。随着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方向未变,其发行或有利于压降规模过大的货基市场。不过,目前尚处集中申报阶段,该类基金问世后能否获投资者认可还需持续关注。

逾70家基金公司扎堆申报

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10月末,目前已有近80家基金公司申报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既包含华夏、富国、招商、易方达等一批头部基金公司,也不乏汇泉、西部利得、宝盈等中小型基金公司。

图:部分申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 制表:新华财经

从上报的基金名称来看,多数基金公司申报的是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例如,中航基金的中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证券投资基金;也有少数基金公司上报的是普通同业存单基金。例如,汇添富基金的同业存单30天持有基金、博时基金的同业存单7天持有基金。

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于2018年1月11日发布,基点起计100。截至11月3日,该指数报127.36,年内涨幅2.51%,到期收益率2.54%,久期0.43年。

从持有期限来看,此次申报的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产品均设置了7天持有期,可以避免1.5%惩罚性赎回费。

从投资范围来看,限定底层投资标的物为同业存单,且投资比例不低于80%,那么剩下的20%可能会流向高等级信用债或利率债等投资领域。

至于基金公司扎堆上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原因,业内专家分析称,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采用市值法而非摊余成本法估值,投资于同业存单的比例不低于80%,收益率和流动性介于货币基金与短债基金之间,有望承接相当一部分的低风险理财需求。

“受宠”原因何在?

相较于其他产品,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优势之一在于收益。据光大保德信基金介绍,自2015年以来中证同业存单指数年化收益率达4.01%,具有更高的投资性价比;且该指数自成立以来走势平稳上升,波动率极低,具有更好的收益稳定性。

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指出,虽然存单指数基金采用市价法估值,个别阶段净值可能存在回撤,但由于其投资标的主要为久期较短的同业存单,收益率波动较小,相较于货币基金、短期政金债等,风险调整后收益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称,该类基金的久期范围相对更宽,风险相对较低,“相比于大额存单,同业存单风险更低,目前所申报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标的是中等3A级,风险低且能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 星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称。

富国基金表示,存单指数基金的特征是投资标的清晰、组合久期较短、信用风险可控、流动性良好等优势,可以作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有效补充。对于风险偏好低、要求短期限、流动性强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这类基金将是全新的选择。

不过,中信证券指出,存单指数基金集中投资于同业存单,可能导致同业存单利率零售化,对市场利率秩序形成干扰。但如果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持有后,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散户大量集中赎回,会进一步加剧基金乃至同业存单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当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低时,可能会有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获得低成本资金,再投资于存单指数基金,加剧资金空转的问题。

未来市场配置需求需加以追踪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再度加速推进,相较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发行更是顺势而动,应运而生。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出售为目标的,应当将相关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意味着,资管产品的估值方式既要落实资管新规,又要符合会计准则。

从行业来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公募基金数量达8866只,环比增长192只;管理规模合计23.9万亿,环比下降0.48%。其中, 330只货币基金的资产净值为9.42万亿元,环比减少3390.07亿元。

可见,监管引导下控制货币基金的扩张速度已初见成效,不过鉴于现有货基规模已超九万亿,如果不持续压降的话,重上十万亿关口将指日可待。业内人士认为,存单指数基金的发行旨在控制货基规模,从而进一步限制摊余成本法的使用。

据测算,按同业存单配置比例增长至80%的话,如果后续存单指数基金落地,并承接1万亿货币基金,那么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将会扩大5000亿元。但鉴于目前该类基金尚处集中申报阶段,在政策指引及业务监管等方面尚缺乏细则,因此该类基金问世后能否获市场认可还需进行持续关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